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曹操实施“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制度,对后世影响有多大?


曹操实施“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制度,对后世影响有多大?

作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曹操历来在人们眼中的形象并不客观。在古代,由于封建正统观念盛行的原因,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白脸奸雄”。现在对曹操历史功绩的评价已经逐渐客观,本文对此不作探讨,仅谈谈曹操的人才观对后世历史的影响。

在曹操以前,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人才选拔制度,就是一个字:“举”,就是由下而上的推荐制。推荐的标准就是根据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否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否为人清白高洁,所以这个过程又叫做“举孝廉”。至于这个人担任官员之后是否有能力开展工作,当时并没有过多的考虑。


曹操实施“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制度,对后世影响有多大?

但到了战国后期,由于各国争雄,任何一个诸侯国要想在强者如林的列国纷战中生存下去并且强大起来,就需要有能力的人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所以这个时代,有不少人通过自己的才干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这种现象只作为若干个个案存在,并没有形成制度,“举孝廉”仍然是正常的官员选拔途径。

东汉后期,诸雄割据,人才的争夺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些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由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可见一斑。

其实在更早时代的刘邦就已经面临着选“才”还是选“德”的问题,毕竟“德才兼备”之人还是很难找到的,因为没有长期的考察很难看出一个人的“德”,所以“举孝廉”不是由领导考察,而是由基层民众的口碑作依据。刘邦为了赢得和项羽的争霸赛,非常看重人才的选拔。有一次有人向他推荐了陈平,说这个人很有智慧,能力也很强。就在刘邦准备使用陈平时,有人来告诉他,陈平这个人品德不行,他在家时与嫂子有染,在工作中有收贿的嫌疑,于是刘邦犹豫起来。他找来萧何问他怎么办。萧何问他,你这是在评道德模范也是找人才帮你战胜项王?刘邦恍然大悟,重用了陈平,而陈平也不负其望,在刘邦在楚汉争霸中赢得最终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曹操实施“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制度,对后世影响有多大?


然而,所有这些都没能建立起一个不同于传统选拔官员的制度,只是一些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的变通措施。只有曹操才真正提出了“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制度。“唯才是举”,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选拔人才只看这个人是不是有才能,其他的不予考虑,无论是家庭出身还是个人品行都概不考虑。

在东汉末期的列强争战中,人才的重要性这一点不言而喻,但很多军阀在选拔人才时根据传统习惯而以“孝”、“廉”作为门槛把很多人才挡在了大门之外。而曹操正是凭借他的“唯才是举”的政策占得了人才上的优势,其谋士、战将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他列强无法相比的,有力保证了魏在与吴蜀的争霸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最终也由魏的继承者——晋——一统三国。

曹操实施“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制度,对后世影响有多大?


后来到了隋唐时代,这种重视才能的人才选拔制度慢慢演化成了科举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到清朝最末期才被废除,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政治文化标签之一。科举制度的消极方面在于其考核的内容的僵化,而不在于其考核选拔的方式。也许没有曹操当年的“唯才是举”,就不会有后来的科举制度,可见其历史影响力是及其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