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燕郊镇:蔬菜大棚春光早 防疫生产两不误

农时不等人,人勤地不懒。从农业靠天吃饭,到靠发展订单农业奔小康。燕郊镇特色农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效益不减,燕郊镇兴都村200亩大棚蔬菜,不出村就售卖一空。

燕郊镇:蔬菜大棚春光早 防疫生产两不误

燕郊镇兴都村被称为“蔬菜大棚村”,有蔬菜种植户200多户。疫情防控期间,兴都村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往年进出田间地头的采购蔬莱的批发商被挡到了村外。

“为保障村民钱袋子不受损失,我们防疫卡口外的空地上设立了蔬菜交货区,每天下午5点,村民根据订单要求保质保量将蔬菜运到村口,批发商直接提货即可。交易双方戴口罩,使用非现金方式的移动互联网微信转帐和支付宝方式结算。全程0接触,并对运输车辆消毒。”兴都村党支部书记郭立新在疫情防控检查卡口介绍说。

燕郊镇:蔬菜大棚春光早 防疫生产两不误

这个时节,是大棚小油莱的最后一茬。种植户武淑平的蔬菜大棚内,鲜灵灵的小油菜绿油油一片。四五个戴着口罩的邻里正帮她收割,这批油莱都是今天下午5点要在村口外交货的。

燕郊镇:蔬菜大棚春光早 防疫生产两不误

燕郊镇:蔬菜大棚春光早 防疫生产两不误

忙碌间,武淑平的电话响了,采购商在电话里跟武淑平沟通了下午交货的事宜,并通过微信转帐预付了这批小油菜的货款。武淑平脸上一片喜悦。

燕郊镇:蔬菜大棚春光早 防疫生产两不误

武淑平种了三亩大棚,这一茌的小油莱收获了12000多斤,每斤2元销售给采购商。她说,虽是疫情期间,采购价格跟去年保持一致,订单农业抗风险能力强。这一茬小油菜收获后,要赶紧种大棚西红柿,3个月后,又是一季收成。大棚蔬菜一年可种四季,她一年能收入7万元左右。

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借助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形成了燕郊镇经济农业的发展之路,打牢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也打造了一批产业兴旺的村庄,樱桃村西城子,百年梨园大石庄,千亩黄桃产业示范基地小石庄......美丽新农村在燕郊镇希望的田野上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燕郊镇:蔬菜大棚春光早 防疫生产两不误

“疫情过后,我们准备将兴都村大棚蔬菜产业升级,引进种植大棚草莓、猕猴桃等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同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观光采摘农业,让特色农业更加特色,让订单农业产值更高。”兴都村党支部书记郭立新信心满满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