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草地贪夜蛾欲“卷土重来”,农药产品再度引发关注

随着温度的升高,去年入侵我国并定殖的草地贪夜蛾日渐活跃,发育速度逐渐加快,种群数量进入加速繁殖阶段。华南和西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已度过最冷时段,目前虫源地即为周年发生区,春季可为南方省份直接提供有效虫源。初步统计,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6省(区)113个县(市、区)查见幼虫,当前发生面积近50万亩,累计发生面积60.8万亩,玉米和小麦分别发生58.9万亩和1.9万亩,累计防治面积170.4万亩。

草地贪夜蛾欲“卷土重来”,农药产品再度引发关注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调查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20年草地贪夜蛾呈重发态势,各地区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防控预案,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成灾。预案提出,总体目标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成灾。防控处置率90%以上,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预计全国需要防治面积0.8亿-1亿亩次。另外,此前发布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要求要“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巨大危害的害虫,原产于美洲亚热带地区与热带地区,每年巴西由于草地贪夜蛾而造成玉米减产的经济损失高达约5亿美元。

草地贪夜蛾(俗称秋黏虫),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扩散快、繁殖能力强、暴食为害重和防控难度大的特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已在近100个国家发生。

自我国发生草地贪夜蛾事件以来,我国予以高度重视,在多个农业相关文件中提及,从3月份起开始单独制定相关文件或开办全国性会议,表明国家对害虫和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但目前来看,草地贪夜蛾还在向北方蔓延,虫害情况短期内是否能够完全控制尚无定论。后续需密切关注,根据已经发生的情况来看,年初以来“幺蛾子”扩散和繁殖速度较快,对部分区域已经造成一定影响,预计虫害也是考验今年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草地贪夜蛾欲“卷土重来”,农药产品再度引发关注

目前,对于草地贪夜蛾,我国缺乏行之有效的自然生态控制措施,短期内易出现大规模发生的趋势,将会对我国糖业生产、玉米种植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从《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来看,国家农业农村部对草地贪夜蛾设置了总体防控目标:①草地贪夜蛾对于农作物的危害损失率不超过8%,防治有效率要超过85%,地块防治处置率要超过90%;②各地的甘蔗、玉米等农作物不能出现连片成灾毁种的情况,也不能对2015—2020年农药用量零增长计划的实施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

农业防治技术主要侧重于预防,可通过水肥管理、田间管理、选用性能较佳的玉米品种等多种方式来切实提高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耐受性,也可通过提早播种、多元化种植田间植物等途径来减少草地贪夜蛾的寄主植物,降低害虫侵扰。此外,还可适当轮作或者间作玉米与其他类型的植物(可驱避害虫),这对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也是极为有效的。

草地贪夜蛾欲“卷土重来”,农药产品再度引发关注

此前发布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要求要“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此外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调整后的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包括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8种单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6种生物制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14种复配制剂。

草地贪夜蛾防控形势严峻,去年农业部发布的25种应急使用农药产品再度引发关注,相关公司有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安道麦等。此外,转基因玉米或成为抗虫新方式,大北农玉米转基因技术和大豆生物技术达到同等国际先进水平;长青股份则生产转基因作物除草剂麦草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