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十個產婦九個切,孕媽要順產,會陰側切是必須的嗎?

滿臉絡腮鬍的小怪獸


會陰側切當然不是必須的。

會陰側切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需要讓寶寶儘快生出來,縮短第二產程,比如寶寶有缺氧的情況,媽媽合併心臟病及高血壓、高度近視(800度以上)等不能用力過大或者時間過長;

早產、寶寶太小或太大,產程過長會導致顱內出血,為了保護胎頭;

需要使用產鉗或者胎頭吸引器、臀位助產、肩難產時;

從陰道到肛門之間(專業術語稱為“會陰體”)的距離太長或者太短,以及會陰體比較緊、組織硬韌或者發育不良、炎症水腫瘢痕使得會陰體彈性差,如果不剪側切就容易出現會陰裂傷。

如何避免會陰側切?

1、避免產科併發症的發生

孕期規律產檢,均衡飲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減少產科併發症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巨大兒的發生。

2、加強盆腹部肌肉力量及關節柔韌性

有不少產婦是在分娩過程中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勞,導致產程過長,寶寶出現缺氧,需要陰道助產而不得不實施會陰側切術,所以您應該在孕期加強鍛鍊,可以這樣:



也可以拉伸一下:



有條件的話,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進行力量練習:



3、會陰部按摩



上面講過,會陰體彈性差,生的時候容易導致裂傷,這種情況助產士也會剪側切。

有研究證實會陰部按摩可以有效減少會陰撕裂和側切的風險,雖然沒有定論,但可以試一試。

找一個舒服的體位躺著(兩腿分開,膝蓋彎曲);

使用維生素E油、杏仁油或者椰子油,不要使用凡士林或者其他礦物油;

大拇指放入陰道內,分別向下、向兩邊、向上慢慢拉伸會陰部肌肉;

從34周開始每天一次,每次10分鐘左右。



注意: 按摩前一定要進行手部的徹底清潔,用力不宜過大,避免損傷和感染; 如果有陰道炎,不能進行會陰按摩; 如果在按摩過程中出現會陰部疼痛不適,就要立即停止。

4、產程中與助產士的配合


產科佳育苓蘢


有人說十個產婦九個切,這話的大概意思是說:只要順產基本上都要做側切。

這個完全是誇大了事實,會陰側切的確是婦產科最常見的手術。那麼既然是手術,一定是有適應症的時候才能實施。當然不是躺在產床上的產婦,每人都來一刀。



你當產房的醫生閒的沒事幹?或者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當然不是!!自從二胎放開以後,很多醫院產科的床位非常緊俏,都是排號預約制,每天一個助產士要接生好幾個產婦,當然希望所有的產婦無撕裂無側切無縫合,利利索索生完出院,肯定沒有哪個醫生願意費事切開,然後再縫縫補補上。

會陰側切術是必須的嗎?

事實上,現在陰道分娩時發生會陰撕裂傷的幾率高達95%,只要生孩子基本上都無法避免陰道撕裂傷。

陰道撕裂傷又分為四度,比較常見的是I、II度,這種傷口是比較淺表的損傷,出血很少,有時候都不需要縫合,或者簡單縫合幾針就可以了。可是一旦撕裂傷達到III度或四度,出血會很多,縫合以後癒合很慢,而且會產生很多後遺症,甚至會影響大小便、夫妻性生活。

所以,產婦宮口開全確定陰道分娩時,當醫生看到胎頭以後,會快速地判斷胎兒體重,胎頭位置,產婦會陰情況等因素,綜合評估是否需要動這一刀,只有確定符合側切術條件的,才會側切。



如果產婦的產道、會陰彈性都比較好,而且胎兒體重不太大,不會對產道造成撕裂或者僅僅造成I、II度的撕裂傷口,醫生都不會側切,而是通過自己的手法,積極地幫助產婦保護會陰,爭取將產道的損傷降低到最小。

但是如果產婦會陰比較堅韌,會陰體過短,彈性不好,胎兒過大,預估會造成陰道嚴重撕裂傷;或者遇到產婦宮縮乏力,胎兒缺氧,產程進展緩慢等急需胎兒快速出生的情況,都會選擇側切 ,人為的把門開大一點,加速胎兒娩出。

也就是說:醫生是在會陰側切和會陰嚴重撕裂傷之間權衡利弊,才會選擇側切術,側切的傷口整齊,易於縫合,預後更好,而且側切以後,能夠加速胎兒娩出,對產婦和胎兒都有益。

其實,我們不必談到側切就恐懼,它完全不是論壇上說的那麼誇張,和宮縮陣痛比起來,基本可以忽略。

況且現在的會陰側切術都會使用局部麻醉,選擇最有利的角度,切開3-5cm的長度。



縫合的時候也會在麻醉下進行,而且現在基本上選用美容線縫合,已經不需要拆線,可以直接被身體吸收,重點是不會留下瘢痕。

正常情況下會陰側切後,只要仔細護理,每天清洗外陰傷口,尤其是大小便以後及時沖洗,傷口基本上都能在一週內癒合。等到過了產褥期,基本可以恢復正常,陰道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彈性,不會影響日後的夫妻性生活。

結束語:

其實產婦排斥側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分娩時,還是應該相信醫生的判斷,為了寶寶和自己的安全,積極配合醫生才是最好的方法。


亞莉丫育兒


打算順產的媽媽們最害怕什麼呢?第一怕就是害怕經歷傳說中的十級陣痛,第二怕就是害怕躲過了剖腹產的那一刀,卻沒躲過順產側切這一刀,有人說十個產婦九個切,媽媽們想要順產就必須要側切嗎?答案是不一定!

側切也可以說是一種助產手段,有很多第一次懷孕的媽媽們可能不知道側切是切哪個部位,簡單來說側切就是在胎寶寶的頭部抵達陰道口的時候,在媽媽陰道的左方或者右方傾斜45°剪開一個口子,這就是側切。


雖然說大部分媽媽們都會經歷側切,但是側切也並不是陰道分娩的常規操作,並不是說只要順產就要被側切,側切也是要根據多方面的情況來決定的,只有醫生權衡利弊,充分考慮產婦以及胎兒的健康之後才會進行側切。

在這種情況下媽媽們就有可能會被側切:

01 會陰條件差:大多數被側切的媽媽們都是因為會陰條件差才會被側切,會陰彈性差、陰道口狹小,或者媽媽有炎症水腫等情況,胎兒在娩出的這個過程中就有很大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撕裂傷,所以為了保護媽媽們的會陰,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側切,一般來說第一次分娩的媽媽們被側切的幾率要高很大,被側切的媽媽們基本都是生一胎的,就是因為媽媽們的會陰條件差,生過孩子的媽媽們因為有過一次分娩經歷,產道以及會陰的條件都會比較好,所以大部分經產婦都不需要側切。

02 胎兒過大:胎兒過大,對順產來說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胎兒過大就更容易被側切。

03 產婦的情況:如果媽媽的年齡是35歲以上,也有可能會被側切,這種情況側切主要就是為了減少媽媽的體力消耗,縮短產程,除此之外不管是年輕的產婦還是高齡產婦,只要在分娩的過程中有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都極有可能會被側切。

04 分娩過程中出現異常:在分娩的時候媽媽的通常也是需要做胎心監護的,如果在分娩的過程中胎兒的心率發生異常變化,或出現羊水混濁等現象,都是可能需要進行側切或使用其它助產工具將寶寶儘快娩出。

墨媽側切撕裂都經歷過,對比一下還是覺得側切要好很多,生頭胎的時候就是經歷了側切,不過當時年齡比較小,也沒有聽別人說過側切之類的,所以也就不知道側切是什麼,也不知道順產需要側切,在生孩子的時候疼得受不了,醫生說要給我側切,使產道擴張,就更容易娩出胎兒,當時根本就沒有顧慮那麼多,也沒有想過側切會不會疼,只想著快點把孩子生出來,還好側切的時候是打了麻藥的,所以在切開的時候沒有疼痛感,縫合的時候也還比較好,不疼,側切傷口比較整齊,縫合起來也比較容易;生二胎的時候就沒有側切了,但是有撕裂傷,撕裂是不打麻藥的,在撕裂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會陰部熱熱的,有一種緊繃感,不過當時是處在陣痛高峰期也就沒有明顯的疼痛感,過後縫合傷口的時候就非常痛苦了,沒有打麻藥,每一針都可以疼得掉眼淚,就墨媽自己的經歷來說側切要比撕裂好很多。


簡單來說並不是順產就一定會經歷側切,只要胎兒不是太大,媽媽的會陰條件也比較好,那麼被側切的幾率就會小很多,在孕期的時候媽媽們也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體重,避免出現胎兒過大的現象,孕期多運動對分娩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平時也可以按摩會陰部,增加會陰的彈性,再就是分娩的時候在陣痛早期要補充好體力,這樣就可以避免因體力不支被側切的情況。


我是墨媽,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現階段也是一位孕媽媽,專注孕產育嬰等方面的解答,對孕產育嬰有著豐富的經驗,關注墨媽與您分享更多孕產育嬰小知識~(本文系原創,抄襲搬運必究,文章配圖來源網絡,侵權刪)

墨媽育兒經


最好側切吧,現在寶寶一般都發育的比較好,比較大,不側切的話容易撕裂嚴重,不過如果要自己能控制住速度,寶寶雙頂徑不太大的話也可以不側切


瀟湘夜雨0516


不一定的,能順產的有的會側切的,有的又不會,會陰彈性好,胎兒大的不切會陰就撕裂不太好了。


辰頤物語—Ms餘


不一定的,看小孩的大小和母親的身體情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