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蠢人,刘禅是不是最蠢的?

青年刚木


三国的蠢人,我认为有吕布和杨修。

吕布的武力值极高,如果对主忠心,完全能有一个好的前程。但是他几度卖主求荣,让自己在乱世中的名声扫地,无论谁如何惜才,怕也是不敢再用他了,到最后我觉得各方势力应该都是容不下他的,收入麾下怕他造反,又怕被敌对势力握在手中。

而且吕布自己更是成不了事,他终究只能是一名有勇无谋的猛将。当他自立门户后,空有梦想,心无良谋,又不能慧眼识人,不懂依靠良才,最终只能成为“江湖传说”。

杨修的蠢在于爱自作聪明,我认为他情商也低,他想表现自己,却不注重方式方法。他自认为了解曹操,却似乎对曹操的心思和性格一无所知。

我觉得刘禅并不蠢吧,但是他确实是个无能的皇帝。

当然,还是看怎样分析吧。作为蜀国的皇帝,从个人能力来看,他确实蠢。

但是那句“此间乐,不思蜀”,让我觉得他可能挺有心机的,也许就是保命的手段。





手心有颗痣


《三国演义》里英才辈出,智谋之士多不胜数,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将智斗和谋算刻画得淋漓尽致,那是个无数读书人向往的时代,虽然不知如果真到了三国时代,能否在其中激起一片浪花。

虽说三国时代聪明人无数,但也有部分人是相当蠢的,将好好的一盘棋硬生生走坏了。

而说到蠢人,可能很多人会想起那个扶不起的阿斗,阿斗暂且不说,先来看看这几位仁兄吧。

1)袁术

要说袁术这人,出身是非常好的,可谓赢在起跑线。袁家四世三公,门徒无数,名望又高,而袁术作为嫡子,袁家的资源绝大部分向他倾斜,袁绍起步基本和他没法比。

无论是何进掌权的时候,还是后来董卓进京的时候,都要拉拢袁术,董卓还上表袁术为后将军,可惜袁术此人比较胆小,然后逃往南阳,不过这也算歪打正着走对了一步棋,毕竟跟着董卓是没前途的,割据一方发展势力才最有利。

接着倚仗袁家福泽,袁术发展得还不错,要钱有钱,要兵有兵,可是好景不长,袁术偏偏作死要称帝,做出头鸟,毫无疑问就成了众矢之的,被围攻了,结局很悲剧,狂妄而愚蠢的人啊。

2)曹爽

曹爽是曹真长子,是曹魏宗亲,而且还是托孤大臣,官拜大将军,声望一时无两,司马懿都完全被他压制住了。

可惜的是,此人太傻太天真,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手握兵权的曹爽听到司马懿愿意只收回兵权保他富贵,曹爽居然信了,简直猪一样的对手啊,偌大的天下都不要,只要富贵就好,真是服了,是不是大将军之位来得太容易了的缘故呢?

身边的智囊劝他也不听,难怪桓范也大哭道:"曹子丹大英雄,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

结局自然没活过几天就被司马懿玩死了。

3)孙策

孙策是典型的有勇无谋,虽然武艺了得,但是脑子不好使。

都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好好一个君主,玩什么个人勇武呢?遭遇太史慈那一次也是,玩单挑,要不是他实在武力高运气好,早也就跪了。不过好运气也不是一直有,后来就仗着艺高人胆大,出行不带保镖,结果就被人刺杀了,大好的江山和美丽的大乔转眼就没了。

4)刘璋

刘璋这人可能是从小没教育好,比较懦弱和没主见,也算比较笨,还不听人劝,所以后来就引狼入室了,并且还看不出刘备的意图,大把大把的资源支援供应给刘备,让刘备猥琐发育得很丰满。

接着在刘备展露獠牙的时候不思抵抗,把大好的蜀地拱手相让,明明城中还有三万可战兵马,连城中百姓都想抵抗,他却开城门投降,唉,败家啊。

当然与,演义里还有很多蠢人,与虎谋皮的袁谭、袁尚两个家伙就不说了,再来说说刘禅。

其实,刘禅此人并不能算蠢。

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掌大权,刘禅虽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其实很多时候是受诸葛亮节制的,处境有点像汉献帝。那既然当皇帝没有实权,政务也有人管,斗是肯定斗不过相父的,这点刘禅应该很明白,所以还不如活得快乐点,少理事还能自保。

后来魏国兵临城下,刘禅也很果断就投降了,一句“此间乐,不思蜀”就轻易避开了杀身之祸,被封安乐公,享年64,在三国年代,是难得的高寿啊,而且还过得很安逸,所以刘禅是个聪明人。


青年刚木


没有说有特别愚蠢的人,只是基于当时的条件做出了相对不适合的决定罢了。

至于说刘禅,他绝对不是一个蠢人。

一是诸葛亮的评价: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二是诸葛亮逝世后,刘禅立马废除了丞相制度,命蒋琬主管行政,命费袆主管军事,将原本集权于诸葛亮的权力一分为二,让两人相互制衡。蒋琬去世后,刘禅干脆自摄国政。

这些都不是一个蠢人能有的评价和智慧。


猪儿乐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蠢人,刘禅是不是最蠢的?我的答案是:绝对不是刘禅。

《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著作,作者在对人物的描写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塑造了一个个耀眼夺目人物的时候,也让很多人显得非常愚蠢,但是这里面的人绝对不包括刘禅。相反,刘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聪明人。

01.刘禅的聪明之处。

第一,储位时深藏不漏。父亲在位的时候,刘禅作为太子,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外,没有什么抢眼的表现,只是跟着老师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没有在朝堂上表现出太子党老大的风姿,从来不争功夺利。这是一种高明的藏拙。

第二,继位后循序渐进。刘禅继承蜀汉大统之后,蜀国名臣勇将损失过半,依靠着良好的经济基础撑着三分天下的局面。朝廷之中三权归一,全部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刘禅不显山、不漏水的实现了三权分化互相监督的局面,让权力不再集中到一人手中。

第三,亡国后委曲求全。这个就不用说太多了,很多人知道的故事:乐不思蜀。最后的结局和吴国的亡国之君截然相反,得以委曲求全。实在是不容易,也实在是聪明。

02.全书中愚蠢之人何其多也。

第一名非何进莫属。拥有者大将军的地位和兵权,在大好形势之下,其实完全可以趁机消灭十常侍,然后拥兵自重,比曹操早很多年就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惜由于优柔寡断,葬送了大好机会,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第二名非袁术莫属。作为袁氏的嫡系,祖上四世三公的招牌,能够招揽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效力。坐拥人杰地灵、地肥水美的鱼米之乡,不知道积攒实力,却冒天下之大不讳,因为玉玺在手,而第一个称帝,成为全天下英雄的众矢之的。

第三名是袁术的兄弟袁绍。虽然是庶出,但是同样有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号。并且已经成了气候,手下猛将如云,谋士成群。携大势而击曹操,势在必得、旨在必胜的战争,却因为用人不当,惨遭大败。继而又对子嗣安排不够妥当,引起争位的内乱,让曹操有了斩草除根的机会。如果不愚蠢,三分天下必有袁绍一席之地。

还有很多文臣武将,在乱世之中或不知自爱,或不知自重,或不知自觉,如跳梁小丑一样纷纷登台。有杨修、王朗耍小聪明之人,有吕布、孟达等爱跳槽之人,有马谡、祢衡扽狂妄自大之人。这些人都称得上愚蠢。

03.结语。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小说,但是也存在愚蠢至极的人物。刘禅恰恰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比那些愚蠢的跳梁小丑不知道聪明多少倍,虽然给人以软弱可欺的错觉,但是任何一个聪明人处在刘禅的环境下,未必能够比他做得更好。

阅尽千山观沧海


刘禅(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保命之言,竟被污蔑为扶不起的阿斗和昏君庸帝!试问一个亡国之君还要高调宣称要思念祖国为复国奋斗,我认为那才是病的不轻的蠢货!

蜀国之亡,这不能全怪刘禅无能,实属无力回天。这和他爹刘备建国历史有莫大关系:虽为皇室后裔,其实早已无功名俸禄与草根无异。出身不仅不如下等官吏,甚至不如有点田地的平民小户。经过半生拼搏奋斗,终于拿下了最弱的荆州巴蜀政权,除成都平原和汉中小天府物产丰富外,东南西三面均山高沟深,土地贫瘠,民风刁野,尤以云贵土司势力极难征服,川西羌藏政权不仅强悍,而且还虎视眈眈,想拿下成都平原。建立蜀汉政权,能有此成就对于一个起点最低的政治集团,实属不易!

蜀国由于实力太弱加之有根据地时间太短,从经济方面到人才储备方面,都是三国中最弱的,奈何全局性政治人才缺乏,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亮也是实属无奈之举。刘备从草根起家,奋斗到一国之主,确实有相当过人的识人用人眼光和能力。因对他有知育之恩,知其谨慎,料定他不会欺主变天!也知诸葛亮没有开疆拓土的霸业雄心,但辅政守土还是完全可以。

自公元223年5月刘禅继位,军政大权就由托孤大臣诸葛亮一人打理。蜀国自建国以来就为三国中实力最弱,蜀汉全国人口不到百万,军队十万,官吏四万。贫弱可见一斑。

虽然演义把诸葛亮捧为神明,其实他只是一很无能的庸人,而且还有着致命的缺点:谨小慎微,心胸狭窄,擅权专断,不培养人才,非我体系,永难重用。在他执政时代,政治人才,均是他类型或出他门下;武无将帅之才可用;经济上抑商闭国,百业衰落,财政艰难。朝廷上下均为他的亲信,刘禅只能选择顺从等待时机。

诸葛亮为报先帝刘备之恩;展自己能力实现刘备的遗愿匡复汉室;更想通过北伐牢牢掌控蜀汉的军政大权。明知蜀国实力最弱却要以弱攻强的弱智谬论组织北伐,不顾国家实力,不顾百姓的生息,连年北征伐魏打消耗战。同一部署,相同路线,十年征战,六出祁山,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因劳成疾,病故在北伐前线~岐山五丈原。

刘禅终于等到了出头之日,立即废掉丞相一职,重新委仼了一些自己的官员,任吴懿为车骑将军镇守汉中,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家政事。逐步把权力收归到自己的手里。但军权仍在诸葛亮派系的姜维手中,祸国殃民的北伐仍在他手中继续前进,只是势头有所减弱!幸好刘禅心地仁厚,在位三十多年基本政治安定,人民生活稳定。

本己贫弱的边远小国,经十多年北伐,早已耗空了国力和民心,想要再恢复谈何容易。公元263年邓艾带领三千死士,翻过剑门关一路南下攻下成都,为了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无奈去冠裸降,非刘禅无能,实在是蜀国已经山穷水尽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无力抵抗。

刘禅是平庸无所做为,既与他的资质有关,更与诸葛亮专权有极大关系,一生受制于人。但生性仁厚,心系百姓,如果生在盛世应该算是一个仁君,一生委屈求全郁郁不得志,但绝不能称之为愚蠢!


渔歌夜话


当然不是!

浮不起的阿斗这句话一直是对刘禅的误解!

所谓人各有志,精忠报国,匡扶大业,义肝忠胆是《三国演义》主题,各路英雄逐鹿中原,各方才俊为其主斗智斗勇,这是正道。滚滚长江的梦想是奔涌向东,但刘禅这条雅鲁藏布江的志向却是向西奔向安静享乐的佛国!

诸葛亮在世时有相父鞠躬尽瘁的辅佐安于享乐,被俘晋却能依然安乐,被封安乐县公。虽被后人做为“玩物丧志”代言人。但是在三国乱世不仅自保还完成了个人“奔流向西‘’的志愿!可见刘禅不蠢,至少蠢是表面,狡猾是真。

再看四世三公出身十八路诸侯的盟主的袁绍,实则愚蠢!官渡之战七十万大军败于曹军七万,宏伟大志破灭!

吕布,英勇神武,曾经雄霸一方,令各路悍将闻风丧胆,又谋士陈宫出谋划策却能为了儿女私情一而再再二三的错失良机,败于曹操,雄霸之梦破碎!三国蠢人榜上名列前茅,身体发达头脑简单莽夫代言人。


哈哈影趣


《三国演义》最蠢的人属蒋干,正是蒋干的蠢才让周瑜的的计谋让曹操轻易的杀掉了两名水师大将。这就是著名的《三国演义》中的蒋干盜书,让后人笑话曹操:曹操遇上蒋干,倒霉的时候到了。

蒋干最蠢的蠢才,周瑜真醉假醉都分不清,军事机密岂能暴露明显之处?自以为得意,正好聪明比人利用了。


郭玺清


永圣以为:

纵观《三国演义》,最蠢的人莫过于温侯吕布。

吕布,字奉先,并州人,因勇武而从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驻河内时,又被用为主簿,善骑射,臂力惊人,有“飞将”之名。汉末何进欲诛杀宦官,征丁原统军入洛阳,吕布从入京,为执金吾。汉光武帝刘秀微时曾有“仕宦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盖因执金吾在汉时权柄极重,近可以戍卫京师,察奸禁暴,中可以掌武库,典刑狱,远可以为将帅,行征伐,佚中二千石,虽处汉末,也属高官。奈何见利忘义,被董卓所诱,杀丁原而投之。此时汉朝用人之际,吕布若能奋武尽忠,《后汉书》中岂无美传耶?此一蠢也。

既归董卓,并见亲厚,遇之以父子,用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出则随行,居则守中,荣宠一时也。奈何先与胡轸不和而败失虎牢,后又偷香董卓侍女而心怀鬼胎。复被王允所诱而诛董卓。其先不能尽忠朝廷,后虽复归,用为奋武将军,假节,封温侯,仪比三司。但王允辈汉末腐儒,朝廷忠臣,岂能长期与一武夫同列。加之王允本无治世之才,其败也何速耶?此又一蠢也。

李傕郭汜攻京城,吕布兵败而逃,投袁术,居功自傲,纵兵抄掠;投袁绍,依然居功自傲,纵兵抄掠;因张邈而为兖州牧,却不能有所作为;投刘备曾交心却又出言无状。进而袭下邳,破张飞,取刘备根基,复又收纳刘为部属,皆不智之举也。此再一蠢也。

及后来,欲结盟袁术,又被反间所误;欲交好朝廷,被曹操所愚;贪财利而攻臧霸,恶壮士而攻刘备,随心所欲,反复无常。陈宫与郝荫反而不究,高顺与张辽勇而不用。贪一时利而屡叛朝廷,听妇人言而兵败下邳。白门楼上,辗转乞活,徒增笑尔!此蠢到死了。

陈寿言: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此言大是有理,吕布一生,机会不可谓不多,当乱世,奋勇武,麾下陈宫多谋,高顺、张辽善战,若能不蠢,安知不能成大事耶!惜哉!

至于蜀后主刘禅,永圣以为,此公不但不蠢,反而聪明过人。诸葛亮主政,刘禅不敢管,白帝城托孤之时,言犹在耳。若刘禅异动,诸葛亮未必不敢取而代之。是以诸葛亮在时,刘禅装聋作哑,一幅蠢样,实自保也。及其降魏,依然装疯卖傻,封安乐公,亡国之君竟得善终,岂非异哉!

网来图片,侵告必删!


司徒永圣


三国里昏庸无道的代表人物,首推刘禅,虎父犬子,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

刘禅

·

群雄割据在东汉,

先主创业百事艰。

一生奔波入四川,

延续帝脉建政权。

·

临终皇位传刘禅,

一世英明终走眼。

后主亲政用奸宦,

懦弱昏庸享偏安。

·

烂泥上墙刘阿斗,

累死诸葛坑蒋琬。

魏兵偷袭到城前,

一枪不鸣举白幡。

·

背井离乡别祖先,

乐不思蜀在长安。

两汉传承四百年,

自此灰飞成云烟。





经济信息速递


姓名:刘禅(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

人属:普通人(智商90——110)

属性:仁心、弱小、无特长

职位:皇帝(223——263)

学历:无(有学过《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左传》和骑射)

公元前223年5月刘禅继位,军政不管全交由诸葛亮一人打理,诸葛亮挥兵北上连年北伐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废)。

这不能怪刘禅废,这实属无奈之举历史以来交棒的问题就没几个能处理好的,一群老臣跟着你老子打天下现在你来摘桃子,没几个人真心服从的加之诸葛亮权倾朝野而刘禅手里毛都没有一根,基本上属于反对无效的人物。

《三国志·后主传》中有明确的记载:“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无奈)。

刘禅只能选择随波逐流(可能是在等待时机),这有点小白的意思当初小白治国就是任用管仲,咋滴,有事啊?找管仲去啊;我又不管事。

这不公元前234年8月诸葛亮挂了,刘禅立马把丞相一职废了让吴懿当车骑将军镇守汉中,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家政事。逐步把权力回笼到自己的手里(并不是庸才)。

仁君

刘禅并不是昏君亦不是一个明君,如果生在盛世应该算是一个仁君吧,毕竟当时蜀汉全国人口才不到百万,带甲十万,官吏四万。可见蜀汉穷困潦倒到什么地步,做为一个普通人以当时国内的情况加上脑子本来就比不过别人,如果还想和另外两位大佬掰手腕只能说是不自量力。

刘禅开疆不行、阴谋不行、用人不行但是治国还是有一手的(毕竟资源在手)。

《三国志·后主传》记载:蜀亡之时,国库至少尚存“米四十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绣彩绢各二十万匹,”。

亡国从诸葛亮连年挑起战争时已是注定的事。

蜀国自建国以来就处于贫穷状态,粮食一直供应不上,人才逐渐凋零也没几个了,五虎将挂了剩下的死的死、伤的伤、退隐的退隐,加之马谡和魏延也让诸葛亮砍了就此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诸葛亮一直急于想匡复汉室不顾国内情况,没有休养生息,连年北伐竟然和大佬打消耗战直接把蜀国仅剩的一点兵力打完了,当时东吴是土豪,曹操早年就已经解决了粮食供应的问题就蜀国是穷鬼(不知道诸葛亮是不是大权在握还是年纪大了比较在意名节在这种问题上犯错误)。

公元前263邓艾一路顺风几乎兵不血刃直达成都城下并不是刘禅无能之举,实在是蜀国已经山穷水尽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无力抵抗。

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在宴上一句:“此间乐,不思蜀”实在是保命之举,问一句天下人谁人不怕死。


刘禅在宴上一句:“心系蜀,此虽乐,亦思蜀”,等我回去喘口气召集人马回来砍你信不信。

司马老头脸上笑嘻嘻心理……,嘴上来一句:贤侄有志气,刘禅,猝。

第二天就能见到司马老头笑嘻嘻的在街上派包子。

刘禅能好好的活着主要是司马家的政策,还有蜀汉的霍弋,在阿斗投降时,守南中的霍弋坚持不投降还对手下说:魏若以礼待主上,降之不迟。若主上危辱,吾将血染沙场,不得不说刘备收买人心功夫厉害。

刘禅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一生随波逐流,生在帝王家身为一国之君,虽心系百姓可现实却让他身不由己,亡国之时亦怕生灵涂炭无奈裸降,身虽过甲子却一生压力山大郁郁寡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