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竹韵
“天下称之”语,短调为何吟?
素有“千古第一才女”美誉的李清照,在两宋词坛上,确实是独树一帜,。开婉约派之先河,创易安体之新风,被后世誉为“词家一大宗”。词作风格以“南渡”为分水岭,分前期和后期。前期主要描写悠闲时光,爱情生活,词风轻快,韵律优美;后期主要表达国仇家恨,忆旧怀乡,风格沉郁,情调悲苦。其词作“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后世评价极高。
青年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在东京汴梁,优裕的生活环境,繁华的帝都风物,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在此期间,她写下了这首被传颂千年的不朽名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出,轰动京师,官绅士子,人人争赏,一时之间,造成洛阳纸贵。更被南宋文学家陈郁在《藏一话腴》中称赞这首词是“天下称之”的佳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短短三十三个字,简简单单,只是抒发了女词人惜花伤春的情怀。那么这篇小令,为何还会受到如此的追捧,而成千年不朽之名篇呢?
这首词妙就妙在它的表现手法上。女词人通过简单的叙述,和简略的问答,把词章写成了一个情景剧。
开篇平铺直叙,交代了剧情的背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昨天晚上,刮了很大的风,还下起了小雨。女词人喝了不少的酒,醉意朦胧的睡得很沉,一早醒来,酒劲都没有消褪。这里,就暗示了一部分情节。女词人为什么要喝酒呢?联系下文,我们就能明白。原来,女词人独居深闺,愁怀难遣。再加上风雨如晦,更觉得伤感烦郁。所以要借酒浇愁。“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女词人多愁善感,怕见花谢春归,无限伤感。“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红楼梦.黛玉葬花吟》),就此点出“伤春惜花”之意。
接着,巧用对白,写得层次丰富,意味隽永,耐人寻味。也使剧情显得更加丰满,精彩纷呈。“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早晨醒来,女词人醉意未消,依稀记起昨晚的风雨,就很惦记小院中的那一树繁花盛开的海棠。“试问”二字,就包含着女主人很复杂的情感:海棠花能经得住一夜风雨的摧残吗?是不是凋零了呢?女词人怀着忐忑不安又夹杂着一丝侥幸的心情,向卷帘人(侍女)探问。可是,卷帘人根本体会不到女词人的情思,态度漠然,无动于衷地回了一句:海棠花还是老样子。一个“却”字,就把女词人的关心则乱和卷帘人的毫不在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反衬出女词人惜花伤春的浓烈情感。
最后,归结到两个反问和慨叹,层层递进,使得剧情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女词人用很强烈的语气反问卷帘人“你知道什么?”,“你知道什么?”然后幽幽地来了一句“那一树海棠,应该是叶多花少了!”尽管女词人落寞不甘,可是海棠花虽然美艳,它终归会随着春光而逝。这样,一波三折,就把女词人怜花惜春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描写得丰富多彩。
这里,还有一个词语“绿肥红瘦”,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颂。作者创造性地用“绿”和“红”来表示海棠的叶和花,用“肥”和“瘦”来形容叶的繁茂和花的凋残,就显得生机勃勃,新奇而又奇特。
李清照不愧是词宗大家,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场景,运用平白通俗的语言,匠心独运,写出了小巧而博大的词章。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形式推动剧情的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令人叹为观止。
老猫一九七一
风呼呼地刮了一宿,也没下多少雨。实在无聊,又喝大了,晚上睡得很沉。上午九点多醒了,还有点晕,不想起。明诚挑帘儿进来,小声说:早餐做好了。我问他院子里情况如何?他说:都他妈刮倒了,就剩一颗海棠花了。还一个劲地问我: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吧!你穿绿色的衣服显肥,红色的衣服显瘦。
风轻水浅山路弯弯
我是钰姐,我来回答。
一、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被誉“千古第一才女”,可谓实至名归。她首开婉约词派,成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独树一帜、清新韵美,将“语尽而意不尽,意不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 了顶峰。我们来欣赏她的经典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二、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作此词时,大约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是灿烂如花、春梦初回和满怀情思的时节,少女心思更多了一份敏感与细致,也更多了一份伤春和惜春。
如花般的年纪,自然对花生成怜爱。民国才女张爱玲曾被胡兰成夸作“临水照花人”,让张爱怜深陷爱情、难以自拔。李清照一生钟爱海棠,而且以花自喻,自是格外怜惜。
“昨夜雨疏风骤”,晚上下起了雨,虽然雨点稀疏不稠密,但却是狂风大作,吹个不停。这突如其来的风雨,让她心烦意乱。本来女儿心思就敏感,如今更让她恼得不能入睡了:“那满院海棠该咋办?”
她一眼看到放在桌上的酒杯,开始吃将起来,并借着愁绪又多喝了几杯,几番下来,李清照酒喝得有点多了。于是她便枕着孤夜的风雨,悄然进入梦境。一夜沉睡后起来,天已然大亮,虽然她还有些醉意,但昨日之景仍然萦绕在脑中。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早上醒来,虽然仍有醉意,却仍然惦念院中海棠。于是试探着问正在卷帘欲进屋的侍女:“昨夜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一个“试”字,写出了李清照试探性的小心翼翼的敏感心思。
其实,心思敏锐如她,聪颖敏感如她。她岂能不知一夜雨疏风骤后的海棠花是怎样的情形。此时她的这一问,有点自我安慰和心存侥幸之感,她不敢亲自去察看爱花,不敢面对凋落的凄美。
因为海棠是她一生钟爱的花,她没有勇气面对,尽管还心存侥幸。如花的年纪,爱花惜花,又以花自喻。而如今要面对海棠的凋落,任谁都担心,任谁都难以承受,即便她是李清照。
然而此时,侍女只是回头望了院中一眼,便笑着回答李清照:“海棠花依旧象之前那样鲜艳美丽。”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两个“知否”重叠用,写出了李清照嗔怪粗心的傻丫头。面对李清照极致心思的试问,卷帘人未经细心察看,只是漫不经心的回答:“海棠依旧”。不但没慰藉到李清照的浅愁,反而更增添她的伤悲。
这一主一仆的对话,卷帘人淡漠粗心,李清照聪颖细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不胜唏嘘。词末也是我们意料的,李清照纠正了海棠花的结局:“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叶更加丰润,而红色的海棠花却已经凋零很多了。”
“绿肥红瘦”一词一直为后世人所喜爱和引用,是词人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钰姐发现在李清照诗词中,她常用形容词替名词来书写,这种手法感觉很有诗词意境,又有文学魅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
李清照每个时期的作品都堪称上乘。前期诗词清新亮丽、活泼灵动,后期历经丈夫离世、颠沛流离后,诗词风格逐渐趋向感伤、抑郁多愁。她的诗词除了婉约大气的女性柔情外,还有精忠爱国、男女平等等巾帼豪情。
因此,她的佳作和她的积极人生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END)
钰姐的书斋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千古第一才女这首千古绝唱,口语化的语言,似乎一看就懂,不用解释;大环境,小场景,数语勾画,让人如临其境;动感,静物,信手拈来,令人耳目一新;丫鬟迟钝,主人多情,漫不经心,使人更生怨情。
这小女子,喝这么多酒做什么呢?又没什么酒量,以至于晚上刮那么大的风都没吵醒,而睡得这么深沉却又还没有酒醒。这何苦呢?可恨这"风"和"雨"阻挡了心上人的路!可恨这"风"和"雨",把我这海棠花吹打得七零八落不成样子,可恨这小丫鬟不长眼睛又不懂世故!
明明春光易老,韶华易逝,却没人理解和珍惜!心上人你在哪里啊!?幸亏昨晚尽管"风骤"然而"雨疏",倘若是"狂风暴雨",那可就不是"绿肥""红瘦"的问题了,恐怕是红绿皆掉落了!伤感之余,庆幸风雨留情。一夜之间憔悴不少,但毕竟青春年少。
仅仅三十来个字,拉家常似的语言,写的却是意境深远,时跨一晚一早,事涉室内室外,景有人物景物,情关外在内心。这小女子厉害,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
风雨无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写得很直白,很大白话,让人一看就懂。正因为它的直白大白话,才让人人都能看懂欣赏。正所谓千人千面,人心不同,自然理解不同。青春年少者,应体会出这是少女怀春不堪岁月煎熬之作。你想啊,昨晚上雨点希疏,风却很猛,满院的海棠花如何经得骤风吹打?作者也正如海棠花一样,在这雨疏风骤中煎熬。寂寞难耐中,只好借酒浇愁,谁知喝着喝着,竟喝多了,不觉沉沉睡下。一觉浓睡,醒来已是天明,酒劲依然未下,满满的搁在心里就更难受了。我的海棠花呢?经过昨夜的雨疏风骤,会怎样呢?情形一定很糟糕吧?试着问问卷帘而入的丫鬟,她却说海棠花和昨天一样美好。这粗心的丫头,咋就这样不体会我的心呢?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海棠花一定是叶密花稀了。我的心现在也正如海棠花一样,茫然若失,红意依稀了。我的那个骤风摘花的他究竟在哪里呢?当然,若是新婚少妇,自然又当是另一翻解释了,这里就不再蹩述。不懂诗词,不会欣赏,只能胡乱附会以应邀了。惭愧惭愧!
sunjin72976689
李清照 是我国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号易安居士。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了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
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国学趣舍
此问答来难绝妙,只缘赏析已无缺。
因为网上关于这首词的赏析多如贪官庸吏,想要不受那些赏析的影响而写出赏析简直不大可能!
从全词来看,这首词应当写于她结婚之前,为什么这样说涅?因为两句“浓睡不消残酒”以及“试问卷帘人”。
首先,李清照成婚后先是居住在汴京,做为新婚儿媳,实在是没有理由睡懒觉,而且还在头一天晚上喝大酒,而且从词中来看,喝得相当哈皮。既然是汴京成婚,估计应当和公婆居住在一起吧?怎么可能不在乎形象?李清照如此洒脱生活只能存在于两个时期,一是婚前,因为老爹李格非宠着(女儿奴一个),二是青州隐居期间,没有父母跟着,老公也宠着(宠妻狂魔一个),所以自然可以为所欲为。
如果说此词做于青州隐居期间,似乎也说得过去,毕竟赵明诚曾经负笈远游过一段时间(那首醉花荫也是写于这个时期),但有一个“卷帘人”,所谓卷帘人就丫环的意思,李清照无论是在汴京,还是在青州,生活都极为简朴,因为所有的银子都用来买各种书藉和文玩,为此甚至不惜当掉衣服,所以我说,单独养一个贴身丫环的可能性并不高。
但是这个丫环确实存在,因此按照排除法,这首词应当是做于新婚之前。
此词好在哪里?
好在音律美到爆表!
全词除了“卷帘”二字以外,每一组中的每一个字韵母都不相同,所以哪怕按照现代发音读来来也如一首小提琴曲一般婉转清灵,叮咚悠扬,宛如天籁一般。只要细品就不难发现,疏和骤两个字,睡和消再加一个残字,问和帘两个字,知否二字,却道后面的一个语气停顿,棠和依二字,还有最后的肥和瘦,尤其是肥字,除了杜少陵的“红绽雨肥梅”以外,千古以来,能精准用这个“肥”字的人李清照是第二个!
且古人常说,李易安以口语入词,
口语入词,创作诗词,最难之事莫过于此!
亦有所思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何赏析? ?
李清照:
本人非常喜欢李清照的词,李清照被誉为“婉约派鼻祖”,可以说是千古第一才女,家庭出身书香门第,少女时期的李清照非常俏皮、可爱。这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脍炙人口,是李清照代表作之一。
李清照词的风格分为几个阶段,这首词是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所写,语句优美,李清照少女时期无忧无虑,说李清照是仙女都不为过,这个时期她的诗也是如此,读完后如春风拂面一样的舒服,仿佛字里行间都存在着欢快跳跃的少女一样,细细品来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词首先描写了时间环境,风萧萧雨疏落,有一种伤春之情。李清照为人善良,特别不忍看到海棠花凋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浓睡”与“残酒”表达了作者昨夜因为海棠花凋谢,心中极为难过,喝了不少的酒,此刻醒来依然慵懒惺忪。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知道外面的海棠花已经被吹落,“试”这个字写出了李清照对海棠花凋落满地的场景不忍亲眼所见,所以唤来侍女前去查看,但是侍女没能了解李清照的心意,就随意说了一句,海棠还跟昨天一样,李清照海棠花经历风吹雨打还会没事吗?这里的一主一仆,成为一个鲜明的对比,李清照心思细腻,卷帘人有些粗疏。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句词流传颇为广泛,李清照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你这个粗心的丫头,你不知道,海棠花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对吗?这句词也是整首词的“传神之笔”,写出了李清照在屋里能猜测到外面的景象,那种伤春之情,心思细腻之情,对海棠花的认知,喜欢的程度,对海棠花凋落的难过之情,仆人的粗疏,没有自己这么细腻,对自己的感情波动没有察觉,对上面的那句词,也是相呼应的。
总结:
李清照本首词虽然是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所做,但是也写出了李清照的伤春之情,感情的细腻。借酒醒之时表达自己的伤春之情,对春的热爱。
李清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艺术能力深厚,字字尽显传神之妙。
—END—
三月竹韵
大宋才女李清照,山东济南章丘人,今天就说说她的婉约词之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轻松读完全词,你会蓦然发现一个健康开朗、活泼可爱的大家闺秀不禁出现在眼前,婷婷玉立,别提多高雅了!而且她还是一个多愁善感、对生活有美好憧憬的女子。浓睡不消残酒一句十分隐晦,这里不禁要问是和谁喝的呢?家里人、心上人、朋友、自己,我们不得而知。关键是喝酒就喝酒吧,还喝的酩酊大醉,一夜过去了还没醒酒。
古人讲究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估计是和心上人喝的,所以高兴之余自然喝多了。再联想她的老前辈苏轼喜欢用海棠比喻男人,梨花比喻女人。这里就出现了却道海棠依旧,那不就侧面隐隐约约印证了问自己的心上人此刻如何了吗?而侍女回答他的心上人一切安好。
此刻再回读本词,明面说的是风雨过后花园里的海棠花依旧美丽,实际说的是心上人依旧。再大胆猜想一下,难道他们喝完酒后,情到浓时会不会一番云雨呢,毕竟这也是人之常情。一般情况我们只看到表面的意思,至于其中内蕴或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哦,毕竟我们还是倾向保守,遵从看破不说破方是好朋友。
其实,通过作者态度,表情,语气仔细推究可以看出词人伤春是外表,实则是怀春的心境。连续疑问的语气和肯定的自答,道出了内心的伤感,因为没和心上人在一起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成了千古名句,在这里巧用借代的手法,可谓妙哉。用“绿”“红”代指叶子和花,暗语不就是代指男人和女人吗,毕竟常言道:红花还得绿叶衬,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别看词短,却暗藏大学问,词越短越有想象空间。色彩对比之下,更显含蓄隽永,更是暗喻心上人满足后心情美美哒,身体胖胖的,睡的香甜更惬意,而昨夜自己被心上人折腾的好像瘦了一圈,相互映衬,意境深远。忽明忽暗,忽上忽下,忽远忽近,婉约至极,不愧是令人嘘唏不已的千古妙作。
爱在田园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济南大明湖公园我上两年去过,门匾上有幅对联到现在还记忆深刻: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辞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宋朝著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生在书香门第,家道殷实,早年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天资聪颖,学有所成。其夫赵明诚为金石专家。其夫妇所藏金石字画甚丰。后由于金兵入侵多流失殆尽。早期多闺怨词类,晚期流落南方,犹其其夫死后,由于环境清苦,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可谓孤苦零汀,故所作多伤时感事之类的。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侬醉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 :海棠依旧。
知否 ?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下的虽然小,但是风刮的却很大。丈夫在外,我独守空房,借酒消愁,不知不觉喝多了。清晨起来还没醒酒呢!我小心翼翼地问了一下正在卷珠帘的小丫环:外面的风雨还下不下了?海棠花有没有让风雨吹落呀?小丫鬟慢不经心地说:海棠花开的和昨天一样鲜艳,没让风雨吹掉。感情细腻的易安居士说:不对呀,你可知道,现在是春尽夏初的季节,应该是树叶变得浓大密集了,而红花应该一点一点凋谢了。应该是‘花腿残红青杏小’,草长莺飞的初夏时节了。
这是一首惜春伤春爱春的一首小令。虽然字数较少,但是意味隽永,抑扬顿挫。把怜花爱花惜春伤春的情致抒发得淋漓尽致。当是其南下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