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有人说“打油诗”难登文学大雅之堂,你同意吗?

刘诗任


“打油诗”的体裁是依附于格律诗而形成的一种诗歌类型。它不受格律诗对仗、平仄、律法等创作技巧的约束,可以自由发挥,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押韵合调,朗朗上口。至于说“打油诗”难登大雅之堂一说,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要知道社会群体的学识修养,生活状态,文化氛围是有高低差别的,但不同环境中缔造的低级文化产物不一定就不是国粹。反过来说,在不同环境中缔造出来的高级文化产物也不一定就能登上大雅之堂。



有一部电影《笨人王老大》,有段戏是生产队长组织全村社员贯彻“边生产边学习”精神,于是召开吟诗大会。男主也是酝酿好一阵子,最后终于完成了任务。诗词如下:

红旗飘,太阳照。老牛叫,要吃料。



最后我们分享一首创作于两汉时期的经典名诗《江南》,作者至今不详,估计当时作者的待遇也不咋滴,也或许是它根本就是民间随便哼哼的乡野小调,但是现在的地位可不低,而且好评如潮,洋洋千字文不在话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斤斗山下


"有人说《打油诗》难登文学大雅之堂"。首先农夫认为持这种观念的人是不对的,是一种非常"陈旧"的观念。为什么呢?这还得从什么是"打油诗"说起。

据说唐朝有一个名叫张打油的人,只读过很少的书,是个一般文人,还有人说是个种地的农人。他写了一首名为《雪》的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短短二十个字,虽"咏雪"通篇未出现一个雪字,但雪的形神却跃然纸上,通俗易懂,诙谐幽默,风趣逗人,很受一般老百姓的喜爱。后来人们便把这种用俚语俗言写成的,不受任何章法约束的诗称为"打油诗"。可是这种“打油诗"虽然老百姓喜爱,一般社会上的所谓"高雅文人"对其是"不屑一顾"的。认为"打油诗"过于粗俗,即不讲究格律,又不注重对偶和平仄,甚止不承认它是诗,是难登文学这个大雅之堂的。所以流传至今的大量古人诗集是难觅其踪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打油诗"的发展和传承。另外从古至今写作“打油诗"的人都是一般普通群众,那些名人雅士是很少光顾的,即就偶尔为之,也决不用真名,以免比人瞧不起。其实从古至今,写得好的"打油诗"是很多的,例如它的鼻祖张打油本人写的这首《雪》本身就是写得很好的一首"打油诗“,无论遣词用字,都非常贴切,工整,风趣幽默,无可挑剔。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很多报刊杂志都流行一种文学体裁,名曰"小品文",短小精悍,风趣幽默,专门讥讽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很受读者喜爱。到了八,九十年代,小品文不见了,却出现了"小品",(不知它是否是小品文的延伸和发展,笔者就不得而知了),其特点和作用和“打油诗"差不多,是非常受观众喜爱的。

综上所述,农夫认为,"打油诗"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形式,它虽不讲究格律,不注重对偶,平仄,(但必须押韵,无论五言,或七言可自由发挥)。其通俗易懂,风趣而幽默,很受大众欢迎,只要内容健康,是可以大登,特登大雅之堂的。


秦一农夫


这个观点是个狭隘偏颇的观点,我不赞成。

打油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算得上一朵奇葩。它是由唐代一个名叫张打油的人而得名。据说张打油原来也是个书生,由于屡试不第,就去做了个卖油郎,卖油的时候喜欢吟诗,他吟的诗,老百姓通俗易懂,有时候诙谐幽默,有时候讥讽挖苦,有时候风趣斗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最著名的是一首《吟雪》,诗曰“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景尽出,由远及近,又大到小,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从此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成了史诗上名垂千古的诗体。历代的诗人也都很喜爱。

猜谜诗》·欧阳修

大雨哗哗飘湿墙

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

刘备抡刀上战场。

据说这首打油诗写于一次饭后。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竹笋焖肉诗》·苏东坡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苏东坡号称“东坡居士”,尽管仕途不顺,屡遭贬黜,但其豪放之情不减,仍快乐地尽享美食,东坡好吃肉,杭州名菜“东坡肉”正式苏东坡所创制。

《春雨》·解缙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历史上写“打油诗”最多且最出彩的,当属解缙,他从小聪颖过人,8岁时就能文能诗,18岁那年,解缙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天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村人笑他。于是他出口成章作了这首打油诗。听到解缙随口吟出的打油诗,大家笑得更欢了。

有一次,朱元璋约解缙一起钓鱼,皇帝一条都未钓到,解缙却钓了好几条,见朱元璋面有不悦,解缙乐呵呵地为朱元璋送上一首打油诗:数尺丝纶落水中,

金钓抛去永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

万岁君王只钓龙。

《除夕诗》·唐寅

柴米油盐酱醋茶,

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

竹量寺里看梅花。

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一度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吟出一种别样的“除夕”味道。

《讽“到此一游”诗》·孙维奇

粉白墙上狗屁多,

不成诗文不成歌。

如若是有真才学

为何当年不登科?

在名胜古迹乱涂乱抹,看来古已有之。据说此诗乃清代举人孙维奇一日去安徽姥山游览,发现塔壁上刻着“×××来此”、“×××到此一游”以及一些粗话、脏话等,甚为反感,遂写下一首打油诗予以辛辣讽刺。

古代某考生

未曾提笔泪涟涟,

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

回家一命染黄泉。

从前,有个考生,写了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下写了这首打油诗,主考官批阅试卷时,看到这首打油诗,觉得好笑。于是提起朱笔,在他每句诗后面分别写了“不必”、“未必”、“势必”和“ 何必”八个大字。这样,整首诗就成了: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用不着哭哭啼啼.)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不见得苦读十几年.)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那是一定的了)回家一命染黄泉---何必。(何必用死来吓唬人呢。)

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说打油诗不登大雅之堂,只不过是有些人对这种诗体的偏颇看法罢了。









洎水蓝


绝对可以,只要不用下流污秽语句,贴近生活,雅俗共赏,又何妨?我家乡川南宜宾江北公园流杯池石璧上就有大家邵康节写的《醒世打油诗》。千古绝唱。

人生七十古来少,

前除少年后除老。

中间光景不多时,

更有炎凉与烦恼。

朝中官大做不尽,

世上钱多找不了。

官大钱多忧转深,

落得自家头白早。

不必中秋月也明,

不必清明花也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

直须满把金樽倒。

请君细点眼前人,

一年一起埋荒草。

草里高低新旧坟,

清明大半无人扫。

有的人总以为自命不凡,把民间的顺口溜,打油诗与市井小民对号入座,其实从古代诗经里面也不一定就把它整得好高深,先秦时的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只是到唐宋以后才把诗词歌赋推向高高在上的殿堂。就是李白,杜甫,王维,苏轼,李清照,薛涛等大家。都是深入生活,灵感来自于优美的山水田园,秀丽的江山。不是坐在家里凭空捏造。你看央视诗词大会在答题中,某句与某个地方城市的连惯,都是作者深入生活才有生动的比喻描述。

就是当今社会,只要押韵,.郎郎上口。我认为是可以的。春晚节目不是也有喜闻乐见的打油诗和歌词吗?小品段子中还掺杂得少吗?相声演员们不也照样用吗?只要是正能量,我认为完全可以。当然雅俗共赏大家开心又何妨?


自在了然1


不太同意。好的打油诗甚至抵过一些无病呻吟的诗词,这里举个例子:

李敖写给胡适:

哈哈笑声里,

  六十八岁来到,

  看你白头少年,

  一点都不老。

  寿星说话不妨多,

  喝酒可要少,

  不然太太晓得,

  那可不得了。

“老,少,了”押韵,诙谐生动,看看胡适的回信:

谢谢你送我的生日诗!(你把“喝酒”写成“渴酒”了。)我常说,凡能做打油诗的,才可以做好诗。你这首诗可以算是成功的打油诗,可以预测你做白话诗的前途。

  谢谢你送我的书!

  胡 适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好的打油诗是需要智慧的。文学无所谓大雅,小雅,好的东西,不拘形式,能反映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本源。




云梦斋论艺


这个观点我不同意。原因如下:

1、从题材上看,打油诗也被称之为”诗”,也是“诗”的一种,只不过不太讲究格律,平仄,押韵,比较随性。试想想看,群众演员就不是演员吗?仅凭一两个人,能演出来轰轰烈烈,气壮山河的场面吗?

2、从内容上看,打油诗生僻的字,词都比较少,比较通俗易懂,更容易被人接受,受众面广,各个阶层的人都能看,也爱看,乐看。比如这一句:今春风水好,雨足润禾苗。你看,田间地头的农民叔叔都能看懂,还不绕口,你说它就不是诗吗?

3、从创作者的角度看,现今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平凡的人中间也涌现出了很多“草根诗人”,格律不太懂,平仄不太会,但他们写出的诗词却很接地气,充满正能量,人民群众很喜欢品读。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成功,应当予以充分肯定。“三句半”喜闻乐见,你说它就不能被称为一种曲艺形式吗?

所以,要把打油诗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的修正中,让它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律诗一样,越写越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诗人。

正所谓:打油也是诗,不可来敌视。你写我也写,诗坛更热烈。


登攀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张打油写一首《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有些作者作诗自嘲、或自谦,也称自己的诗为“打油诗”。

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所以打油诗是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

打油诗起源于唐代民间,后来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并没有改变。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一些“正统”文人才把它视为旁门。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打油诗正如爱因斯坦给卓别林的信中写道:“你的电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而显得同样伟大。


余头yutou


关于“打油诗”难登大雅之堂的观点,末学才识短浅,但是不同意这个观点。

予以为,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打油诗”。关于“打油诗”的来历,想必大家都知道,起源于唐代张打油诗的一首诗“江山一笼统……”,通篇不见“雪”,但每句都充满着雪的气象,一幅宏大江山雪景的画面跃然纸上,两只狗的出现,又使画面动感十足!让人回味无穷。

其次,我们应该了解“顺口溜”和“打油诗”的区别。不是随便地写几句话就是一首诗,“打油诗”也是诗,虽然说“打油诗”是顺口溜,但“顺口溜”不一定就是诗!诗,一定有诗的境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艺术瑰宝。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现代书画家老树,以中国画的元素,创作了大量的漫画艺术作品,更为让人惊艳的是,他的每一幅作品都题有先生创作的打油诗一首,用词灰谐幽默、轻松自然、节奏明快,让人在欣赏画作的同时,通过这首诗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妙味无穷!

所以,我认为“打油诗”难登大雅之堂之观点是不对的。“打油诗”也是众多诗歌分类中的一种,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对诗歌艺术的鉴赏能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贡献。谢谢!


光头如一


我不同意诸位友友的如下见解:第一,打油诗的定义。百度称,打油诗是趣味性的俚俗诗体,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大家都承认打油诗是雅俗共有诗体,能做到这一点应当是做人方面有共性情绪。文人和非文人的共有情绪是怨恨、申斥等方面的负面情绪。文人的这种情绪,并不包含在"俚俗"之中。所以有关定义显然错误,应予否定。我对打油诗定义是:人们进行讽刺、暴露和发泄负面情绪的诗体。

由此可知,百度定义的诗体实际是顺口淄,它并不苛求文人诗体中的格律一一平仄和韵脚。

第二,唐人张打油的诗作《咏雪》不是打油诗。尽管人们对他褒奖有加,但它仅是一首顺口溜,并不具有新定义所涉及的任何内容。据此把张打油定为打油诗的鼻祖当然就不存在。诗经古风中的顺口溜之类的诗体多有例举,为什么独青眼张打油的顺口溜呢?第三,鉴于新定义,打油诗属于文人雅诗和俗众风诗的公取一一即交集部分,所以它没有形式方面的独立意义,而仅从内容上来判断是否打油了。按新定义,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许多诗均可纳入打油诗的范畴。我们不能将降低格律要求的非文人诗体统一纳入打油诗。

以上暂不举例,欢迎友们讨论和批评指正。

咸阳人


郑秦云


《民间流行打油诗》

诗人郁闷才思涌

信手拈来露真情

散文分行诗来充

怨气冲天苦难经

人见人怜貌不惊

贵人提携媒体捧

诗集出版人气升

粉丝增加上荧屏

有人关注有人痛

诗人本该受尊重

时有作品辣眼睛

有的诗句蛮生动

偶见成品藏害虫

有错即改受欢迎

且莫固执行不通

观察事物心若冰

多写社会好事情

抗击病毒大背景

匹夫有责民族情

网络强大真神通

有人突然一夜红

网红其实一阵风

风过花伤如幽梦

守住底线唱英雄

弘扬正气颂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