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生姜的黄叶病是姜农头疼的一种病,有什么特效的药物可以预防治疗吗?

春天28127


生姜的叶片为单叶,扁平互生,在姜秆上排成两列,叶背主脉稍微隆起,叶片绿色或深绿色,具有横向平行排列的叶脉,但与主脉呈一定的夹角。刚刚抽发出来的新叶较细小,卷成圆筒状,叶色较浅,多为黄绿色,随着幼叶的生长,叶片逐渐展平,叶色逐渐变绿。这是一株正常生长的大姜叶片的形状和颜色。但是,在大姜的种植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生姜的叶片发黄,这又是怎么了呢?

一,生理性黄叶

1,黄叶病

大姜生长进入"三股杈"时期后,经常会出现叶片黄化的现象,从生姜上部叶片开始,先是变黄,然后就变白,最后就干枯了,导致大姜的根茎不再膨大,根系发育不良,根少而短,植株矮化,瘦弱,导致光合作用下降。

造成大姜这种叶片黄化的问题是,种植地块严重缺乏有机质,种植时的施肥不合理,如土壤缺乏铁,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肥,都会造成大姜叶片的黄化。

如大姜出现缺铁就黄化,因为铁参与叶绿素的形成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代谢的重要物质。大姜缺铁会影响其生理活性,养分吸收和生物固氮。所有的土壤中都含有大量的铁,有的土壤含铁量达到10%以上。虽然土壤含铁量很高,但是由于土壤条件的关系,如石灰性土壤,或施用了大量的厩肥的碱性土壤中,大量游离碳酸钙会抑制土壤中有效铁的含量,增加了缺铁的可能性。厩肥中大量没有充分分解的有机质对铁也有吸附固定的作用,会加剧土壤中铁的缺乏。

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盐分子会抑制大姜对铁的吸收,含有大量的碳酸根离子的土壤,通透性不良的土壤,含有大量锰,铜,锌的土壤和缺钾的土壤都会出现缺铁的症状。

施用大量磷肥的土壤中,因磷过多会抑制铁的活性,可加剧缺铁的症状。

在碱性的土壤中容易出现缺铁的症状,在微酸性的土壤中不易缺铁,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都会加重铁的缺乏。

当大姜出现缺铁的时候,症状会先从幼叶上开始,在叶片的叶脉间和细网状组织中都会出现失绿症,而叶脉仍然能保持绿色,明显可见叶脉深绿而脉间黄化,黄绿相间明显,严重时叶片逐渐变白并出现坏死斑点,叶片逐渐枯死,可导致生长停滞或植株枯亡。


再如生姜缺锰时,首先会在幼嫩叶片上,叶片脉间失绿或呈淡黄色,叶脉呈深绿色,局部坏死,先在叶尖处发生一些黄褐色斑点,并扩散到叶子的其他部分,最后很快卷曲凋萎。

防治方法

(1),使整平过的地块熟土下压,生土上浮。

(2),施肥时应多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适时补充中微量元素肥。

(3),生姜出齐苗后,随水冲施10%氨基酸液体肥2–3公斤每亩,并可视苗情进行根外追肥,如叶面喷施300倍的氨基酸溶液,叶面微肥等。

2,有机肥害

姜芽出苗后生长缓慢,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后,有机肥害的生姜高度不及其它正常植株高度的一半,茎簇生,叶片扭曲,不伸展,僵硬,部分叶片黄化。

这就是由于施用了没有完全腐熟的有机肥造成的,尤其是施用了没有经过腐熟的鸡粪,其在地下发酵放出氨和亚硝酸气体会伤及生姜根部,肉质根受害后腐烂,新根不能正常生长,使生姜得不到水肥补充而形成老苗。

防治方法

(1),耕地前将粪肥撒施,然后深耕细耙。

(2),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3),观察施肥后的植株生长状况,及时浇水。

3,幼芽腐烂

生姜刚出芽时幼芽腐烂,幼叶黄化生长不良。

造成此种黄叶的主要原因是,生姜出苗时遇雨或者是浇水过后天气出现高温,地表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伤及幼芽所致。


防治方法

(1),生姜出苗时尽量不浇水或少浇水,浇水时以小水为宜。

(2),及时破膜放风,以防水后高温伤苗。

二,病害导致的黄叶

大姜一生病害很多,如青枯病,斑点病,炭疽病,叶枯病,根线虫病,眼斑病,病毒病等等,而有些病害的发生,其症状在叶片上的表现就是发黄等,如:

1,青枯病

青枯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姜瘟病,生姜的根茎叶都会染病。发病初期,大姜叶片卷缩,萎蔫,没有光泽,病叶由基部叶片逐渐发黄,并向上蔓延,最后整株变为枯黄色。地下姜块表褐腐烂,并且具有污白色黏液,发臭。

大姜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全国各地的生姜栽培区普便发生,对生姜的产量影响非常大,造成减产20%左右,重者高达50%,甚至绝产。

大姜青枯病发病迅速,防治比较困难,目前尚没有很好的药物可以防治青枯病,仅可通过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治此病。

(1),农业防治

通过严格挑选姜种,严格挑选姜株来达到姜种不带菌的目的。种姜地块进行3–4年以上的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防治好地下害虫,及时排除田内积水,重施基肥,特别是优质有机肥,草木灰等,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病穴周围及其内部撒施石灰消毒,并用薄膜覆盖,防止病菌随水流传播。病株病姜等带菌病残体集中深埋或彻底消毁,不可用其沤肥。姜种播种前用草木灰水,波尔多液,多菌灵等浸种消毒处理。

(2),药物防治大姜青枯病,可以用水合霉素,新植霉素,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加瑞农,琥胶肥酸铜,中生菌素,噻菌铜,络氨铜等细菌性杀菌剂,对发病初期的大姜植株进行喷雾加灌根,每隔7–10天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

2,病毒病

大姜在生产上由于采用的是无性繁殖的方法,因此容易感染多种病毒病。感染了病毒病的大姜,其优良性状退化,品质下降,一般表现为叶面出现浅黄色线状条斑,引起系统性的花叶,褪绿,黄叶,叶片皱缩,严重时植株矮化,或叶片畸形,生长缓慢。

病毒病可通过种姜传播,借蚜虫或枝叶摩擦传毒,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0–25℃,高温,干旱条件下,蚜虫,白粉虱发生严重的地块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培育无毒种姜,施足有机肥,适当增加磷钾肥,提高自主抗病毒能力。棚室栽培大姜,要在放风口安装防虫网,防止蚜虫,白粉虱,蓟马等传毒媒介。夏季做好遮阳工作。

(2),药物防治,蚜虫,蓟马,白粉虱等是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可以用螺虫乙酯,啶虫脒,苦参碱,噻虫嗪,菊酯类农药,烯啶虫胺等杀虫剂。

发病初期,用吗啉胍-乙酮可湿性粉剂,宁南霉素,菌毒-吗啉胍,吗啉胍-三氮唑核苷,菌毒清等,兑水喷雾,依病情每5–7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

三,虫害导致的黄叶

因生姜是地下结果的植物,块茎在地下生长容易被小地老虎危害,而且在生姜出苗后就最先出现的虫害,为害时一般会导致心叶萎缩,变黄。

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是利用冲施地下杀虫剂,糖醋液等诱杀。

四,其他

大姜在栽培过程中,会使用很多除草剂,而且因浇水勤,也有可能因除草剂的危害导致。可叶面喷施天达2116,云薹素内酯等加以解决。


总之,大姜出现黄叶症状,有很多原因导致的,要注意寻找病因,从而找到可解决的办法。


努力就好


生姜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销量也比较好,所以种植的也比较多。生姜在生长的过程中,黄叶是大姜存在的很普遍的现象,那么生姜叶子发黄是什么原因?生姜叶子发黄怎么办?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生姜叶子发黄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生姜叶子发黄是什么原因

1、由于发病丘块大多是比较粘重的地块,土壤透气性差,影响了根系生长;

2、生姜追肥使用45%复合肥(N:P:K=15:15:15),施肥后生姜植株生长旺盛,对Ca、Fe、Zn等微量元素需求也相对增大,但由于大量施用N、P、K可能抑制了某种微量元素的吸收,而且根系本来生长不很理想,故在新叶上表现出黄叶。

生姜叶子发黄的防治措施

首先,及时撤膜,防止高温引起生理性黄叶。外界气温较高,尽管小拱棚种植的大姜都采取了打孔通气降温的做法,但是,在没有撤膜的情况下,拱棚内的温度非常高,地温高影响姜块的膨大,也影响根系的下扎与吸收,致使叶片黄化,因此,提醒姜农应及时撤膜,但撤膜应尽量在阴天的下午进行,避免因环境条件变化剧烈而感染病害。

其次,撤膜后要早防细菌性病害发生。撤膜以后,大姜在露地生长,受天气影响较大,雨水比较多,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大姜很容易感染细菌性病害,导致叶片黄化的现象发生。因此,要提早预防。对于未撤膜的地块,可在撤膜之前使用s-诱抗素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同时还要注意配合施用链霉素以及中生菌素800倍或喹啉酮1000倍液,预防大姜细菌性病害。

另外,要注意防止叶枯病引起的大姜黄叶。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季节,或高温季节露水较重时,该病发生严重。因此,要做好降温工作,在阴雨天过后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夜间结露较多,要及时喷药。可用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50%多菌灵400倍液进行防治





黄勇在新农村


首先

生姜叶部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其次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⑴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或过施氮肥。适量浇水,及时中耕培土,及时清除杂草,降低田间湿度。

⑵重病地可实行轮作,最好与禾本科或豆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⑶秋冬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田间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深埋或烧毁。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化学药剂防治,可选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300-4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隔7-8天喷1次,连喷3-4次。

注意以上农药应轮换使用。




云南杨歌


生姜属于浅根系作物,分布于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生姜湿怕涝、旱,生长期遇长期高温干旱或遇连续阴雨天,都会影响大姜的正常生长,导致根腐或者是地上部叶片黄化、干尖。

一、生姜黄叶病的原因

1、肥料

随着夏季到来,气温升高,有机肥在土壤中的发酵也会加速,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和氨气等,若热量与氨气散发不及时便会伤根,影响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不仅会使生姜叶片发黄,还会使其生长缓慢、发杈减少。

在生姜生长期追肥时,应尽量使用腐熟的有机肥,补充一定磷钾肥及微量元素。如果所用肥料质量不合格(比如氯离子含量超标等);或者复合肥等化肥的施肥量过多,会导致烧根,使叶片发黄;也不要追施易挥发的氮肥,以免挥发的氨气对大姜叶片造成危害。

2、光照、温度

夏季光照强,温度高,叶片蒸腾失水的速度快于根系吸水的速度时,会导致生姜黄叶、干尖。另外,夏季持续高温,地表水分蒸发,高温水蒸气也会灼伤了生姜的叶片,使叶片萎蔫。

生姜是耐阴植物,因此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夏季要注意遮阴,减轻叶片蒸腾作用。

二、生姜黄叶防治措施

生理性黄叶

培土时造成的物理伤害:培土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生姜受伤,影响养分的传输,或易受病菌侵害,从而导致黄叶。

土壤黏重,有机质含量低:

有机质含量低、黏重的土壤,会影响生姜根系的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出现烂根、缺素症状,从而导致叶片发黄。

水分、光照、高温:

干旱缺水、阴雨连绵、光照强,温度高时叶片蒸腾失水的速度快于根系吸水的速度,都会导致生姜出现黄叶。另外,夏季持续高温,地表水分蒸发,高温水蒸气也会灼伤了生姜的叶片,使叶片萎蔫。

药害:

除草剂选用不当会出现药害,不止当季使用的除草剂会出现药害,如果上茬使用了残效期较长的除草剂也会受害,出现生长缓慢、叶片发黄之类的情况。

防治措施:培土时谨慎操作,避免对生姜造成伤害;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及时排水防涝,及时浇水;夏季要注意遮阴,减轻叶片蒸腾作用;选择残效期短的除草剂

生姜还富有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含量很高,其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能增进食欲,促消化,活血驱寒,解毒等功效。


皖北小眼歌


生姜黄叶是种植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现象,只要不大面积发生,一般不会对植株造成影响,但如果成片发生就会造成减产,严重的甚至还有绝收的危险。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细菌性病毒繁殖,可用苯醚甲环唑或多菌灵进行防治,同时要找准病因加以防治才最可靠

生姜叶发黄的原因

①施肥不当:生姜叶发黄有可能是感染了姜温病,表现为头一天还是新鲜叶子经过一夜就变枯黄且传播广发病快。这是一种真菌病毒,多半是使用的有机肥(农粪肥)没有充分腐熟的原因,在土壤中发酵产生氨气导致真菌病毒大量繁殖。

②土地杀菌不到位:在播种前将地深耕耙平,同时对土壤喷洒氯化土壤蒸熏剂,然后覆盖薄膜进行消毒杀灭真菌。(温度在20℃以上一周即可将其消灭)

③薄膜撤除不及时:生长期发生黄叶病,也有可能是撤膜过晚,覆膜导致土壤过高造成生姜不适应发生枯死情况。(提示:撤膜要及时且选择阴天下午进行最佳)

④天气因素导致:阴雨连绵天气是黄叶病高发期,因为潮湿的高温天气最容易导致细菌性病毒高速繁殖;同时特别是大雨过后,姜地排水不畅积水较多且时间浸泡较长,就会造成其根部受损,最后造成整株枯死,初期则表现为叶片发黄。所以要随时检查梳理排水系统,同时造成积水时及时排理

★同时,生姜生长期较长,且需肥量大除施足底肥外追肥也很重要,分期追肥才能满足其生长养分的需求,在我们南方雨水充沛,为防养分渗漏和流失,一般采用量少多次追施的方法。第一次为提苗肥,在姜苗8~10厘米时以人畜粪肥追加,第二次为提苗肥,一般在6月下旬,可施以腐熟菜籽饼肥。第三次可施以熟菜饼肥和灰粪,同时可用牛栏猪粪覆盖以保持土壤湿润;第四五次追肥即为壮姜肥,分别在7月下旬及8月下旬追施,可大大促进根茎迅速膨大,通常施以人畜尿,同时在其缺肥发黄时还可用加以氮素化肥一同浇施

小结:采用这种方法施肥要注意,肥量浓度不可过大,不要浇在叶片上,以防烧伤根系和姜叶,这也是姜叶发黄的原因之一


玩味乡村


这种病是生姜生产的大敌,轻者影响生姜产量,重者导致绝产。对此,姜农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经常观察生姜长势,一旦发现上述病症,应抓紧药物防治。黄叶病应喷施生姜黄叶灵、多菌灵醚菌酯等,5~7天喷1次,连喷2~3次,以后随发现随治疗。


恒盛永記


你上头条里搜索下:提问,生姜黄叶是怎么回事?原因防治方法就这么简单,有祥细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