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作者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从1.25(大年初一)随四川第一批医疗队来到武汉,我们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批医疗队支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已经整整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工作的辛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让人触动的、值得纪念的时光~~~

1.25 凌晨一点半接到通知,第二天早上八点新区医院集合出发,立刻起床收拾行李。早上5点40起床,继续整理要带的物品。七点半,和老公、睡梦中的儿子告别,拖起行李,直奔新区医院。

到了医院,接受采访,注射免疫针,接着举行出征仪式,谢院长和胡书记讲话,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热泪盈眶。十点左右,在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的送别声和泪水中踏上了援武汉的征途。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晚上六点半,飞机✈️降落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接着坐车到江汉区区政府吃晚饭,然后入住江汉区汉庭酒店。

1.26 上午卫健委专家给我们支援队员进行了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培训。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下午我们进入这次支援的医院—武汉红十字会医院。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先到会议室听取了医院院长对医院情况的整体介绍,以及疫情爆发以来医院工作人员承受的巨大压力。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给我们支援的医护人员鞠躬三次,感谢我们的千里驰援,让人感到心酸。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会议结束,我们在本院老师的带领下进入病区,了解了即将支援的病区—6楼情况,得知我们是承担最多床位的医疗队—90张床,两个病区,压力很大。

晚上,来自感染科的唐文君老师和杨红艳老师,给大家示范了防护服的穿法,每个队员都穿了一次。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1.27 正式上班。7点半坐车出发,进入红会医院5楼穿戴防护服。大家按照昨晚练习的步骤一步步穿戴,互相检查后进入6楼病区。今天主要是熟悉病房。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来自省四院的四个护理老师加入了我们护理组。我和唐文君、省四院带队周洁老师一起同病区护士长方艳君老师、周娟老师商量排班。

商量排班的过程中,我发现第二层外科口罩直抵眼睛,弄得我非常难受,唐文君老师发现原来是我外层口罩上下戴反了,周洁老师发现我前面头发又露出来了,好狼狈。坚持完排班的事情后,我立刻下到5楼更换防护装备。

晚上召集护理组开会,我强调了劳动纪律:一起上班的老师互相检查好防护措施后,一同进入病区,因为没有通讯工具。唐文君老师强调要注意防针刺伤;周洁老师强调口罩一定要戴好,上午发现几个老师外层口罩掉了。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1.28 昨晚把我把护理组班排好,今天大家上班正式进入正轨。吸取了昨天的教训,我特别留意了头发和口罩的问题,确保万无一失。

下班回到酒店,发现和我一间房的周娟已经搬到另外一间,原来是四川队院感组的老师要求所有队员住单间,避免交叉感染。队员吃饭自己端回房间,尽量不串门,不集会,出门务必戴口罩。一人一房一手机的生活正式开启。

1.29 今天医院给我们救援人员派发的第一批物资到了。从出发开始,院领导和各位老师就一直在关心我们队员的生活,大到各种防护物资,小到女队员扎头发的皮筋;知道我们不习惯这边的饮食,各种美食,从小火锅、张飞牛肉到杨鸭子,悉数寄到我们队员手中。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慰问支援老师的家属,送去蔬菜、水果和大米。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工会的老师随时了解支援老师家庭有无困难,及时提供帮助。感谢医院强大的后援力量,让我们能在武汉安心战斗!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由于出发时间紧急,队员们没有带工作鞋。护理部老师第一时间统计了我们队员的鞋码、清理库存,同时联系距离武汉较近的河南省商家,双方同时发货以最快的速度为大家送上了安全的防护鞋。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晚上四川医疗队给正月十五前过生的老师集体过生,让大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1.30 今天中午上班,真的是感受到特别忙。忙起来的时候觉得防护服全是热气蹭蹭往上冒,歇下来又感到一股股凉气。

武汉的南部老乡,听说我们医院在武汉支援,一早入超市采购,驱车一个多小时,通过了三道关卡,给我们队送来老干妈和各种调味品。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晚上大家一起录视频表达对学院、医院领导和各位老师对我们医疗队的关心与支持,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沟通。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1.31 晚上周队长开会讲整个六楼病区(包括发热二病区和十二病区)将由我们川北医疗组全面接管,瞬间感到责任巨大。四川队二批队员来到武汉,宜宾8个护理老师加入了我们队伍。

晚上央视焦点访谈播报了我们支援武汉的新闻。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2.1 上午到病房梳理了一遍消手液,全部更换了一次,把病区核酸检查阳性的患者转到同病房,整理了出院病历,检查了病区的护理记录。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2.2 上午和几位老师一起把二病区和十二病区的吸氧病人全部梳理了一遍,更换全部输氧装置,挨个挂上输氧记录单。

今天在病房的时候,和25床病人聊了聊,问了下他家里情况。他说一家三口三个地方,老婆在家隔离,孩子念高一,从13号开始就一个人在外面住。听听都觉得很心酸。我安慰他说:孩子大的话生活还是可以自理的,以后大家都好了就好了。病房里有许多这种情况的病人,有些是夫妻,有的是姐妹,更多的是一家人在本地彼此分离。我想,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我们、他们、整个国家都会过一个祥和的、团团圆圆的春节。

张洪川老师所在的四川医疗队院感组,把5楼——我们每天进出病区必经之地重新规划,对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彻底消毒5楼,让大家上班更安心。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2.3 今天我们队正式接管六楼病区。蒋莉老师和我分别担任二病区第一主任和护士长,雷震老师和唐文君老师分别任十二病区第一主任和护士长。病区危重患者多起来,病房氧压上不去,对于氧合特别差的患者,就把高流量吸氧和氧气筒面罩给氧同时用。

二病区早上交班,对出院、新收患者、危重患者进行交接班,蒋主任强调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我们医院援鄂第二批医疗队抵达,第一、二批医疗队胜利会师武汉。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到武汉支援以来,每天都收到很多关心的信息,我们医疗队队员分别录制了报平安的视频,感谢领导、同事、家人以及亲朋好友的关心,祝他们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安好。

2.4 二病区本院医生的父亲病情危重,急需转重症科治疗,但没有床位,迟迟不能转科。经过周队长和蒋主任的多方协调,终于把老大爷转到了重症病房。尽所能地给患者最好的治疗,尽最大的努力促进患者的康复,是我们医疗队最大的心愿。

上午下班的时候,5床病人突发呼吸困难加重,氧饱和度降至67%,大家积极抢救,请ICU会诊、静脉输注药物、把面罩给氧换成高流量氧疗.............。半个小时过后,病人病情好转,氧饱和度回升到90%左右。

在9楼重症病房支援的丁雪峰老师,每天的工作环境都可以用“急、险、累”来形容,但他工作的辛苦却鲜少在我们队员面前提及。虽然和队员们没在一个病区,每天上班都要到我们病区查看危重患者,不论白天、深夜,还是凌晨,对6楼病房危重患者的熟悉程度不亚于我们任何一个人。平时有任何关于病人病情、抢救仪器设备使用方面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这样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让我们感动。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今天,11名支援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2.5 工作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不同型号的高流量氧疗机型,不同类型的呼吸机,自己还是需要仔细琢磨,才能给病人使用。

官媒报导的武汉每天确诊的病例越来越多,都在期待拐点的来临,治疗药物也预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6 常规上下班,下班就呆自己房间,守着一部手机。我发誓我平常在家,一天使用手机不超过两小时。

2.7 朋友圈里全是武汉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去世的消息。作为仍然坚守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大家都注意防护,做好自己的工作吧!

晚上上班很忙,危重病人多,一会儿呼吸机,一会儿高流量氧疗............。

2.8 今天元宵节。餐厅很贴心地给我们每个队员准备了一小碗汤圆。上班的老师录制了元宵节视频,祝大家节日快乐。

2.9 昨晚和科室老师沟通做一个我们呼吸组的宣传篇,晚上就发出来了,反响不错。

学校不开学,全部实行网课。幸好提前买了教材给孩子,在家慢慢学吧!只有辛苦孩子爸爸了。

2.10 上午上班,转了一个危重患者到9楼重症病房,然后把一个核酸阳性的病人跟一个核酸阴性的病人对调了床位。转床真的是一件费体力的事情,转了过后,还要把病人的东西从各个角落里找出来换过去,折腾下来一身汗。

2.11 上午上班。二病区现在真的是越来越忙了,危重病人多,老年人多,没有家属,老年人耳朵也不好使,不好沟通。上班简直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安监护,停监护,消毒监护,取液体、换液体,打开水、倒开水,转床,消毒床单元,高流量吸氧,呼吸机,泵硝酸甘油..............。

经过十二病区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今天病房一对年轻夫妻好转出院,开心地与医生、护士合影留念,开心到飞起。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2.12 晚上上班。下午穿上防护服就热得没法呼吸,进入病区说了几句话护目镜上全是雾,到病房简直没法操作。过了两个小时,夜间气温降下来,终于看得清楚了。

22床的老大爷,78岁,他老婆婆在家隔离,女儿住院,家里只有女婿操持家庭。我们照顾他的生活,协助他上厕所、给他兑奶粉、吃蛋糕,他一个劲儿地感谢我,念着我的名字,说我是他的恩人,问我是四川哪个地方的,说南充周边有他的很多战友,等他好了,要去南充看我。后来我给他测血糖、弄氧气、测氧饱和度,给他盖被子,他夸我是个好姑娘,有耐心。我想,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他一定是在享受天伦之乐吧!我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一定要扛下去,一定会好的!老大爷说他有信心!

給24床阿姨测血糖,她说感谢你们支援。我说汶川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在支援四川。她说,是呀,都是中国人。

走出病房的时候,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努力不流泪,眼泪还是不争气地落了下来。想到22床老爷爷,我只是做了我工作的一部分,就被他唤做恩人,我想到他是多么地无助,这么大的年龄住院,身边却没有一个亲人。(后来,老大爷因为病情重,转到重症病房了。我时常想起那天晚上和他的对话,想到他那句恩人,想到他怕麻烦我们选择少吃,想到他应该曾经也是一个骄傲而自尊心很强的人吧!老爷爷,您可安好?)

下午一个本院老师下班的时候,很认真地对我说:“感谢你们,真的,特别感谢你们的支援。”我听了,心里暖暖的,我想,大家都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在生活吧!

下班走在路上,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远处高楼亮着的武汉必胜、中国必胜的字幕,我想只要我们上下团结一心,阴霾一定会散去,春天必定会来临!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2.13 医院对面花园里的花都开了,有粉的、有白的、有玫红色的,花团锦簇,小小的花儿在蓝色天空的映衬下分外美丽,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花香。下班路上,配着繁花似锦的背景留影。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2.14 情人节。科室病人送的花,虽然没有花香,倒也挺美。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下班后回酒店,在门口让志愿者剪短了头发。晚上接到消息,队上要派4名重症队员到重症科轮换,和省院的护士长交换了队员信息。

2.15 上午上班,得知氧供问题已经解决了,对于病人来讲确实是个大好消息;对于我们来讲,就是不用再那么辛苦地推氧气筒了。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今天二病区47床病人出院,和我们医护人员合影,非常激动和开心。每一例病人的好转出院,都让我们看到了抗击疫情胜利的希望的曙光。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昨天天气预报武汉有雪。下班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雪粒。下午5点左右窗外已是白茫茫一片。作为很少看到雪的四川人来说,这无疑是个意外的惊喜。朋友圈里都是听—雪落下的声音。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2.16 雪后初晴。昨天还是漫天飞雪,今天已经是大晴天了。天空蓝得像大海,碧空如洗。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队员李华、董媛媛、陈悦、王玲到7楼重症轮换一周,给7楼的重症患者带去了专业的护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和我们的"定海神针"——周领队来一张。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2.17 依然是晴天,武汉的天气就是这么好,天空一丝云也没有,只有一片无边无际的湛蓝。下班走路回酒店,享受一路的温暖阳光。

工作之余,我们开展了党建、团建活动。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2.18 昨晚科室群提到营养液的问题,我特别说了下34床老婆婆情况,90岁高龄,没法吃医院送的饭,只能吃牛奶泡饼干。今天早上交班,又特别给管床医生刘永芳老师说了一下。上午要下班的时候,营养液取回来了。我拿了一瓶到老婆婆床边,起开瓶子,把吸管放进瓶子让她喝,她很喜欢,喝了不少。我问她:“这个喝起来冷吗?”她点点头。我把营养液倒了些在碗里,掺了些开水让她喝,这下她觉得好些了。喝了一会,我怕她喝多了接受不了,就给她讲,歇一会,一会再喝。她点点头。这段时间以来,相比入院,老婆婆精神好多了,没有家属,只有我们医护人员的陪伴,希望她能战胜疾病,早日康复。

中午吃饭弄了一个海底捞小火锅,味道不错。吃了饭,消毒时间到了。消毒大哥站在门口:“怎么每个房间都是火锅味道?”是的,今天四川人统一吃火锅,哈哈!

2.19 病房里危重病人少了,工作也轻松了些。早上看疫情数据,湖北省首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低于1000。

2.20 今天医院给我们寄来一箱护手霜,简直不要太贴心!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十二病区的光约爷爷,81岁高龄,住院期间,得到了我们队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激动地给我们医疗队写下感谢信。饱含深情的话语,是照进我们支援队员心里的一束阳光。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2.21 今天终于可以休息一天。

2.22 医院门前的不知名的树,前两天还全是花苞,今天就成了席慕容笔下一棵开花的树,满树繁花,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回到酒店,看到周队长发的消息,又收到了一批快递,大家都很开心。连拖把都寄来了,正好利用休息时间打扫房间,地面前所未有的干净。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2.23 上午上班,37床的病人给我讲他今天要出院了。1.26入院,一个月的住院时间。记得我刚到病房的时候,他躺在病床上,呼吸困难很明显,稍动一下就喘气,面罩吸氧8L/分,氧饱和度都在80%~90%之间徘徊。我说:“恭喜你了!”真的是值得庆贺,虽然出院后还要在外面隔离两周,但至少能够感受到窗外的阳光。

来武汉支援整整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支援队的老师尽心尽力地工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把最好的治疗、最精心的护理、最真诚的关心给予了病区的患者,给他们带去康复的希望。和我们并肩战斗的红十字会医院老师们,虽然没有见过你们美丽的面容,但我会一直记得你们带笑的眼睛。

川北医学院小张医生的战地日记:援武汉一个月记


一个月的回忆,有苦有甜。有防护服带给我们周身的不适,有工作带来的劳累,有病人给我们说“谢谢四川队”时内心的甜蜜,有想念家人的泪水,有晚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的烦恼,有看到病人好转出院时内心的喜悦......。不管怎样,我们医疗队20名队员互相鼓励、同甘共苦的日子将让人终身难忘。

至少,每当我想起5楼清洁区老师戴着麦克风喊话:“帅哥美女们,进门先换口罩,戴N95,穿戴好了往里走。昨天有个小美女,穿了之后还照呀照的,谁看哪?”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想偷偷笑几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