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手记」在疫情阴霾里,党员就是一束光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战“疫”手记」在疫情阴霾里,党员就是一束光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疫情面前,不为小我只为大我,成都院多个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筑起一道道牢固的疫情防控墙。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成都院国际工程分公司党员的脚步从未停下。他们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用最质朴的行动发光发热,驱散眼前的阴霾。

买,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疫情爆发后,国内防护物资紧缺,面临着“一罩难求”的情况。公司党委安排部署,国际公司党工委迅速落实,国际采购“远水也能解近渴”。疫情面前,及时获得基本医疗物资,就是构筑生命保障线!国际公司第三党支部所辖投议标管理部、欧亚区域一部、中西非区域部、设备成套部的党员干部迅速行动,发挥海外商务关系资源和清关工作经验等优势,打响“疫情保卫战”第一枪。

“孙总,尼泊尔朋友可以买到医用外科口罩,需要购买不?”投议标管理部党员危一敏获得信息后,第一时间向部门负责人孙启亮汇报。

“买!能买到多少?是否是质量合格的标准医用外科口罩?”

“口罩质量有保障,但需要朋友在加都各大药店搜集之后才知道有多少”。

“没问题,能买多少买多少,需要多少钱我转过去”。

几句简单而高效的沟通后,危一敏多次与前方沟通协调,尼泊尔朋友开着车从早到晚前往各大药店,500只、1000只……逐一搜集,采购后自己负责装箱,分3批次送到了物流公司,最终买到了11000只口罩。

采购成功了,可运输过程却充满波折——空运回国的航班一再取消,原本分批提前发货的物资,险些无法运回。通过多方协调努力,5大箱口罩终于在2月3日凌晨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当日11点顺利运抵成都院温江办公区。得知尼泊尔政府2月5日起禁止口罩出口通关,这几天的忙碌是值得的。正是由于前后方紧盯动态、密切配合,才能提前完成这次成功的“云采购”。

在国家有难、公司有急的时候,仅入职一个多月的危一敏站出来了,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公司第一时间提供了防护物资保障。

找,多点出击全球搜索

随着多国医疗物资被抢购一空,采购物资成为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行动。

欧亚一部党员单诗涵带领辖内各国别代表,靠着一通又一通的国际长途、一封又一封的电子邮件,在南亚和欧洲各国寻找渠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孟加拉团队在市场选举道路严重拥堵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全城搜索,顾不上吃饭休息,一天内从早上出发,采购到5万只口罩,临近晚上10点,终于将货物运到货运网点,完成了这次“疯狂”的采购任务;斯里兰卡团队开展“地毯式”搜索,成功采购到1万只口罩,为保证物资顺利回国,党员李志勇采用肩扛手提“人肉背回”的方式,在2月3日凌晨踏上了返程之旅,第二天就将物资交给公司,及时保证了公司的物资应急储备使用。

中西非区域部党员熊旭红带领部门员工,在刚果(金)、科特迪瓦、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国拉网式调研,确保后续物资充足;支部入党积极分子郝敏在国内各路协调,采购到20箱医用酒精,支援各分子公司。

个人的力量也许有限,但组织的力量是强大的。心系国家、心系企业,“遇困难我顶上,有需求我响应”,越是朴素而坚定的话语,越显责任担当。

快,争分夺秒“闯”关成功

国际采购的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买到了,如何成功运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眼前有一批物资,由于从日本飞往成都的飞机停航,只能从北京入关。而目前北京清关要求极其严格,北京到成都的运输也还没有着落……

疫情面前,时间不等人。关键一环,全力加速度!

设备成套部党员赵明生带领党员万碧荣主动请缨,充分发挥清关经验优势,接下保障物资运输清关任务。为争取时间,在收单当天中午,做好防护措施后紧急赶往温江办公区,制作单据、核对资料、完善报关材料、申请盖章,同时对接国际运输代理菜鸟、DHL、中外运、德迅等公司,寻求北京到成都的舱位,以便降低绕航、甩货等风险。他们通过熟练而又紧张忙碌的操作,实现“当天报关、当天录入系统、当天代理委托”,又协调完成税金缴纳,打通了“通关”最后一道坎,跑出了物资运输最美的“加速度”,实现一批批物资无缝对接,成功进入国内。

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在这场防疫攻坚战中能打仗、能打胜仗,凭的是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忘我的执着态度,他们的“给力操作”,为公司复工生产物资保障,打通了“闯”关大道。

暖,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第三党支部在支部书记孙启亮的倡议下,为了帮助解决驻守国外人员或其家庭遇到的困难,于2019年底组建了“互帮互助组”,在工作中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春节期间,随着疫情突然爆发,各地启动一级响应,人心惶惶。为降低外地返回同事乘坐公共交通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孙启亮号召党员们行动起来,带头对返程员工提供接站送家服务、为复工员工提供“互助搭车”计划,在特殊时期为公司复工筑牢防疫战线,解后顾之忧,传递正能量。

孙启亮主动联系支部19位党员和18位员工,掌握各返乡人员返程时间、车次/航班等基本情况,建立接站计划,在接人前后均对车辆消毒处理,并为乘车人员准备口罩。党员们积极响应,无论是傍晚还是凌晨,无论是机场还是火车站,党员同志争先前去接站。孙启亮2次前往机场接返程人员,有次得知2月3日凌晨,将有同事一家四口带着行李和1万只口罩返程,他提前一天将车辆后备箱腾空,第二天早上凌晨5点赶往机场,将人员和物资顺利送达家中。党员向柏宇和孙玮分别主动到机场和火车站接回返程人员,得到同事和其家属齐齐点赞,“感谢党组织在非常时期提供的暖心关怀”。

当前疫情尚未好转,投入到复工返岗的同事若乘坐公共交通,将面临潜在的感染风险。孙启亮制定了支部的“上班搭车互助方案”,并在党工委和分工会的指导下扩大到整个分公司,他组织各部门收集、统计需要开车及乘车的员工住址,通过地图对每个地址进行查询定位,综合考虑顺路、出差、限行、备用等情况,统一规划开车人员上下班路线,将111位员工出行规划为16个就近搭乘区域,将车次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确保人人上班有私家车坐,减少潜在接触风险,最大限度保障广大职工健康安全。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走过近70年的成都院,大灾大难前勇于奉献,大风大浪中敢打硬仗,成都院人的优良品质经得起考验与锤炼。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束光。在每个需要挺身而出的地方,都会有一批人,诠释着党组织和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