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出入证》碰到了你内在潜意识的这些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期间,为防止交叉感染,很多小区给自己的居民办理《出入证》,一是为了识别该人是否本小区居民,再就是限制居民外出次数。然而办理《出入证》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比如还没有复工就闹着要出去的年轻人,比如不满只给老伴办一个证的老年人,比如回来拿衣服的不长住的人,社区每天接待很多闹腾着办理《出入证》的不合理要求,也是烦恼无比。

那么为什么,小小一张《出入证》让这么多的人执着追求?不惜和社区吵架争执也要拿到一张呢?

<strong>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限制每家每户每天只能有指定的一个人外出一次的制度,在被约束的居民那里,是碰到了他们这几个内在心理。

自由感

有个小区挂了一块牌子告诫居民,改写了叶挺将军的《囚歌》,非常形象的说:“为人进的门紧缩着,想死的门敞开着,有个病毒在外高喊着:出来玩吧,给你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出去了,就死定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算球了,再关十几天就自由了。”

可以看出,这块牌子的内容让大家相视一笑,因为它实实在在说出了人们的内心对自由的向往。

封锁小区,限制外出,首先便是动了大家的自由感。

小小《出入证》碰到了你内在潜意识的这些痛

窒息感

不自由,只能在一方小天地里活动,最直接的就是让人有窒息感。

正常生活状态下,多数人每天起床后就是往外走,晨练,买早点,街坊邻居聊个天,回来吃饭去上班。

现在可好,起床,不能出去晨练了,客厅走到卧室,再走到阳台走回来,这就是晨练。早点?不好意思您呐,家里头煮粥煮鸡蛋好吧?

想和邻居聊天?微信里头去找。上班更是不用想了,想要复工,非一线企业得市政府审批通过。

宅在家里不能出去,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窒息感,因为无法掌控自己的行动,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这样的被控制的感觉,像不像你小时候,妈妈盯着你的目光?

想要逃离被控制,想要有喘息的空间,于是乎大家都想来一张《出入证》,只要有机会,就能呼吸顺畅一些。

安全感

无法自己掌控自己的行动,最直接碰到安全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规则被内化成为生存需要,个体会主动遵守纪律,并不会让安全感受损。可是突然的限制行动,就会产生安全感不足的现象。于是为了满足这种慌张不可掌控的感觉,大家就要为了自己的安全感而努力争取一下。

小小《出入证》碰到了你内在潜意识的这些痛

资格感

凭什么我老伴能出去,我就不能?

无论工作人员如何解释,每家固定由一个人外出买菜,其他人都不能出去,这是上级保护居民的政策,老人都不能理解。这让我感受到他的资格感被伤害到了。

我有外出的资格,我有自由的资格,我是可以和别人一样的。

这个要命的想法困扰着这一类居民,于是乎,交电费、交水费、买药、买菜,他们乐此不疲的用各种借口来找社区,争取自己也拥有一张《出入证》。

愤怒

病毒来了,原本计划度过一个祥和春节的想法泡汤了,外出探亲访友拜年取消了,只能宅在家里见字如面,还被限制自由。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对这个寒假的规划,可迫于病毒淫威又不得不乖乖在家。

可以想见,每个人内在的能量循环过程都遭遇了破坏,重建内在秩序谈何容易?拐弯到适应当下也是需要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妄之灾的念头盘旋在很多人脑海里,大家不愿意承认这个事件和我有关,所有人都感觉自己是无辜的。

这个感觉太不好了,所以有网友哀怨的质问吃蝙蝠的人:让我看看你小子会飞了吗?

这里头参杂了多少的愤怒情绪,每个人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有。

我看到自己身边的人,忙碌无休的人有爆发的愤怒,无所事事的人有做不下去视频的阻力,开心上网课的小孩子,也会念叨:喃什么时候才能开学啊?

小小《出入证》碰到了你内在潜意识的这些痛

<strong>如何应对这要命的难过感觉?

需要我们按照生活需要,给自己开启一个新的世界,适应当下生活状态。关键是要找到恰当的精神寄托,让自己能够投入到新鲜事物当中去。

工作不忘觉察

有《抗疫工作证明》不需要《出入证》的人,忙碌,是不去面对恐惧而抽离的方法,可是在一线工作的人们却不是逃避,他们深知危险却努力扛着高度焦虑运转着,疲劳和愤怒让他们莫名的暴躁或者低落。

这类人群需要更多觉察,及时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创伤同在,用接纳和爱安抚创伤带来的痛苦。

养生健身

宅在家里出不去的人,首先要把自己的饮食、作息规律起来,可以做一些安全的养生护理、瑜伽练习、健身操、八段锦之类的活动,也可以做做精油熏香、艾灸、刮痧等身体调理。

长假保养身体,是非常好的选择。

学习读书

有些朋友安于家中,抓住一位师姐细问之下,发现她报了好几门课程,笑说自己成了学生,忙于读书、听课、学习、做笔记、交作业。

抓住这个充电的好时机,我不禁对师姐表示佩服佩服。

小小《出入证》碰到了你内在潜意识的这些痛

写作抒发

在自媒体创作者群体中,更常见的则是写写写了。

我好朋友身处湖北疫区,家早早就被封锁,但她带娃写作两不误,闲暇时候还画的一手好工笔,真是神仙生活,羡煞旁人。

写作不仅带来充实的时光,还会带给人情绪抒发的通道,起到调节心理状态的作用。

陪娃生活

半个月之前,孩子们“开学”了,虽然不能出门,老师们的网课却是没有落下的。中央电视台还邀请名师录制了《同一堂课》,让全国小朋友学习的酣畅淋漓。

这个时候,老师变成了主播,家长变身班主任,一起带着小神兽们畅游知识海洋。

宅在家里你想闲着?没门儿!照顾好开学的娃娃吧!

陪伴老人

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要陪妈妈聊一会儿天,因为老年人的生活也是需要被支持的。

不出门,虽然是妈妈的自律,但是看到她内心的状态和感受,安抚她,也是身为子女必做的事情。

在做好安全措施,订好粮米菜的前提下,找到居家生活的侧重点,让自己身心安于当下,是我们在这个阶段要做的。

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一定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多多陪伴开导,哪怕在电话里多聊几句也好。

在群体性的安全感被威胁,资格感受挫,愤怒暴躁的环境中,尽力去平衡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状态,大家一起努力度过难关。相信曙光在前,我们终将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