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什么时候喝醋最适宜?喝多少?

徐建军3518


首先我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任何一个糖尿病人是靠喝醋,来把血糖降低的。但是醋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坏东西,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大量食用醋的调味品来配合主食,例如白面包,白馒头,白米饭吃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明显降低甚至GI从88降到64。实验中用了18、23和 28毫摩尔的醋酸,大约相当于1.08、1.38和1.68克醋酸。

如果换算成6%醋酸含量的老陈醋,分别是18、23和28毫升。

如果换算成3.5%的普通市售食醋,大概是31、39、48毫升

所以并非醋就真的一点作用没有,其实也是有很多作用的。


日常饮食建议: 生活当中让你一下子喝30到50ml的食醋完全是不太可能的,那么我们可以将它们放到食材当中。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①酸泡菜②老陈醋③醋蘸饺子、醋拌凉菜、醋拌海带丝、酸辣汤

禁忌:如果胃酸过多,胃溃疡等问题,不建议吃这么浓的醋。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注册营养技师


营养百事通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糖尿病人什么时候喝醋最适宜?喝多少?

糖尿病友需要通过饮食疗法以及运动疗法来控制血糖,不少糖尿病友都听说喝醋可以降血糖,这是真的吗?

美国的一项研究证实,进餐时喝点醋能降低餐后血糖,其中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效果最明显。而瑞典的另一项研究也显示,与从不吃含醋食物的糖尿病人相比,经常吃点含醋食物的糖友餐后血糖明显降低,此外,睡前喝一勺的醋有利于2型糖尿病人控制血糖。

说说其中的原理:

食物中的酸性物质可以延迟胃的排空,让食物在胃里停留更久,减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速度,这样就可以减慢血糖的上升速度。

醋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醋酸可使肠道中的葡萄糖吸收减少减慢,降低食物的血糖指数。

所以,大量的研究证明,适量喝醋是可以辅助降低血糖的,但醋并不能代替药物的作用,这一点糖尿病友一定要谨记。

<strong>

糖尿病人如何喝醋?

醋不能随意喝,特别是空腹不能喝,也不能过量,最好在烹饪食物加一点醋,或者自己在家做一点醋泡菜,比如醋泡花生米,醋泡萝卜条等。

另外,最好选择含5%的醋酸,苹果醋如果含有糖分,要控制好饮用量。

患有消化性溃疡,或正在服碳酸氢钠、胃舒平等碱性药的糖友不宜食醋;对醋过敏及患低血压的糖友应忌用醋。

最后提醒一句,醋不是药,不能代替降糖药,所有食物都是辅助治疗糖尿病的手段,不要盲目听信网络宣传,咱还是驾驭好五驾马车,才能控制好血糖。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三诺讲糖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糖尿病病人什么时候喝醋最适宜?喝多少?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对它是咬牙切齿,因为它太可恶了,有了它我们不得不控制饮食,那不能吃、这不能吃的,而且它已经成为除肿瘤以外的第三大杀手。

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还是主张饮食控制+药物降糖等综合治疗。但是最近有一些科普文章提到喝醋有一定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这到底是博人眼球还是却有这种功能呢?今天医者良言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1.醋真的可以降低血糖吗?

之前我也没有听过这种说法,但是我没有听过并不代表没有,所以我就去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确实适当食用醋对于降低血糖有一定的好处。

早在2005年就有一个科研小组发现适当吃醋有助于延缓人体对于糖分的吸收,从而有利于使血糖稳定。

2.醋为何有一定的降低血糖的功能呢?

酸性物质能够延缓胃的排空:酸性物质可以延缓胃排空,这样会使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延长,从而能减慢人体对于食物的消化速度,所以也可以延缓对于糖的吸收。

醋可以抑制促进糖类分解的酶的活性:糖类的分解也是需要一些酶的,而醋酸可以通过抑制这些酶的活性而使体内的糖分变少,从而有利于血糖的稳定。

醋可以增加外周物质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我们的胰岛素要想发挥作用,它必须要和胰岛素受体很好地结合,这样才会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很多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有糖尿病并不是自身缺乏胰岛素,而是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而醋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发挥降糖的作用。

3.醋虽然有一定的降糖运用,但是有一些人是不能吃醋的,比如空腹、骨折、消化性溃疡、对醋过敏的人群是不适合吃醋的。

4.糖尿病病人什么时候喝醋合适?喝多少?

通过上面的分享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适当吃醋有助于降低血糖,但是遗憾的是这种降糖作用比较弱,我们并不能通过增加醋的用量来增加降糖效果。

但是我们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可以适当在饭菜里放一点醋,切不可把希望放在醋上面。

最后小结:醋的降糖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不可把希望放在它上面,还是老老实实进行综合治疗吧。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

糖尿病人喝醋是有好处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醋中含有的醋酸能够抑制淀粉酶的活性,从而减慢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二是,醋酸能使食物在胃里停留较久,延缓胃排空时间,从而降低血糖反应速度,增加饱腹感,使人不容易感到饥饿。

现在市面上的醋种类有很多,比如陈醋、黑醋、米醋等,各具风味,其中含有的醋酸对于糖友们控制血糖都是有益的。但糖友们要当心果醋饮料,因为其中都添加了一定量的糖,所以购买的时候要看清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含糖量低的。

糖友们吃醋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在餐前喝两勺米醋,也可以在凉拌菜的时候放点米醋,在炒菜或炖汤的时候也可以加点醋,不仅能够提升食材的味道,减少用盐量,还能促进某些营养素的吸收。比如在炖骨头汤的时候放点醋,就能够促进骨头中钙的释放和溶解,让骨头汤更有营养。醋也可以搭配主食吃,比如醋鱼饭团、蘸醋小笼包。

醋在什么时候吃并没有讲究,只要不空腹喝醋就行,空腹喝太伤肠胃。要注意,醋不可大量食用,否则也会灼伤肠胃,建议每日食用醋不超过20毫升。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够帮到大家,更多糖尿病百科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糖人健康网


我不知道糖尿病为什么要喝醋,想来又是所谓的偏方,能够降血糖之类的说法,吸引一些人进行这样的尝试。

很高兴这位朋友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在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追风,人云亦云,因为盲目去试这样的事发生太多,也不乏悲剧的出现。

醋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调味品,在厨房应用最多,在药房还是比较少见的,据说有解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但目前为止,除了山西人可能平时爱喝些,还没有其他地区的人拿醋当饮料的。

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含有微量的氨基酸,当然各种“功能性”醋越来越多,似乎添加什么就有什么样的保健作用,其实并非如此。

2型糖尿病人由于长期口服降糖药物,胃黏膜几乎都有一定的损伤,特别是病史较长,有并发症的患者,喝醋导致胃内酸性液体更多,因为胃酸的主要成分就是盐酸,所以可能会进一步损伤胃黏膜,所以不建议糖尿病人喝醋,当然正常饮食调味是可以的。


孙医生讲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醋并不能降低血糖,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听从专业医生指导,进行规范化治疗很重要。糖尿病的治疗应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规律服药的综合性干预,并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变化和定期复查。

食醋是常见的调味品,其味酸,能够起到开胃的作用,但其本身并不具备降低血糖的功效,同时,对于胃肠道功能欠佳的人群,则不宜过多饮用,以免刺激胃黏膜,增加胃肠道不适的发生。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表现,并可伴有多组织器官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经诊断即应积极规范化治疗,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并注意监测和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讨。关注作者,每日持续性更新健康知识。


银杏叶的守望


醋,含有醋酸,不宜直接饮用。能吃不能喝!

它对血糖基本无影响,宜在烹饪的时候,添加在菜肴中,或与饺子、火锅食材等一起进食。

胃溃疡和胃酸过多者,忌食!

通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至多摄取食醋20到40毫升。

食醋,是食盐之外的第二大调味品。

我国,是世界上以谷物酿醋最早的国家。相传,是酿酒始祖杜康的儿子发明的。

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约占5%-20%,还含有乳酸、琥珀酸、草酸、烟酸等多种有机酸。

每百克醋,水分90.6克,热量31千卡,蛋白质2.1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4.9克,钙17毫克,钾351毫克,钠262.1毫克,铁6毫克,锌1.25毫克。

从以上醋的主要营养成分,可以看出,醋主要是用来调味的!

市场上,醋的种类很多,以原料和制作方法不同,分成四类:

(1)粮食酿造。

长江南北,分别以稻米和高粱为主料。

山西醋闻名遐迩,选用的主要原料是高粱、麸皮、豌豆、大麦、谷糠等,经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主材中的淀粉变为糖,再用酵母使其发酵生成乙醇,然后在醋酸菌的作用下,将乙醇氧化生成醋酸。

(2)果醋酿造。

以含糖质的水果,如葡萄、苹果、梨、枣、番茄、梅子等酿成各种果醋,需经乙醇发酵和醋酸发酵两个阶段。

(3)乙醇酿造。

以低度白酒,或食用酒精为原料,加醋酸菌速成,只需1天~3天即得酒醋。

(4)食用冰醋酸酿造。

冰醋酸兑水,配制成白醋,再加调味料、香料等,得到近似酿造醋风味的调味品。

营养师推荐粮食醋,水果醋较贵,土豪可随意。

常见食醋,还有黑白之分。

白醋,色泽透亮、酸味醇正。用于凉拌、腌制食物。

它以蒸馏过的酒发酵,或直接用食品级的醋酸兑制。

黑醋,是粮食发酵酿造而成。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多种氨基酸。

醋是“碱性食品”,它气味芳香、去腥解腻,增加食物中的鲜味和香味,有增进食欲、杀菌消炎、消除疲劳、通淤消食等功效。

据研究,醋含有抗氧化剂,能减缓大脑衰老的进程,并具有抗菌、稳定血压、保护心血管系统健康的功效。

烹饪常见的绿色蔬菜,不宜加醋——不仅失去原有的绿色,还能降低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

糖友如有胃部积食,并且肠胃健康,可用少量温水兑5毫升食醋饮用。

食醋,还可用作“除垢剂”,用于消除水壶、茶杯、餐具的污垢。

醋是人类的好朋友,食物的好伙伴!


跃水营养


糖尿病人喝醋就能降低血糖吗?这恐怕是一种误解。醋里面与降糖有关的营养素主要是醋酸,因为醋中的醋酸能够降低蔗糖酶、麦芽糖酶等双糖酶的活性,促使食物的血糖指数降低,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

举例说明:比如说某一样食物的升糖指数是65,在醋酸的作用下,会使该食物的血糖指数下降为58。



食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益处,是通过作用于食物,改变食物升糖指数来发挥有效益处的。而不是喝醋直接作用于患者身体。可以做陈醋拌菠菜、陈醋拌洋葱、陈醋拌木耳、陈醋拌豆芽、陈醋拌萝卜等。如果不喜欢拌醋吃菜,那也可以在用餐过程中用小勺间隔着喝几小勺。

以下是几种醋的简单介绍,主要内容为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有钠盐(日常饮食当中要把食醋和酱油中的钠盐考虑到食盐摄取总量里面)。



陈醋

热量114千卡,每100g陈醋中含蛋白质9.8g,脂肪0.3g,碳水化合物17.9g,钠836㎎。

香醋

热量68千卡,每100g香醋中含蛋白质3.8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13g,钠183㎎。

白醋

热量6千卡,每100g白醋中含蛋白质0.1g,脂肪0.6g,碳水化合物0g,钠226㎎。

熏醋

热量43千卡,每100g熏醋中含蛋白质3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6.8g,钠444㎎。



不管是哪种醋,都不应空腹喝醋,否则伤胃;骨折骨伤期间的病人不能吃醋,对骨伤愈合不利,甚至软骨。


控糖俱乐部


从一些杂志上确实可以找到"食醋降糖"的相关内容,但是却有一些问题值得怀疑,首先,但凡涉及到"食醋降糖"的文章都是刊登在健康养生类杂志上的,并不具备医学权威性,简单来说就是:它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

其次,此类文章为了增加内容的可信性,大都引用了一些国外的相关研究数据和结论,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研究大多是国外一些小报杂志用来增加卖点的噱头,甚至有些人干脆就是在胡编乱造,比如"美国的一项研究"、"瑞典的一项研究"等等,您倒是说具体点啊,最好能将相关研究的具体内容展示一下!

第三,即使这些来自国外的相关实验数据都是真实的,那么,仅仅十几个人的样本数量您又能证明些什么,根本没有丝毫意义可言,就像下面这两幅图所示:


所以,请不要轻信一些没有经过论证的东西,当然,像食醋这样的配餐作料倒也算安全,即使多喝一点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如果您真觉得有效,那就喝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食醋能够刺激胃酸的分泌,但凡患有胃病的患者最好别喝太多!


综合内科张医生


首先肯定不能完全依靠“喝醋”来帮助糖友平稳血糖,糖友日常还是应当通过选择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搭配适当的运动来调节血糖。适当的摄入醋有助帮助糖友稳定血糖,但它的效果甚微,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醋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有一些动物实验中发现,白醋、老陈醋有降低小鼠餐后血糖的效果,推测对人体可能也有类似效果,因为醋酸可以抑制肠道中的双塘没,减少葡萄糖的分解,从而达到辅助平稳血糖的效果,糖友日常可作为辅助降糖的选择。

醋可以选择米醋、陈醋,但一定要注意还有一种深受很多朋友喜欢的水果醋,其实果醋可以作为一种甜饮来对待,其中本来就富含水果中的葡萄糖,为了让口味更好它们中可能还额外添加的精制糖,这种果醋的升糖速度其实不低。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不推荐直接喝醋,高浓度的醋酸可能会刺激胃肠粘膜,引起肠胃不适、烧心等情况,糖友吃醋最好是用温水稀释了喝,喝也不宜喝得过多,100ml~200ml就够了。更好的方式是可以在菜肴中添加一些醋调味,随着菜肴一同吃下去就好。餐前、餐后、餐中吃点醋都是可以辅助稳定血糖的。

另外,不少朋友会认为醋是一种“软化血管”的选择,因为醋好像给人一种能疏通血管,溶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印象,其实醋可没有软化血管的效果,醋被人体吸收后,被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另一些矿物质、氨基酸被吸收,不可能会直接进入血液,更别提溶解血栓,且溶血栓的成分并非我们所想的就是酸性物质。不过醋倒是营养价值不错的调味料,它含有不少种类的矿物质,而且富含氨基酸,适当食用能为我们补充有益物质。醋在传统医学上胃酸、性温,能入肝经,它有散瘀的效果,对于痈疽疮肿有辅助治疗的效果,可缓解产后雪云、吐血等症状,在传统医学上,虽然醋有“化瘀血”的效果,但并不等同于我们现在的“化血栓”。


总之我们对醋的态度还是应当理性,不少资料提到醋能减肥、能溶解血栓、软化血管,甚至能降血糖,不少朋友就当成一回事,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我们所想要的效果。日常在菜肴里添加一些醋还是不错的选择,醋能起到增鲜提味的效果,醋中的醋酸能促进胃酸分泌,有提高食欲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