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霍光害怕汉武帝吗?为什么?

魏武帝曹公


霍光(?——前68年),字子孟,山西省临汾市人。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也是大司马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和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刘彻(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对内,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彻底扭转了西汉一直以来对匈奴的战略守势,通过连续征伐扩大了汉家天下,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

霍光在其兄长霍去病的保荐下入宫,充当了宿卫宫廷的郎官,正式步入了政坛。由于他本人性格沉稳,而且深知自己不是靠着正当途径进入宫廷,所以为人处事更加低调。

霍光凭借自己一贯的严于律己和勤勉侍奉,逐渐赢得了汉武帝的青睐和信任。据《汉书·霍光传》记载:

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汉武帝虽然文治武功显赫,但在步入晚年后,变得刚愎自用和孤僻难测。他不仅猜忌众臣,猜忌皇后,就连自己一手悉心栽培的太子刘据都不再信任,在“巫蛊之祸”中逼其自杀。

太子死后,汉武帝刘彻痛心不止,将涉及“巫蛊之祸”的所有人员全部诛杀。之后,刘彻有意册立自己聪慧伶俐和体魄健壮的幼子刘弗陵为太子。

刘彻担心刘弗陵太过年幼,恐怕引起朝局的变动,于是命人绘制了“周公辅成王”的画像交给了霍光,以此表达了自己要求霍光进行辅政的政治遗愿。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驾崩,享年七十岁,谥号为“孝武皇帝”。

在霍光的辅保之下,刘弗陵正式登基称帝,史称“汉昭帝”。而霍光则出任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和上官桀等人,遵照汉武帝遗诏共同辅政。

汉昭帝即位之初,因为武帝晚年间的一系列祸乱尚未完全平息,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当时的政局极不平稳,可谓是波诡云谲。

与霍光同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阴谋家。甚至,他还联络燕王刘旦,密谋共同发动政变,推翻幼帝刘弗陵的统治,彻底改变汉武帝的一系列临终安排。

幸亏,霍光敏锐的发现了这个政治阴谋,强势屠杀了上官桀的满门,铲除了他所有的势力。甚至,霍光连燕王刘旦和长公主都没有饶过,极大地保证了西汉政权的稳定。

从此以后,权势熏天的霍光完全掌握了西汉王朝的军政权力,开始了自己长达二十年的专权统治生涯。

汉昭帝刘弗陵,尽管聪敏睿智,但却没有像他父亲刘彻那么轰轰烈烈。因为,这位皇帝在二十一岁时就过世了,而且最要命的是,他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那么,问题来了,这煌煌大汉的万里江山,该由谁来继承?这个问题,必须由辅政大臣霍光来解决。

朝中的勋贵和宗亲们,开始推举广陵王刘胥作为新帝。但是,霍光却坚决反对,他深知刘胥此人纨绔子弟,打架斗狠和巫蛊诅咒可以,治理国家一窍不通。

霍光本着对江山社稷和汉家天下的忠诚,决心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可是,霍光的这次迎立之举失算了。刘贺完全就是徒有虚名,实则酒囊饭袋一个,他登基后一件正事儿都不干。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霍光本着这样的认识,在短短的二十七天后,就把这个废物皇帝刘贺给废了。据《汉书》记载: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之后,霍光开始更加小心谨慎地选择新帝。最后,选定了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不过,那时的刘询还叫刘病已,他结束牢狱之灾后流落到民间,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当霍光找到刘病已时,“刘农民”当时就直接吓懵了,不住叩头。心说:“爷啊!爹啊!你俩究竟犯了多大的罪,我这是要二进宫啦!”

他真猜对了!霍光此行的目的,的确是让他二进宫。不过,是进皇宫,而且还当皇帝,更是改了一个亮堂的名字——刘询,史称“汉宣帝”

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辅佐。汉宣帝真切体会过民间的疾苦,开始像文景二帝一样,积极推行

“与民休息”的无为治法,贯彻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的中心思想,使得西汉王朝彻底结束了混乱的局面,再次出现了国力的中兴,史称“昭宣中兴”

作为四朝大臣和三朝辅臣,霍光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没有辜负过汉武帝的临终嘱托。不过,大史学家班固在肯定霍光功绩的同时,却对于他管教家庭的能力提出极大的质疑。

霍光的妻子名叫霍显,本来是低贱的陪嫁婢女,由于霍光原配夫人没有生育而充作了妾室,为霍家生下了儿子。

霍光的原配去世后,他将妾室续为正妻。从此,这个女人的野心进一步扩张,甚至一心要将女儿霍成君推上皇后的宝座。据《外戚列传上·孝宣许皇后》记载:

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有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

啥意思?汉宣帝刘询在民间时,就已经娶了许平君作为糟糠之妻。但是,现在称帝后,霍光却想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嫁与刘询成为皇后。汉宣帝不同意,但碍于霍光的权势,没有直接回绝,只说我念旧,无意另寻新欢。

可是,霍光的老婆为了让自己女儿成为皇后,竟然买通太医在许平君生产之时害死了她。

尽管霍光在事前并不知情,但事后还是选择包庇自己的老婆。汉宣帝虽然勉强册封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但却坚决册立了许皇后所生的儿子作为太子。

可见,汉宣帝已经开始提防霍光,担心霍家的外戚权势过大,会危及到大汉的统治。

在霍光过世后的第二年,依然不知收敛的霍家,居然想谋杀丞相,甚至废汉篡位。这样,自作孽不可活的霍家终于被灭族。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

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总结霍光的一生,在作为封建能臣和忠臣的同时,却没能很好的管教和约束自己的家人。甚至,在发现端倪时,还出于私心进行纵容包庇,最终导致了灭族的结局。据《汉书·霍光传》记载:

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最后回答,霍光在自己人生的起步阶段,肯定是害怕汉武帝的。但是,随着汉武帝的过世,随着霍光一步步掌握了西汉的军政大权,他对于汉武帝就谈不上害怕了。


文史不假


古代的皇帝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一般都怕皇帝。汉武帝是个雄略之主,也是个残酷寡情的皇帝。名将李陵血战匈奴,兵尽矢穷,被迫降匈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太史公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好话,他便将司马迁阉割了。在晚年的巫蛊事件中,他不仅杀了丞相,抗匈名将公孙贺一家,还逼死了太子刘据和贤皇后卫子夫。在这样一位皇帝手下做事,霍光肯定是提心吊胆的。

霍光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弟。霍光十多岁的时候,霍去病把他带到京城,让他做了汉武帝的侍从官。汉武帝喜欢霍光的诚实忠厚,很快提拔他做了侍从官的首领。霍去病去世以后,汉武帝又把霍光提拔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掌管皇帝的车马和宫殿门户。霍光办事小心谨慎,二十多年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汉武帝71岁去世,临死前,指定8岁的小儿子刘弗陵接替皇位(汉昭帝),并且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叫他辅佐年幼的皇帝管理国家大事。

从那以后,霍光工作更加勤勤恳恳。他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国家大事管理得井井有条。他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减免农民的赋税负担,减少政府向农民支派的官差,使农民能安心生产。还免息向农民贷款或实物。在他的治理下,国家有了很大发展。

汉昭帝21岁去世。继位的刘贺荒淫无道。霍光和丞相杨敞,车骑将军张安世,御史大夫蔡谊等文武大臣商量,决定奏请皇太后批准,废了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皇帝,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继位时只有十八岁。霍光又辅佐了他六七年。公元前68年,霍光因病去世。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汉武帝,大汉朝最会打仗的一个皇帝。打出了大汉朝的气势,也将对手匈奴打得载歌载舞,从此笑脸相迎。

霍光,汉武帝亲任的辅政大臣之首,一生经历4任皇帝,辅佐3任皇帝。

执政期间,创造了大汉朝少有的太平盛世。

01霍光对汉武帝,应该属于感恩戴德的那种。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我们都知道,他是汉武帝最心爱的将领。17岁就带兵打仗,19岁就成为了汉武帝的骠骑大将军。可惜的是,他23岁就因病去世。汉武帝为此非常伤心。

于是霍光就被接入宫中,得到了汉武帝的照料。霍去病在家中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因为他是父亲霍仲孺的私生子。等到霍去病成为了骠骑大将军,他这才与父亲相认。

而霍光也因此被霍去病带到了长安,作为重点栽培对象。由此可见,霍光是得到了霍去病和汉武帝两个人的信任和栽培,这才有如此大的成就。

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汉书》

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尤其是汉武帝的话,那么霍光会有怎样的命运呢?以霍仲孺的身份地位,霍光顶天了也就是地方上的一个县吏,绝不会太高的地位。

毕竟那是一个看世家的时代,你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只能轮到到底层好好呆着。所以说霍光后来成为了汉武帝最信任的大臣,他一定是感恩戴德,对汉武帝无比尊敬。

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汉书》

尤其是后来汉武帝在临终前,加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作为辅佐刘弗陵的头号辅政大臣之后,霍光感激涕零,发誓要用一生的努力报答汉武帝的恩情。

在这里,我们看不到霍光对汉武帝的害怕,更多的是一种敬意。他知道千古以来,像这样的千古一帝,并不多见,他能遇到也算是幸事。

02汉武帝是霍光的老师,霍光是汉宣帝的老师。

汉武帝雄才大略,那是没的说的。政治手段也是一流,所以他在任数十年,经历的朝臣不急其中。那么多奸诈的朝臣,都玩不过汉武帝,可见汉武帝的厉害之处。

所以霍光从小在汉武帝身边长大的话,绝对是得到了汉武帝的真传。汉武帝为什么选择霍光作为辅政大臣?难道仅仅因为他是霍去病的弟弟?

当然不是,霍光能够担当如此重任,主要就是因为霍光本人比较争气。他从汉武帝那里学来了一套政治手段,这是很难得的事情,

立十三年,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征王贺典丧。玺书曰:“制诏昌邑王:使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征王,乘七乘传诣长安邸。”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其日中,贺发,晡时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郎中令龚遂谏王,令还郎谒者五十余人。---《汉书》

汉武帝知道霍光是一个谨言慎行的人,足以堪当大任,而且对自己足够忠诚。所以才会放心地把大汉朝的江山交给他来打理。

数十年以后,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刘询登基称帝,他是一个平民皇帝,年轻的时候还坐过牢。虽然说岳父给他请过师傅,可是所学的东西总归不太实用。

汉宣帝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从霍光那里学到了太多政治上的手段。霍光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历经四朝而不倒,这样的老师到哪儿去找呢?

所以汉宣帝也不着急跟霍光斗法,他知道斗也斗不过,可能也会落得汉废帝刘贺的下场,所以他只有等待。

在霍光这位高手面前,汉宣帝只能选择等待。他不知道的是,霍光之所以如此厉害,那都是得到了汉武帝的真传。

03霍光始终忠于大汉,更忠于汉武帝。

汉昭帝刘弗陵运气不好,二十出头就去世了。大汉的皇位空了出来,不少诸侯王都跃跃欲试,因为汉昭帝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这个时候霍光站了出来,他表明了一个态度,新皇帝一定要从汉武帝的子嗣中去选拔,这是硬性条件。

因为老刘家的诸侯王实在是太多了,汉武帝的兄弟们比较多,他们生的孩子就更多了。比较出名的是中山靖王刘胜,据说他生了一百多号儿子,而他恰好就是汉武帝的兄弟,是汉景帝的亲儿子。

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廉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汉书》

所以如果这么选的话,范围太广,谁都有机会。霍光秉持着要为汉武帝着想的态度,坚持要立汉武帝的子孙作为皇帝,这才将昌邑王刘贺给接进了宫中。

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他老爸昌邑王刘髆早早就去世了,所以这才让他占了便宜。不过他自己不争气,做了二十几天皇帝就被霍光赶走了。

刘贺下台以后,大汉朝的皇位又空了出来,这个时候该轮到谁来做皇帝呢?霍光还是那个原则,必须要从汉武帝的子孙中做选择。

最终将戾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的曾孙刘询扶上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由此可见霍光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这就表明了霍光对汉武帝的崇敬和怀念。

总结:晚年的霍光,没有安排好身后事。

霍光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他专权多年,居然没有为自己安排好身后事。试想一下,哪个专权的人,能够得以善终的呢?

  • 霍光的老婆毒死了许平君皇后,霍光没有加以制止,这是非常严重的过失。汉宣帝对许平君感情非常深厚,绝不会就此罢休。

  • 霍光的儿子地位不断攀升,这应该也是霍光授意的。他可能是希望让自己的儿子接替自己,这样可以保证霍家能够世代荣耀。可是他忘了,他教出来一个好徒弟汉宣帝。

汉宣帝是不可能容忍另一个霍光继续成长的,所以霍光没有早早将家里人撇清官场,也是一生最大的失误。

书报闻,会事发觉,云、山、明友自杀,显、禹、广汉等捕得。禹要斩,显及诸女昆弟皆弃市。唯独霍后废处昭台宫,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汉书》

夺权未必就是坏事,曹操夺权,传位给儿子曹丕,继而曹丕可以代汉称帝。可曹操遇到的皇帝是懦弱的汉献帝,而霍光所遇到的,是聪明绝顶的汉宣帝。

这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这就是霍光不得不功成身退的主要原因。

  • 霍光没有早点离开官场,没有早点松开手里的权力。利欲熏心之下,霍光甚至想要更多权力地位,这才导致了最后家族的悲剧。

在这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霍禹,能够成为一个清心寡欲的人吗?所以霍光一死,霍禹就打算抢班夺权。很可惜的是,他的本事远没有他老爹那么大,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汉书》


江湖小晓生


霍光是害怕汉武帝的,首先说下霍光最早出现在历史上的原因,元狩二年,霍去病拜骠骑将军之职出击匈努,凯旋归来时将同姓异母的弟弟霍光一起接到长安照顾,霍光当时年仅十岁,在霍去病的帮助下,先任郎官,随后迁任各曹官,侍中等职位,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去世,霍光任光禄大夫等职位,侍奉在汉武帝左右,长久在眼前且是汉武帝看着长大,自然得到汉武帝了信任,到了后元二年,汉武帝临终时明确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起任辅政大臣,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至于在霍光在任时没有谋反,我认为是大权力基本上都在霍光之手(也为后来霍光死后,家族被抄留下来了隐患),没有必要谋反,且有风险。另一方面是汉武帝时代重儒学,讲忠君、爱国,且儒家思想已经形成气候,已经深入文人心中,一旦谋反将会激起爱国之心(可见后王莽)。另一方面当时社会整体来说是稳定的,老百姓也不想在有动乱。

整体评价霍光:汉武帝看人能力较强,霍光做事能力强,且较为忠实,为汉代建设贡献了力量,但贪恋权力,让家族留下不幸!


古今外历史记


霍光的父亲名叫霍仲孺,根据历史记载,大约公元前141年前后,霍仲孺以县中小吏的身份被派到平阳侯家服役,说白了就是公派做义工。

在平阳侯家,霍仲孺闲来无事和平阳侯府中的侍女卫媪的女儿卫少儿好上了,后来卫少儿怀孕生下西汉最如雷贯耳的大将军霍去病。


但是霍仲孺在平阳侯家和卫少儿好了一段时间后,后来任务完毕回到家中又另行娶妻生下,生下了西汉中叶的大权臣霍光。

霍去病长大后,在舅舅卫青的影响下进入了军伍,并且很快因功成了西汉王朝不可多得的大将军。霍去病功成名就后,并没有抱负亲生父亲霍仲孺当年抛弃了他们母子,并且还给霍仲孺买了田地雇了佣人。

不仅如此,霍去病还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了首都长安照顾,当年霍光只有十多岁。在哥哥霍去病的帮助下,霍光很快进入了官场。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英年早逝。但霍光的政治生涯并没有因为哥哥的早逝就此打住,反而在不久的将来,霍光在政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公元前91年,因为卫太子的事,卫家失势。

虽然霍光在政治道路上的顺风顺水离不开哥哥霍去病和外祖霍家。但卫家失势后,霍光反而成了汉武帝的托孤忠臣。要说霍光怕不怕汉武帝,我个人觉得他应该是心存敬畏的。

毕竟汉武帝比霍光长许多,而且又是西汉王朝的权力巅峰,最重要的是汉武帝的政治经验和才能都比霍光强许多。霍光怕汉武帝是很正常的。


就算霍光玩儿心眼儿能玩儿过汉武帝,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毕竟他手中没有军队,汉武帝掌握了帝国的命脉。万一玩儿杂了,落得个人财两空完全不值得。单凭这点,霍光也应该忌惮一点汉武帝。


猫爷历史观


如果非要用害怕来界定的话,那么当汉武帝在位期间,霍光肯定是害怕他的,不过我认为霍光对汉武帝的情感应该是多方面的。

霍光是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他生于哪一年目前已经不可考证了,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即使记载大概知道他的年纪。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出击匈奴的途中在河东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和霍光,此次出征凯旋时,霍去病再次拜访自己的父亲,并将霍光带往长安照顾,此时霍光年仅十岁左右,在哥哥霍去病的帮助下,先任郎官,随后迁任各曹官,侍中等。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霍光此时应该14岁左右,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随侍汉武帝左右。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此时霍光应该44岁左右,从14岁随侍汉武帝,出入禁宫整整三十年时间,据历史记载三十年间未曾犯一次错误,因此深受汉武帝信任和恩宠。

汉武帝临终前,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起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

从霍光和汉武帝的交集期我们来看下。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元狩六年时其39岁,此时霍光14岁,两者相差了二十五岁左右,正好是一辈人的时间。

十四岁的霍光因为哥哥霍去病的福荫得到随侍机会,应该说在随侍过程中,汉武帝是君王,也是长辈,对于十岁就离开父亲的霍光来说,可能也像个父亲。

霍光在霍去病去时候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汉武帝给的,所以他对汉武帝最主要的情感应该是忠诚、爱戴和感恩的。

至于说害怕不害怕,我认为是有的。

晚年的汉武帝猜忌多疑,迷信巫蛊,凶狠残暴。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发生巫蛊之祸,江充等诬陷太子刘据,刘据起兵反抗诛杀江充等人,汉武帝以为太子要谋反,派兵镇压,刘据兵败逃往,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身亡。

一个晚年迷信巫蛊,为此逼得自己的儿子和皇后自杀的皇帝,相信没有人不害怕,包括随侍在侧的霍光。


历史漫漫潭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发展的高潮期。他统治时间长。曾旗帜鲜明地宣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还开疆拓土,击溃过匈奴。🈶东并朝鲜、南伐百越、西跨葱岭、威震大宛的功绩。他首开丝绸之路,也首创年号………。作为武帝的托孤之臣,霍光对以上事实耳熟能详。所以,霍光是怕武帝的。文治武功摆在那里!又武帝魅力出众,很🈶威仪。


公孙贺(皇后卫子夫的姐夫)被提拔为丞相的时候,曾哭着跪求汉武帝别让他当丞相,他怕犯错误而身首异处,可见,武帝🈶怎样的震慑人心的力量!后来,公孙贺父子都死于非命。

太子刘琚因巫蛊之祸,被迫起兵。兵败后,因无法向武帝证明自己的冤屈,最后,自杀了。

霍光的前任,是苏武牧羊典故的主角~苏武的亲哥,他在跟随汉武帝到雍地的棫阳宫时,因扶皇帝下车,碰到了车柱子,折断了车辕,为此被定为了大不敬之罪,最后,他只得自杀谢罪。


霍光在宫里30多年,后来做到了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等职位,这些职位都是在武帝身边做工作。所以,他必须处事踏实,为人谨小慎微。否则,早挂了。因而出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他是很怕汉武帝的。

“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汉书·霍光传》


霍光是由抗击匈奴的名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去病引荐入宫的。霍光在汉武帝身边20多年,硬是没有犯过任何错误,这难能可贵,除了工作态度,还要🈶过人的智慧。

怕汉武帝,就要努力工作,不能让他找到茬!另外,还要🈶辩风识向,察言观色的本领,要🈶准确揣摩武帝心思的能耐!日常陪伴中:还要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即不多做又不少做,恰到好处为美。

霍光是忠诚的。他没有辜负武帝的期望与嘱托。汉昭帝刘佛陵英年早逝后,他又拥立海昏侯刘贺为帝。刘贺在位二十七天,坏事做了一箩筐,霍光及时废了他。后来为汉室选择的继任者是戾太子的孙子刘病已,即汉宣帝。宣帝将大汉朝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他虽权倾天下,但个人善名彰显!只可惜对家人约束不够,他的老婆霍显是倒行逆施,胡作非为的娘们,导致他死后落了个了灭族的下场。


希望星晨58298869


说霍光不怕汉武帝是假的,在汉武帝手下当官的,有几个不怕的。公孙贺被汉武帝提拔为丞相的时候,哭着跪着求汉武帝别让他当丞相,就是怕犯错误身首异处,最后还是没躲了,父子俩一起全死在了狱里。

霍光的前任,一样是汉武帝的“首席司机”,官拜奉车都尉的苏嘉,鼎鼎大名的苏武的亲哥哥,就因为有一次跟随汉武帝到雍地的棫阳宫,扶皇帝下车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车柱子,折断了车辕,就被定为了大不敬之罪,最后只得自杀谢罪。


霍光在宫里三十来年,常伴汉武帝身边,历任郎官、各曹官、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等汉武帝身边各种职位,不谨小慎微,他怎么能够存活这么久,最后还成为汉武帝留给汉昭帝的辅政大臣?

“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汉书·霍光传》

霍光虽然靠着霍去病的光芒进入宫中,在汉武帝身边为官,但是能够在汉武帝的身边二十多年,没有犯过错误,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另一个有如此评价的人便是汉武帝的另一个“司机”驸马都尉金日磾[mì dī]。

他们对汉武帝自然是怕的,但是仅仅只有怕还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不多做,不少做,虽不出彩,但是亦不犯错,所以才能够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将他们作为幼子汉昭帝的辅政大臣。

当然,霍光也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虽然汉昭帝英年早逝,但是他后来为汉室江山选择的继任者汉宣帝还是将大汉朝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他这个权臣虽然掌权,倒是颇得善名,只可惜对家人约束不够,最后他死后还是落个了灭族的下场。


水一白聊历史


如果用怕这个字的话,我想霍光应该是怕汉武帝的。毕竟汉武帝这位一代雄主晚年是刚愎自用的,连太子和皇后都干掉了。最后更是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先河的立子杀母,所以在汉武帝当权时期。霍光是肯定担心和害怕的,毕竟不知道这位主子什么时候看自己不顺眼就麻烦大了。


异客


当然,一个是君一个是臣,霍光军事天才但只可惜英年早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