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摘要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環境中,口腔醫務人員面臨更大感染風險以及更為嚴峻的感控挑戰。醫用口罩是重要的個人防護用品,在口腔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感染控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簡要總結現代醫用口罩的起源、分類、評價指標、標準要求以及使用方法,以期為口腔醫護人員正確選擇及使用口罩提供幫助。

【關鍵詞】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控制;個人防護用品;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


自12月9日起,由湖北武漢爆發的新冠病毒席捲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為此徹夜奮戰,在控制疫情的道路上屢遭感染。


在這恐怖疫情的籠罩下,口腔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則更為嚴峻。原因在於牙科治療產生的含有口腔微生物的氣溶膠在空氣中可飛達 2m遠[1-2]並在空氣中漂浮 30min以上[3]。激光牙科治療產生的激光煙霧不僅含氣溶膠還可刺激眼、鼻及咽部黏膜[4]。因此,口腔醫務人員應正確選擇防護用品、做好職業防護,預防感染髮生。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更應科學、規範地選用口罩,以保障自身安全。本文簡要概述現代醫用口罩的起源、分類、評價指標、標準要求及使用方法,以期為口腔醫護人員正確選擇及使用口罩提供幫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現代醫用口罩的產生

及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1895年,德國細菌學家、衛生學家卡爾·弗呂格(CarlFlügge)實驗發現,說話、咳嗽和打噴嚏時,含有細菌的口腔、鼻腔分泌物會飛濺、擴散到空氣中,導致手術傷口感染。受此研究結果啟發,奧地利(現波蘭)醫生米庫利茲·拉德奇(JanMikulicz-Radacki)提出,手術過程中術者及其助手應使用 1層消毒的緻密細布將口、鼻、鬍鬚遮住,以避免術者呼吸道的細菌飛濺到傷口上而造成感染。1897年,Mikulicz發表文章描述了這種後來被稱為 Mikulicz’smask的口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中文譯名米庫里茲氏口罩)

同年 10月,法國外科醫生保羅·伯格(PaulBerger)開始佩戴由 6層紗布製成的長方形口罩以預防切口感染。1899年 2月 22日,PaulBerger在巴黎外科學會上做了“關於手術中口罩使用”的報告,從而使口罩使用得以推廣。因此,醫學界一般將現代醫用口罩的產生歸功於 Mikulicz和 PaulBerger二人。現代醫用口罩自其出現以來,在感染預防和傳染病控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910年底,肺鼠疫在我國東北地區暴發流行,伍連德博士調查發現這種疾病通過飛沫傳播,於是他發明了由兩層紗布加內襯棉花而製成、後被稱為“伍氏口罩”的口罩。他要求疫區所有人員佩戴口罩,以控制病原體傳播。戴口罩、嚴密隔離加上其他有效措施,終於使肺鼠疫在 5個月後被徹底消滅、疫情得到控制。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01醫用口罩種類


我國的醫用口罩分為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三種。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是用於覆蓋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頜,在普通醫療環境中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噴出汙染物的一次性使用口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醫用外科口罩用於覆蓋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頜,為防止病原體微生物、體液及顆粒物等的直接透過提供屏障,適於臨床醫務人員在有創操作中佩戴。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醫用防護口罩是適用於醫療工作環境,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並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和分泌物等的自吸過濾式防護口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美國醫用口罩根據美國材料試驗學會(AmericanSocietyforTestingMaterials,ASTM)標準,分為 Level1、2和 3三類。歐洲醫用口罩根據 EN14683:2019標準,分為 TypeI,TypeII和 TypeIIR三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02醫用口罩材料


醫用口罩的主體由聚丙烯無紡布製成,外層為紡粘無紡布,中間層為熔噴無紡布,內層為紡粘無紡布或纖維素(cellulose)等其他材料。外層起液體阻隔作用,中間層起過濾作用,內層主要起吸溼作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03醫用口罩材料的評價指標


醫用口罩材料的主要評價指標有以下 4項:


①細菌過濾效率(Bacterialfiltrationefficiency,BFE)在規定流量下,口罩材料濾除細菌氣溶膠的百分率。一般使用平均顆粒直徑為(3.0±0.3)μm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氣溶膠進行測試。反映口罩材料阻止細菌氣溶膠穿透的能力,數值越大,細菌過濾效果越好。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②顆粒過濾效率(particlefiltrationefficiency,PFE)在規定流量下,口罩材料濾除直徑小於 1μm的氣溶膠顆粒的百分率。一般採用氯化鈉顆粒物作為非油性顆粒物的測試指標,氯化鈉氣溶膠顆粒 CMD為(0.075±0.020)μm,MMAD為(0.24±0.06)μm。反映口罩對亞微米級別顆粒的過濾效果,數值越大,口罩的顆粒過濾效果越好。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③合成血液穿透阻隔效率(Resistancetopenetrationbysyntheticblood)在一定壓力下,口罩材料對合成血液滲透的阻力。反映口罩隔絕液體的能力,數值越大,阻隔液體的能力越強。


④壓力差(Differentialpressure,Δp):測量到的口罩材料兩面的壓力差。反映口罩通透性,數值越大,氣流阻力越大,通透性越差。除以上主要指標外,口罩評價指標還包括:阻燃性能、微生物指標、環氧乙烷殘留量、皮膚刺激性、遲髮型超敏反應等。此外,醫用防護口罩還需對口罩的密合性進行測試。


04醫用口罩材料標準要求


各個國家對醫用口罩材料的要求略有不同,如下表 1—3分別提供中國、美國和歐洲醫用口罩材料的主要指標要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05醫用口罩的選擇


在選擇使用醫用口罩時,應主要考慮口罩的防護效能以及佩戴舒適度。防護效果不僅取決於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和血液阻隔能力,也受口罩是否貼合面部、密合性是否良好等因素影響。佩戴的舒適性主要取決於口罩內層材料的透氣性、柔軟度以及是否含有刺激皮膚、導致皮膚過敏發炎的化學物質。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根據不同的診療操作,應選擇使用不同的口罩。一般情況下,進行無創、無體液噴濺的口腔診療操作如口腔檢查、取印模或技工室操作等時,可使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進行有創、無菌操作或有體液噴濺的操作時 (如使用高速渦輪機、超聲潔牙、種植、牙周手術、外科手術等)應使用醫用外科口罩。為呼吸道傳染病感染患者或疑似感染患者進行治療時,應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必須明確的是,N95口罩是指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 95%的口罩,並不等於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除對顆粒的過濾效率要達到 N95要求外,還必須具有表面抗溼性能和合成血液阻隔能力。


由表1和表2可見,ASTM標準 Level2、Level3口罩標準高於我國的醫用外科口罩,其對 0.1μm的顆粒過濾效率 98%。因此,有條件時,推薦口腔診療中使用ASTM標準口罩。Level1適用於不產生液體、噴霧和/或氣溶膠的一般性診療操作,Level2適用於產生少/中等量液體、噴霧和/或氣溶膠的操作,Level3適用於產生大量液體、噴霧和/或氣溶膠的操作。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口罩的選擇應遵循國衛辦醫函(2020)75號文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見醫用防護用品使用範圍指引 (試行)》,在全院診療區域均應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在進行可能有氣溶膠、噴濺、飛沫產生,接診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時應佩戴醫用防護口罩。當然,除口罩外,還應根據需要佩戴防護面罩或護目鏡。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06醫用口罩的佩戴使用


口罩的防護效果不僅取決於口罩本身的效能,還取決於佩戴方式是否正確、佩戴時間是否恰當、被汙染時是否及時更換等。佩戴口罩前,應先進行手衛生,檢查口罩完整性及有效期。佩戴時,遵循以下步驟:將鼻夾側朝上(或褶皺朝下)、深色面(或鼻夾側)朝外置於面部;上下拉開褶皺,使口罩覆蓋口、鼻及下頜;將雙手指尖沿鼻夾由中間至兩邊慢慢向內按壓,直至緊貼鼻樑;適當調整口罩,使口罩周邊充分貼合面部。佩戴時謹記 12字口訣:“遮蓋口鼻、兜住下巴、調節鼻夾”,確認佩戴正確。一般情況下,口罩可佩戴 4h。但如果診療操作時噴濺產生量較大、導致口罩表面有可見汙染或表面潮溼時,應立即更換。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醫院防護標準之:口罩選擇標準


07醫用口罩使用後處理


口罩使用結束後,應先脫去手套、進行手衛生,再按正確順序摘去口罩,摘除口罩時避免接觸口罩外側汙染面。將口罩丟棄到感染性醫療廢物垃圾桶中,再次進行手衛生。


作者:關素敏 孔亮 侯銳 張豔霞 劉雯 孫書愷 張毅 劉蕊 劉龑 郝寶蓮 張銘

(軍事口腔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口腔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陝西省口腔疾病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

來源:實用口腔醫學雜誌,口腔視界綜合整理


參 考 文 獻:

[1]eena,etal.Disseminationofaerosolandsplatterduringultrasonicscaling:A pilotstudy[J].JInfPubHealth,2015,8(3):260-65.

[2] ChughA.Occupationalhazardsinprostheticdentistry[J].Dentist,2017,7(2).

[3] .HarrelS.Contaminateddentalaerosols:risksandimplicaionsfordentalhygienists[J].DimenDentHyg,2003;1 (6):16,18,20.

[4] UlmerBC.Thehazardsofsurgicalsmoke[J].AORNJ, 2008,87(4):721-734.

[5] FlüggeC.überLuftinfektion[J].ZeitschriftHygiene, 1897,25:179.

[6] MikuliczJ.DasOperiereninSterilisirtenZwirnhandschuhen undMitMundbinde[J].Centralblarff.Chir.,1897,24 (7):713.

[7] LowryHC.Somelandmarksinsurgicaltechnique[J].Ul sterMedJ.?1947,16(2):102-13.

[8]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藥行業標準,YY/T0969-2013一次 性使用醫用口罩.

[9]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藥行業標準,YY0469-2011.醫用外 科口罩.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 罩技術要求

[11] ASTM International.Standardspecificationforperformance ofmaterialsusedinmedicalfacemasks:ASTMF2100-11 (Reapproved2018).

[12] BritishStandardsInstitution.Medicalfacemasks-require mentsandtestmethods.BSEN14683:2019.

[13] 國衛辦醫函〔2020〕75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 控中常見醫用防護用品使用範圍指引(試行). (收稿:202002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