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誰也沒有想到2020年的開局便是一場人類與“新冠”病毒的較量。雙流區,是連接外界與成都的重要關口,在源頭上做好防控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逆風前行的醫護人員以及工作人員,春節以來他們一直堅守崗位,用愛與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衝鋒陷陣”。


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王運祥,男,1979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汽車駕駛中級職稱,公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務科長。


疫情發生後,他主動請戰,說:“我雖然不是醫生,不懂專業技術,但我有強健的體魄,可以為你們跑腿、打雜、搬運、開車都行,這麼多年,我也學到了很多,可以保護好自己。”最後在他的堅持下,他擔起了醫學隔離觀察點的聯絡人。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每天早晨很早他就會到隔離觀察點收集留觀旅客和醫務人員的需求,然後仔細記錄,幫忙聯繫採購和領取物資,最後一一送到隔離醫學觀察點每個點位上的醫務人員手裡。除此之外,他還負責物資搬運、幫助做好消毒工作,檢查水電安全等,每天他都會從早忙到晚,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沒有休息過一天,也沒有一天按時下過班,他也從無怨言。王運祥同志不忘從軍經歷,永葆軍人品格,腳踏實地、艱苦奮鬥,堅持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退役軍人是黨和人民培養的優秀兒女。


舍小家顧大家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竇娟,女,1987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成都市雙流區中醫醫院黨辦主任,行政黨支部委員。


疫情當前,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毅然決定一家老小全部回老家,自己“孤身”留下戰鬥。在這之前,她那剛剛斷離母乳,牙牙學語的小女兒從未離開過她。送走家人,她立即投入了緊張的工作當中,快速有序地組建了一支由黨員、幹部、青年團員,一線職工組成的共256人的志願者服務隊,合理安排志願者參與雙流機場高速收費站路口和機場輔道明日苑路口卡點體溫檢測工作。截至2月4日12:00,共計派出醫務人員116人次(其中黨員51人次,入黨積極分子7人次),保障車輛66車次,檢測體溫人數29111人次。為保障工作安排不脫離實際,她本人也參與了值守任務。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從疫情防控工作啟動至今,她每天加班加點,安排值守、彙總數據、報送信息,工作繁瑣但有條不紊,任務繁重卻毫無怨言,默默無聞地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抗疫“獨臂俠”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張慶梅,女,中共黨員,1979年8月出生,本科,臨床醫學專業,主治醫師,成都市雙流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


張慶梅,不顧左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全身多處挫擦傷的傷勢,也不理會主診醫生“住院治療”的要求,執意投入到醫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雖不能奮戰在最前線,但她在後方也沒閒著,處理各種緊急文件、協調醫生們的值班和休息時間、做好醫務人員的培訓....見她一隻手被夾板固定著,另一隻手不停地敲打著鍵盤,這期間還要時常接聽電話,指導疫情防控相關工作,每天都忙得團團轉,同事們給她取了個綽號“獨臂俠”。領導勸她多多休息,她毅然表示:“不論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還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都不允許我休息!醫院事多,我注意點就行了,只有和大家一起站在一線,我才能心安。”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我們的良師和“戰友”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何天豔,中共黨員,黃水鎮衛生院“區管院用”專家,雙流區醫院感染管理專家組成員,在醫院裡大家總是親切地稱她何老師。


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何天豔便主動請纓,取消休假,和大家一起抗戰在疫情防控的一線。“預檢分診需要再規範,發熱門診就診流程要調整,醫務人員自我防護意識還需要加強......”。何老師總是穿梭在醫院各個科室,忙得腳不沾地,不斷規範完善管理措施,優化病人就診流程。


“大家務必帶好口罩,必須嚴格掌握防控知識和操作流程,醫務人員是抗戰疫情的中堅力量,我們要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與疫情抗戰......”這是何老師常常掛在嘴邊對大家嚴厲而又溫馨的關懷。


在得知醫院人員緊張的情況後,何天豔便主動提出申請:“預檢分診、居家醫學監測、高速路疫情監測點,把我也排上”,就這樣何老師又成了大家親密的戰友,在預檢分診臺、高速路口總有何老師認真工作的身影。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作為區院感控制中心專家組成員,何天豔還會被抽調檢查指導其他醫療機構的疫情防控措施,忙得像陀螺一樣停不下來。有時候我們會說:“何老師你好好休息一下吧”,她卻說:“沒事,我是你們的戰友,和你們在一起不累。”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不管疫情多麼洶湧,但請相信,病毒阻隔不了愛,更阻擋不了勇敢和堅強的中華兒女!因為我們擁有著如何天豔一樣,最強悍的生命捍衛者們,最美麗的逆行者們!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樊陳強,中共黨員,黃龍溪鎮衛生院公衛科負責人,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後,一直堅持工作至今。樊陳強同志曾患心肌梗塞、肌腱斷裂入院手術,之前一直在康復治療中,現在走路仍舊有點顛簸,但是疫情發生後仍然帶病堅持工作,衝在防疫前線。


作為公衛所的負責人,樊陳強同志需要統籌做好防疫工作安排。在自身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各項工作仍舊衝在第一。發熱門診是他、轉送病人是他、入戶排查仍然是他,從睜眼開始就忙到凌晨一兩點是常事,吃飯也顧不上,大家都開玩笑說他是“單腳陀螺”,不停地轉。殊不知,這個“單腳陀螺”是靠每天吃藥硬撐下來的。無論多艱難,多難受,他都強忍著,他留給大家的永遠是樂觀和微笑。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樊陳強同志的妻子也是一名醫務人員,在天府新區合江鎮衛生院工作,疫情發生後,夫妻兩人就各自奮戰在防疫工作一線,小孩也只能託付給父母照看。因為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樊陳強同志一直連續駐守黃龍溪,妻子也在單位奮戰,一家三口分隔三地。雖然常思念、常內疚,但是面對嚴峻的防疫形勢,夫妻二人仍然選擇了逆行。20多天了,夫妻二人還沒有見過一次父母和孩子,實在想他們了,就通過電話進行短暫的聯繫。


最美“花木蘭” 貢獻抗疫巾幗力量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戰爭讓女人走開”,但是她們卻選逆行!在九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部,不少當代“花木蘭”披甲上陣,與疫情做著鬥爭。


九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部主任李玲,既是一位管理者,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每年龐大的門診量使她常常超負荷工作,好不容易盼來春節假期,可以照顧父母、陪伴家人,可面對疫情詔令時,大病初癒的她選擇了一往無前。


清晨,她總是提前上班,為每一位就診病人做好看診工作,直至就診完畢才去食堂吃點殘羹冷炙。就餐期間也不清淨,不停地會接到病人的諮詢電話,也有她向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瞭解工作情況的同事諮詢 ……下午,本該值完夜班休息了的她,在得知中心入戶走訪排查工作人手緊缺的情況後,又毅然加入了他們,上門為居家醫學觀察人員進行體溫監測、詢問身體情況、講解自我防護措施、發放宣傳材料。走訪完畢後,又將龐大的數據逐條整理,形成中心排查的“信息庫”。晚上,門診醫生微信群又開“滴滴滴”地響個不停了,但不論再晚,第一個在群裡為病友答疑解惑的總是她。疫情仍在繼續肆虐,堅定了要與疫情抗爭到底信念的李玲也將繼續守護所有人的健康!


她,讓黨徽在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 雙流區一醫院(華西醫院空港醫院)副院長 帥鋒利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市黨代表、區政協委員、醫學碩士、主任醫師……這些響亮而耀眼的頭銜,在很多人看來是榮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但在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空港醫院)副院長帥鋒利眼裡,卻是責任,是擔當。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帶領全院職工放棄春節假期,始終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身先士卒、忘我工作,彰顯了一名黨員幹部的責任與擔當。疫情阻擊戰剛打響,她的生活就進入持續緊張狀態,她帶頭向院黨委遞交“若有需、召必回、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請願書。從大年二十九起,幾乎每天24小時值守醫院,指揮抗疫戰鬥。制定方案、調派人員、院內培訓演練……一刻也不得停歇。她不僅要負責疫情全面防控工作,協調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還要同醫務人員一道奔向感染科疫情防控最前線,帶領大家佈置感染科隔離病房,示範指導醫務人員落實發熱門診流程、流行病學史排查、耐心做好病人心理疏導等工作。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春節期間,醫院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緊急啟動原健康體檢站搬遷改造工作,以設置感染性疾病科二病區(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收治點)。她第一時間帶頭加入搬遷隊伍,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同職工一起打包、一起裝箱、一起搬運,不怕苦、不怕累,讓全院職工倍受鼓舞,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


抗疫路上的拼命三郎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又到了換班時間,陸續來往的醫生們紛紛向他打著招呼:“李院長,辛苦了。”“怎麼還沒人過來和你換班,休息一下吧。”“別把自己累趴下了,沒你這根柱子,誰來頂這隔離留觀點。”但李院長每次都草草的回應道“沒事,一會兒就休息。”這就是李平,雙流區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抗疫路上的拼命三郎。


“從1月30日進駐隔離留觀點以來,已經連續工作了多日,一直到2月9日凌晨才回家休息。”在雙流區留觀點門口,這位38歲的“拼命三郎”,穿著白大褂,帶著防護口罩的李院長臉上並沒有顯得疲憊,反而流露出一絲絲的亢奮與剛強,在留觀點駐守期間,他不僅安排醫務人員的工作、生活、健康,還要多方面協調留觀人員觀察期間的各種需求、解除隔離撤離後的消毒處理、留觀點所有人員的伙食等等後勤工作。為了給留觀點的工作人員和留觀人員過一個有意義的元宵節,他主動和多部聯動,組織了一系列活動:為留觀點的所有人員送上熱氣騰騰的湯圓、送上溫馨祝福、猜燈謎等,本次活動受到上級部門的高度讚揚。


昨天李院長告訴我:忙了一天,回到家,大寶已經睡著了,小寶醒來喝牛奶,本想親吻一下小寶,沒想到小寶退了一步,用陌生的眼神看著我,妻子開玩笑道:“你十多天沒回來了,看!小寶都不認識你了。”雖然有些心酸,但李院長認為:為了抗疫,犧牲一點休息時間,就能換回很多人的安心,犧牲小我,何嘗不可。無私的付出,能換回“戰爭”的勝利,值了。


我陪著你們,像家人一樣守護

——雙流區衛健局投資促進科科長 彭睿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我不是醫科出身,但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援過藏,能夠適應艱苦的環境;我當過兵,當過公安刑警,能夠應對突發險情!關鍵,我年輕,有力氣,有精力,抵抗力也強!哪裡需要我,哪裡最危險,我就去哪裡……”這是2019年才加入衛健系統、現任雙流區衛健局投資促進科科長的彭睿主動請纓上抗疫一線的申請。


他的執著和堅毅,打動了局領導的心。當天,他被安排到轄區內一隔離醫學觀察點負責全面工作。從到達觀察點的第一天開始,他便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在這裡,他必須24小時待命!在這裡,物資和設施必須先留給群眾,沒有辦公桌,怎麼辦?用椅子拼湊;沒有床,怎麼辦?地板加棉絮,就是小憩的地方!數據統計、醫療垃圾登記歸類管理、消毒組織、留觀人員用藥和餐食情況監控、離觀人員的身體檢查……每一天、每一項的工作,必須嚴謹細緻,不敢有半點懈怠!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離家留觀,很多人都難免會出現沮喪、低落、急躁情緒,為緩解留觀人員思想壓力,元宵節早晨,留觀人員剛一起床,就收到了彭睿和同事們送來的小禮品和熱氣騰騰的湯圓。“從大年30以來,今天終於感覺到了一絲絲年味,在這裡,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一位留觀人員翹著大拇指說。


“我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被感染,就是,有點怕和女兒視頻……”彭睿同志說這句話的時候,有點哽咽,他說女兒有點小,還不懂生死、責任和使命意味著什麼,就是固執地想要一個爸爸的擁抱,等這場仗打完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收拾乾淨,飛奔回家,狠狠親親自己的女兒。


讓黨徽在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郭世忠,中共黨員,現任成都市雙流區九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自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他帶領中心全體醫護人員始終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身先士卒,忘我工作,勇於擔當。


作為一名經歷過“非典”洗禮的衛生人,他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爆發後的第一時間他迅速貫徹落實上級抗疫部署,對中心抗疫工作進行安排,啟動應急預案,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建7個工作組,形成集中、高效、統一的防控指揮工作體系。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他不僅負責疫情全面防控工作,統籌協調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入戶監測、環境消毒、物資調配,積極與區衛健局、街道黨工委政府、區疾控中心等部門聯絡,還親自帶領中心8名同志緊急支援區一醫院轉移體檢站物資、病歷和財務檔案,建立防疫隔離病房及醫學觀察備用點,直至深夜才和大家一起匆忙的吃了幾口盒飯後又馬不停蹄的返回中心安排部署第二天的防控工作。


為了在規定時限內在九江轄區內設置集中醫學觀察點並投入使用,他帶領中心工作人員一直忙到凌晨4點。因為住家較遠,為了能及時投入工作,這段時間他以院為家,以車為床,經常在車裡打一會兒盹,又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日復一日,高強度的工作、緊繃的神經、連軸轉式的忙碌,患有高血壓的他常常忘記吃藥,時常出現頭暈等症狀。大家讓他回家休息,他笑著說:“我這點小毛病不礙事,吃了藥就好了,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在家休息也不踏實呀!”


疫情在繼續,堅守在持續,作為中心的帶頭人,作為一名基層黨員,郭世忠同志充分彰顯黨員本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換得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寧,帶領中心全體職工奮力抗擊疫情,讓黨徽在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主動接單的“梁教授”

——雙流區疾控中心理化檢驗科科長 梁陽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是雙流區疾控中心第一批深入現場的疾控人。“4.20”蘆山地震發生後,他是深入現場堅守時間最長的守護者。


他就是大家心目中的“梁教授”,雙流區疾控中心理化檢驗科科長——梁陽。


大年三十,梁陽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強烈請戰到疫情防控一線、和大家奮戰在起一起。他全面參與到NCP疫情防控工作,一直戰鬥在一線,他說:“我們多努力一點,疫情就早一點被控制、早一點兒結束。”每次跑完現場回來,他總是到綜合協調組主動申請再次出現場,大家笑侃他“主動接單”,而且還希望是有難度的“單”。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正月初一,機場海關需要駐點,梁陽第一個報了名。當時工作流程不清、內容不細、標準不統一、協調不暢等等問題困擾著大家,當聽說是梁陽帶隊,大家說“教授”來了我們就放心了。“教授”與中心技術組反覆商討、多次研析至深夜,充分與機場海關工作人員磋商,終於理清思路、規範標準、明細流程,使機場口岸排查工作流暢運行。在機場排查會遇到不同國籍的旅客,他主動與朋友聯繫,聯合收集譯製了中英文對照版的“疫情防控常用英語“、”外地來雙旅客流調錶“、“解除定點醫學觀察隔離書”,為後續的調查組工作減少了很多麻煩。


目前,中心急需完成大量水質檢測工作,梁陽再一次主動請纓,將原本要1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壓縮到了7天。晚上大家都能看到那個進入實驗室就沒有出來過的“教授”。


甘用凡軀築堡壘

——區衛生職教中心的六位媽媽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2020年新春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華夏大地。


形勢嚴峻,全國抗疫。雙流區衛生職教中心的六位媽媽,積極響應區衛健局號召,在雙流區一線醫護人員告急的時候,摒棄了休假,放下個人安危,毅然奔赴東昇抗疫前沿,無懼生死,堅守一線。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她們中年齡最大的當屬54歲的胡清華,她家剛新添了小孫女,可是,還來不及享受“天倫之樂”,胡老師就披上了白袍,為了大家的健康,捨棄小家,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戰疫”人員。


徐玉蘭和陳建利是剛手術後才月餘的媽媽,按照醫囑她們本該好好休養,但疫情當前,她們義無反顧,帶傷上陣,從未退縮,只因她們有身為“衛生人”的責任和使命,扶危渡厄,醫者擔當!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二)

這群媽媽中,還有黨員羅頤鳴、趙莉,民盟委員潘霜毅。她們送走了孩子,告別了家人,每天穿梭於各個小區,攀爬於各棟樓層,為居家隔離人員進行醫學觀察,始終戰鬥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這個時代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脫下白大褂,她們都是平凡之軀。但她們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身後千千萬萬的東昇人築建起防護的堡壘。她們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你一點點,我一點點,星星點點,終將匯聚成炬,穿透黑暗,迎接黎明的第一縷曙光。

別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因為,有媽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