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請教:舊體詩詞今後的發展方向或趨勢如何?其創作前景如何?

詩哥杜士成


我覺得舊體詩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它獨特的魅力,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在當今社會需求多樣化的情況下,也包括精神追求多樣化的情況下,它將與其他文學體裁長期共存,乃至發揚光大。

從歷史發展規律看,每一個時代的每一種文學體裁都面臨著繼承與創新這一問題。就詩歌而言,從《詩經》開始,人們發現韻這一特性,並主動地去運用,且影響和促進了漢賦這種體裁,也就是有韻的文章,當然漢朝人還是寫詩的。

到了唐朝,唐人在規範用韻的基礎上,以開放、豪邁之氣把詩寫到了極致。

從五代時期到宋,詩人們已難已逾越唐詩的高峰,而轉向繼承和發展詞這一新體裁,《人間詞話》說了,“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宋朝詩人們又把詞發展成另一座高峰。

而元代雜劇的出現,詞又轉化為曲。明、清至五四運動前,詩詞難以突破又沒有創新的情況下,小說發展起來了。

五四新文化運動後,提倡用白話、不受詩詞格律限制的新詞,也發展了一個小高潮,而舊體詞有邊緣化的傾向。近年來新詩也很難突破五四的小高潮,舊體詩有回潮跡象。

個人認為舊體詩在新代仍然要繼承下來。我們也看到了,儘管每個朝代都有新體裁、新形式的變化,但舊體詩從不斷流,並且每個時代都不乏好作品。

只要能為我們所熟練掌握運用的表達方式,就無論新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其實舊體詩也都寫得很好。





騎馬的牧羊人


古人曰,言之無採,行之不遠。是說我們說話如果沒有文采,就不能傳播的很遠。故我國很早就出現了韻文。如《詩經》所說(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己徑是很好的詩歌了。以後又出現了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總之,即便進入到新中國,廢止了文言文,舊體詩詞也在不斷髮展。國家也很重視,語文教學中,嚴格規定了各年級學生必背的古詩詞。電視經常舉辦詩詞大會。總之我相信,舊體詩詞的發展必然是前赴後繼,熱愛古詩詞的朋友會越來越多。其實我就是個古詩詞愛好者,二十多歲就開始寫詩詞,下面為詩友介紹我寫的幾篇詩詞。

一《贊駱玉笙老先生》,詩曰。

琴箏彈撥跳珠玉,蒼涼一曲駱玉笙。

白髮鶴顏先生老,談古說今動心旌。

伯牙摔琴謝知己,重整山河待後生。

先生逝去詩壇冷,天上何時降此聲?

二,《贊梅蘭芳拒絕為日人唱戲。》

詩曰。

女妝作戲偏柔弱,男為艱危敢惜身。

好戲不為鬼子唱,留須明志顯忠魂。

山河破碎心不碎,國難當頭顯忠臣。

大師慷概英雄事,國民鼓掌說到今。

三,《愛聽伍代夏子歌》。詩曰,

愛聽伍代夏子歌,柔情似水滿春風。

一曲醉倒天涯客,萬里頓起故鄉情。

好了。下面題不答了,我還有別的事情。


遼陽郭同建


中國的舊體詩,以唐詩最富盛名,流傳至今已一千多年,其後也有不少絕句佳作出現,勻不能與唐詩齊名。

舊體詩的格式韻律相當嚴謹,尤其是在當今直白的白話文中已不合時宜,偶爾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舊體詩或者引用前人的舊體詩詞,屬於個人愛好,用來展示自己的學識而已。

對於舊體詩詞未來並不看好,前景暗淡不容樂觀……


夏何方


中國人對自己獨有的、優秀的詩詞文化是無法割捨的,不可能失傳、斷代。

說起創造作前景,這倒是必須探討的問題。

舊體詩詞之所以有嚴格的韻律,是因為能確保作品能朗朗上口,朗讀者容易讀出激情,如痴如醉,完全溶入作者的意境。而且詩詞還有對應的樂譜,不僅能頌還能唱。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文字的讀音發生了變化,所以到了清代人們發現了諸多創作上的遺憾,酷愛愛詩詞的康熙下決心重修了《詞林正韻》、《佩文詩韻》。

康熙至今已經過了三百餘年,對文字的讀音同樣發生了變化,必然產生創作上的遺憾。


閒雲野鶴87277


我以為,舊體詩詞今後的發展不會太樂觀。

首先,它缺少發展興盛的大環境。單說讀者群:年輕人大多在網上閱讀,關注舊體詩詞的不多;中年人,又忙於家庭、事業;老年人雖屬於舊體詩閱讀的主體,但從事這方面寫作的少而又少。況且,即使是閱讀舊體詩詞,人們大多也是選擇唐宋等古代名家,至於現當代人寫的舊體詩詞,少有人間津。應該說,讀者需求,是作品賴以生存的土壤。離開了土壤,舊體詩詞也就喪失了生存空間,要有大的發展是相當困難的。

其次,雖然,現在也有舊體詩詞的愛好者。但是,由於教學內容乃至整體的文化氛圍的限制,舊體詩詞的基礎知識缺失,這相當於先天不足。由於喜歡,漸漸有了積累,又因缺少相互間的交流溝通,缺少宣傳的渠道,提高的空間不大。另外,愛好者的主要精力其實不在舊體詩詞的創作上,偶爾為之也多為娛樂性質。所有這些,又影響了舊體詩詞創作的質量。

第三,舊體詩詞,在唐宋抵達巔峰,元明清一直是走下坡路,今天的創作,有頂峰在,要想吸引讀者眼球,是非常困難的。


鄭顯亮


舊體詩詞今後不會有什麼發展,將會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其原因是,中國的詩詞從政治經濟學方面來講,本質上是和小農經濟“配套”的。現在它已經失去了發展的基礎。在中國的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們的所謂的才高八斗不過是玩弄漢字比較得心應手罷了。當牛頓在17世紀寫出了《自然科學的數學基礎》一書的時候,中國人連簡單的幾何學還不懂呢!尤其令人汗顏的是,恐怕到現在,中國的大學生讀這本書還要費勁吶!舊體詩詞除了已經於社會發展脫節以外,它還有相當的難度,是現代人不感興趣的。比如它的用典,要求必須對歷史掌故和歷史人物熟記於心!現在一般人就很難做得到。舉個例子,譚嗣同的詩句“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你要想讀懂,那麼,對於張儉和杜根這兩個人和他們的故事就不能不知道!


智圓行方wym


舊體詩詞的“內容”雖然舊了,但是格律方式框架並無新舊之分。“舊瓶可以裝新酒。”比如,你是我的鐵粉,我思念你寫一首:[浪淘沙]:仰望碧藍天,四顧在雪原。白雲飄飄,我把淚偷彈〈談音〉。極目網友遊思遠,|稀雪敲窗,思友淚沾衫!花開流水春臨也,石砬河溪水潺潺!


高廣福204高廣福204



用戶13688672191


古詩詞只是作為自娛的文學欣賞而已,談不上發展或前景,至於趨勢只能是現代化,通俗化。因為古漢語與白話文的差別,雙音節詞語是格格不入的。所以,現代化的只能是語句白話化,詩句打油化。


一斗樓


何謂舊體詩詞?概念都不懂談何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