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期讀書㉓丨解璽璋×董強:讀書如何讓人獲得精神安頓?

隨著疫情的延續,人們關注的焦點在不斷變化。疫情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客觀上成為全社會集體反思的機會。

當下的基本現狀是,大部分人被迫禁足家中,時間越長,對窗外世界的渴望日感強烈。自由自在本是人的天性,不過為了安全,待在家裡才是最好的選擇。對於讀書人而言,不出戶、不交際是一件相對輕鬆的事。

近代史學者解璽璋覺得,應酬少了,有了更充裕的時間讀書;疫情自然無法不關注,但“還要以平常心對待之,理性地、冷靜地思考,不要情緒化、簡單化”。作為老媒體人,解璽璋寫了名為《新聞應有人性底線——兼談新聞倫理》的文章,談及當下新聞的一些問題,希望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而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董強,為了自己兩本譯著《波德萊爾傳》和《娜嘉》的再版,則趁著假期又重新校讀了一遍書稿和原文。他是米蘭·昆德拉唯一的一位亞洲學生,回國任教後,致力於中法文化交流,推動了傅雷翻譯出版獎的成立,並擔任評委會主席。17年前,他因SARS暴發不能出門,從而開啟了長達十年的翻譯生涯。如今重讀舊譯,又遇上這樣一個特殊時期,頓生人生如夢之感。

疫期读书㉓丨解玺璋×董强:读书如何让人获得精神安顿?

董強,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教授,法蘭西道德與政治科學院外籍終身通訊院士,傅雷翻譯出版獎主席。著有《梁宗岱——穿越象徵主義》等,譯有《小說的藝術》《波德萊爾傳》等。

“特殊時期,真是有點人生如夢的感覺”

新京報:這段假期你們是怎麼度過的?每天的生活如何安排?

董強:我放棄了去國外旅行的安排,待在家裡。假期對我們來說,是還筆債的好時候。我今年有好幾本譯作要再版。再版之前,我需要重新讀一遍。翻譯是個細工活,讀一遍,其實就是讀兩遍:原作一遍,譯作一遍。另外,我還每天寫詩、寫書法,所以很緊湊。

解璽璋:和平時沒有太大的區別,還是八九點鐘起床,午夜一時睡,中間會睡一覺,大約一小時左右。區別是不出門,少了很多應酬和事情,時間更充裕了。

新京報:疫情期間在讀什麼書?為什麼在這時候會選擇這些書?接下來計劃讀什麼書?

董強:我花了很多時間重讀我翻譯的兩本書,《波德萊爾傳》和《娜嘉》。這兩本書加起來近一千頁。加上原文,就是兩千頁的量,所以幾乎沒有時間看別的。自己翻譯的書,不好推薦。但我還是看了一些其他書,比方說張宇凌的新作《竹不如肉》,寫得很好。她在法國讀過藝術史,寫出來的東西很細膩,視角也很獨特。接下來,會讀剛剛去世的喬治·斯坦納的書,尤其是他的《語言與沉默》,我在法國求學時就很喜歡他。

我特別感慨,因為正是當年的SARS,逼我待在家裡出不去,從而開啟了我長達十年左右的、拼命三郎似的翻譯工作。如今重讀舊作,又遇上這樣一個特殊時期,真是有點人生如夢的感覺。

疫期读书㉓丨解玺璋×董强:读书如何让人获得精神安顿?

《波德萊爾傳》,[法]皮舒瓦、齊格勒著,董強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解璽璋:基本功課是讀《黃遵憲年譜長編》,起床後大約讀三四個小時,四五十頁,春節前開始讀,目前已全部讀完。接下來開始整理《黃遵憲詩編年》,主要參考《人境廬詩草箋註》《黃遵憲日本雜事詩廣注》《黃遵憲及其詩研究》《人境廬集外詩輯》《人境廬內:黃遵憲其人其詩考》和《黃遵憲集》(第一卷)等材料。這是為下一步寫作《黃遵憲傳》做的基礎性準備工作之一。與此同時,重讀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並抄錄其中有關黃遵憲的條目,已完成,得28條,建立卡片檔38張。接下來讀狄葆賢的《平等閣詩話·平等閣筆記》,抄錄其中有關黃遵憲的條目,建立卡片檔。這些也是為寫作《黃遵憲傳》做準備。

疫期读书㉓丨解玺璋×董强:读书如何让人获得精神安顿?

《黃遵憲年譜長編》,林振武等編著,中華書局 2019年8月

作為調劑,節前即開始讀《獨霸中東: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這本書令人信服地講述了以色列這個強敵環伺下的彈丸小國,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把自己打造成世界軍事強國的。它所具有的獨特的創新文化,使每個國民都是富有活力的創新人才,讀過之後不禁感慨不已。

此外,還讀了楊念群先生的《五四的另一面:“社會”觀念的形成與新型組織的誕生》,這也是一部富有創新精神的書,楊先生所謂“另一面”,確實給人別開生面之感,觸及了一些以往經典“五四”敘事有意無意忽略的領域,讓人腦洞大開,啟發我們去看、去想以前不曾看到和想到的問題。

疫期读书㉓丨解玺璋×董强:读书如何让人获得精神安顿?

《五四的另一面:“社會”觀念的形成與新型組織的誕生》,楊念群著,世紀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4月版

下面開始讀麥奎利的《探索人性:一種神學與哲學的途徑》,此書節前已經讀了一部分,接下來想把它讀完。而且,如果有可能,我想把史鐵生《我的丁一之旅》與這本書放在一起讀,希望能幫助我思考一些一直感到困惑的問題。此外,還讀了美國著名小說家霍桑的《紅字》,這是一部文學名著,以前竟沒讀過,這次讀後有很強烈的感觸,是讀之前沒有想到的。但問題倒是與麥奎利、史鐵生的思考有一些關聯,有時間可以認真地梳理一下。

新京報:春節期間看了什麼電影或電視劇?為什麼選擇這些影片?

董強:看了幾部被提名奧斯卡的好萊塢大片,比如《愛爾蘭人》《好萊塢往事》,還有韓國的《寄生蟲》,法國的喜劇片《美食家》。看這些電影,主要是因為近幾年來有一個很不好的感覺,一種擔憂,就是電影作為“第七藝術”,已經不再是一種偉大的藝術種類。所以,就特別想看看目前最被人稱道的電影是什麼樣子的。說實話,這些作品都很好。但依然沒有能夠完全改變我的那種擔憂。

疫期读书㉓丨解玺璋×董强:读书如何让人获得精神安顿?

電影《美食家》(1976年)劇照。

解璽璋:每天晚上,看兩集電視劇《新世界》,換換腦筋。我是拿它當“喜劇”看的,真難為了編導的想象力,看著看著總要笑出聲來,真是不好意思。

新京報:近期是否有在寫作什麼作品?

解璽璋:寫了一篇3000字的《五四的另一面》讀書札記,記下一些該書給我的啟發,以及引起的聯想。另外,寫了一篇短文《新聞應有人性底線——兼談新聞倫理》,主要談了當下新聞的一些問題,希望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真相可以在自由言說的輿論場中顯現

新京報:你們對疫情有持續關注嗎?是否有做日常的記錄和觀察?

董強:當然很關注。每天都會看一些相關消息。但就自己而言,還不至於發展到去記錄、觀察身邊,看看自己有沒有症狀之類的。主要還是關注事實的進展,以及人們的遭遇和反應。這是一件太大的事,沒人能夠置身事外。我之所以沒有出國,也是因為這一點:我覺得即便在國外安全的地方,依然會每天感同身受,所以還不如待在內部去感受,去面對。

解璽璋:有關注,主要是通過報紙、電視、微信、朋友圈,瞭解疫情的進展和各方面的反應。各方面的信息很多,也很亂,對我們每個人的判斷力都是一種挑戰。我是覺得,還要以平常心對待之,理性地、冷靜地思考,不要情緒化、簡單化。我寫那篇短文,也有這個意思。

疫期读书㉓丨解玺璋×董强:读书如何让人获得精神安顿?

解璽璋,評論家、學者,出版有《喧囂與寂寞》《中國婦女向後轉》《雅俗》《速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大師與名家叢書·張恨水卷》《一個人的閱讀史》《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與人合著)《梁啟超傳》《五味書》《說影》等。

新京報:居家隔離期間,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麼?

董強:回憶。經常一個人像犯傻了一樣,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之中。面對這麼重大的事情,一方面感到自己的渺小,另一方面又感到像周華健的歌詞一樣,自己已成了一個“有故事的人”。我經常發呆:人真的是越長大越成熟,就越能面對考驗嗎?經驗對於人來說,是一種財富,還是一種羈絆?也許這世界,真的是“無知者無畏”……

新京報:對於這次疫情的暴發和應對,你認為有哪些需要反思的問題?有何政策建議?

解璽璋:對於疫情,我輩所能做的只能是保護好自己不被感染,至於問題的最終解決,一定還是依靠科學。不管疫情發展得多麼嚴重,我們都只能期待科學發揮作用,我們這些外行急也沒用。期間發生很多亂象,有些是當下可以糾正解決的,有些只能在疫情解決之後,還有一些在疫情解決之後都未必能有所改善。這也正是我最關心的,這段時間以來想得最多的。

疫情過去之後,如果一切恢復原狀,沒有得到任何教訓,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現在來看,這一點不容樂觀。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歷史經驗,國家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始終步履維艱。大家希望著“多難興邦”,災難能帶來改革進步的機會,但也只是希望而已。我是比較悲觀的,因為看不到改善的跡象。

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似乎還在開啟民智、富國強兵上兜圈子。如果政府沒有一種開放的心態,社會沒有寬鬆的輿論氛圍,想要改變大眾的愚昧狀態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想為下一次疫情做好應對的準備,首先要解除相關管制,保證信息的正常流通,相信真相可以在自由言說的輿論場中顯現出來。

董強:我覺得需要反思的肯定很多。我想至少疫情信息應當更加透明,要增強人們的信任感。古代社會一些被視為代表“威望”的人物,比如權力、知識、財富的擁有者,應當在現代社會中更加具有信任度,起到更強的凝聚作用。

新京報:防疫期間,有沒有值得推薦給讀者的書?可以是實用類、知識型的,也可以是有助於人們精神安頓的,請說出推薦理由。

解璽璋:沒有。讀書主要看自己的興趣。讀書可以使人精神安頓,是說讀書的行為可以讓一個人在精神上獲得安頓的感覺,但絕不會有一本書教你一種立竿見影的辦法,從此便得到精神安頓。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如果你不是一線的醫生護士或社會管理人員,你只是宅在家裡等待疫情過去,那麼,就應該珍惜這段時光,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讀你想讀的書。有人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時間找上門來了,哪有不知讀什麼的道理?事實上,想讀書的人不必別人推薦,就會樂此不疲的。

董強:我讀書非常雜,也非常專,而且很多是法語原版書,所以做推薦人並不一定合適。但有一點必須先強調,我越來越覺得閱讀的重要性。這個世界上很多新東西令人眼花繚亂,但透過文字體現出來的想象與思想,依然是最珍貴的東西。

疫期读书㉓丨解玺璋×董强:读书如何让人获得精神安顿?

《寵兒》,託妮·莫里森著,潘岳、雷格譯,新經典文化丨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版

如果一定要推薦的話,就推薦去年去世的美國諾獎得主託妮·莫里森的《寵兒》,這部小說非常棒,可以長時間咀嚼回味,可以說是現代那些經典著作之後,少有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力作;還有,夏目漱石的《我是貓》。這是二十世紀初東方人學習西方之後寫出來的最好的文學作品之一,對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身份大有裨益。而且,今年鼠年開年不利,讀一讀《我是貓》,也許可以鎮一鎮邪乎(開玩笑)。

採寫丨張進 李永博

校對丨危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