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唐江澎:用我們的善良和智慧,向這個世界貢獻問題解決的行動

唐江澎校長在省錫中“匡園雲校”

開學典禮暨2020年春學期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唐江澎:用我們的善良和智慧,向這個世界貢獻問題解決的行動

同學們,在你們的生命歷程中,第一次這麼近距離、這麼長久地遭遇了真實的災難。你們與你們的家人,和全體社會成員一道,我們共同生活在新冠疫情引發的災難危機中。每一次災難總以極端的方式對人類生存提出嚴峻的挑戰,每一次災難也總以極端的方式迫使處於災難中的人們淬礪意志,進而尋求災難問題的解答。

面對災難,很多平凡的人在普通的崗位上挺身而出交出答案,在我們面前站立成一道道英雄的雕像。如我校99屆校友餘賢一樣,許多校友和你們的家長,逆行而上赴湖北戰“疫”,我們這座城市就有167位這樣的英雄。讓這個城市熱淚盈眶的,不僅是他們臉上口罩的壓痕,更多的是他們奔赴前線揹負的行囊中一大袋一大袋挑戰個人生理極限的成人尿不溼用具。不止逆行而上者是英雄,從未休息守護著每一座城市的醫生都在這個行列。著名作家賈平凹近日動情地感慨:醫生逆行而上,才讓我第一次深刻理解了“天使”的含義!除了白衣天使,那些公安幹警、那些社區幹群、那些環衛員工、那些快遞小哥,那些在災難給城市按下暫停鍵時仍然艱難維持著我們生活正常運行的人們,都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也許他們就在你的身邊,就是你的親人,他們早出晚歸,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請給他們深情的擁抱,也代表我、代表我們省錫中人向他們致敬!

災難給每個人都提出瞭解決問題的要求,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向這個世界展示著問題解決的方案。偉大的鐘南山所貢獻的智慧,給整個民族希望的力量;而一些平凡者解決問題的行動,也帶給世界溫暖的感動。在這裡我想講兩個讓我感動的小故事。

一個是武漢90後快遞小哥汪勇的故事。災難給汪勇製造的難題,是武漢封城後金銀潭醫院醫生護士每天上下班需要步行4、5個小時的艱難,是醫療隊小護士的朋友圈裡“想吃一口大米飯”的期盼。汪勇是善良的,他在心底用智慧算了一筆善良的賬:如果他每天接送60個醫生,讓他們省下1個小時用於救助病人,那麼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三,他就會節省下800多個小時的黃金時間,這能挽救多少條鮮活的生命啊!汪勇也是智慧的,為了保護家人,他一個人住進了快遞倉庫,邀約同伴們嚴格的自我保護措施使他們能夠解決好醫療隊的配餐問題又守護住自己的健康。

另一個交警們的故事。交通管制是災難帶給高速公路上長途貨車司機們的難題,有的執法者給出的方案是讓司機調頭折返,驅趕他們儘快離開自己的轄區,讓貨車司機們強忍著困頓驅車前往不知何處的前方;有的交警給出的方案是引導司機到服務區,遞上一杯熱水,送上一杯泡麵,提醒他們車上原地休息,曾看到一箇中年司機在數省之間輾轉幾十個小時終於可以停車休息時泣不成聲的感謝!我想,這個世界上人們所能感受的溫暖與美好,常常並不在宏大的宣示而在於細節,在於困境之中閃現著人性光芒、可以解決問題的行為細節。許多天以來,我們多次被這樣的細節感動,淚流滿面。這並不是我們意志脆弱和情感失控,而是我們的精神需求,每個學生精神成長的需要。每個人都需要在淚流滿面中滋養我們的善性,在淚流滿面中堅定我們價值體系中對於正義與偉大的定義和崇尚!我們學校《2020,每一個日子的定義》年冊扉頁上,引了雨果的一句話:

“善良就是太陽,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這也是我們堅守的教育信條,在災難給人類帶來的危機之中,人性與善良的價值被放大了,在放大的背景下,我們更感受到了這種堅守的正確。

同學們,災難也同樣給我們學校呈現了一道道難題,有的已經解決,有的留待將來。學校應急物資奇缺,幾乎每一隻口罩,每一瓶消毒水,每一件測溫儀,都成為我們春節前必須解決的難題。從小年夜開始,第一時間我們調動多方資源,讓愛心與善良向匡園匯聚,到大年初二,首批應急物資全部到位。匡園的歷史應該記住幾位老師的身影,他們戴著僅有的口罩到藥店排隊,為校門保安人員購回第一批應急所需的10只口罩。

開學延期,學校必須啟動“匡園雲校”線上教育,而高三年級還尚未配備平板和匡園深學系統,於是我們在除夕夜開始研究方案。這樣一些鏡頭我們需要記得——大年初二,一些老師來校商討高三數學易於板書的教學設備問題,此前他們已經比較了20餘個方案;大年初四,確定方案;大年初五,緊急尋找貨源、啟動採購程序;採購遇挫,大年初六發出愛心捐贈請求;大年初八,惠山紅會將首批20臺高三急用的教學設備捐贈到位,保證我們在大年初十也就是2月3日,高三寒假作業答疑正常進行。同學們,2月10號。我們以“匡園雲校”如期開學向人們展示了省錫中“停課不停教”的問題解決方案,而書寫在這個方案背後的是這樣一些讓人感動的故事和數字。2月3日至2月10日,先後有56位老師從全國各地趕回無錫,參加教學培訓;2月10日, 217位老師如期全部在線上開課,包括6位受疫情阻隔困於外省的老師;全校2560名學生在全球各地堅持線上學習,其中67名同學行程受阻滯留省外、國外,但沒有一人中斷學業。我的手機中還保存著高一一位同學在湖北老家發來的線上上課照片。

常聽到一種說法——這場疫情給了學校一個加長版的假期。但我要告訴大家,對許許多多老師來說,沒有一個寒假比這個寒假更緊張、更繁忙。我在這裡顯然不能一個個地報出他們的名字,但是省錫中的歷史會銘記他們,從1月20日到今天2月23日,許多老師未曾有一天的休息,未曾有一天停止過對他們心愛的教育的付出。我們的學校正因為有了這樣一群教師,才有了他的光榮和夢想,讓我們向他們表達敬意!

前幾天,我去查看抗“疫”應急隔離區,經過空空蕩蕩的大劇場,看見有位清潔工阿姨一個人認真地在拖舞臺的地板,我提醒她:“開學還早,不急著打掃”。老阿姨回答我:“要每天開開窗、通通風、掃掃乾淨,學生們回來要用的”。這是省錫中一個清潔阿姨做事的原則,也是她做人的信念,她啟發著我們更深入地思考教育的價值。我想,一所學校的價值不應該只看她能培養多少成就傑出的學生,只看她能培養多少幹成大事的人物,學校教育的價值更重要的是看她培養的每一個學生是否堅定了這樣一種人生信念:那就是用我們的善良和智慧為世界貢獻一個問題解決的行動,讓世界因我們的努力而發生向上、向善的變化,變得更加溫暖,更加美好。

這個世界也需要批評者,偉大批評者深邃的洞察和先覺的預見,常常指示著我們問題解決的價值與方向;這個世界不需要抱怨者,尤其是面對真實情境中具體問題的解決一籌莫展、怨天尤人的抱怨者;這個世界需要行動者,尤其是善良而智慧的問題解決者。這是災難給我們教育的啟示,也是我們學校確立的培養目標。省錫中每一個學生應該堅定這樣的人生信念——做一個問題解決者,以我們善良和智慧給世界帶來向上、向善的變化。

唯有如此,才能是實現我們的教育追求———勿懈勿怠,作民之良。

唯有如此,才能不忘校主的遺訓,在一髮千鈞之際挺身救國、擔承大任!

最後,讓我再一次齊誦校訓:今我校以誠敏為校訓,使立身有誠實之美德,作事有敏捷之習慣,我校同學受此良善之教化,該如何拳拳服膺,互相勸勉,勿蹈機械變詐之習,勿為苟安旦夕之計,以救國於一髮千鈞之危,庶不負本校校訓之宗旨也。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