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刘备如果不征伐东吴,三国会有怎样的走势?

晓磊爱文史


引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发动汉中之战。这场战役刘备打的十分艰难,艰难程度几乎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汉中之战历经两年,最终以曹操主动撤出汉中而结束。

刘备为了庆祝胜利,分封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四大将军。关羽不满封黄忠为将,抱怨道“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抱怨之余,关羽还来可点实际行动,发动了樊襄之战。东吴吕蒙趁荆州空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导致关羽败走麦城。

刘备为报关羽荆州之仇,发动夷陵之战,征伐东吴,最终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白帝城。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惨重,由此急痛攻心,病逝白帝城。刘备的逝世,使刚刚建立的蜀国集团摇摇欲坠,还好诸葛亮力挽狂澜,挽回了局面。

如果刘备不征伐东吴,三国走势会如何呢?小童认为刘备不征伐东吴,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不会打破,各自势力变化可能会有所不同,下面从魏蜀吴三个角度各自分析。

一、魏,提前伐吴

曹丕在曹操征战一生的基础上建立的魏国。曹丕即位后,急需对内树立威望,所以需要对外发动征战。曹丕征战的对象有三个:

①北方游牧民族;

②江东孙权;

③川蜀刘备。

北方游牧民族:

在夷陵之战以前,曹丕命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

《三国志》:从前西戎各国臣服,氐族、羌族来朝称臣

江东孙权

在夷陵之战以前,孙权预料到刘备会报复,为防备魏蜀两线用兵,提前向曹丕称臣。对曹丕而言,多年的宿敌称臣,也是一种功绩。曹丕选择暂停向东吴用兵,原因为一方面孙权向曹丕称臣,另一方面曹丕也是再持观望态度。

《三国志》: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川蜀刘备:

川蜀之地,易守难攻。征战刘备两条路,一走秦川,征汉中;二出樊襄,走荆州南郡。

①一走秦川,征汉中

当年曹操跟刘备争夺汉中时,将汉中称为“鸡肋”,最终曹操不得于放弃食之无味的汉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曹丕深刻吸取父亲曹操得教训,在实力上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去尝试蜀道的艰难,发兵汉中!

②二出樊襄,走荆州南郡

南郡是荆州的门户,曹丕欲征刘备,还可以从荆州下手,可惜荆州已不属于刘备,曹丕走荆州伐蜀这条路被孙权所截,此路不通。

曹丕想攻刘备,苦于无路。

曹丕有征战之心,无奈无征战时机,只能选择静观其变。如果刘备不征伐东吴,曹丕急于开疆拓土、树立威望,征战的对象首选便是孙权。历史上曹丕曾三次伐吴,若无刘备征伐东吴,曹丕伐吴肯定会提前。

二、蜀,北伐提前

刘备征伐东吴,对蜀国的影响有:

①刘备兵败,蜀国损兵折将

②刘备病逝,蜀国内部人心不稳。

③刘备病逝,蜀南地区发生了小规模的暴乱。

④诸葛亮平定暴乱,恢复国力,多年后才北伐曹魏。

如果刘备不征伐东吴,蜀国就不会出现以上的局面。蜀国可能有以下两种发展趋势:

①北伐曹魏

匡扶汉室”,是刘备扛了一生的大旗。如果没有夷陵之战,刘备不死,蜀国国力尚在,北伐曹魏是必然的选择。倘若诸葛亮坐镇后方,刘备带兵北伐,能否克复中原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决不会像诸葛亮北伐那么艰难!

②征伐东吴

由于孙权偷袭荆州,导致孙刘联盟破裂。荆州做为刘备的战略要地,在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就已经确定了下来。因此刘备伐吴,于私可报关羽之仇,于公可夺回要地荆州,所以刘备伐吴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没有刘备的夷陵之战,蜀国北伐曹魏将会提前。刘备静观其变,适时征伐东吴,蜀国国运必将另当别论。

三、吴,伺机而动

夷陵之战,给刘备造成了致命打击,却没有给孙权带来多大负面影响,孙权占据荆州的事实没有改变。如果没有夷陵之战,孙权可能继续在荆州做文章。

首先来看看引起夷陵之战的原因——孙权偷袭荆州。孙权偷袭荆州目的有三:

①全据长江;

②越荆州南郡,便于北伐曹魏;

③以荆州为跳板,可进刘备益州。

如果刘备没有征伐孙权,孙权会伺机而动,在荆州上做以下文章:

①合肥作为孙权北伐的突破口,曾发动五次合肥之战,可惜的是每次都无功而返。孙权占据了荆州以后,孙权北伐的路上又多了一个突破口。所以如果没有刘备的夷陵之战,孙权可能会伺机而动,兵出荆州,北伐曹魏樊襄

②孙权偷袭荆州,杀害关羽,孙刘联盟已经破坏。因此即使刘备不征伐东吴,孙权也会伺机而动,兵出荆州,征伐蜀国益州

总结

孙权有长江之险;刘备有蜀道的天然屏障;曹丕占据北方,国富民强。刘备伐不伐东吴,三足鼎立的基础斗没有变,所以三足鼎立的局面不会改变。

虽然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不会改变,但三国此长彼消的形势还会持续发展下去,三国出现对峙的稳定局面可能会推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