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薦讀:風雨狼牙山|張仁義

以下文章來源於河南思客 ,作者河南思客

  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境內的太行山巍巍群峰之中,有一座歷史名山,因其崢嶸險峻,奇峰林立,狀若狼牙,直刺青天,故名“狼牙山”。“狼山競秀”為古易州十景和古城保定八景之一,是國家森林公園、河北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相信多數人和我一樣,最初知道狼牙山,是源自上學時學過的那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這座山上曾發生過氣壯山河的“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故事。從那時起,潛意識裡我便對這座英雄的山充滿了崇敬和嚮往。

薦讀:風雨狼牙山|張仁義

  1996年冬天,我參軍到了河北,部隊就在狼牙山腳下。狼牙山主峰蓮花峰海拔1105米,上面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爬山既能鍛鍊戰士們體能、意志,又能借機開展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所以部隊常把狼牙山作為拉練目的地。其間,我曾登臨過狼牙山,留下了深刻印象。

  時隔20多年後,我趁國慶假期帶著全家再次登上了狼牙山。之所以選擇在這個節點故地重遊,一是適逢新中國成立70週年,再登狼牙山和重走長征路一樣,很有意義,是感懷和銘記,更是追尋和傳承。還有一個重要目的,是想讓正上中小學的兒女跳出書本,到實地接受一下紅色傳統教育。

薦讀:風雨狼牙山|張仁義

作者全家在狼牙山五勇士雕塑前合影

  古城保定10月3日還是大晴天,第二天一早卻下起了濛濛細雨,伴著瑟瑟秋風,不禁讓人寒意頓生。和我是一批兵的軍平,晚我一年入伍的德眾,還有衛生員小陳,他們都相繼轉業到了保定。退伍後我們之間雖然少有聯繫,但一個戰壕爬出來的,戰友情是永恆的。正猶豫間,他們的車子已準時開到了我住的酒店,“軍中無戲言”,那就一起風雨狼牙山吧。

  保定到狼牙山早已修通了高速。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從狼牙山站下高速沿山路繼續前行。這個時節已無法領略到狼牙山聞名遐邇的山花爛漫,但道路兩旁成林成海的柿樹上,一個個紅燈籠一樣盈滿枝頭的“磨盤柿”早已醉了人心。我們索性停下來,圖個事事如意。老鄉的柿子攤兒一個挨一個,若有興致還可以進園採摘。新村錯落有致,乾淨整潔,秀水景觀,如詩如畫。一排溜兒農家樂前,停滿了懸掛各地牌照的轎車。

薦讀:風雨狼牙山|張仁義

作者(左)和戰友軍平、小陳在“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處合影

  我對孩子們說,這裡是革命老區,是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所屬狼牙山根據地的一部分,60多年前這裡的鄉親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過巨大犧牲。見我感慨,軍平補充介紹說,這裡就是狼牙山所在地有名的石家統村,國富不忘老區,如今在黨的政策支持下,老區人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孩子們若有所悟。

  車過石家統村後,坡路越來越陡。抬眼望,狼牙山群峰籠罩在一片山嵐霧靄中,時隱時現,恍若仙境。不一會兒,就到了狼牙山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巨幅黨旗雕塑,雨後愈顯紅豔。黨旗前矗立著偉岸的“狼牙山五勇士”雕像,四周擺滿了黃、白色的菊花,盡顯莊重與聖潔。遊人紛紛以黨旗及五勇士雕像為背景拍照留念。黨旗下方豎立著一個印有“入黨誓詞”的牌子,每天都有單位組織黨員在此進行入黨宣誓或重溫誓詞,傳承先烈遺志,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再出發。

  黨旗右側是高大雄偉的“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館名由原晉察冀軍區司令員楊成武老將軍題寫,字體蒼勁有力。館內設有歷史資料、圖片、抗戰文物、戰鬥場景等4個展廳,利用現代化的聲光電控制手段,生動再現了我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那段歷史,深刻揭露了日寇在我根據地犯下的滔天罪行。

薦讀:風雨狼牙山|張仁義

  從陳列館出來,綿綿細雨仍下個不停,大家對上山隱約有了退意。這時9歲的兒子不幹了。

  “不是說要帶我們上山,看五勇士當年是從哪裡跳崖的嗎?咋不上了?”“這不還下著雨嗎!”我說道。“講解員說五勇士連死都不怕,這點雨我們怕了?”這話說得沒毛病,我等唯有風雨前行了!

  下來索道站,便上了木質棧道,再爬半小時左右才能到達山頂。兒子和女兒各吃了一桶泡麵,有勁後穿著雨衣只管前頭跑,大家只好打起精神後面追。棧道每隔五米左右便是一個木樁,上面各綁一面國旗,紅旗獵獵,連到山頂,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也營造出了濃厚的國慶氛圍。

薦讀:風雨狼牙山|張仁義

  步行約20分鐘,我們便來到了“棋盤坨”,這裡是狼牙山的一座主峰,也就是五勇士跳崖處。

  “巍巍燕山高,瀟瀟易水寒;英雄五壯士,威震狼牙山……”站在“五勇士跳崖處”,課文上描述的情節便在眼前鋪展開來,我彷彿看到了發生在1941年9月25日棋盤坨那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當日在與日寇的激戰中,為掩護當地幹部群眾及主力部隊轉移,五位八路軍戰士在班長馬寶玉帶領下,與敵人展開了激烈戰鬥,子彈打完,就用石頭當武器砸向敵人。最後毅然將敵人引至三面懸崖峭壁的棋盤坨上。

  面對步步逼近、成群結隊的敵軍,他們寧死不屈,義無反顧地從狼牙山巔縱身跳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在墜落過程中,因被岩石中長出的樹木掛住,雖身負重傷但倖免於難。他們掩護大部隊實現了安全轉移,勝利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這之後,滔滔易水河傳頌著戰士的英名,巍巍狼牙山銘刻著英雄的壯舉,受到人們無限崇敬和懷念。

薦讀:風雨狼牙山|張仁義

  今天的狼牙山最高峰,一柱擎天,直插雲霄的紀念塔,是遭日寇炮轟毀損後1959年由易縣人民委員會再建的。2015年,易縣縣委對紀念塔進行了整體修復與亮化。整修後的紀念塔底座3.06米,塔身五層,呈正五邊形。塔身呈乳白色,高21.5米;塔身上部鑲嵌著聶榮臻元帥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九個金色大字;塔身下部呈軍旗形,鑲嵌著漢白玉的五勇士半身浮雕像。浮雕下鐫刻有碑文,全文如下:

  1941年9月25日,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和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五人奉命掩護主力部隊和地方幹部群眾突圍,與日偽軍2500之眾激戰五小時擊退四次衝鋒,彈盡路絕,寧死不屈,英勇跳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犧牲。  五勇士不朽豐碑永存!   中共易縣縣委2015年9月3日誌

  碑文向東有一碑亭,亭內有一個六稜大理石碑,碑上刻有彭真、聶榮臻、楊成武、劉瀾濤、陳正湘、史進前等領導的題詞。

  聶榮臻元帥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題詞:“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狼牙山已不僅僅是一座山,它更是一座精神豐碑,時刻喚醒和激發著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不信你看,在201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日,天安門閱兵儀式上,緊隨三軍儀仗隊後,首個接受黨和人民檢閱的便是“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

薦讀:風雨狼牙山|張仁義

  狼牙山之行,讓孩子們感慨萬千。女兒說:“我們坐索道上來,還爬得這麼辛苦,當年連臺階都沒有,如此陡峭的山路,五勇士是怎麼爬上來的?更何況還要和敵人戰鬥、周旋!捨身跳崖,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兒子看了看雙眼紅紅的姐姐,說:“咱爸也當過解放軍,解放軍可真勇敢!”在老部隊的操場跑道上,兒子一上來先跑了兩圈,說:“我要把身體鍛鍊好,長大了也當解放軍呢!”

  狼牙山歸來已有多日,這座山上曾經發生的那段歷史風雲仍時常浮現在腦海,讓我深切體會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對英雄敬仰緬懷的同時,更感受到了和平彌足珍貴,也更加明晰了我作為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念。

  風雨狼牙山!不虛此行!

(本文配圖1、4、6來自網絡,其餘均為本文作者提供)

本篇審稿 李丹 組版 王睿鵬

張仁義,河南魯山人,文學愛好者。《河南思客》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