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上“前線”,這個武漢伢到外婆家當了“留守兒童”⋯⋯

伢,是方言小孩的意思,樊謙哲就是個正宗的武漢伢。

從臘月二九開始,他已經一個月沒見到爸爸媽媽了,因為爸爸是修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工程師,媽媽是兒童醫院的護士。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謙哲記憶中這段特殊的日子,一起為他喊一聲——

加油,武漢伢!

1 突如其來的談話

最近,媽媽下班越來越晚,神情也越來越疲憊;爸爸從接到修建火神山醫院的通知,已經好幾天沒回家了。我感覺事情越來越嚴重。

爸妈上“前线”,这个武汉伢到外婆家当了“留守儿童”⋯⋯

△爸爸(中)在工地上

1月23日這天,家裡壓抑的氣氛彷彿到了頂點:媽媽下班一到家,就偷偷抹起了眼淚;爸爸加完班回來,臉上也佈滿了烏雲,擰起的眉間有兩道痕。

爸妈上“前线”,这个武汉伢到外婆家当了“留守儿童”⋯⋯

我心裡一陣慌亂:這是怎麼啦?

突然,爸爸媽媽說要找我談話,在我印象中這還是第一次。

他們嚴肅地對我說:“寶貝,爸爸媽媽有件事情跟你講,你別緊張也別害怕,這幾天新冠病毒的事你也知道,你現在長大了,爸爸媽媽覺得你有能力,也有權力知道一些事情……”

通過短短的談話,我知道了隨著疫情加重,爸爸媽媽已經無法照顧我了。他們決定將我送到鄉下外婆家,來接我的舅舅已經在路上了。

我不想走!

可當我看到媽媽堅定的眼神,聽到爸爸命令的語氣,我知道他們也捨不得我,但有些事情更重要。

我知道爸爸媽媽是英雄,是戰士,我應該為他們驕傲!於是為了爸媽能安心工作,更快打倒病魔,我還是依依不捨地走了。

走的那天武漢封城,我記得外面下著雨……

2 “太空人”,又加班了嗎?

一個梨子一刀切,我和爸媽就這樣“分梨”了。從那之後,我們只能在晚上,用手機視頻或者電話聯繫。

爸妈上“前线”,这个武汉伢到外婆家当了“留守儿童”⋯⋯

△以前和現在,我們一家三口的合影

爸媽常常要開會、加班,如果他們沒接聽,我就自己掛掉,免得打擾他們。

有時候就算接通,也常常被突發狀況打斷——我們一家三口最長的一次視頻通話也只有10分鐘。

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好不容易通上了視頻。媽媽在醫院的一個房間裡打電話,隔著電話我能聽到生病寶寶的哭聲,還有醫生護士們急促跑動的腳步聲。

我看到媽媽鼻樑上破了一塊,那是口罩勒的傷痕,她的眼睛凹陷下去,整個人看起來很疲憊。可還沒說兩句話,外面一位阿姨就喊媽媽:“這邊出事了!”媽媽扔下手機就跑了出去,沒來得及跟我們說再見,視頻也沒有掛斷……

爸妈上“前线”,这个武汉伢到外婆家当了“留守儿童”⋯⋯

△媽媽,照顧好自己,多休息!

為了搶修醫院,爸爸也總是熬夜加班,所以爸爸的電話裡,總是充滿了建設工地上的機器聲,叮叮噹噹,咣啷咣啷,轟轟隆隆……感覺像在戰場上一樣。

我特別心疼爸爸媽媽,想讓他們放鬆一下,於是每次通話都想辦法逗他們,讓他們笑一笑。

看到媽媽穿著防護服胖胖的,我就問她:“‘太空人’,你今天又加班了嗎?”媽媽笑了,我也開心起來。

3 我們一家,各盡其責

爸爸每天核對建設圖紙、協調施工車輛;媽媽每天為病患抽血、打針……我也要盡到自己的職責——管理好自己,讓爸爸媽媽放心!

爸妈上“前线”,这个武汉伢到外婆家当了“留守儿童”⋯⋯

△我的“太空人”媽媽

剛到外婆家,我有點兒不適應:

外婆家的菜都是自家種的,有些泛苦,而且口味清淡;屋後養了一群雞,嘰嘰喳喳吵得我睡不著;第一次和5歲的表弟一起住,難免鬧些小矛盾;走的時候太著急,學習用品沒帶全……

不過,這些問題我都能克服——

飯菜,多吃一吃就習慣了。

雞叫,聽久了還挺有農家趣味的。

弟弟還小,我本來就應該多讓著他。

沒帶英語講義,我就自己動手抄一份;沒帶彩筆、彩泥,我就去村委會借,用完再原樣還回去……

我知道爸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給叔叔發消息,督促我的學習,我也不能叫他們失望——每天早上六點半,我都準時起來晨讀;上網課之前我還會預習;遇到不會的知識,我就主動問叔叔或老師。

現在,爸爸依然在抗疫工程的建設現場,媽媽依然在悉心地照顧病患,我依然在外婆家當“留守兒童”,我們一家三口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電視裡看到那些“逆行者”的背影,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其中的一員,這讓我刻骨銘心,也讓我更加相信,相信通過國家的努力,通過所有人的努力,病毒一定會被打敗!

加油,武漢!

加油,武漢伢!

湖北省武漢市瀋陽路小學六(4)中隊樊謙哲

本報記者季禾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