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張苞傷亡,諸葛亮為何傷心欲絕?張苞武功如何?

大有可為888


諸葛亮聽到在成都養傷的張苞去世時,確實傷心欲絕,甚至口吐鮮血,幾天理不了事,為何諸葛亮會如此呢?這就要從張苞的武藝開始說起,先來看看他的戰績:

張苞和關興比試箭法,連續三箭射中紅心,關興射中一隊飛雁中的第三隻;《第八十一回》

劉備興兵報仇,張苞三十回合擊敗孫桓副將,有“萬夫不當之勇”之稱的謝旌;隨後,另一個孫桓副將,也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李異提著蘸金斧戰張苞二十回合平手,實則將落入下風;因此,吳將譚雄,暗箭射中張苞戰馬,不過關興斬了李異,解救了落馬的張苞;《第八十二回》

猇亭之戰,張飛聲若巨雷,一矛結果韓當副將夏恂;關興也斬了周泰之弟周平;於是,周泰,韓當嚇得奪入陣中;《第八十三回》

火燒連營,關興和張苞救護劉備而深受重傷;《第八十四回》



鳳鳴山之戰,解圍老將趙雲,張苞殺了魏將薛則;隨後,張苞聯手趙雲,關興殺得曹軍人仰馬翻,一直到南安城下;

手起一槍,殺安定太守崔諒;《第九十二回》

諸葛亮用計使曹軍自相殘殺,隨後張苞和魏延,關興大破敵軍;《第九十三回》

參與攻破羌兵之戰;《九十四回》

張苞于山路追殺郭淮,孫禮,不小心跌落山谷,傷重而亡;《第九十九回》



縱觀張苞的戰績,武藝應該和關興差不了多少,特別是南征一戰,張苞連續大戰謝旌,李異,對方還要加上譚雄的暗箭,不然都拿張苞沒有辦法。要知道謝旌和李異都被孫桓稱為“萬夫不當之勇”,就算浪得虛名,武藝起碼接近一流到一流吧;關興和張苞分別秒殺夏恂,周平後,周泰和韓當竟然都不敢交戰。周泰可是東吳數得上的頂級一流武將,韓當差點,那也應該也在弱一流;所以,關興,張苞的水平起碼是一流到強一流之間。

這個武藝水平在三國缺乏猛將的中後期,已經是比較頂級的存在了,特別是在蜀漢裡更是難得。蜀漢原本不缺頂級猛將,但是,夷陵之戰後,超一流的五虎只剩老趙雲一人。其他武藝能進入一流的,只有魏延,馬岱,姜維(前期最多一流)寥寥數人而已,其餘的如王平,張嶷,張翼,馬忠,廖化等人最多屬於弱一流或者二流水平。所以,諸葛亮一般用將都是收著用,不太喜歡讓武將一對一單挑,更多的是用詐敗或者埋伏等計謀,再斬殺之。比如,對付兀突骨和藤甲兵,諸葛亮讓魏延詐敗十五場,;對付張郃,讓關興,魏延先後誘敵,再射殺於木門等等;



所以,諸葛亮對關興,張苞更是收著用,常常是作為護衛或者救應出場,除了愛惜人才外,還有幾個原因。第一,關興,張苞的父親關羽,張飛和諸葛亮是一輩人,諸葛亮多少也要照顧;第二,以關興,張苞的武藝,早晚是中流砥柱,越到後期越難得;第三,關興,張苞年紀不大,完全可以成為日後姜維的左右手;可惜,張苞的意外去世,讓諸葛亮如意算盤打空了,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註定,諸葛亮能不吐血嗎?


大飛熊騎士


張苞乃張飛長子。手持兵器是其父張飛的丈八蛇矛。諸葛孔明二出祁山期間,張苞意外墜馬,腦外傷不治而亡。

孔明知後,吐血昏厥。

孔明為何傷心欲絕?

其一,張苞是張飛之子,而蜀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

其二,張苞正是當打之年,而蜀國此時正是用人之時;

其三,張苞身亡實屬意外,孔明沒有心裡準備。而同年去世的趙雲,孔明卻只是象徵性的哭了一會。因為趙雲是年老體衰,孔明是有準備的。

張苞武功如何?三國記載不多,應是勇武大將。在他的年代,也應該是接近於他父親張飛的。

關注我,我是羅賓漢拿,每天給你不一樣的知識。



羅賓漢南


《三國演義》中趙雲死了諸葛亮沒有哭,張苞死了諸葛亮卻大哭




趙雲是屬於劉關張一輩的,按演義中明確記載的推論,甚至年齡可能比劉備還大 ,至少也是和張飛差不多,比諸葛亮大二十歲左右。諸葛亮北伐時,趙雲是前代遺留下來的老將。



儘管兩人過去並肩配合作戰的不少,很默契,很有感情。然而歲月不饒人,誰都知道,年屆七旬的趙雲,早晚就要去世。諸葛亮對此是有心理準備的,所以大哭表示悲傷,然後就迅速派兩個小子去成都報訊去了。





諸葛亮為啥要三番五次急著北伐,因為他知道自己身體每況愈下,等不了了。




必須在活著的時候有所作為,以報劉備知遇之恩也好,為了自己的私心也好,這仗他是非打不可了。所以也不顧什麼天時地利人和了,沒條件也要強上。趙雲和諸葛亮關係是好,但是趙雲畢竟年邁多病,再不能打仗了。而張苞關興之流,在蜀國五虎上將先後離去後,已成中堅,甚至是諸葛亮打仗取勝的必不可少的重器。





此時一心培養出來的張苞就這樣白白犧牲,而且如此年輕,孔明不僅覺得可惜而且覺得自己北伐成功已希望渺茫。畢竟已知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然不多,對此急火攻心,口噴鮮血與趙雲之亡的行為就截然不同了。


水流芳2019


張苞是蜀漢陣營第二代年輕人中的佼佼者,他和關興兩人在三國的中後期立下了汗馬功勞,撐起了蜀漢的鼎足江山。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到了三國的中後段,戰將的武力值下降了整整一個檔次,在兩軍陣前能打的武將鳳毛麟角,只能從筷子裡面拔旗杆了。張苞也屬於這種性質。

咱們盤點一下張苞的歷次武力展現,通過他的戰鬥履歷來給其武力值做個基本定位:

1.御前爭先鋒印比武,“連射三箭,皆中紅心”;

2.界口之戰,張苞與東吳“萬夫不當”謝旌交鋒,“兩將戰有三十餘合”,謝旌敗陣;

3.界口之戰,李異掄蘸金斧接戰張苞,“戰二十回合不分勝負”;譚雄暗箭射倒張苞戰馬,李異來殺,被關興一刀劈倒;

4.界口之戰,蜀軍大進,亂軍中張苞遇到謝旌,一矛刺於馬下;

5.宜都之戰,朱然部將崔禹來增援孫桓,“交馬只一合”被張苞生擒;

6.猇亭之戰,韓當部將夏恂出馬搦戰,“張苞大喝一聲”,一矛刺倒夏恂;

7.猇亭之戰,張苞與關興“二小將便取韓當、周泰”,韓、周不敢迎戰,“慌退入陣”;

8.猇亭之戰,關興、張苞追擊馬忠,糜芳、傅士仁引兵到來,三人圍戰關興、張苞,兩人兵少退走;

9.鳳鳴山趙雲被圍,張苞“正遇魏將薛則攔路”,張苞斬殺之,助趙雲突圍;

10.南安城下,張苞“手起一槍”突襲刺崔諒於馬下。

這就是張苞的全部戰鬥履歷,10次戰鬥,確切勝績為7次,斬殺敵將4員,生擒敵將1名,戰績還是相當不錯的,拿得出手,對得住他爹的威名。

隴西之戰中,張苞率兵截擊前來偷襲的郭淮和孫禮,追擊中因路狹溼滑,張苞失馬墜谷,撞破了頭,破傷風感染,送回成都醫治,沒救過來,一命嗚呼。

張苞的武力值可以通過幾場戰鬥來做個定位:與東吳兩個水貨“萬夫不當之勇”交過手,三十合擊敗謝旌,二十合戰平李異。在當年蜀漢五虎眼中,這種所謂的“萬夫不當”都只是鼠輩耳,趙雲就幹掉倆(刑道榮、韓德),張飛十合生擒過一個(嚴顏),數合擊敗過一個(刑道榮)。

張苞與關興直取韓當、周泰,二人不敢迎戰,說明兩位小將的武力值超過老年周泰、韓當。

張苞與關興聯手,兵少的情況下被馬忠、糜芳、傅士仁逼退,其勇氣和武力亦不及魏延(襄陽城下,魏延兵少,尚能與文聘大戰兩個時辰)。

曹真部下猛將王雙來戰,斬蜀將謝雄、龔起,打傷張嶷。諸葛亮問誰敢迎戰,只有魏延敢於請命迎敵。

一個戰將武藝的高低,並不在於他的地位,而在於他遇到的對手是誰,比如呂布斬將率不高,但他具備獨戰兩名超級猛將的實力;典韋沒有殺死過一個有名有姓的敵人,但他仍然是曹軍第一猛將。

而檢點一下張苞所遇到的強敵,最厲害的也就是東吳那兩個水貨“萬夫不當”了,還不能利利索索地拿下,這也是三國中後期武將普遍下降了一個層次的體現。

分析張苞的武藝,基本上與關興相當,在二代年輕人中,他們都算是出類拔萃的,但要放到三國前期,也就是李典、紀靈的水平,略低於淩統、樂進;放到三國中後期,與王平、馬岱近似,低於魏延和姜維。


饞嘴肥貓鏟史官


【長子苞,早夭。次子紹嗣,官至侍中尚書僕射。苞子遵為尚書,隨諸葛瞻於綿竹,與鄧艾戰,死。】——《三國志》

歷史上的張苞,《三國志》記載其“早夭”,但據記載是一位文官。張飛的另一個兒子張紹,官至蜀漢侍中、尚書僕射,蜀漢滅亡後歸魏,封列侯。侍中、尚書僕射也都是文職。

《演義》裡,諸葛亮痛哭張苞,一方面是哭張飛乏嗣,小將張苞未建立功勳即已身故;再一個,就是哭蜀中人才凋零了。

不管諸葛亮有多大能耐,蜀中多麼富庶,但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曹魏、孫吳兩方面,可以說都沒怎麼出現人才斷檔的情況,好歹都有能爭奪天下的大將在。再看蜀漢,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大將可以說就剩了一個姜維。如今張苞又死,蜀漢人才不繼,尤其是武將上,諸葛亮早算定魏延留不住,王平、馬岱水平一般且漸已年老,青年將領,也就姜維、關興、張苞是亮點。張苞的去世,更讓諸葛亮感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孫吳有不僅長江天塹,更有荊襄作為門戶,易守難攻;曹魏則有一個智略與諸葛亮幾乎持平的司馬懿,且麾下良將諸多。諸葛亮一心想要完成統一大業,卻接連失去軍事指揮官,故而越發覺得壯志難酬,才痛哭不已。實際上,這時候諸葛亮的痛哭,也算是對蜀漢未來的一種讖示了。


純鈞LHGR


一部三國演義給了張苞新的生命,使他成了蜀漢中後期的頂梁之柱。



一,先來說說《三國演義》中張苞的武功。

演義中的張苞,他的性格跟張飛一樣勇猛、剽悍,也和張飛一樣以丈八蛇矛為兵器。

並結義於關興,關興為關羽的兒子,他倆共同為蜀漢中後期撐起了一片天。

張苞的戰爭生涯之中勝場很多,但是由於羅貫中沒有給張苞定一個“段位”,所以他的武功到底如何還真不好說,我想應該和張飛不相上下。



二,再來說說張苞死後,諸葛亮為何傷心欲絕。

想知道這個答案,我們得先要了解當時張苞在蜀漢的地位如何。

張苞死於諸葛亮北伐期間,要知道那個時候的蜀漢已經沒有拿得出手的武將了。

在北伐之前,趙雲、馬超已相繼病逝,就連諸葛亮自己比較中意的馬謖也已經被斬了,所以在那個時候,武將對蜀漢來說很珍貴。

那無故損失了一位猛將,諸葛亮必然會傷心,這是其一。



那我為什麼要說無故呢?就是因為張苞死的太憋屈了。

《三國演義》中寫了張苞是因為追擊敵人時,摔下山澗摔破腦袋後病死的。

那對於諸葛亮來說,自己如此器重的一個人就怎麼沒了,而且還是非必要性的死亡,這樣的情況諸葛亮怎麼能不傷心?這是其二。

再加上張苞是諸葛亮看著長大的,有了這一層關係,張苞死後諸葛亮痛心欲絕也不是沒有原因。

當然,以上只是演義中的劇情,而在《三國志》中對張苞的描寫只有短短5個字:長子苞,早夭。


鬱黎話史


諸葛亮,這可是超級出名的,很多人都是喜歡的,當張苞死了的時候諸葛亮都吐血了,而趙雲死了沒有吐血,這是什麼原因?

歷史記載,張苞,張飛長子,早夭,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張苞是蜀國一員猛將,勇猛無比,兵器是丈八蛇矛,與關羽之子關興並稱為“小關張”。至於為什麼諸葛亮會因張苞之死而吐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張苞代表的意義重大

張飛因為虐待士兵被叛徒割去頭顱,作為長子的張苞就繼承了父親的意志和地位,成為了蜀國重要的將領。這不僅僅是領兵打仗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代表著一種精神。曾經關張二人天下聞名,為蜀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現在關張二人均已去世,這個空缺自然要他的後人來填補。

作為與蜀國皇室有著密切關係的張苞成了蜀國軍中的極其重要領導者和軍魂所在。這不僅僅是因為蜀國軍中缺乏大將,更是他代表了張飛的精神,一種不能缺少的意志。張苞死了,蜀國軍中不僅損失了一員大將,更意味著當年關張留下來的精神意志幾乎消失殆盡了,更代表著關張二人的時代過去了,而蜀國卻沒有新的精神支柱,諸葛亮如何不心痛?

張苞死得沒有價值

三國演義記載,北伐途中,蜀軍大敗魏軍,魏軍守將郭淮、孫禮二人棄馬爬山而逃,張苞望見便直接驅馬追趕,沒想到連人帶馬跌入山澗,後軍救起送回成都後不治身亡。

其實,蜀軍已經勝利了,本來乘勝追擊便可大破敵軍,至於能否取敵軍將領首級無關緊要,但是張苞貪功冒進因此丟了性命,可謂是得不償失。就像是一盤好棋,都已經分出勝負了,結果一激動下錯了棋,把自己給填進去了,真的是喜劇變成悲劇了。

作為蜀國的重要將領,死得如此沒有價值,諸葛亮這個軍師怎能不吐血?

諸葛亮為啥要三番五次急著北伐,因為他知道自己身體每況愈下,等不了了。必須在活著的時候有所作為,以報劉備知遇之恩也好,為了自己的私心也好,這仗他是非打不可了。所以也不顧什麼天時地利人和了,沒條件也要強上。趙雲和諸葛亮關係是好,但是趙雲畢竟年邁多病,再不能打仗了。而張苞關興之流,在蜀國五虎上將先後離去後,已成中堅,甚至是諸葛亮打仗取勝的必不可少的重器。

人在病體纏綿之時,每況愈下,一個小打擊就會帶來致命的後果。大家還記得陳倉城守將郝昭吧,此人相當了得,能文能武,諸葛亮率軍北伐,為郝昭所阻,勸降不成,晝夜相攻二十餘日後無計可施,只好被迫退軍,魏明帝因此封郝昭為列侯。只可惜郝昭一代名將,身患重病,被諸葛亮用計暗算,當時在病榻上一聽城中大亂,立刻驚死。

諸葛亮聽到趙雲身死,心中必定悲傷,因為幾十年的交情在那裡,然而不至於悲傷過度,畢竟生老病死也是天道,再說此時趙雲已不能披掛打仗了。而張苞不一樣,年輕生猛,武藝精良,那可是關係到諸葛獲勝的重要人物,在蜀國武將凋零的時候,張苞的死,無疑給諸葛亮兜頭一棒,猶如發燒的病人頭上澆一瓢涼水,你說諸葛亮能受得了嗎?所以當場吐血,暈厥了。

魏蜀吳三國彼此爭鬥,互相消耗,司馬氏暗暗蓄力,最終坐享其成。這是大勢所趨,不是諸葛亮憑一人之力可以阻擋的。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諸葛丞相結果只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也算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






默兒影視


在《三國演義》張苞傷亡,諸葛亮傷心欲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諸葛亮會這麼難過。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當時所剩下的很多將領都是老的老弱的弱殘的殘,那麼在這一些將領裡面就只有張苞是非常有希望的,甚至連諸葛亮都對他抱有厚望,認為他就是蜀國的希望是一統中原的重要棟樑。所以在北伐的時候,張苞他就是打前鋒的將軍,所以張苞他身上不僅是堅韌著諸葛亮左膀右臂,他還擔負著光復漢室的使命。

當時本來蜀漢就缺少非常優秀的將領,張苞的死亡很大程度的導致了蜀漢賬下無人可用的情況出現了,當時諸葛亮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後,痛哭流淚,悲痛欲絕,一直在吐血,甚至昏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才醒過來,為什麼諸葛亮會這麼的傷心,可能是因為當時由於身邊的一些和自己早年征戰的一些將領都已經去世了,張苞作為諸葛亮重點培養的後繼人才,所以才會如此傷心欲絕。

武功方面:張苞繼承張飛的基因自然武功不低,而張苞更是得到了張飛的一身真傳,憑藉父親的關係一躍成為蜀國青年將才之中最出色的一位,是諸葛亮北伐主力戰將,雖說比不上父輩那個時代的人,但是張苞還年輕還有很多機會。





二拆


我想是私心使然,張苞雖然本領和人氣都比不上父親,但也沒有那麼大牌,比較好用,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沒人可用了。“悍勇張苞欲建功,可憐天不助英雄。武侯淚向西風灑,為念無人佐鞠躬。”姜維捨不得使,魏延支使不動,馬岱不怎麼太好用,廖化之流就等而下之了。(想想看,早上二十年,張郃來攻,孔明把五虎上將隨便派上一個帶上幾千人就辦了,何必又燒糧草又詐敗,連暗箭都用上了,甚至幫張郃吹牛,杜撰一場演義中找不到的張翼德大戰張郃,無奈呀!)武侯哭張苞未必沒有曹操哭典韋的用心,怎奈無濟於事,這種局面別說管仲樂毅,就是太公望和張子房也一樣沒轍,何必苛求孔明呢?“秋風五丈原”的結局,在哭張苞時就已經註定了,

武功的話在我看來,都是普通的將領級別,武力不高,對陣不靈。

所以,在他們的時代已經沒有能力打大仗和惡仗,這些人只是一般的維持型軍人,沒有建功立業的本領,也沒有令人稱道的戰役記錄。

只是沾了父輩的威名,比之前的魏、吳名將少了許多經典大戰的風範和運籌帷幄的水準。

於是,三國至此,已無精彩可言。個人意見不喜歡勿噴




江木杉


張苞是蜀漢陣營第二代年輕人中的佼佼者,他和關興兩人在三國的中後期立下了汗馬功勞,撐起了蜀漢的鼎足江山。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到了三國的中後段,戰將的武力值下降了整整一個檔次,在兩軍陣前能打的武將鳳毛麟角,只能從筷子裡面拔旗杆了。張苞也屬於這種性質。 咱們盤點一下張苞的歷次武力展現,通過他的戰鬥履歷來給其武力值做個基本定位:

1.御前爭先鋒印比武,“連射三箭,皆中紅心”;

2.界口之戰,張苞與東吳“萬夫不當”謝旌交鋒,“兩將戰有三十餘合”,謝旌敗陣; 3.界口之戰,李異掄蘸金斧接戰張苞,“戰二十回合不分勝負”;譚雄暗箭射倒張苞戰馬,李異來殺,被關興一刀劈倒;

4.界口之戰,蜀軍大進,亂軍中張苞遇到謝旌,一矛刺於馬下; 分析張苞的武藝,基本上與關興相當,在二代年輕人中,他們都算是出類拔萃的,但要放到三國前期,也就是李典、紀靈的水平,略低於淩統、樂進;放到三國中後期,與王平、馬岱近似,低於魏延和姜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