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黃瓜葉片長“泡泡”?搞不好容易減產!防治關鍵是做好大棚管理

不久,有不少朋友說看見自己種植的黃瓜葉子起了許多小泡泡,特別擔心是不是某種病害引發的症狀,其實這就是一種生理性病害——“黃瓜泡泡葉”。這種病害大多出現在冬茬或者是冬春茬,為預防發生這種病害,最重要是做好光照和溫度管理!

黃瓜葉片長“泡泡”?搞不好容易減產!防治關鍵是做好大棚管理

一、 黃瓜泡泡葉的起因和症狀

1. 起因

從近幾個月的天氣來看,這個冬季與往年相比不是特別冷,但部分地區還是會出現了一段溫度保持在零下7-8度的時間,但白天的光線特別差,陰霾天氣比較多。這樣的天氣使得種植大棚內的溫度比較難提高,一直處於較低的溫度。當出現溫度低,光照差,而且棚內溼度大的環境條件,大棚栽植的黃瓜植株葉片就容易出現一些氣泡。

2. 症狀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的是,這屬於一種生理性病害,忽略該病害可能會導致產量下降。溫度低,光照差,會導致植物生長停滯,所以這種情況比較常發生在越冬茬的黃瓜地裡。

如名字“泡泡葉”而言,發生這種病害,初期症狀是黃瓜葉片的正面會先出現小小的“突起”,直徑只有幾毫米,而且葉片的背面會發現對應的地方已經凹進去了,邊緣還會出現白色毛絨,持續一段時間後,會逐漸變成黃色或者褐色。

葉片上出現的很多小氣泡,會導致葉綠素慢慢退化,從而影響植株體內的光合作用。再加上陰霾天氣的光照少,葉片的光合利用率更加差,持續時間長會影響產量。

黃瓜葉片長“泡泡”?搞不好容易減產!防治關鍵是做好大棚管理

二、黃瓜泡泡葉的防治措施

1. 品種選擇

既然是由溫度等環境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選擇品中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選擇耐低溫、耐光的種植品種。黃瓜屬於喜溫性的蔬菜,所以控制好種植溫度。此外,這種病害比較難大面積發生,發病率不高,是因為當地培育的品種,可以說是已經適應一定的環境;如果選擇新品種,一般需要經過溫室栽培才能知道是否適應當地生長環境。

2. 加強田間管理

就溫室栽培來說,雖然環境因素具備一定的調控性,但真正能掌控好作物的生長環境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為防治這種生理性病害,控制好大棚溫度是很關鍵的環節。黃瓜最適合的生長溫度白天是18℃-32℃,夜間是15℃-18℃;另外,黃瓜對地溫也有一定的要求,植株根系生長髮育的最低溫度是8℃,最適宜的地溫溫度是20℃-26℃。再加上黃瓜對光照的需求,溫室大棚的薄膜一定要選擇高透光性的無滴膜。

為了增強光照強度,提升大棚內的溫度,可以採取鋪設反光膜的輔助手段。反光膜可以鋪設仔問世的後牆或者是側牆上,但不要放在地面上。另一種輔助手段是使用補光燈,這對於大棚增光的效果比較好,但是輻射面積比較窄。用補光燈需要根據種植面積規劃和配置,以免造成光照不均勻,成果期不一致的情況。

如果種植地的低溫天氣持續時間較長,最好的辦法還是改進溫室大棚和取暖設備的建設,更方便簡單。

黃瓜葉片長“泡泡”?搞不好容易減產!防治關鍵是做好大棚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