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抄家时发现7个字,雍正知道后反应如何?

繠鷽_á孏静


年羹尧,字亮工,是雍正皇帝的心腹大臣,在胤禛执政期间拥有着很大的权势,后来被富贵地位迷花了眼的年羹尧日渐跋扈,最后被胤禛下狱赐死。据说,在年羹尧伏法后,雍正派人搜查年羹尧府第时发现了7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得知此事的雍正皇帝非常的生气,当即把写字的人下令处死了。

这件事是否真实,我们已经不能考证,但年羹尧和雍正皇帝之间从真诚热烈到互相忌惮防备的情谊变化,令人十分唏嘘。

康熙执政末年,皇子们对皇位争夺进入了白热化,最后老四胤禛打败了其他的兄弟成为了下任皇帝,在他争位过程中,有一位大臣的功劳是不可取代的,他就是年羹尧。

年羹尧是雍正的宠妾年贵妃的哥哥,出身汉军旗的年氏家族在康熙年间被皇帝划分到雍亲王的旗下,年羹尧自然的站在了雍正的阵营中,为胤禛登基成为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他的心腹大臣之一。

年亮工能文会武,提笔能书写锦绣文章,上马能带兵打仗。康熙39年时参加科举考试得中进士,是学子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不到而立的他,有着非常光明的前途。在康熙末年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中,胤禛推荐年羹尧任川陕总督一职,既可以为大战提供粮草而立功,又能制衡执掌军权的老十四胤祯。年羹尧也不愧他文武全才的名号,在这一次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为胤禛顺利继位奠定了基础。

康熙去世之后,胤禛成为继任者,登上了清朝皇位。此时,雍正和年亮工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他将其称为恩人和家人,对他十分礼遇。皇帝的厚待让年羹尧也是十分感动,发誓要好好报答帝王的赏识。 但随着年亮工的权力越来越大,功绩越来越高,他也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变得日益贪婪狂妄。他凭借自己的权势向朝廷的其他官员收受贿赂,可以说是雍正时期的“和珅”。而且他还自视甚高,不但轻视其他的皇室宗族,还要求别的官员跪下迎接他。

更重要的是年羹尧对雍正的态度,因为皇帝对他的厚待,他对帝王的态度也不如以前尊敬了,甚至后期他在拜见雍正时都不再行君臣之礼。

这种行为就让胤禛不能接受了,虽然他早就说过要免了年羹尧的礼节,但自己主动和年羹尧主动的差别就很大了。雍正感觉年羹尧变的不尊重自己,这一点就犯了他的忌讳,也就是从那时起雍正在心里对年羹尧起了嫌隙。

后来年羹尧变得越来越狂妄,雍正对他的不喜也日益增加,就有了除去年亮工的想法,他为年羹尧罗列了90多条罪状后将其赐死。 一代权臣年羹尧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风雨中,可能有人不理解皇帝看到那7个字就如此生气的原因?其实,我们现在社会和封建皇权社会并不相同,在古代皇帝就是所有人的天,是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崇拜的对象。年羹尧保留着“皇帝挥毫不值钱”7个字,也就是在说皇帝不值得重视,这是对皇帝和皇权的蔑视和亵渎,雍正皇帝如此生气也就不足为奇了。


凡尘了事


年羹尧一生立下无数战功,在中年时期位极人臣,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他率军平定西藏乱事,平息了青海罗卜藏丹津。解决了清朝多年来,一直头疼的难题。

雍正继位后,更是对年羹尧百般恩赐。只是年羹尧拥有权力后,渐渐变得骄傲自满。最终引起雍正不满,以三尺白绫,结束了他的一生。而在给年羹尧抄家的时候,又发现了七个字,引来了另一番祸患。

说这七个字之前,得先说下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转变。

很多人不知道,年羹尧在当抚远大将军之前。在康熙三十九年的时候,就已经凭借自己的本事,考上了进士。可以说,年羹尧是有勇有谋,而且饱读诗书。

正是因为自身本事足,才会先后得到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喜爱。雍正继位后,年羹尧屡立战功。从四川巡抚再到抚远大将军,赐封一等公,前后也仅仅花了16年。这样的晋升速度,在当时的难以想象的。

雍正对其极为看重,对年羹尧的宠信,一时之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开始恶化,其实是从雍正二年开始的。当时年羹尧立下大功,雍正派王公大臣去迎接他。他竟然十分傲慢,根本不将大臣们放在眼里。

面见雍正之时,举止也没有臣子的表现。加上京城之中,一直有风言风语。终于惹怒了雍正。仅仅用了一年,年羹尧从风光无限,就变成了过街老鼠。其实,年羹尧的结局,早在之前就埋下了伏笔。在他家发现的七个字,其实就是证据。

这七个字,到底是什么?雍正知道后的反应如何?

年羹尧死后,雍正派官员去抄家。这一去,就发现了年羹尧的秘密。在年羹尧的家中,有一本叫做《读书堂西征随笔》的书籍。

这是他的幕僚汪景祺,为了拍年羹尧的马屁,才写下了这本书。里面有七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正是这七个字,让雍正震怒。将汪景祺杀了,头颅甚至还挂在城门口多年。连他的家人都被殃及,全部发配宁古塔为奴。

这也不能怪雍正,因为这七个字,讽刺的是康熙皇帝。当年康熙皇帝南巡无锡,遇到一个文人。康熙皇帝见到此人颇有才情,便为其提了一首词。但那个文人,觉得这首词有些浅薄,便把这件事记了下来。

而汪景祺得知这件事后,便做了一首诗。“皇帝挥毫不值钱”,就是这首诗的第一句。汪景祺借着讽刺康熙皇帝,来讨好年羹尧。如果年羹尧是个本分的臣子,早就将他杀了,结果反而将他纳为幕僚。可见在年羹尧的心里,就已经不拿雍正当主子了。

年羹尧之死,其实说白了,是他花样作死。当奴才,就要守奴才的本分。他在得到权势之后,不懂得韬光养晦。反而大肆敛财,培养自己的小势力。从汪景祺送他的这“七个字”,也能看出一二。说句难听的话,他不死谁死呢?


十点历史君


事情是这样的:

当年年羹尧被朝廷罗列92款大罪后没多久就被雍正赐死狱中。年羹尧死后,朝廷派人去查抄年府,在年府中,官员发现七个字,这七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

据说这七个字是汪景祺写的,当雍正得知后气的口吐鲜血,于是他大怒之下也将汪景祺处决了。


关于这段记载到底是不是真的已经无从考证,但正史上关于汪景祺也确实有这么一段类似的记载:

汪景祺少年即成名,本身很有才华,也很恃才傲物,一般人根本看不上,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年羹尧,受年羹尧的赏识而当了他的幕僚,对于年羹尧,汪景祺是非常的崇拜,跟随他的这几年,汪景祺写下了《西征随笔》一书。

这本书记载了汪景祺随年羹尧西征时途中亲历见闻,还有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史事。

但除了记载这些所见所闻之外,汪景祺还在书中极力夸赞年羹尧,甚至在书中称年羹尧是“宇宙第一伟人”,还说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等人“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不得不说,汪景祺这马屁拍的着实很有才华!


也因为这些内容,年羹尧非常的喜欢,于是就收藏了这本《西征随笔》,但是汪景祺除了在书中称赞年羹尧外还时不时的讥讪清代统治者。

当朝廷官员查抄年府时,这本书就被抄了出来。可以想象到,当雍正皇帝看到这本书上对清朝统治者的讥讪之词和对年羹尧的称赞之词后会有多生气!

后来雍正在首页题字:“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没过多久,汪景祺便因“作诗讥讪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被枭首示众,脑袋被悬挂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一挂就是十年。直到雍正驾崩乾隆上台,经左都御史孙国玺上书,才将王汪景祺的头颅择地掩埋。


所以“皇帝挥毫不值钱”或许就是这本《西征随笔》中对清朝统治者的讥讪之词吧!


咸鱼闲聊


答:准确地说,是年羹尧被雍正赐死狱中后,朝廷官员到年府抄家,发现了一本书,书中有七个字特别刺目,不,是特别刺心,让雍正气得七窍生烟,大发雷霆,后果很严重。

这本书,是年羹尧的幕僚汪景祺著作的《西征随笔》。

从很大程度上说,年羹尧落到身败命裂的地步,与汪景祺不无关系。

汪景祺本是一介寒儒,自视极高,不屑与一般人交往,也无心科考仕途。

按理说,是不能掀起什么样的风浪的。

年羹尧是雍正朝的大将军,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权倾一时,威震一方,因此得到了汪景祺的景慕。

汪景祺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地前去投奔。

注意,很多人以为,年羹尧既然为大将军,那他就是武人出身,功名和官职都是靠在疆场上一刀一剑拼杀出来的。

这个想当然的看法是错的。

年羹尧是安徽凤阳府怀远人,妥妥的文人出身,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后改隶汉军镶黄旗。

年羹尧和汪景祺相见,谈诗论对,畅谈古今,越聊越投机,越聊越对胃口,从此视如心腹知己,形影不离。

汪景祺的《西征随笔》就是在追随年羹尧西征时,记录途中亲历见闻,以及抒发政治、军事等各种见解的笔记书。

汪景祺对年羹尧推崇备至,在书中极力夸赞年羹尧,说年羹尧是“宇宙第一伟人”,甚至鼓动年羹尧造反。

事实上,雍正在修理年羹尧时,就风闻汪景祺的一些作派了,但没抓到实质把柄。

当抄出这本《西征随笔》,那里面的罪证那是一抓一大把。

当然,前面说,最让雍正气歪鼻子的是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

这七个字有什么典故吗?

原来,康熙当年南巡无锡,有一个姓杜,名诏,字紫纶的诸生,极度渴望拍马屁,他在道路边跪献颂诗。康熙读了,龙心大悦,赐御书绫字。杜诏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供着、奉着。杜诏的一个朋友看了康熙的题词,认为皇帝的文墨不过如此,大为鄙夷,作了一首七言绝句进行讥讽,开头第一句就是“皇帝挥毫不值钱”。

也就是说,这首诗并非汪景祺原创,但汪景琪却认同诗里的意思,煞有介事地摘录上自己的《西征随笔》中去,明显含有讪君之意。

雍正一看这个狗屁文人如此无礼,气得三尸神暴跳,下令将汪景琪枭首示众,其家人被发配到宁古塔永世为奴。


覃仕勇说史


雍正三年,年羹尧因将四字成语“朝乾夕惕”写错,雍正帝大发雷霆。朝廷官员都知道雍正皇帝要收拾这位,为满清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于是纷纷落井下石,罗列了96条罪状,最终年羹尧被雍正皇帝赐死并没收家产,可谓是雍正在位期间第一笔“文字狱”。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年羹尧非粗心者,将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是“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于朕耳。

然而当执行官福敏去抄家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一本书《西征随笔》,其中一篇文章《上抚远大将军一等公陕甘总督年公书》中有七个字:“宇宙之第一伟人”。这还了得,这本书将年羹尧比喻成月亮,太阳,而历史上著名的大将都只是星星。同时另外一篇文章《诙谐之语》中更有大逆不道之语,也是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于是福敏觉得事关重大,立马向雍正帝汇报。

据《西征随笔》记载: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雍正帝看到这七个字,怒火中烧

雍正帝拿到这本《西征随笔》,仔细阅读之后,大发雷霆,雍正想着:年羹尧是第一伟人,那我算第几,这不是说我不如年羹尧么?于是就又想到年羹尧这几年的行为,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西征随笔》)

  • 年羹尧持宠而骄。蒙古王公和额驸见到年羹尧必须跪拜,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哪怕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雍正觉得这点年羹尧做的比较过分,清朝的规定是圣谕到达的地方才需要地方大员跪拜,而年羹尧的举动无疑是僭越之举。朝廷风言风语时不时传到雍正耳朵里,只是碍于年羹尧的军功,默默的承受着。

  • 收受贿赂,贪赃枉法。年羹尧在当时文武官员的任选上,要求自己所保举之人必须优先,而且雍正帝对于年羹尧的请求都一律准奏。因此被称之为“年选”。所以在陕甘四川等西部地区形成了以年羹尧为首的势力集团,这严重威胁雍正的皇权。在雍正正值大力整顿吏治时期,卖官鬻爵的事情年羹尧也是手到勤来:直隶总督赵之垣为了投入年羹尧门下,先后贿赂了年羹尧20万辆白银,最终查抄年羹尧时其财富拥有百万之巨大!

这还不是让雍正最气愤的,关键是这本书里,还有另外七个字,简直要让雍正骂街!什么叫“皇帝挥毫不值钱”?要知道整个大清朝,如果有谁得到皇帝的墨宝,那可是天大的恩赐,裱起来那绝对是尚方宝剑,在当地就可以横着走了。可是居然有人说皇帝的墨宝一无是处,这不是让给雍正上眼药吗?而且说得还是康熙帝!于是怒火中烧,下令彻查到底是谁写的大不敬之词。最终官员锁定了“肇事者”,举人汪景祺。

(雍正剧照)

汪景祺跟年羹尧的关系

汪景祺,康熙五十三年中举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他的父亲汪霖,曾任户部侍郎,兄长汪见祺,曾任礼部主事。可以说本来他也能算得上是个地方官二代,但是仕途不顺,这或许也是他写出皇帝挥毫不值钱的一个可能原因。

雍正二年初,汪景祺给时任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写了自荐信,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在这封自荐信里就写了年羹尧是宇宙之第一伟人,比郭子仪之类的大将都优秀太多。年羹尧看到自荐信,就将他招为幕府。


(年羹尧剧照)

雍正既然找到了罪魁祸手,那么他是怎么处理汪景琪的呢?

雍正恨得咬牙切齿,在《西征随笔》这本书的封面上,用朱笔愤怒的写下:“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意思就是说,这个人这么狂妄,真的是发现得太晚了,应该早点拉出午门斩首示众!于是派人抓捕汪景祺,不久便以大逆不道,侮辱圣祖皇帝为由,斩首示众。他的脑袋被挂在菜市口的大道上示众,这一挂就是十年之久,可见雍正对他是有多么气愤,当然也不排除雍正忘记了这个事。



他在朝中做官的兄弟和家中的子侄也都受到了牵连,被发往宁古塔流放。妻女亦发往黑龙江与披甲人为奴。披甲人可近似的认为,边境的士兵。直到雍正驾崩后,乾隆继位。才有大臣上疏此事。在得到乾隆的同意后,汪景祺的脑袋才被从城楼上取下来掩埋,这件事到这里也就算是彻底结束。

年羹尧的自杀或许掺杂了雍正的主观思想,但功高震主是每个帝王都忌讳的事。在封建王朝,言论是不能自由的,读书人如果想要保全自己,低调行事才是上上之策!


历史每日说


年羹尧可谓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不到30岁就被任命为四川巡抚,雍正登基后更是不得了,官是一升再升,在朝中谁都不敢不给他几分面子。当然这其中也有他妹妹的功劳,谁让他的妹妹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当时的雍正对年羹尧可是信任有加,很多事情都交给他去办,甚至还公开下诏,让全天下百姓都要记得年羹尧做出的贡献。这样的殊荣在当时也就只有年羹尧一个人享有。

帝王无情,雍正翻脸,年羹尧入狱

可是不到一年的时间,雍正就翻脸了,剥夺了年羹尧的官职,又将他下狱,更是给他安上了92条罪名,条条都是大罪,让人心惊胆战,这到底是有多大仇!年羹尧去世后,雍正还让手底下的官员抄家,官员在抄家的时候发现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西征随笔》,是年羹尧手底下一个叫做汪景祺的人写的。

这本书里有一首诗,这首诗的第一句话是这样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当时,雍正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彻查。汪景祺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传奇人物,他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名气,为人傲慢,看不起人,从来都觉得别人没资格当他朋友。

汪景祺敬佩年羹尧,暗自讽刺皇帝

他的科举之路极其坎坷,他在康熙二十年开始参加考试,在康熙五十三年,他才通过了考试,仅仅是一个举人。

直到他遇到了年羹尧,他才被赏识后成了年羹尧的幕僚,开始发光发热。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年羹尧非常敬佩,毕竟只有年羹尧才懂得欣赏他。在此后的两年里,汪景祺参加了青海的战争,并将这段历史编成了《西征随笔》一书。在书中,汪景祺还不吝言语夸奖年羹尧,简直将他形容得如同神人一般,而且他还讽刺了康熙,认为康熙没什么文采,写出来的诗也很浅薄。

汪景祺这首诗是这样说的:“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据说是当年康熙到无锡的时候,有一个人请求康熙赐一首诗,康熙写完之后那个人看了许久,迟迟不舍得收起来。所有人看过康熙的诗都夸奖他写得好,毕竟皇帝写的东西谁敢说一句不好,就连汪景祺也只敢在书中偷偷写上一句不好。

一人受难,全家牵连,死后头颅被挂12年

看过这首诗之后,雍正感到十分愤怒,简直是一把火在胸口燃烧,不上不下,当即他就将手中的《西征随笔》丢在地上,骂了汪景祺几句。他觉得此人胆子很大,不仅辱骂了康熙帝,还不将大清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如果不给他教训,自己的面子该怎么办?被外人知道了也会私底下说三道四。

之后雍正下令处死了汪景祺,并将他的头颅悬挂在城门之上12年,还是孙国玺上书后才将他的头颅拿下来安葬。这件事牵扯甚广,汪景祺的妻子被贬为了奴隶,他的家族都受到了牵扯,据说就连他的家乡都被传出了“屠城”的消息,可见皇帝的玩笑开不得,这个汪景祺也是玩大了。

《清史稿》等


汗青正浩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了七个字,雍正知道后是如何反应的”。

话说在年羹尧被处死后,当官员在对他进行抄家的时候,在其家中发现的七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这句话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会出现的这七个字?雍正帝在知道后他又是如何反应的呢?且听我细细给你道来:

其实,康熙帝时期,年羹尧就已经很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当康熙帝驾崩后,他又帮助雍正帝牵制老十四,为雍正能够登上帝位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所以,雍正的也是知恩图报,于是对年羹尧大加赏赐,给了年羹尧很多奖赏和荣耀,一时间成了雍正面前的红人,而且二人的君臣关系那是相当的融洽。

年羹尧是越来越位高权重,时间一长,就被大臣们捧的飘起来了,有的找不着北了,自我感觉良好,而且还有妹妹为贵妃在后面为自己撑腰,自己觉得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有时候连自己的主子雍正的都不放在眼里。雍正帝对年羹尧也是一种忍让,但年羹尧却一直作死,所以,这也不能怪雍正帝无情无义。

后来,雍正帝削其官、夺其爵,然后列出年羹尧的92条大罪,每一条都可以要了年羹尧的命,最后赐令自尽,同时令相关部门查抄年羹尧的家。然而,在年羹尧的家中竟然查抄出一本书,叫《西征随笔》,这本书本是年羹尧的幕客汪景祺为了拍年羹尧的马屁所写的传记,书中就有“皇帝挥毫不值钱”这七个字。

雍正帝在知道这七个字后,当时就怒火攻心,一口鲜血吐出来了。当即下令立即处死汪景祺,这还不解气,又命人将其尸首悬挂于城门之上,这一挂就是10年,直到乾隆帝的时候才被取下埋葬了。在乾隆时期才被取下来埋葬。而且汪景祺的所有亲属都披甲为奴,可见雍正帝有多么恨写这七个字的人。


大史官


清代文字狱盛兴,因一言而获罪者多矣!

清朝建立后,由于是异族入主中原,统御江南,对于汉人的关防异常严密,即便是文人的片言只语,一毫一纸,稍有抵触满清朝廷者,多会因之获罪。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平定外患,扩大稳固疆土之后,朝廷便腾出精力对付汉族知识分子,因此有清一代“文字狱”特别盛兴。

当时满清朝廷对于汉族文人的诗词文集,尤其搜查得紧,于是汉族文人骚客们日常之中,战战兢兢,三缄其口。

更有甚者,乾隆皇帝打着修撰《四库全书》的名义,将历代官修书籍和民间私藏书籍,搜罗务尽,归拢包堆纳入宫廷大内,然后延请满汉文人,对之或篡改,或删减,造成几千年上百年流传下来的典籍和书籍,或残缺不全,或难辨真伪,或不知真假,简直就是一场文化浩劫,不亚于两千年前秦始皇之“焚书坑儒”。

关于清朝初期的文字狱,正史野史文人笔记中,多有提及,比如延续多年的“庄廷龙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查嗣庭维民所止案”、曾静吕留良案,等等,非常之多,牵扯的文人墨客,更是遍布大江南北,尤其是明史案和《南山集》案,将江南浙江的文人几乎牵扯太半。

而且,雍正帝还曾经亲自下过一道上谕,告诫知识分子们,最好不要乱说话,更不要诽谤讽刺朝廷和朝政,否则逃不过天谴,最后会死无葬身之地:

甲戌谕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等:自唐宋以来,去古已远,习俗浇漓,人心诈伪。狂妄无忌惮之徒,往往腹诽朝政,甚至笔之于书,肆其诬滂,如汪景祺、查嗣庭,岂能逃于天谴乎?

雍正这份上谕,提到的两个人中叫汪景祺的,就跟抄年羹尧的家抄出了“七个字”有关;另一个查嗣庭,则是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先祖辈。

汪景祺是何人,为何跟年羹尧扯上了关系?

汪景祺是浙江杭州人,说起来,他还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在康熙朝曾担任户部侍郎,他的哥哥也担任过礼部的主事,然而汪景祺的父兄官运亨通,汪景祺就有点时运不济了。汪景祺可谓科场不顺的典范,一直到康熙末年,他四十二岁时,才熬上了一个举人的科名。

汪景祺性格狂傲,目中无人,“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也不知道是因为他性格如此,才导致科场不得意,还是因为科场不得意,导致他性格如此的。

总之,汪景祺就这么混了半辈子,然而,他总还是要恰饭,要养家糊口,因而,在雍正二年初,他从北京跑到了大西北的西安,投奔了当时的西安布政使胡期恒。

汪景祺为什么要跑到千里之外的大西北呢?都是因为年羹尧。

当时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同时又担任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的抚远大将军,是雍正皇帝正倚重的重臣。西北平叛,陕西是转运粮草的大本营,所以汪景祺如果想找出路,西北大军军营和年羹尧那里,绝对是一个好去处,是一个好机会。

此外,自明朝以来,浙江的知识分子,如果科场不得意,往往还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去做师爷,做各级官府的幕僚,明朝嘉靖时期,浙直总督胡宗宪总理东南抗倭事宜,多得助力于浙江文人,比如大才子徐文长,就曾经长期效力于胡宗宪的总督幕府。

汪景祺跑到大西北,并不是要追随西安布政使胡期恒,他是想进入年羹尧的幕府,胡期恒只是一个跳板,皆因胡期恒是年羹尧的亲信。

传说汪景祺因为自己书中七个字,被雍正帝枭首示众。

汪景祺通过胡期恒的关系,不久就进入了年羹尧幕府。汪景祺当时为了讨好年羹尧,曾经多次上书年羹尧,写了很多肉麻的话吹捧年羹尧。比如:

他称年羹尧是“宇宙之第一伟人”,又说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等人“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

汪景祺拍马屁的功夫,实在深厚,堪称清朝的郭鼎堂,就差说年羹尧“汝之亲,胜吾祖”了。

不但如此,汪景祺还把这些话,写进了自己撰写的一本描写跟随年羹尧大军平叛经历的书里,这本书叫《西征随笔》,汪景祺把这本书献给了年羹尧,让年大将军能时时读到自己的甜言蜜语。

然而,年羹尧平叛成功第二年,雍正帝就开始整治他了,雍正先是因为“朝乾夕惕”颠倒一事,夺去年羹尧抚远大将军印信和川陕总督的职位,贬到杭州担任杭州将军,接着又因为“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流言,将年羹尧逮捕进京,交由议政王大臣同三法司会审。

当然,这都是雍正帝打击年羹尧的借口而已,年羹尧因为功高盖主,飞扬跋扈,不懂收敛,又结党营私,横行不法等,才是真正的原因。所谓树倒猢狲散,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汪景祺虽然在年羹尧幕府呆了不到两年时光,年羹尧倒台了,汪景祺也逃不掉。

而汪景祺倒霉就倒霉在他那本《西征随笔》,原来朝廷抄年羹尧家时抄出了这本书,其中,在这本书里,汪景祺曾经记录过别人的一首诗:

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就因为皇帝挥毫不值钱“七个字”,汪景祺最后被枭首示众!

汪景祺真的因为“皇帝挥毫不值钱”七个字被杀吗?当然不是!

皇帝挥毫不值钱是什么意思?其实汪景祺记载的这首诗还有个典故,是关于康熙帝的。

说康熙帝南巡到无锡,当时无锡有个书生,叫杜诏,字紫纶,在大道上向康熙帝跪献自己写的诗集,康熙读了很是嘉许,便赐给杜诏“御书绫字”,也就是说康熙帝用黄绫御笔亲书了一首诗,赐给杜诏,那么,康熙御书了什么诗呢?

是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的《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于是有好事者就这件事,写了一个七绝,就是上边的“皇帝挥毫不值钱”。而汪景祺将之记载在了自己的书里。

像这种在自己的文集中,记载编排讽刺先帝的诗词,虽然也会被追究,被打击,可是汪景祺也只是记载一下,未必是他自己作的,所以,难说能导致杀头。

真正导致汪景祺被杀头的,是这本书中的其他文字,也就是汪景祺给年羹尧写的一封书信,叫《功臣不可为》。

在这封书信里,汪景祺上来就跟年羹尧讲什么“鸟尽弓藏”、“功高不赏、”“功高盖主”、功臣“鲜有善终者”等犯忌讳的话,然后列举了历史上一大堆例子,哪个皇帝看了能不恼怒?这还倒罢了,更有甚者,汪景祺在书信里说了这么一段话:

彼夫猜忌之主,其才本庸,而其意复怯,当贼寇昌炽时,望烽火则魂惊,见军书则股栗,忽有奇才异能之臣,起而戡定群凶,宁谧四海,捷书一奏,喜出非常,七宝庄严之殊礼宠遇之,迟之既久,则转念曰:“敌人如此其横肆,兵事如此其周章,而此臣竟剪灭之,万一晋阳之甲兴,谁复能捍御者?于是而疑心生焉矣。

这特么连皇帝的心理都描写出来了,直接把年羹尧将来可能遭到猜忌的场景摆在了年羹尧面前。

你说,雍正看了这段话,还能饶了汪景祺?雍正后来下发的上谕怎么说的?狂妄无忌惮之徒,往往腹诽朝政,甚至笔之于书,肆其诬滂。这就是明目张胆的腹诽朝政,讽刺皇帝,所以雍正咬着牙狠狠地说,汪景祺必遭天谴。

然而汪景祺还没遭真正的天谴,就先被雍正帝给“天谴”了。

年羹尧被雍正逼迫自裁以后第七天,汪景祺也被雍正帝“枭首示众”,汪景祺的妻子儿女则发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他的亲兄弟、亲侄子也俱革职,发配宁古塔,他的其他亲人也都革职的革职,软禁的软禁,九族之内,无有安宁。

而汪景祺的头颅,则一直挂着,直到雍正死后,乾隆继位,才被入土安葬了。


西堤君


张廷玉和年羹尧,是康熙皇帝捧出来的一文一武,也是汉臣之中的两个标杆。

不过,年羹尧和张廷玉一比,他的结局只能用“凄惨”二字形容,张廷玉虽然晚年备受冷落,也可谓凄凉,可好歹死后还捞了一个配享太庙的殊荣。

年羹尧落了个什么下场?被数九十二罪,年家上上下下悉数被罢官,儿子年富被处死,年羹尧自己也在狱中自尽。

张、年二人之后,哪个汉臣还敢如他们一般操弄权势?又有哪个汉臣能如他们一样?纵是出了名的刘墉和纪晓岚也只得乖乖捧乾隆的臭脚。

年羹尧此人也算是少年得意,21岁便中了进士,旋即改授庶吉士,这已经在暗示康熙皇帝准备重用他了。

果然,仅仅九年之后,30岁的年羹尧便擢升为四川巡抚,实授的,不是署理,自此掌管一省军政,也难怪年羹尧得意。

后来,川陕总督音泰弹劾他,部议结果是要罢了他的官,谁知道康熙皇帝用了“一票否决权”保住了年羹尧,此后仍然继续对他予以重用,圣眷之隆,羡煞了无数人。

康熙六十年,年羹尧升任川陕总督。

不过,年羹尧政治生涯的巅峰是在雍正朝,雍正元年,雍正皇帝便年羹尧太保衔,后逢罗布藏丹津叛乱,又升为抚远大将军,总理川、陕、云三省军务,可谓出尽了风头。年羹尧率清军打得青海叛军满地找牙,雍正一高兴,赏赐一茬又一茬地送到了年羹尧的嘴上,上到他父亲,下到他儿子,个个得了封赏。

此时,谈到年羹尧,谁敢不竖起拇指称一声“年大将军”?

但是,年羹尧的毛病也被惯出来了,没办法,所以惹恼了雍正皇帝,从而被慢慢地疏远和冷落了,最后更是将他当成一根刺给拔除了。

年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纵”,这是典型的居功自傲,恃宠而骄,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年羹尧有多骄纵呢?

他驻守边地之时,不论是蒙古王公,还是额驸阿宝,只要见他就得跪拜;入京觐见途中经陕西、直隶之时,陕西巡抚范时捷和直隶总督李维钧得跪在路旁迎接他;入京之时,还得为他清路,王公重臣也得出城跪迎,他却自以为理所当然地不予回礼。

雍正皇帝知道之后,会是什么想法?好你个年羹尧,我这皇位是不是应该让你来坐了?

所以,雍正也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和冷落年羹尧。

后来,年羹尧上疏拍雍正的马屁,却被雍正挑刺给痛骂了一顿,然后一步一步地收他的权,解他的职,这时候所有人看明白了,雍正要对年羹尧下手了!

于是,年羹尧曾经得罪过的人一个个跳了出来,对他不断地弹劾,最后将他逮捕入京。

雍正有多恨年羹尧呢?硬生生凑足了九十二条罪状。

所以,年羹尧想不死都难。

那么,雍正让人抄了年羹尧家之后,到底在他家发现了七个什么字,竟然让雍正气得哇哇叫呢?

年羹尧有一个幕僚叫汪景祺,此人可谓是年的铁杆粉了,将他吹成了“宇宙第一伟人”。

汪景祺曾经跟着年羹尧西征,后来又将自己一路所见所闻所得写成了一本书——《西征随笔》,这二货在雍正二年五月二十三日的日记中写了一首诗:

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实际上,这首诗并不是汪景祺写的。

康熙皇帝南巡的时候,遇到了献诗拍马屁的杜诏,康熙看完挺喜欢,所以赐了一幅字给杜诏,杜诏拿回去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云淡风轻近午天。”后来,一个无锡人便凭着这幅字写成了雍正皇帝看到的那首七言绝句。

但是,汪景祺这白痴觉得这首诗是“诙谐之语,颇足解颐”,当成搞笑段子来看,看完了笑完了还不算,他还不怕死地写到了日记中。

雍正看了这首诗后为何会发怒,直骂“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因为“皇帝挥亳不值钱”这七个字,原本只是说康熙写的字不值钱,可却触怒了雍正皇帝——好呀,说我爸的字不值钱,这不摆明了是在说我爸没文化,摆明了是在讽刺我们满清是从山沟沟里出来的蛮夷!

清朝皇帝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很怕别人说他们没文化,所以入关后,他们拼命的学习,想要彻底地摆脱“没文化”这个帽子。

但是,同时他们又加紧了对文化方面的控制,所以将“文字狱”发挥得淋漓尽致。

汪景祺日记中的“皇帝挥亳不值钱”和传得沸沸扬扬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可谓是异曲同工,所以汪景祺是逃不过文字狱了。

好在汪景祺说不想说写这首绝句的人的名字,不然的话,这首诗的作者也跑不了。

汪景祺的下场也是比较惨,雍正让人砍下了汪景祺的头,然后挂在菜市场示众,这一挂就是十年,直到雍正死后才经乾隆点头被取了下来。


宁糊涂


都别抢,我来答。

事情是这样的,年羹尧被雍正定罪以后就关进了牢狱,下一步理所当然的就是抄家。在抄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本《西征随笔》。

不过这本随笔录并不是年羹尧写的,而是一个叫汪景祺的文人写的,这个汪景祺是年羹尧的幕僚,跟随年羹尧西北用事的时候到过西北地区,所以就记录了沿途的一些事情。

在这本《西征随笔》中有一篇文章叫《诙谐之语》,汪景祺这样写道:

某无锡人,不欲言其姓名。先帝南巡无锡,杜诏字紫纶,方为诸生于道左献诗,先帝颇许可之,赐御书绫字,杜捧归启视,则“云淡风轻近午天”四句也。某作七言绝句云: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淡风轻近午天。

而这所谓的七个字就是指这其中的“皇帝挥毫不值钱”,先帝是指康熙,至于“某无锡人”究竟是不是汪景祺托名其实已经不重要。

这段描写的背景是指康熙南巡无锡的时候,一个叫杜诏的文人就献了几首诗给康熙,写的还算符合康熙的审美,于是就回赐了他几句诗。

其中就有一句“云淡风轻近午天”,但这句诗并不是康熙的原创,而是出自北宋理学家程颢的《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康熙原封不动的引用了这句诗,所以也不知道是“某无锡人”,还是汪景祺就觉得康熙没有什么文采,只会引用别人的诗句,因此就写了这么一首诗歌讽刺康熙。

那么这本《西征随笔》怎么会出现在年羹尧的家中呢?

这个汪景祺是一个仕途不顺的文人,是通过逢迎年羹尧才成为他的幕僚,汪景祺写了很多推崇年羹尧的文章,那写的叫一个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体现了他深厚的拍马屁的功力和出彩的文字功底。

他专门写了一篇《上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川陕总督年公书》的文章来赞美年羹尧,节选一些段落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汪景祺的功力:

元昊倔强灵夏间,韩、范之才不能恢拓寸土,而史册皆铺张扬厉,夸大其词,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者哉?仆向之所向慕,归往于阁下者,台阁之文章,斗山之品望而已。

又有:

夫是以宸翰宠贲,天子倚阁下等山岳之重也(上赐公御书曰:“青天白日”)。今阁下勋名如此其大,功业如此其隆,振旅将旋,凯歌竞奏。当吾世而不一瞻仰宇宙之第一伟人,此身诚虚生于人世间耳。

年羹尧对这些吹捧很受用啊,所以后来就把这本《西征随笔》留在府上,结果没想到在抄家的时候给翻了出来,发现汪景祺不仅拿康熙来开涮,还把他们的尊号也编起了段子:

有微言世宗者,遂宁曰:“世宗非美谥也。”礼部左侍郎景日曰:‘世字不美,何以处世祖?宗字不美,何以处太宗?”遂宁曰:“明日再议”,皆散去。次日复集,遂宁谓众臣曰:“已定圣祖仁皇帝矣”,诸九卿有嗫嚅者,遂宁曰:“谓先帝不足当此数字耶?是诽谤也,谁敢有异议者。

除了编排皇帝的谥号,还把当时的名臣张鹏翮(he)也编排了一番,这个张鹏翮是个为官清廉的人,在当时以及历史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而汪景祺用黄段子的方式来编排人家确实有点说不出去。

一日早朝归,夫人讶其久不进内室,出户私窥之,遂宁朝衣未脱,立于仆妇之床前,仆妇双足长尺,架披肩上,裸而淫之。夫人持皮鞭直入,遂宁朝衣冠,偕寸丝不挂之仆妇跪受责。

当这本个人文集《西征随笔》被送到雍正面前时,雍正在阅读完以后被气的咬牙切齿的说:

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这个汪景祺于是就这么着被抓了起来枭首示众,脑袋被挂在菜市场的大门上足有10年之久,直到乾隆朝才被取下来,而他的妻子被发配披甲人为奴,血缘较近的兄弟之类都被发配宁古塔,五代之内的族人都被革除公职,拘禁于本境之内受地方官管束。

可以说下场比年羹尧还惨,虽然雍正给年羹尧列了九十二条罪款,但是也没有把他的脑袋一挂就是10年,而且后来人家还赦免了年羹尧的家属。

所以说这个段子不能乱写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