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每日一味中藥——烏梅,“望梅止渴”典故里的“梅”,說的就是它


每日一味中藥——烏梅,“望梅止渴”典故里的“梅”,說的就是它

烏梅小故事

三國時,曹操行軍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們因路途勞頓,又頭頂烈日,個個都口渴得厲害。曹操心想,這樣下去那還有戰鬥力?於是他靈機一動,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果實非常豐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們的口渴。”士兵聽說後,頓時嘴裡都流出了口水,精力倍增。曹操利用這個機會把部隊帶領到前方,找到了有水源的路。

清代詩人王士禎曾寫過《董起男送風雨梅戲佔為謝》的詩句:“吳中五月梅黃雨,想象千年舶棹風。珍重遺來看軟齒,不須將醋浸曹公。”“醋浸曹公”是對醋梅的謔稱。宋沈括《夢溪筆談·譏謔》:“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

“醋浸曹公”是說的烏梅(因其味酸如醋,又稱醋梅),曹公即曹操也,因望梅止渴的典故,被吳地的人將烏梅稱為“醋浸曹公”,古人竟如此的幽默、有創意。

每日一味中藥——烏梅,“望梅止渴”典故里的“梅”,說的就是它

烏梅小百科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的乾燥近成熟果實。

【性味歸經】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

【性能特點】本品酸能澀斂,平而不偏,既入肝、脾經,又入肺與大腸經。上能斂肺氣以止咳,下能澀大腸以止瀉,並能收斂以止血。又因酸味獨重,還善安蛔、生津。

【功效】斂肺,澀腸,生津,安蛔。

【主治病證】

(1)肺虛久咳。

(2)久瀉久痢。

(3)虛熱消渴。

(4)蛔厥腹痛。

(5)崩漏,便血。

【用法用量】6~12g。止瀉止血宜炒炭,生津安蛔當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酸澀收斂,故表邪未解及實熱積滯者慎服。

【產地】主產於四川、浙江、福建、廣東等省。

【採收加工】夏季果實近成熟時釆收,低溫烘乾後悶至色變黑。

【真偽鑑別】

市場上有以同科植物山杏的果實經加工冒充烏梅,使用時注意鑑別。

真品烏梅:呈扁圓形或不規則球形,直徑1.5~3釐米,表面烏黑色或棕黑色,皺縮,凹凸不平,有的外皮已破碎,核露於外;果實一端在果柄脫落處有明顯的凹陷,果肉質柔軟;核堅硬,棕黃色,表面有眾多的凹點及網狀紋理,內舍淡黃色的種仁1枚,卵圓形,極似杏仁;聞之氣特異,口嘗味極酸。

偽品山杏:呈類圓形或扁圓形,表面灰棕色、暗棕色或烏黑色,皺縮不平有毛茸;果肉薄且質硬而緊貼果核;果核為扁圓形,表面較光滑,具有溝狀邊緣,質堅硬,內有種子1粒,呈扁心形,黃棕色或暗棕色;聞之氣微,口嘗味酸澀,其酸味遠不及真品。

烏梅優劣辨別:劣等烏梅來源雖屬正品,但未經烘焙燜炙或是烘焙燜炙力度不夠,導致核果不呈烏黑色,而呈現棕紅色;有的肉薄、酸味弱。這些劣質烏梅質量達不到藥用標準,使用時會影響療效,亦應細辨之。

1、從外觀形狀上看:正品烏梅為類圓形或不規則扁球形,而偽品為扁圓形或類圓形略扁。正品烏梅表面極皺縮,而偽品表面則較平,皺縮不明顯。

2、從顏色看:正品為棕黑至烏黑色,而偽品為灰棕色或黑棕色。

3、從果核上看:正品果核表面有眾多凹點,而偽品果核邊緣較厚而有溝,表面無凹點。

4、從氣味上分辨:正品味極酸,有一股煙燻氣,而偽品只有點酸味,其酸度遠不如烏梅。

5、可用試紙測其溶液的pH值:正品pH值為2.7,而偽品為3.27~3.82之間。

每日一味中藥——烏梅,“望梅止渴”典故里的“梅”,說的就是它

【現代藥理研究】

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糖類、谷甾醇、蠟樣物質及齊墩果酸樣物質;尚含苦味酸及苦扁桃苷,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驅蛔、利膽、抗過敏、增加食慾、促進消化、整腸作用。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烏梅有良好的抗菌、抗真菌、抗衰老、抗疲勞、免疫調節、護肝的作用。

烏梅食療方

1、烏梅糖水

配料:烏梅肉2g,紅糖適量。

製法:將烏梅肉入鍋中,水煎2次,去渣合汁半大碗,加入紅糖稍燉即成。每日分2次服完。

功效:烏梅斂精固崩止血之力,紅糖補氣止痛溫中之效,二味相合,功力頗著,適用於氣虛型月經過多等症。

2、烏梅薑茶紅糖飲

配料:烏梅肉15g,生薑10g,茶葉5g,紅糖適量。

製法:將烏梅肉洗淨切碎,生薑洗淨切絲,同茶葉、紅糖共入保溫杯中,沸水沖泡半小時即成,代茶飲。

功效:能補血養顏,非常適合體質虛弱的女性服用。

每日一味中藥——烏梅,“望梅止渴”典故里的“梅”,說的就是它

3、烏梅麥冬冰糖湯

配料:烏梅20g,麥冬15g,冰糖適量。

製法:烏梅、麥冬共入砂鍋中,水煎2次,去渣合汁,加入冰糖稍燉即成,代茶飲。

功效:烏梅澀腸止痢,生津止渴之力,麥冬養陰生津之效,冰糖清熱生津之能,三味相合,具有澀腸,清熱,生津的效果。


點擊下列的“瞭解更多”,即可進入康美中藥網官網,查詢中藥材價格漲跌、行情趨勢、市場分析等。如果您對以上文章觀點有疑問,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