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我们如何应对“空心村”现象?

御史小哥哥


作为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人,“空心村”由来已久,也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

每年的春节,各地都会发出一定的农村声音,今年也不例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证明大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都特别关切,笔者也不例外。

每次回到农村老家,都会提笔记录一些农村现状问题,或者及时资讯。这是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现实体验的情怀基础,绝对不是纸上谈兵。

首先,应对“空心村”,必须把农村人重视起来。

前两天,写了几篇“空心村”文字,已经谈到一些关于“空心村”的现象分析。但农村人流动节奏,依然加快,稳定性依然不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向外流动的农村人口数以亿计。面临着吃穿住行,养老发展,每个人都必须在发展的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最少也要保证上有老下有小获得一个安稳幸福的生活期许。

因此,很多人都会不辞辛劳,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搏击,不管头破血流,还是酸甜苦辣,都要争取得到一个体面人生。

于是,农村人逐渐流动到城市,从奋斗,都安稳,到获得机遇。很多农村人在城市稳定下来,找到一片自己发展的天空。

然而,也不是每个人都力所能及,都获得了安稳的生活环境。

其实,百分之七八十的农村人,经历过无数年奔走,最终很多人,还是会回到农村。但是,回来了,又能干什么?农村又能提供什么机会?很多人会面临抉择,哪怕农村一栋房,依然不及城市一张床,让很多人其实会很迷茫。

因此,国家一再强调农村要发展,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要让农村发展,就要重视农村人才培养,特别是一些专业人才,农业产业人才,要从实际意义上,给予更多推动和发展。只有农村人逐渐意识到和尝试到农村发展的新机遇,“空心村”的现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此所谓,心病还需心药治,只听专家与一些空谈理论,会误导很多农村人,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应对“空心村”,必须做到人尽其才

这里谈到的人尽其才,其实就是只针对农村发展者,农村推动者,农村建设者。

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村到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水电路,以及网络,在很多地方已经建设好,可没有发挥效用,也没有看到热火朝天的农村大发展以及炙手可热的好产业。

那怎么做,这或许会涉及到很多专业理论,但理论也是为实践服务的。一方面,基础起来了,发展的机会逐渐成熟;另一方面,谁来发展,怎么发展?虽然引流一些企业进驻农村,可挣钱的机会,其实农民还是没有得到。很多大企业实际还是以利益为重,没有考虑农村人尽其才的现实。导致了很多农村人才灰心丧气,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因此,让农村人才看到机遇,让农民收入与日俱增,真正让成功在农村不断出现,让农村人才不断输进来。才是解决“空心村”现实,最有力的发展机遇。

最后,应对“空心村”,国家必须做到有力推动

前段时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一个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叫做《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这已经是一个很明了明确的《意见》,对于农村发展,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事实上,真正落实呢!估计也不是一天一日的事情。

那么,从中央到地方,就应该有一个下大力气的推动。而且还应该发动地方,特别是县级以下机构,应该在规定时间之内,做好农村实践调研,真正拿出一套可行办法,做到实事求是为农村发展出力。

据笔者所知,在很多地方,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但有些地方,依然不够重视。上面说什么,就干什么。

作为基础执行推动单位,每个部门,就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不虚不夸,不懒不散。跟着脱贫攻坚的步伐,做到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力推动。

这样,就会不断吸引关注农村发展的目光,让农村真正恢复到现代农业发展高度上。而不是用口号,用表面“繁华”支撑。真正实现农村家家亮着灯,乡村不再寂寞,新楼不再“空心”。


高原樱花


地是村集体的,但分到各家各户了,他出去打工了,地荒了,别人不敢种,这样留守的农民想多种,但荒地人家荒着也不给你种,没办法家里几亩养不活人,只好大家都打工去,空心村就形成了。或者政府出钱把荒地租过来给留守的农民种,让农民有规模化的种地,有目的组织愿意出去打工的人打工,满足愿意种地的人多种地,通过计算留多少人,每人种多少地有和打工一样的收入,就租多少亩地给他种。如果村民个人在外找不到工作,由当地政府出面在城市帮他找一份活干。保证每村民一部分有足购的地种,另一部分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当地政府随时保持与农民工的联系,有什么问题及时帮他们解决。再就是留守儿童,当地政府负责他们的学习生活。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也由当地政府负责管理。如果这样做了,空心村就不会发生了。对于留守种地的农民,不是把地给他种就完事了,要处处关心他们,种地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及时帮他们解决,如引水浇地问题,机械耕种问题,育秧育苗问题,种子化肥农药供应问题,运输销售问题都要逐一帮其解决,因为一个环节卡住了,地就很难种了。另外对留守老人集中搞个养老院什么的,老人吃住在一起有人管,留守小孩上学,村里有车接送,吃住由村里负责管理。这样村里工作方方面面都很周到,村民都高兴,大人小孩老人都满意,这样的农村还会空心吗?恐怕出去的人后悔不该把地给别人种了。


老乡2439


空心村有两类,一类是青壮年外出务工,长年不回,但春节仍然拖家带口回来,属于平时只有老人留守,春节不空,仍然人气旺盛。另一类是村里的人基本融入到了城镇化进程,举家迁居城镇,村里荒芜,人影少见。所以对两类不同的空心村,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之法。

对第一类空心村:

建议结合乡村振兴规划,把土地集中起来,承包给大户,或者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运作,吸引一批农民就地就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包括搞品牌农业、农家乐、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等。



对这些村庄要继续进行医疗、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吸引城市退休人员、外村人来居住。作为新型农村发展。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向城镇靠拢。


对第二类空心村:


建议通过协商,让已迁居此地的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放弃宅基地,由政府统一按一定的价格标准收购。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增加耕地面积,统一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利用。减少浪费,增加耕地,提高效率。对留守户集中搬迁,合理补偿。


当然还可以有许多种方法,有些地方直接绿化成为青山绿水。


周思梦想


我们如何应对“空心村”现象?

特别严重的空心村要数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村,人烟稀少,一片荒芜,人一进去都感觉到阴森森的。很多大好资源就这样被浪费,对空心村的整顿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一,合村并镇,规划建立新小区,做好动员工作,将留居的人口统一搬迁,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大家又住一个地方了反而热闹,邻里之间还能有个照应,空心村的住户必然是会搬出来的。


二,走访调查,必要时候村集体收回宅基地。将危房推倒,统一招标做果树或者其他经济林项目。只要不破坏生态,只要能带来地方经济效益,就可以清理空心村。

三,建立农村敬老院,将留守的老人们集中起来照顾。其实家里条件稍微好的,小孩、老人基本都是进了城,对剩下的老人来说政府的惠民政策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一边是新农村发展的有声有色,一边是凄凉荒废的空心村...为了遏制国土资源的浪费,为了建立更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空心村现象还是要着力解决。

想要了解更多三农知识,请记得关注“微农村”。


农纪


如果是空心村,就没有必要再保留啦,要按照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政策,进行村镇合并,把空心村合并到其他村镇,把空心村这块土地,有效地利用起来,变成肥沃的良田,我认为全国这样的空心村不在少数,随着国家的新政不断出台,取消不规整的村屯,实行村镇合并,这是国家长期有效不断完善村镇合并的一项重要政策,未来的农村美丽就要靠规划新农村,取消不规整的村,不断完善规整的村,让农村村民居住的环境,更加美好,到那时候的新农村和小城镇一样,叫城市人想往农村,到那时可能城市人都想去农村养老。到那时,农村老人,也应该有福了。不愁老了没人养,看病可能不花钱了,我认为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坚强134810131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都选择外出打工,甚至很多人都离开农村到城里安家。广袤的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有的村子房屋是修的整整齐齐,可是走进一看,村子里却没有几户人家了。一些村里的小学,学前班早就被合并搬到镇上去了,村里上学适龄儿童也没有多少了,农村一片萧条的景象。

其实发展过程中出现“空心村”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没有权利让一个人,一个家庭拥有都留在农村。每个人都有选择发展的权利。相比如农村,城市里有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生活环境,而是大部分的资源都是在像城市靠拢,农村的发展机会真的是很好。

人口越来越向城市移动,我们农村出现的空心村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觉得首先应该开放生育,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几十年了。现在我们面临人口老龄化危机,生育率又不高。而农村还有生孩子罚款的事,这样下去农村人只会越来越敢生了。其次应该合村并镇,将人口数量少的村镇合并,这已经是大势所趋,这样建设土地浪费,能更好的发展。最后乡村振兴迫在眉睫,是有农村有了发展,条件更好了,人才有回流的机会,乡村振兴就是希望。


农家闲人









江山小哥


我们如何应对“空心村”现象?

先说一个跟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大事↓↓↓

如今,很多地方的政府特别喜欢“合村并屯”,表面上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为农民造福。实际上,这里面还有巨大的利益跟着。

农村村庄占用的地都是集体建设用地。“合村并屯”后,政府把原来的村庄整理成耕地,然后把这些新造出来的耕地,以指标的形式卖给那些想要占用耕地的地区。

按照《土地法》规定: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就是占用耕地必须要新增同样面积的耕地作为补充。新增的耕地从哪来?只能是新造地。很多想占用耕地的地区没地方造地,于是就花钱买上面说的造地指标。

如今,新造出来的耕地指标能卖多少钱?各个地区可能不一样。我们这里:旱田20—30万元/亩,水田50万元/亩。而且,越是发达地区给的价越高。

问题来了:这些卖耕地指标的钱到底归谁?

政府会理直气壮地说:这钱应该归政府的财政。因为耕地是政府花钱造的、拆迁的时候也给补偿了,建设的农民新村、小产权房政府也花钱了。很多地方的政府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于是,卖耕地指标的钱不知不觉就跑到了政府兜里。政府还得了个好名声——新农村建设,为农民造福了。这就是“名利双收”,粗话说就是“当了婊子还立了牌坊”😂。所以,很多地方的政府都喜欢搞“合村并屯”,甚至是强迫农民“合村并屯”。

而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个理。按照《土地法》规定,农村村庄占用的土地归村集体所有,也就是归全体村民所有。因此,土地产生的收益都应该归全体村民,至少如何使用应该让农民知道。

这其中的帐,二胡就不细说了。因为大家仔细想想,都懂得。有句话叫“无利不起早”。


关于应对“空心村”,二胡说:为什么要应对呢?

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大量的农村人口,特别是年轻人不断向城市、县城和城镇集聚,加之政府积极推进“合村并屯”,农村“空心村”会越来越多。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未来我们国家的农村,应该是大量的村庄,特别是自然村屯不断消失。平原地区的,变成耕地;山区的,回归山林。

所以说,二胡认为: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空心村”问题,我们农民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同时,在越来越多的村子变成“空心村”的过程中,要注意争取、保护和维护自身利益。


二胡的世界


《我们如何应对“空心村”的现象?》

首先“空心村”的形成,主要是我国建设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加之房地产业的最新问世,大量需求建筑人力,在高薪的诱导下,使大批农民,弃农转行从工,使农民打工潮形成。在当时的政府部门并没有阻止,或者干预。也就是相当于默认,所以造成“空心村”“空壳房,和荒废地的形成。

如今感到当初的财源及税收诱惑,导致这样的严重后果。现在振兴农业,改变“空心村”的办法,必须寻求切实可行的办法,招回农民工的根本措施,就是提高粮价,缩小工农,城乡差别,相应提高农村职业农民的劳动值。使他们心甘情愿的从返故土,成为农业的主力军,为现代农业贡献力量。

千万不能以武断的形势,将荒废地罚款,并将土地收回。将空壳房拆掉,将宅基地复耕。农民工抛弃农业是为了城市建设,房地产行业作出了最大的贡献,是祖国建没的主力军。农民工享有的,耕地承包权及经营权,和房屋拥有权及居住权,应得到尊重,和依法保护,不得随意剥夺!

中国农业是到了应该拯救的时候了,中国农业发展,要走适应中国的,属于自已可行的道路,稳步向前推进的方针。坚决反对摸仿外国经验,引进外国技术,套用外国管理等模式。因为不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农业涉及面广,地形复杂,而且牵涉人口之众多。振兴农业,确实需要时间,需要方法,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坚决返对搞“大跃进”式的农业振兴摸式,“大跃进”成功率极低,“大跃进”的失败,必定迎来大倒退,吸取教训。

中国人口超十亿,生活供给是大事,依靠进口得不到安全感,和保障性,否则,代来的是后患无穷。

中国农业振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假如“农业失败”,就是当今时代“罪人”,所以“振兴农业”不应冒险,更不是“儿戏。“三思而行,再思可矣”,祝愿振兴农业取得圆满胜利!


书画真品


"空心村"是如何形成的?

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务农收入低,而城市又在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需要劳力,所以大量农民涌向城市。

由于城市教学质量较好,子女上学随父母生活又好照料,所农民子女也离开农村。

再者,老年农民工,由于单独在农村生活,孩子们无法照管,也只好随子女进城。

因此,形成了"空心村"。

农民工进城后,为了生存不停的奔波。老家的房子顾不上维修,已破烂不堪。到老了,干不动了,家已回不去了。

从表面上看,空心村没人了,实质上农民工时时刻刻都关心自己的家。因为农民工乃至农民工的家庭都在外边漂着,有朝一日,或者临终时是要回家的。

目前,随合村并镇政策的实施,空心村将整体搬迁。既解决了空心村破破烂烂的现状,又解决了村民们老有所归的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