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山西话为什么和大部分北方方言不一样?

琛烁羽霏


晋西南在西周时期就有许多诸侯国,是西周王朝推行官话的地区,而晋西南之外为众多的戎狄游牧部落所居,春秋时期陸续融入了晋国,所以除晋西南之外,山西各地的方言是由晋国语言和戎狄游牧民语言融合而成的。现代晋语实为胡语,晋南地区的中原官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晋语,鸠占鹊巢。


晋南小小扬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从中国各地方言的划分来看,山西话与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不是一个类别。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自然经济的天然隔离性,汉族社会各地区发展产生了差异性,产生了汉语方言。


其中,中国北方绝大多数省份都属于官话。

包括东三省,西北各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等省,甚至还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

山西话是北方各省中唯一不属于官话的方言。被称作晋语。

主要分为太原话和吕梁话。

晋语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古老的入声,还有连续复杂的变调。

山西话并不都是晋语。

山西西南部的运城地区,就属于中原官话。与陕西方言极为接近。晋西南和晋中、晋北的人,基本无法沟通。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山西的方言真的很复杂。我在四川上学的时候,有几个山西老乡,运城的,临汾的,大同的,朔州的,太原的,等等。我们在一起,只用普通话交流。因为说自家方言沟通起来实在太费劲。说起来也是搞笑的。

有一次去太原,被太原话震撼了。我感觉太原话骨子里就是生硬、刚猛,而且每句话必然以一个疑问性的升调结尾。仿佛要质疑一切!

单从质疑一切这一点来讲,太原话与著名的锦州话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将嗳福斯


山西话跟其他北方方言事实上并没有太大差别,把晋语区排除在官话区以外,这是不恰当的。晋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成型地,说晋人不讲官话,说晋地与其他诸夏语言不通,这是严重不符合事实的。其实晋语很好懂,华北平原的人跟黄土高原的人用方言交流,没什么明显的障碍。最容易验证这个问题的地方就是部队,在部队里各地的人都有,学历低不爱讲普通话的人也有,中原人听江淮人用方言打电话,一大半听不懂,听闽浙人打电话,一句都听不懂,听胶辽人打电话,能听懂60%,听山西人打电话,能听懂90%以上,听内蒙人打电话,也能听懂个百分之八九十。

对华北人来说,山西、陕北、内蒙中西部,宁夏、兰州这些地方,口音听起来基本上都一个味,完全可以列为一个方言区,完全可以统称为西北官话。当然了,华北地区靠近首都,口音接近普通话的地方,非传统语音的地方,对方言的听力不是太好,可能听山东话都有点费劲。

通行版的方言分布图,可能是东北人或承德人制作的。因为东北人、承德人听河南话、山东话都有点费劲,何况听山西话。山西话虽然很多字词的发音跟普通话差不多,但是比河南话还是要稍微难懂一点,如果河南话都听不懂,那山西话就更听不懂了。

山西话虽然也分成了很多片区,各片区口音不尽相同,彼此之间交流起来感觉有点障碍。但这个障碍只是初次或偶尔的交流,才会存在,交谈的次数稍微一多,障碍就没了。在省内,在山区,可能十里不同音,但所谓的不同音,不过是省内的感觉而已,对外省人来说,各片区几乎都是一个味,听不出差别。

其实,让一个东北人到山西农村住上一阵子,用不了多久,也能听懂山西话。不需要学,只要听的多了,习惯了那个腔调,自然就听的流畅了。山西话其实只是腔调特殊,具体的字词发音,跟普通话还是非常接近的。但是让东北人去浙江的金华、温州居住,不管住多少年,在不学的情况下,到老也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吴语区的杭州话是半吴语半官话,上海话也不算太难懂,但是金华、温州的纯粹方言,那就太难懂了,想听懂,必须要学。

在北方方言当中,最难懂的是江淮话,尤其是连云港话,非常难懂,有外语的感觉。其次是胶辽话登连片,在鲁西人听起来,非常的不适应,总是听的一头雾水。江淮话、登连话那么难懂,很多字词的发音跟普通话相差很远,都能列入官话,山西话大部分字词发音跟普通话非常的接近,却不能列入官话,这是存在主观原因的。

官话区的划分,不仅是晋语划分的不准,冀鲁话、胶辽话划分的也不太准。冀鲁官话的范围没那么大,在古代或许是有的,但是现在没有。河北中北部很多地方都受北京官话的影响,口音都越来越接近普通话,而济南话的乡土味还是一如既往。胶辽话分为青莱片和登连片,其实与其分成片,不如分成不同的官话区。莱州话跟青岛话很像,但是跟莱山话差别很大,辽南话跟青岛话也不一样,差别明显。登连话跟青莱话,根本不是一个腔调,划成一种方言其实很勉强。青莱话确切说是齐语和登连话之间的一种过渡方言,两者的特征都有一些,济南、青岛人交流起来毫无障碍,但是威海、青岛人交流起来,有点障碍,腔调上互不适应。

有的方言分布图把北京话划归了东北话,认为北京话是东北话的一个片区,这恐怕是一个严重的误解。事实上,虽然北京话和东北话在字词的发音上,都非常接近普通话,但是北京话跟东北话有本质的不同。北京话高端大气,饱含官腔和市井腔,富有雅韵和艺术感,而东北话所有的是豪放直爽的乡土气息。北京话特有的京腔,是只有长期人文荟萃的首都才能具备的。

总之,山西话是官话,是诸夏语言,这是客观的情况。说浙江话不是官话,北方人听不懂浙江话,这也是客观情况。但是说山西话不是官话,说其他北方人听不懂山西话,这就是主观判断了。


秦客逸民


山西话可以分四中语言,以太原话为中心的晋中口音,2以大同话代表的晋北口音,3以运城话为主的晋南口音,还有长治一带的口音…如果仔细分还有吕梁话,晋西北口音等


Ws33786237


什么叫山西话?根本不存在山西话。山西方言分中、北、南、西、东南几大区,差异极大,各大区内差异也很大,山西本省人都听不懂,何况外省人。没有一种话能代表山西。


意云听雪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盛赞。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特别是晋商十分活跃,威震海内外,其足迹东出日本,北抵沙俄。最著名的是山西票号,可谓中国金融之鼻祖。


老大爷123


山西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地形,北方的大同和包头方言相似,而南边的运城方言和河南相似,中间的太原,忻州,朔州又稍有差异,正所谓百里不同音。其实细细数来,北方各地地方的方言都有差异,但是又均有相似之处,差异存在,但是不能说山西话和其他北方方言存在显著不同。


狗子不狗


山西是多民族交融之地,胡人鲜卑等等民族都在山西河北有历史,山西河北纯汉族很少,因此说话更是五花八门,总之一句话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一代,说话都差不了多少,榆林大同张家口说话一个味道。


锡伯鸿运


谁说不一样,和陕西、内蒙等临边各省的部分地区,都一样一样的!比如:大同话和呼市的基本一样,运城话和陕西口音很接近,阳泉平定和河北那边也很像。


suib123456


地域所限,黄土高坡,七沟八梁,天然屏障,交流不便,沟通不畅,自成一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