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他的“逆行”是為了更多醫護人員的“順行”

2月17日,上海的延安高架、南北高架上出現久違的黃色擁堵信號,趙保純駕駛的車輛漸漸放慢了速度。趙保純是第一批加入滴滴上海“醫護保障車隊”的司機。他是一名退役軍人,得知醫護們上下班不便,他主動請纓加入。

趙保純說:“1月25日晚上,我就接到公司的電話,準備成立醫護保障車隊,問我是否願意加入。我想也沒想就答應了。”趙保純天天關注疫情的發展,總想著能在此刻為社會做點事,出一份力。自1月26日起,趙保純就一直奔波在路上,一旦醫護人員有需求,隨叫隨到。

當被問是否感覺辛苦,他笑著連連擺手,“我不辛苦,那些醫護人員才最辛苦。我做不了多大的事,能出一份力也是好的。”

疫情暴發後,趙保純每天上午8點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8點結束,每天的接單量大概在7-8單左右。相較於以往每天平均20單的量,減了不少。“其實我報名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補貼的事情,工作和過去一樣,只是乘客變成了醫護人員。”

他的“逆行”是為了更多醫護人員的“順行”

趙保純清楚地記得,1月26日一大早接到的第一單,接一位上海東方醫院北院的醫生回家。“他一上車就跟我說謝謝,之前半夜下班地鐵都沒了,車也叫不到。現在能有一支服務於醫護人員的車隊,真的是太及時了。”趙保純沒想到自己的一個小決定為醫護人員解決了大難題。

“我們與醫護人員的交流並不多,很多人一上車就睡覺了。”從早上7點半開始已經連續工作了12個小時,非常時期,許多醫護人員超時工作成為了常態。此時,趙保純會習慣性的放慢速度,讓醫護人員能坐得更舒適些。

他的“逆行”是為了更多醫護人員的“順行”

每次接完一位客戶,趙保純都會給車輛內部用消毒水消毒。

心若向陽,便無懼黑暗;疫情雖險,若眾志成城,黎明終究會到來。在這個特殊的冬天,我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各方的堅強與勇敢,醫務工作者、社區幹部、公安民警、小區保安、物業經理……無數像趙保純這樣的逆行者在我們看見或者看不見的地方砥礪前行,為社區、為上海、為祖國築起防疫的銅牆鐵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