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说一道儿时的菜,证明小时候家里穷,你会说什么?

烟台Pang子


我是八二年出生的人,出生地是真正的农村,我到现在还保留儿时许多深刻的记忆,其中有一件事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我记得事情应该是发生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那时候的农村刚刚脱离集体经济的大锅饭,农村生活一切百废待兴。

我所在的家庭,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没有什么固定或者稳定的收入来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记得家里每过一个月左右,父母就会去集市上买一块猪肉,而且是清一色的肥肉,为什么买肉不买瘦肉,偏偏要买肥肉呢?

其实在八九十年代,能够吃得上猪肉的家庭屈指可数,在我们家,父母买肉不是为了吃,说出原因恐怕让你们大跌眼镜。父母买肥肉是为了刷锅用的,因为那个年代的家庭,根本没钱去买猪油,炒菜又不能不放油,怎么办呢?于是想出用肥肉来刷锅的方法。

具体是怎么操作呢?

首先是用柴火把大锅烧的通红,烧红之后,抓起灶头边搁在碗里的肥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锅里烫一遍,只见肥肉被高温的铁锅烫的呲呲作响的声音,如果一次感觉锅底还不够油腻光滑,还会再重复一次,但是,这个动作绝对绝对不会重复第三次,因为这要对于肥肉的损耗太大。

我们小时候垫高了脚尖,伸长了脖子,看着母亲的一举一动,看着这种场面感觉紧张又刺激,而且心里每次都希望母亲用肥肉多刷几次锅,这样炒出来的菜才更有味道。

经过一天又一天的重复使用,这块肥肉变得越来越小,原先巴掌大的肥肉但后面变成两根手指大小。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黑,黑的颜色几乎等同于火炭灰的墨色,尽管肥肉已经变成这样了,也不会舍得扔掉,不扔掉,难道还有其他作用吗?

当然了,父母会把这块小小的肥肉用水清洗清洗,用刷子刷掉表面烧焦以后的灰黑色,然后用刀切成更小的小肉片,用这些小小的肉片去炒大白菜,每次菜还没起锅,我们就闻到阵阵肉香,口水流了一地,手里拿着小碗,完全一副迫不及待大快朵颐的样子。

现在,虽然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猪肉不再是一种奢求,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每次不管怎么用猪肉烹饪,都炒不出当年儿时的那种味道。





疼痛诊疗刘医生


记得上小学放学回来在家里吃晚饭,一碗米饭快吃完时,竟发现碗底还有个鸡蛋,是一整个用猪油煎好的香喷喷的荷包蛋,抬头看看桌子上的全部是素菜,看到旁边家里老少九个围着大桌子吃饭的父母、哥姐们碗里也没有,我不明白为什么就我碗里有,不敢吃,坐在边上的母亲用眼神示意我别声张快吃。吃完才知道,这天是我的生日,估计是怕弟和大我三岁的二哥也会要,拿不出,母亲才会用这种办法让一大家中某一个家庭成员在不露声色中感到这天对他来说是个不一样的日子。

一个荷包蛋,这是儿时的一道菜,40多年后还清晰记得。比起现在孩子生日宴会,礼物,蛋糕🍰,甚至生日party!唉,一辈子难忘,最好的一道菜。


依食


能吃到菜的,还不算穷。

小时候在兵工厂长大,父母双职工,但是爸爸经常把钱寄给他哥哥,救济他们一家。所以生活一直不富裕。

好在工厂里的煤炭、电炉、锅炉房什么的近水楼台用起来很方便。一次到工厂妈妈的车间去玩,正赶上吃中午饭。发现妈妈的午饭很简单,没有菜,就是铝饭盒里放上大米和水,再倒点豆油、盐,放入锅炉上一蒸。但是吃起来,好香啊!


动向1


小时候啊,我91年的,家在农村,爸爸妈妈也没啥文化,平时都在家务农,吃肉啥的逢年过节吃一次,家里边养的鸡鸭猪全是用来卖钱凑学费以及留作其他开销,记忆中吃的好吃的应该就是包子吧,每年只有端午节妈妈才会包点腊肉包,味道是真的美!

但是腊肉包也只是一年吃一两次,平时觉得吃的好吃的应该是“酱油拌饭”吧

现在想想以前家里怎么会那样呢?妈妈说的最多的就是没买盐的钱了



趣学教资


我姥姥村里,有个亲戚我叫大姥爷,以前吃的菜是炒蛆。没错,就是苍蝇的幼虫,公厕最常见的趴在粑粑上的虫子。不过他们吃的蛆不是厕所里的,是腌咸菜的缸里的,那时候穷的连咸菜都舍不得多吃。

再一个,不知道谁见过彻底腐败了的馒头,掰开的时候会像藕一样拉丝,也是大姥爷他们家常吃的东西。

大姥爷去年过世了,享年101岁


小楼楼wan


90后一枚,小时候家里穷,爸爸经常划着竹筏去江里捞鱼,大的鱼用来打汤,小一点的妈妈就把它晒干了做成咸鱼,没菜吃的时候就每人一条小咸鱼解决一餐饭。只要下雨,我和妹妹就经常去山上捡地皮菜,喜欢洗干净炒着吃,入口软软的,脆脆的,别提有多好吃。初中的时候,因为要带一周的菜去,总是榨菜、霉豆腐、炸花生米,这几样轮着来,别提吃的有多香,就怕同学惦记。







拥抱彩虹的太阳雨


我必须严肃认真地来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75年生人,我有资格装逼。

关于儿时的菜,在湖南这边,真有几道硬菜。

在我记忆中,“瓜”字出现的最多,没有之一。

南瓜,冬瓜,苦瓜,丝瓜,黄瓜,北瓜……靠!就是没有西瓜。

我一年到头就在“瓜”中过日子,最牛逼的菜,你可能想象不到。

米汤!

是的!就是米汤!

那个时候的厨房可没有现在这么多佐料,油盐酱油,满足了吧。

一碗米汤,老娘放入辣椒粉,一丁点猪油,一勺子酱油,一点盐,搞出来,通红透亮。老娘告诉我,这是人参汤,吃了长高。

现在,我一米七,高不奢望了,但身体霸气,得益于最初。

所以,米汤是我的最爱。[抠鼻]


眸中之火


如果说,一道菜可以证明小时候家里穷的话,我想我家就是芥菜、咸菜(白萝卜)了。所以个人一直认为小时候家里相对街坊邻居来说不算最穷的。

我见过的穷的,应该是1982年自己上高中时候。学校经常中午捞面条,豆腐卤(一毛钱一份)的同时,外面还放了一大盆酱油(免费),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就会用酱油拌饭。我的同班同学中就常有这样的。


故土66


很多人以为,九零后没吃过苦,其实不然,九零后小时候也是挺苦的,尤其是九零后农村人,而我就是九零后其中一个农村人,我告诉你,其实我们那个时候的农村,你以为只是平时很难吃上一顿肉,其实青菜也难。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青菜?农村人家里不是都种了一大把吗?怎么可能青菜都吃不上?会这么问的,一定不知道,过菜荒(老家是这么说的),就是没有应季的青菜,即使每天都去淋菜,种菜,还是没有青菜吃,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天天不是蒸鸡蛋,就是吃萝卜干,咸菜这些。而小孩子嘛,嘴比较挑,吃多了这些菜有时候吃不下去,换个口味,比如吃个酱油捞饭,腐乳拌饭,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米饭,浇上酱油,或者腐乳,搅拌均匀,什么菜都不用,我能吃两碗!!!

当然这也应该不能算菜,但是记忆中最深的就是这个了。还有,有时候放假去河边或者小溪边搞野,抓到一些小鱼小虾啥的,用酒槽一煮,或者咸菜味(腌咸菜的水)一煮,那味道也是一绝。只是自从初中以后搬来城里,就再也没吃过这些东西了[捂脸]


巴烈冬


小时候,家里平时一般都是地里种了什么菜就吃什么菜,记得一个周日,爸爸带着我和姐姐还有一个隔壁邻居和他两个儿子一起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我们两部自行车载了6个人和两个铁桶终于到了目的地,一条小河沟,然后找了几捆稻草两头一堵起来,就开始用铁桶把沟渠的水舀掉,我们舀啊舀啊,从太阳刚刚升起舀到太阳快要落山了,终于看到了活蹦乱跳的小板鱼,大概一寸多长的小鱼儿很多是彩色的斑纹,抓了小半桶,两家一分,也没多少,回到家,那么小的鱼儿怎么能吃上嘴呢?聪明的妈妈炒了大半碗黄豆,炒的喷香的黄豆加上一勺水和小鱼儿一起煮,因为那时没有油,限量供应,所以鱼根本不可能用油炸的,就这样放了很多辣椒,鱼也煮化了,然后第二天早上吃鱼冻,那个滋味真美啊!几十年了,现在想想都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