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觉得高中化学方程式太多了,背不下来,要怎么样背方程式啊?

用户642264220609


化学方程式要理解记忆,记住相关的化学反应,进行归纳总结,把有关的方程式归纳到一起,集中记忆,多写几遍就记住了。





黎明前夕


孩子要想学好高中化学,重要的一步就是记忆化学方程式,记住了,才有助于化学的学习——

一、高中化学方程式记忆方法:

1.实验联想法: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实验的忠实和本质的描述,是实验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依据化学实验来记忆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最行之有效的。例如,在加热和使用催化剂(MnO2)的条件下,利用KClO3分解来制取氧气。只要我们重视实验之情景,联想白色晶体与黑色粉末混和加热生成氧气这个实验事实,就会促进对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记忆。

2、反应规律法:化学反应不是无规律可循。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反应规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里再强调一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如,FeCl3是较强的氧化剂,Cu是不算太弱的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首先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之间这一原则,因而两者能发生反应:2FeCl3+Cu=CuCl2+2FeCl2而相比之下,CuCl2与FeCl2是较弱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因而它们之间不能反应。

3、索引法:索引法是从总体上把学过的方程式按章节或按反应特点,分门别类地编号、排队,并填写在特制的卡片上,这样就组成一个方程式系统。利用零碎时间重现这些卡片,在大脑皮层中就能形成深刻印象。

4、编组法:索引能概括全体,而编组能突出局部,是一种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表现形式。两者相互补充,异曲同工。例如,关于铝元素的一组方程式是:

  ①AlCl3+3NH3•H2O=Al(OH)3 ↓+3NH4Cl

  ②Al2O3+2NaOH=2NaAlO2+H2O

  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④Al(OH)3+NaOH=NaAlO2+2H2O

  ⑤Al2S3+6H2O=3H2S↑+2Al(OH)3 ↓

  ⑥2Al3++3CO32-+3H2O=2Al(OH)3 ↓+3CO2

  ⑦2AlO2-+CO2+3H2O=2Al(OH)3↓+CO32-

5、口诀法:为了使化学方程式在使用时脱口而出,有时还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特点编成某种形式的便于记忆的语句,这就叫口诀法。例如:

①Al2O3+2NaOH=2NaAlO2+H2O

本反应口诀为:二碱(生)一水,偏铝酸钠

②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这个反应的口诀是:三铜八酸、稀,一氧化氮。口诀法的进一步演变就成为特定系数编码法,“38342”就是此反应的编码。

6、对比法:两个反应,在原料上有相同之处,但反应结果不尽相同,为了避免混淆,可以采用对比记忆法。例如:

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二、高中化学方程式记忆技巧:

1、关联法:对比法是横向比较,而关联法是纵向联结。如,有些反应或因本身的相互关联,或因工业生产上的安排彼此间不无内在联系。如:Fe2++2OH=Fe(OH)2↓ 4Fe(OH)2+2H2O+O2=4Fe(OH)3↓。2、特别对待法:特别对待法也称重点记忆法。由于矛盾的特殊性,有的反应好像不按一般规律进行似的。例如,由于Al3++CO32- 的水溶液会发生强烈水解,故明矾与碳酸钠的水溶液反应是:3CO2-3+2Al3++3H2O=2Al(OH)3 ↓+3CO2↑。可是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间的反应却不生成氢氧化铜,而是生成碱式碳酸铜:2Cu2++ 2CO2-3+H2O=Cu2(OH)2CO3↓+CO2↑像这样的比较特殊的反应,我们应重点进行记忆,辟“专案”处理。3、组成结构分析法:对于某些反应物组成、结构比较复杂的反应,特别是某些有机反应,为了在理解上深刻记忆,宜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例如:2Na2O2+2H2O=4NaOH+O2↑(1)在 Na—O—O—Na中有个“—O—O—”过氧键,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断裂 Na—O—O—Na→Na—O—Na+[O];(2)Na2O+H2O→2NaOH;(3)2Na2O2+2H2O=4NaOH+O2↑4、综合法由于化学反应的多样性及人脑思维的复杂性,在整个认识过程,要经历观察、探究、联想、识记、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因此记忆方程式有法而无定法,往往使用综合记忆法。例如:在新制的2毫升Cu(OH)2悬浊液中加入乙醛溶液0.5毫升,加热至沸腾,即可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因此,可以看成成①Cu(OH)2→Cu2O+2H2O+[O];②CH3COH+[O]→CH3COOH;③故这个反应方程式为:CH3COH+2Cu(OH)2→Cu2O↓+2H2+CH3COOH。此反应的口诀为:一醛二碱(生)一酸二水和氧化亚铜。其特定系数编码。

三、高中化学知识点记忆方法: 1、编顺口溜记忆:初中化学中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又常用,但很适合编顺口溜方法来记忆。如:学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联系时可用“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然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要检查。2、归类记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如:记各种酸的性质时,首先归类,记住酸的通性,加上常见的几种酸的特点,就能知道酸的化学性质。3、对比记忆: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4、联想记忆: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如: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不要孤立地记忆,要扩大联想。5、关键字词记忆:这是记忆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的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字来记忆。





龙腾导师


您好。我来替您回答这个问题,但愿我的回答,对您有一丁点帮助。

(1)刚开始学化学时,只能靠死记,象记英语单词一样。如从初三到高一上学期学化学时,因为到这个时期,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还比较零碎,知识也不多,不成体系还找不到规律,就是给出一些规律,学生也不理解,还是靠死记才能记住化学方程式。

(2)当必修1学完之后,如金属元素(Na、Mg、Al、Fe等)、非金属(Si、Cl、S等)及其化合物全部学习完之后,有规律可找,掌握了规律,就很容易记住反应方程式了。

金属单质(Na,Mg,AI,Fe等)只发生四类反应:

A、与非金属单质(Cl2、O2、S)反应,生成物为氯化物、氧化物、硫化物;

B、与酸(或水)反应,生成盐(或碱)和H2;

C、与盐溶液反应:如Fe只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Fe之后的盐溶液反应,不能与Fe之前的盐溶液反应。Na投入盐溶液中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D、AI能与NaOH等强碱溶液反应。

非金属单质(CI2、S、O2等)能发生的反应:

A、与金属单质(Na、Fe、Cu)反应,生成为氯化物、硫化物、氧化物。

B、Cl2、S等能与NaOH等强碱溶液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两种盐和水。

C、与盐溶液反应:如CI2能与非金属性比Cl2弱的盐溶液(KBr、KI、Na2S)发生置换反应。

D、CI2能与H2O反应,CI2+H2O=HCl+HClO

四大反应归纳总结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如:

(1)金属单质(Na,Mg,AI,…)+非金属单质(CI2,O2,S,…)→NaCl(Na2O或Na2O2,Na2S,…)

(2)碱性氧化物(Na2O,CaO,…)+H2O→碱(NaOH,Ca(OH)2,…)

(3)酸性氧化物(CO2,SO3,…)+H2O→酸(H2CO3,H2SO4,…)

(4)酸性氧化物(CO2,SO3,…)+碱性氧化物(Na2O,CaO,…)→盐(Na2CO3,CaSO4,…)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

(1)实验室制O2的反应

(2)工业上制CO2的反应

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新单质和新化合物。如:

(1)实验室制H2的反应

(2)用焦炭冶炼粗硅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且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如:

(1)酸碱中和反应

(2)盐类水解反应

(3)侯氏工业制碱反应

(4)实验室制NH3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常见氧化剂有:KMnO4、HNO3、CI2、Fe3+、…

常见还原剂有:SO32-、S2-丶I-、Fe2+、…

总之,化学反应方程式杂且多,在理解反应过程中找到了规律,容易记且能记牢,这得靠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摸索,才能变为自己的。


HX教师


曾经教过的孩子也是有这种情况!很努力,但是就是每一个知识点串联不起来,这时候我给孩子做了几份思维导图!孩子瞬间思路清晰!私信给你发原版文件,这份思维导图详细到每一节课!!不用谢我。



大美o教育


朋友!化学方程式确实很多,不是靠死记硬背的,之前我们孩子报名了北京新东方中小学1对1,老师讲解了方程式的规律,把方程式分类,物质性质总结梳理,还有一些背方程式的小口诀,课下还督促孩子打卡复习,认真负责,孩子成绩很快就就提高了。


妈咪宝贝


你说的多应该是课本上没有给你写明的那些方程式多吧!这里在考试中提供一个思路,化学方程式只有两种反应,吸热还是放热!把元素的价位记清楚(有顺口溜),明白他是宜得电子还是失电子。另外还要记住一些出现过的颜色(一些特殊颜色就证明了化学反应中可能产生了什么物质),然后根据物质不灭总电子数相等大胆的写出方程式!


机械电子爱好者


不是有方法吗。反应就几种只要物质交换里面离子位置就是新物质然后配平就可以。千万不要去死记硬背,化学物质有数十万种甚至一生都背不完。一定要用规律去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