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今年会不会出现最近几年最严重的离职潮?

江戸川十六夜


我认为今年的劳动力市场,将会出现比往年都大的人员流动。离职潮和用工潮将会交织在一起,一些中小企业会经过一场洗牌,一批倒闭,一批扩张,一批业务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人被迫转型,也会有很多人离职,同样,也会有很多人跳槽到新的公司。

每次经济遇到比较大的冲击的时候,都要经历一场人员流动。今年因为疫情,经济受到了影响,很多企业甚至是被拦腰斩断,在企业里工作的人,也肯定会受到影响。

每年市场上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人员流动,良性的人员流动有利于企业能够更精准定位自己所需的人才,也有利于劳动者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并且收入更高的工作。一定程度的人员流动,能够让企业和劳动者双方都受益。

今年情况比较特殊,人员流动将会高于往年,离职的人肯定会高于往年,但是能不能称为“离职潮”,还得看疫情能否在短时间得到进一步控制,企业能否马上恢复到疫情前到水平。如果短期难以恢复,离职潮应该会有,但是也不会是同时发生。会根据不同的行业,周期性地逐一发生吧。

第一波离职潮应该已经过去了。

这里我们把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一起合并到离职潮里。从疫情发生到现在的这一个月,已经有些小微的餐饮行业关门了。还有些人因为隔离的原因,无法回到工作岗位,被动离职了。

第二波离职潮应该大概在一个月之后。

这部分人很有可能是主动离职。复工后降薪了,企业发展停步不前了,员工的个人发展受影响了,原因很多。有能力的员工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寻找市场上更多的机会,说“逐利”也好,“人往高处走”也好,总要想办法为自己找到更好的出路。

第三波离职潮应该发生在2-3个月。

旅游和娱乐行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很大。我做旅游的朋友现在还有很多在家休息没复工的。2.3个月后形势不知道变得怎么样,但可以肯定的是,要么是公司撑不下去了,要么是员工自己撑不下去了,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员工离职。干等着不如另谋生路,部分人会转行,只有极少数优秀的人,会流入到少量受影响不大的企业工作。

但是好在,我国的整体经济形势现在仍然处于上行的状态。现在复工之后,很多企业是缺人手的,尤其是一些生产制造型企业。相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也会有更多新的企业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商机,创造出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虽然今年可能会有离职潮,但是用工需要仍然很大,只要抓住各种机会,无需太过于担心。

关注@职场绿皮书,职场军师,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讲述职场上的那些事儿,与你一起成长。认同我的回答,请点赞、转发、评论。

职场绿皮书


我认为今天会是二个极端,第一个是高能力的人会出现大的离职潮,而那些低端人士会现在大的被离职潮,而现在已经开始进行了。

就拿我一朋友那公司来说,前两天我朋友说她公司已经开始裁人了,她已经按公司给的名单劝即了30来个人了,我一听惊讶了怎么劝退这么多人,那些劝退的人就愿意接受?劝退意味着没有赔偿金的,我朋友的回答让我更惊讶她说:“她们公司订了很多规章制度,但老板从来不按规章制度上的来处罚,只要求违规的人签个字就行了,号称工人也不容易,扣来扣去他心疼所以签个字就行了。”可现在老板裁的就是那些违规多的人,而那些违规的人要么选择辞职,要么就按违规来给予辞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辞职。

我听完后,我是觉得一开始她老板确实是不想处罚那些人,也确实正如她老板所说是觉得工人也不容易,可从想因为疫情的原因让公司业绩大幅降低,只能裁人了,而裁掉这些人也是成本最低的,裁其他人还得赔钱。

那么为什么说对于高端人才会出现大幅的自离潮呢!

答案是,虽然受疫情影响很多公司业绩都受到影响了,而对有些企业还是没有什么影响的,甚至业绩还受益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受影响的企业待遇自然就下降了,这个时候那些高端人才就会选择辞职,去其他没有受影响的企业上班。

就拿我一学长来说,他在一家商贸公司做销售经理,因为受疫情影响他的业绩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自然工资也会被影响,于是他计划辞职,就当他提出辞职时,他老板极力挽留他,并承诺如果工资没有去年的平均数,就按去年的平均数来发,持续到疫情结束,他综合考虑下,选择了留下来,可这段时间他们公司也裁了不少人了。

职场就是如此,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都是利益为先,当利益受到影响时企业会裁掉无关痛痒的人,而有能力的人就会选择辞职。

所以我们上班时,除了要努力工作以外(因为今天工作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这样自己才能有主导权。

我是小丸子以上是我个人观点,谢谢你的阅读,希望可以帮到你,喜欢我的问答的可以关注我 有什么职场困惑可以来咨询我,最后给我点个赞吧,谢谢了!


小丸子悟职场


今年真的难。

年前身边有创投的朋友辞职了,想节后入职新单位,至今没着落。。。有地产医疗朋友离职找了个项目想创业,节前都规划得很好,这疫情把节奏全打乱了。。。

我自己公司也是举步维艰,做医疗服务,至今还没有复工,员工在家办公,策划线上活动。

对很多人来说,包括我自己,眼下养家糊口可能比什么都重要。你看,我都来头条回答问题了。。。

白天发狠,晚上做梦,祈祷未来。



泼妞派来的喽啰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今年出现大规模的离职潮是大概率事件。不过,这个离职潮恐怕还要加上一个“被”字。


说白了,哪里是什么主动离职啊,要么是单位主动裁员,要么是员工被动辞职。


01. 过山车一般的薪资巨降,只不过是让你主动离职。


最近,网络上有疑似“花生好车”员工爆料,春节放假回来复工,不久后被公司通知待岗6个月,7月复工,每月1540元工资,原先上万的月薪一下跌倒这个地板价上,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要知道,这点薪酬在北京生活,几乎连房租都不够,哪里能够维持生计。说到底,这实际上就是逼迫你主动离职。但是,离职了以后,能找到更好的职位和工作吗?


02.招聘网站的数据:求职都难,你还敢轻易离职吗?

招聘平台拉勾网2月6日公布的线上调研结果显示,近2000受访者中,60%的人处于离职状态,90%的人表示求职遇到了阻碍。


BOSS直聘发布了《2020年春节后10天人才趋势观察》,数据显示在2月3日至2月12日期间,就业市场新增的招聘需求比2019年同期减半,平台上活跃的求职人数也同比下降了30%。


虽然这些调查的样本数会因为关注群体的特殊性而存有偏差,但是,数据背后反映出的趋势,却是可以值得参考的内容。


这就在告诉我们,现在的职场,困难重重,想求职,真的要靠本事,靠能力。


有不少HR感叹,当下的招聘现实就是:三成的职位,两倍的简历。你没有过硬的本事和能力,你没有俯得下身段的自动减薪,别的能人就可能抢先一步,夺走了你的职位。


03.中小企业复工率不足,导致当下的工作职位还比较有限。

2月25日,工信部根据对240万户使用云平台和电商平台的中小企业进行监测,全国中小企业的复工率目前只有30%左右。


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中小微企业受到比较大冲击,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复工率还远远不足。在这些中小企业之中,有一部分企业可能很难看到春天的花朵了,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原有的工作职位将从此消失。


僧多粥少的现状,必然会导致一部分的职员失去原有的职位,被迫离职。特别是原先在企业内部混日子的那一部分群体,在职场竞争加剧的现状之下,滥竽充数的日子恐怕将一去不复返,被淘汰出局的概率大大增加。


所以,那些还在混日子的职场人,长点心吧,否则迎接你的,恐怕将是你难以承受的裁员通知。


04.“离职潮”不可避免,但“返岗潮”也必将来临。

新冠肺炎疫情现在已经逐步缓解,虽然离最终的完全解除,还有一段时间,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家的领导下,在全民的努力下,疫情解除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就以中小企业为例,工信部2月9日近期出台了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针对中小企业提出的复工难、用工难,产业链配套、资金、订单等问题提出了20条具体的帮扶措施。


2月21日,中央也强调,要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帮助,政策救助要精准落地、政策要跑到受困企业的前面,工信部要把这些政策落实好,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复产纾困解难。


因此,一旦疫情消除,我们拥有的稳定的社会结构、强大的基础设施、完整的制造体系,都将会成为我们恢复生产、重回增长的坚实基础,同时,依托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必然会快速步入经济发展的正轨,迎来继续保持增长的良好势头。


到那时,前期因为疫情而主动或被动离职的人,又将重返工作岗位,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增长中的一份子。到那时,原先的离职潮也将重新变为返岗潮,为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总之,当下时分,企业受到疫情影响,出现暂时的困难,进而导致裁员纾困,都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我们要坚信,这种短暂的离职潮或裁员潮,终究会随着疫情的解除而逐渐减弱。稳固的国家基本面,将重新赋予神州大地新的力量,将驱使亿万炎黄子孙奋发图强。


短暂的离职潮之后,避必将迎来返岗潮,职场人只有坚持住,咬牙度过难关,才能重获希望。


冬天都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是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问答达人、问答青云计划获奖者【雪天惊雷】。如果我的观点对您有启发、有帮助,劳烦您点赞并关注我,雷哥将把职场干货与您分享到底,谢谢!


雪天惊雷


根据我目前掌握的情况,我的答案是会!我们财务联盟群里,更有各种奇葩的裁员方式,今天下午新出炉的,我给大家讲一讲。

第一,要求员工自己申请降薪,写明降薪事由(疫情影响,愿与公司共渡难关);降薪幅度(50%);降薪周期(直至疫情结束)。强制写,不然就暂时在家办公(边缘化你)。于是很多人都辞职了。

第二,不发年终奖。有一部分公司是年前发年终奖,有一部分是年后发年终奖,有在杭州工作的同行说,年后要发的年终奖,公司以现在困难为由,不再下发,如果2020年业绩好,再补发,这不就是不发吗?这种情形,2020年业绩怎么会好呢?所以员工看不到希望,便辞职一大部分,同行发出感叹,说公司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了。

第三,我公司的情况,我们公司是个互联网公司,按理说这次疫情对互联网线上业务影响不大,但是我们公司广告部原本人就不多的基础上又辞职了6个人,使广告部老大直接成为光杆司令,当然不只是疫情一方面的因素吧,广告部老大是个事儿妈也是其中因素之一。不管怎么说,是又丢失6员大将吧。

综上所述,不管是我自己所在的公司,还是同行所在的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离职员工,疫情又是几十年不遇的,所以我推测,今年将会是几年不遇的离职潮,不是主动离职,而是被逼离职。



职场精髓


今天刚谈好离职,虽然公司挽留,自己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离职休息一段时间。

经历这次疫情不同的人关注的东西一定不同,自己想能有更多时间去关注下工作以外的更需关注的东西。

放弃百万年薪裸辞,需要一些勇气,是对是错其实也没必要顾虑太多,遵从自己的感受,把日子过的健康开心应该是更重要吧。

对未知的日子心有忐忑时,希望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选择是从美好的期许开始的。。。

加油吧!


默小白2020


1、你说对了一半,可能会出现离职潮,但是范围性的,不会很大。另外核心人员离职潮,也大概率不会出现,企业虽然会降薪或者裁员,但主要还是针对非核心人员,企业不傻,重点还是要思考如何保留核心人才的留存问题。

2、2020年经济GDP可能会在5%左右,比往年都要下滑较大,企业经营压力大,对于个人来讲,实际上好的职位机会并不会非常多,起码没有往年多,所以离职会较为谨慎。

3、虽然金三银四,确实今年应该会推迟,招聘量虽然不会太大,但整体上会出现部分企业裁员、部分企业大量人才短缺的状况,但通过调研,近半企业都有裁员降薪计划,所以今年招聘量应该不会太大。

4、未来是人力资本的世界,所以如你说,一个人能力很强的话,市场竞争力就会很强,收入就会有保障,另外灵活用工市场伴随疫情发展,市场会发展更快,企业对“人才使用权高于人才所有权”的概念意识更加强烈,所以也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就是越强的人才订单就越多收入也越高,没有职场竞争力技术能力的人,就越没有订单收入会越来越少。

另外也要考虑的是,现在80后、90后很多是没有连续缴纳社保的,如果越来越多队伍加入灵活用工市场,那么养老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这是政府要考虑的问题。

5、最后还是,投入学习成本,让自己能力更强,并能够顺势而为,认得趋势并在趋势中游行,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人文能力,在AI人工智能时代,更大发挥人的特质,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对你有帮助。


帅观人力


2019是个裁员年,巨头互联网企业、制造业等进入冬眠大批量裁员,日子很煎熬,大环境非常差,无数人失业。谁知碰上2020年新冠状病毒,没有最糟只有更糟。我不知道大家都是如何去渡过这样的难关,但就我知道身边的创业朋友直接解散公司,上班的朋友面临失业、降薪,开始影响到家庭生活、夫妻关系,2020是个无比艰难的一年,国家也是面临各种挑战。

在这场疫情冲击下,最容易受伤的是那些解决了80%以上人口就业,创造60%以上GDP%,贡献了50%税收的中小企业。 这样的中小企业占据了中国整体企业数量的99.7%。 而这些提供给大部分人工作的中小企业,可供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储备现金真的非常有限。 这是一场关乎这些中小企业生存的考验。 因为整体经济压力的存在,加上2019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紧张高压下,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已经紧绷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程度,疫情的冲击则是对这些中小企业。

2020的离职潮并不是大家主动想离职的,是被迫离职的,是企业生存困难导致,不是个好兆头,什么时候能经济复苏不好说,2020下半年企业的效益都是来自于上半年所做的工作,上半年基本上是停滞状态。下半年收成还能指望吗?

平时没有储蓄习惯的年轻人,这个时候也该知道不能做月光族、透支族,一旦收入有变动,立马进入个人经济危机。


闪亮金星


我是资深HR,我负责的告诉你不会。一、目前招聘大环境不理想 二、有能力的人会因为薪资等问题跳槽但不是现在,起码要等到疫情之后,社会大招聘环境稳定下来之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c50001f8ad5d797877\

冷静321


【九九观点】并不会,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刻,很少有人会主动提起离职的。因为在当今大环境之下,如果离职的话,在短时间之内很难找到对应的工作。

一、离职是需要成本的。

我们不妨做一个最简单的成本运算,一个员工如果在这个时候离职,必须有着对等的可以安排工作的岗位,或者说他已经找好了下家,亦或者他本身本领过硬,对吗?

在职场当中,我们很少见到一不顾虑后果的人,说离职就离职了,之后怎么办?他们不知道,然后就想到时候再说吧。

这样不计后果的人,我们不能说完全没有,只能说是少之又少。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如果一个人已经断了所有的经济来源,那么短时间之内,他很难做出这么鲁莽的决定。

我们经常能够见到一些40多岁、50多岁在职场当中不如意的员工,他们一直都在苦苦的熬着。在这个时候他们没有想到离开这家企业,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离开这家企业之后,再想找到一家新的企业就非常困难了。

而当今这样一个状态之下,已经处在一个异常的敏感关键时间节点。一些有条件的,能够居家办公的企业,损失可能会少一些。可是对于那些不具备居家办公,并且人员密度比较大的企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一直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之下,它们本身是没有收益的。

对于一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那些资金链已经出现问题的企业来说,他们极有可能走向破产的边缘。一旦这些企业破产了,将会有一部分员工再次进入市场,他们再次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工作。

而这个时候,市场大环境加大了面试的困难,就导致很少有人敢走这一步棋

二、离职现象仍有发生,但概率应该会相对降低。

在职场当中不乏有一些能人,他们在任何一个地方、在任何一个情况之下,都能够保证自己吃饱喝足并且衣食无忧。

比如我们常见到的一些大机器、大流水线上面的老师傅,他们搭眼一瞅就能知道这个机器怎么运行,这个机器运行之后会有多么大的效益,这个机器如果停转了,哪里是有毛病的。

再比如一些it行业的尖端精英人士,他们短时间之内就能够找到程序的bug,并且短时间之内就能够进行程序修复。

而对于这些有着极强能力,并且在自身领域有着较高造诣的人,他们是不会惧怕任何困难的。毕竟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但整体来看,今年的行情已经让绝大多数员工不敢贸然离职。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小企业,员工巴不得企业能够再坚持一段时间,因为这个时候企业破产了,自己也就失业了。

伴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一些地区已经出现明显的复工潮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面,企业行情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我是厦九九,上市公司品牌总监,职场二宝妈,成长学习博主、头条号签约作者,写作教练,《撑过去,你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写走心的成长感悟、实用的职场分享、高效的写作技巧,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