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鲁迅和郭沫若谁的文学地位高?

人间正道陈德立


鲁迅,原名周树人,一八八一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年轻时留学日本。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学奠基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喻为东亚版图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鲁迅在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文学翻译、小说史、古体诗等等,都卓有建树,他塑造的文学人物,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假洋鬼子等等,出神入画,并深入人心。鲁迅先生,在中国近代现代的文学上的贡献是首屈一指的!

郭沫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早年留学日本学医。中国现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郭老,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著有《女神》。郭老,在诸多文化领域都有非凡贡献!

鲁迅先生和郭老,在中国文化领域都卓有贡献,并各领风骚。但单论文学上的贡献和地位,还是鲁迅先生的地位为最高。




小菜一地


必然是鲁迅。鲁郭茅,老巴曹。能被称为人民文学家的,大概就这六尊大神。鲁迅排在第一。

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段文学常识,我们10几亿人,只要上过初中,人人都知道吧。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选到课本里的文章,鲁迅也远远多于郭沫若。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拒绝诺贝尔候选,也说明国际上鲁迅的地位。

郭沫若这位。。。。。我就不想说他了。


雅趣邢军


鲁迅的强项是散文和小说,郭沫若的强项是诗歌和戏剧。

鲁迅的小说,虽然只是短篇小说,但是文学史的定位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也是高峰。开端就高峰,郭沫若的诗歌和戏剧没有这么牛。

鲁迅的杂文,这个这个就不用说了吧,鲁迅杂文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了。其实朝花夕拾和野草也真心不错啊,要文采有文采,要思想内涵有思想内涵的。

郭沫若的诗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女神》了,也有“呐喊”的范儿,但是如果真的讨论诗歌的艺术水平,我觉得郭沫若不能称一流。

只是在那样一个被禁锢的时代(诗歌形式禁锢、思想禁锢),他的诗显得比较有时代气息。鲁迅先生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文学运动的第一批领军人物。

而郭沫若比之稍晚。总体而言,对整个现代文学的贡献,鲁迅显然是高过郭的;在具体文体的影响力上,鲁迅的地位也是高过郭的;鲁迅先生无疑是我们民族的守夜人和启蒙者。


希伦宝贝


鲁迅的文学地位比郭沫若的文学地位高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等等。

鲁迅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灯。重要的是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不仅仅是对中国的影响,同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郭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学会主席等等。

为什么说鲁迅的文学地位比郭沫若高。因为,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中国现代思想的解放先驱,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伟大导师。而郭沫若同志,取得的个人成就很多,为国家也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就文学地位而言,如果不是鲁迅先生,这位开拓者,奠基者,引导者,先驱者,把当时人们愚昧的思想打开。就不会有近代后期文学的璀璨。所以现有鲁迅的思想解放,才有后面的文艺复兴。





古言古语古文化


不具可比性。借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评价鲁迅先生的话:他是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向敌人冲锋陷阵最准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民族英雄。

再借鲁迅评价郭沫若的一句话:“才子加流氓”


览山晓


文学成就的比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文学作品质量,第二是文学文体题材等领域的开创意义。

文学作品质量而言。文学的四大文体——散文、诗歌、小说、戏剧,鲁迅涉猎散文、诗歌、小说,其中,擅长小说与散文,古诗成就也有较多名篇,新诗涉及不多,但也是敲了敲边鼓的。在小说领域,主要是三个集子《呐喊》《仿徨》《故事新编》。《呐喊》被评为20世纪百大小说之首,可见其地位、质量与成就。

《呐喊》的思想性是巨大的,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狂人日记》)、封建教育毁人(《孔乙己》)、封建迷信害人(《药》)、封建阶层伤人(《故乡》、《阿Q正传》)等,对于中国人性、文化的阐述是及其有深度的,阿Q幻想成为一种典型,最为关键的,深刻性不体现为哲学思想,而是用文学的形式来实现,通过一个个鲜明而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支撑的,狂人、孔乙己、阿Q、华老栓、闰土等。《呐喊》除了思想性,还有艺术性,每一篇小说都自有其结构、自有其形式,这是极其难得的,在中国短篇小说的形式上挖掘开拓得很深。

《彷徨》在艺术成就上是不亚于《呐喊》的,它深刻地、深层地揭示启蒙者的落寞的境遇,对于启蒙有深层地思考。当然,小说的形式也是极其特别的,开创了知识分子的形象。

《故事新编》在解读古代人物上有全新的突破,这本集子是被低估的,其中所蕴含的,不止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的还神与人等思想,而是很多理念的构成,新编的不止是故事,还有思想。鲁迅散文领域的成就也是巨大的,散文代表作《朝花夕拾》《野草》,杂文更是一种开创性的文体。《野草》的思想性是巨大的,艺术手法象征主义的运用是贯彻到底又浑然天成,可以说是哲理散文无法超越的作品了。杂文成就则不必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郭沫若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新诗与戏剧。在新诗领域,主要代表作有《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天上的街市》,无论那一篇,都可以说是烂漫、浪漫:想象丰富而瑰丽,用词大胆而动人。他的新诗可能过于直白,但是情感动人,感动人心,李初梨曾说,“我还记得当时在东京田汉先生那间小房子里,怎样争着读以后在《三叶集》上所发表的那些信,那些海涅译诗,以及凤凰、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等名篇。以后他每一篇诗与文,怎样使我颠倒感奋。我们那时的热狂,是今天的青年难以想象的”。凭借着《女神》,郭沫若成为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文学领域的另一大成就是戏剧。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鼓舞民心士气,郭沫若开始创作话剧剧本,尤其是历史剧,主要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屈原》规制宏大、思想深邃,结构类似与《西厢记》。解放后,郭沫若仍然从事戏剧创作,《王昭君》比较好。当然,郭沫若写历史剧,说明其故事能力相对欠缺,文学的创新性好,而创造力不足。两相比较,郭沫若在新诗与戏剧上的成就较大,鲁迅在小说与散文成就更大。从文学质量来看,鲁迅是明显要好于郭沫若的。

文学文体题材等领域的开创意义方面。鲁迅先生的开创性很大。第一,创造了杂文这一新的文体,并且以一己之力,造就杂文的巅峰。第二,《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开创了现代小说这一领域。第三,鲁迅先生的现代小说开创了知识分子与农民这两个全新的形象与题材,突破传统小说领域才子佳人、侠客等任务形象。第四,鲁迅先生的小说形式特别,有影响深远的阿Q人物典型,永远流传。第五,鲁迅《野草》开创了哲理散文的写作,且是无法攀登的高峰,沈从文的《烛虚》稍微可以一比。第六,《故事新编》把古人写成活人,而不是神,开创历史人物新的写法。

郭沫若文学文体题材的开创意义也很大。在新诗领域,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阔达宏伟,新奇瑰丽,具有开创意义。其本身也是新诗奠基人之一。在戏剧方面,开拓了历史戏剧这一题材。

从文学文体题材的开创意义来比较,显然,鲁迅的开创性更多、更广、更深,成就更大。

以上是我的分析,结论是鲁迅文学成就更大。

两相比较,郭沫若在新诗与戏剧上的成就较大,鲁迅在小说与散文成就更大。从文学质量来看,鲁迅是明显要好于郭沫若的。

文学文体题材等领域的开创意义方面。鲁迅先生的开创性很大。第一,创造了杂文这一新的文体,并且以一己之力,造就杂文的巅峰。第二,《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开创了现代小说这一领域。第三,鲁迅先生的现代小说开创了知识分子与农民这两个全新的形象与题材,突破传统小说领域才子佳人、侠客等任务形象。第四,鲁迅先生的小说形式特别,有影响深远的阿Q人物典型,永远流传。第五,鲁迅《野草》开创了哲理散文的写作,且是无法攀登的高峰,沈从文的《烛虚》稍微可以一比。第六,《故事新编》把古人写成活人,而不是神,开创历史人物新的写法。

郭沫若文学文体题材的开创意义也很大。在新诗领域,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阔达宏伟,新奇瑰丽,具有开创意义。其本身也是新诗奠基人之一。在戏剧方面,开拓了历史戏剧这一题材。

从文学文体题材的开创意义来比较,显然,鲁迅的开创性更多、更广、更深,成就更大。

以上是我的分析。结论是鲁迅先生文学成就更大。


莫从从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化的奠基人。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文化的代表人。

没有奠基人岂能出来代表?

鲁迅宣扬的是一种精神,是国学。

郭沫若主演的是一种情怀,文艺十足。

两人岂能同日而语?

地位高低可谓一目了然!


荒漠的春天


鲁迅曾写文章来骂郭沫若,说郭沫若是流氓。而郭沫若也不甘示弱,于是,又回鲁迅说是衣冠禽兽,两个人就这样对骂起来。鲁迅看到这之后,反而无所谓的说了一句话,堵得郭沫若无言以对,那就是: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


葛叫兽U


鲁迅,原名:周树人 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来,一颗树十年就能长成,而人要有所成就需要百年光阴,况且他早年从医,希望以此来帮助国人,经多年的实践,他发现只有文学才能更好的帮助国人,他毅然弃医从文,终成一代大文豪,以其丰富的文学知识与著作影响了和改变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