你怎麼看中醫藥文化進中小學課堂?

臨溪潤藥木


中醫藥文化進課堂很有必要。有些人一提到中醫,就頭腦中反應為老古董,封建迷信。好象他反對,才表明他是跟上了時代步伐甚至是文明的人。更有甚者一提到中醫就說西醫如何如何。他是向人表明是接受了西方文化的人,內心帶有自豪感和所謂的優越感而已。

中國的中醫藥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一些盲目看西方文化的人,他怎麼能沉下心去仔細看一下中華文化的。中醫藥文化很大一部分緣於《易經》。它是首先是一部哲學書,是中華文化的基礎。中醫藥文化也是以《易經》為根基。學習中醫藥文化也是學習中華文化,並有利於宏揚中華文明。


福興堂


中醫文化進小學課堂,很好,也很有必要!中醫來源於生活,中藥就在我們身邊,特別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從小和泥土打交道,農村的種植,有很多就是人們身邊的中藥,艾草,薄荷,藿香,板藍根,三七,枸杞,大棗等,是食材,也是中藥。有個頭疼腦熱,消化不良,老人們就會用身邊的這些食材當藥用,給家人調理,往往藥到病除,不用每次都往大醫院跑。中醫也是一門有趣的文化,裡面的門道,既高深又有趣,只要有興趣,入門也不難!小學生早早接觸,先學習些基本知識,以後不管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大有好處的!非常擁護這一決定!



報紙廣告守望著


中醫藥文化進中小學課堂,是很好的一件事!為何?理由有三:

一是,中醫藥文化,是打開傳統文化大門的鑰匙。通過中醫藥文化,可以認識萬物之性,可以瞭解太極、陰陽、五行等傳統文化理念;可以學習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學;可以樹立順應自然的養生觀念;可以學習修身、齊家、治國的基本理念。學習了中醫藥文化,是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開端!

二是,中醫藥文化,可以建立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慧。

三是,可以用來修養自己。建立良好的保健理念和作息習慣。比如《黃帝內經》說,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等等。春三月,早睡早起;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等等。

當然,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中小學生一下子學不了那麼多,但是,中醫藥文化進課堂,是一種接納的態度,是一種弘揚傳統文化的舉措,必將把這件事推向深入。

小學課本第一冊第一課就是:天地人。讓人確立天人合一觀。為培養獨立於天地之間的仁人君子打下基礎,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霍貴高


中醫藥文化進中小學課堂就又真有點過了,是違背教育基本規律的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的外行做法。

真要提倡進基礎教育中小學課堂的應該是劉道玉老校長吶喊的啟蒙教育——病毒預防與應對基本方法。

中醫藥文化提倡社會共同學習傳承,作為大學選修課,這才是正道。

對中醫國學的全民重歸重視應該:一、提高全民人性道德迴歸,特別是急功近利、急於求錢求利求成、尊師重道、醫患關係等等;二、中草藥的安全;三、中醫大德的搶救性保護,迴歸真正德才兼備有本土大眾口碑的赤腳醫生、行醫、老中醫;四:中醫名方名典名術的搶救性保護;五、中醫傳承;六、中醫重視的可持續性



虛谷寨主


中醫藥文化進中小學課堂,應考慮文化衝突。

首先中醫的核心理論是陰陽五行,萬事萬物都由金木水火土轉化而成。中學開了化學課,講世界是由1O5種元素構成的。兩者豈不矛盾。

1905年,清朝正式廢除科舉,易經正式被拋棄。今天又請進課堂,是倒退還是前進?

中藥是長期實踐的產物,治療有些疾病可能有效,但療效副作用毒性等,都沒有科學鑑定。寫進教材,學生自已抓藥,毒死人,誰的責任?

我認為中國人也是世界人,世界主要國家沒有中醫,人家活得照樣活蹦亂跳。日本韓國的新冠疫情,也沒聽說用中醫中藥。

中醫進課堂,家長會同意嗎?學生贊同嗎?國家批准嗎?

這些提法,總覺得有股張勳思潮暗中湧動,好像有要男人留辮子的感覺!


辛福先


中醫藥文化進入中小學課堂,我非常贊成。中國國粹很多,最出名的就是書法、國畫、中醫、戲劇等。書法、國畫不說了,現在的小學生從一年級起已有了書畫課,最近兩年“戲劇進校園”也在全國中小學轟轟烈烈地召開著,唯獨中醫藥文化還在靜待花開。有些人認為中醫太深奧,開展這門課學生們恐怕聽不懂,這是理解上的誤區。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不是給學生們講中醫藥物的組成成分,而是引導學生中醫藥文化就是文化的薰陶,是中醫保健理念的薰陶。比如校園裡的紫丁香,不是讓學生背會它屬於哪個科哪個目,而是告訴學生紫丁香是花,也是詩歌,花的成長就是人的成長,要順應自然生長規律,從而使孩子身體,心理成長髮育更健康;中醫藥課堂會針對中小學生的成長講如何合理膳食,才能使自己更加茁壯成長;還有如何利用身體的穴位自己按摩預防近視等等,所以中醫藥文化進入中小學課堂勢在必行。




lin0220


中醫太玄幻了,什麼五行相剋,陰陽學說,這是什麼理論基礎,怎麼計算出來的,有公式嗎,有推導過程嗎,沒有依據的東西,這會誤人子弟,不應該進小學課堂。應該憑個人興趣選修。


怎麼一回子事


這次疫情的有效防控,是因為我們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儒家思想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有著我們偉大的黨的領導和中國政府,才有我們那麼多奮不顧身衝在一線的院士、科研人員和醫護人員。中藥是我國傳統的藥,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打通經絡,副作用少,藥效固然好。所以讓我們的中藥傳承下來,是應該開這樣的課。從小給孩子灌輸思想,以後多少知道點理論知識,作為常識防身都好!


原來你也在這裡


中醫中藥文化進入小學我是這樣想,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發展中醫中藥,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是經驗的積累,要有人象早期遊方郎中那樣深入民間,收集民間藥方,偏方加以臨床經驗,不然有很多民間偏方都丟失了,不斷髮展才能發揚光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事,也不是能急出來的,首先是要引導人們對中醫藥的重視,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持之以恆地堅持就能把中醫中藥發展好的,至於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想不是一個一年級學生也接受的了的,這多隻能告訴他們這是花,這是草,這並不是解決的辦法。這好是進入初中,增加一門課程,早一點啟蒙,讓學生多一門選項,到大學有一個師承。才是最快的最好的選擇。


用戶回頭看路


中醫藥文化進入中小學課堂,浙江省率先實施“中醫藥文化知識納入中小學地方課程”工程。

中醫藥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傳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近年來,我國注重頂層設計,高位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同時在這次疫情當中,中醫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推動中醫藥文化知識走進小學課堂,有助於青少年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認同的同時,也能學習一些中醫藥常識,有助於孩子從中醫的角度認識身體,認識疾病,有益於身體健康。同時,讓中醫藥文化進入中小學課堂,這也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