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衝鋒在前,守護一方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染者數萬。
    眾惶恐,舉國防,皆閉戶,道無車舟,萬巷空寂。

    幸龍魂不死,風雨雪矗立。
    醫無私,警無畏,民齊心,
    政者,醫者,兵者,民者,
    皆扛鼎逆行勇戰矣!
    全國疫情形勢發展迅速,白衣驟然變成了戰場迷彩,每位醫護工作人員都成為了守護國家和人民的戰士,身先士卒扛起了抗役戰爭的旗幟。
    今天,我們要將焦點放在這樣一群人身上,他們搶救垂危生命,無畏與死神爭鬥;他們衝鋒前沿一線,勇敢與時間賽跑。
    執柳葉刀的急救先鋒,與病魔的戰鬥不息不休
    疫情發生後,三峽大學附屬仁和醫院急救站站長、急診重症醫學科主任曹志剛率先加入戰鬥,成為醫院專家救治組成員。“會診電話常在半夜打來,睡覺都不敢睡得太沉。”在他的世界裡早已經沒有白天黑夜之分。隨著疫情形勢嚴峻,各縣市區的戰疫一線也亟待專家增援。曹志剛立即交接好手頭工作奔赴當陽市新冠肺炎治療第一線。戰役火線上他盡心竭力,舍小家為大家,不曾有絲毫膽怯。“從您身上,我學到了什麼是擔當,什麼是責任。我也明白了我的責任是什麼,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像您一樣對社會有用的人。爸爸,您是我的驕傲!”這是曹志剛的兒子寫給他的信。他滿心驕傲,“這是給我的最高獎勵,心裡暖暖的……”曹志剛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算是給兒子的回信。

    作為國藥葛洲壩中心醫院急救站站長、急診醫學科主任,劉長必須帶著急救團隊奮戰在疫情最緊急的第一線,他心中許下諾言,等到疫情消散,團隊成員一個都不能少。劉長十年如一日堅守崗位,任勞任怨,在科室所有人心中,他是哪怕休息在家隨時一個電話都會就趕來的永恆備班,是科室的堅強後盾。醫院晚上十一二點的時鐘熟悉他疲憊的樣子,早上七點的時鐘也說,他從未失約。
    人們常言:“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在新冠疫情肆意氾濫的特殊時期,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李英祥巾幗不讓鬚眉,自願放棄哺乳假,主動向醫院請纓加入一醫院康復院區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療團隊!她的丈夫張宏哲也在疫情伊始便去往三醫院支援。兒子一歲生日那天,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的夫妻倆只能在工作間隙對著鏡頭道一句:“寶貝,生日快樂!”
    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城區、鄉鎮、村落封閉,出診的道路也比以往艱難了許多。中心醫院江南院區急救站護士黃豔猶記得在執行一次出診點軍文佛山茶廠的任務時,出車地點臨近長陽縣,天色已晚,山路蜿蜒崎嶇,兩邊盡是陡峭山峰,救護車在黑黢黢的山路上小心翼翼行駛了20分鐘,在文佛山的門口便遇到了村委會設置的路障。為了儘快到達患者身邊,黃豔和醫生、司機合力搬走了攔路的圓木,及時趕到了患者身邊,成功轉危為安。疫情防護期間急救站人手捉襟見肘,作為科室護理操作能手的黃豔主動擔負起科室的日常協調與防護物資補充等工作,為抗役工作做好後勤保障。

    也許盡力救治的病人不一定記得住他們,也許最熟悉的親人不一定認得出他們,但正是因為有他們這樣衝鋒在前的急救團隊,這群甘願奉獻的青年黨員工作者、這類同心抗戰疫情的醫護夫妻,我們才更加有追逐陽光的勇氣,我們必能打敗新冠肺炎,還大家一抹明媚的晴天!
    生命快艇的掌舵者,與時間的賽跑絕不認輸
    在這場與病毒的交戰中,救護車擔負了無比重要的任務,在日常出診急救的基礎上,還要接送轉運發熱病人和運送抗疫物資。救護車司機就是掌舵人。他們只是一群再普通不過的工作者,但在急救戰疫火線上,他們毫不含糊,移障開路,使出渾身解數。
    市二醫院急救站防護醫療物資緊缺,救護車司機陳輝義無反顧加入物資運送隊伍。2月4日凜冽的冬日清晨,陳輝駕駛著救護車奔赴疫區中心武漢。去武漢的路上幾經波折高速國道交替行進,陳輝終於在傍晚到達。排隊等待取貨時,卸貨工人說:“下班了,明天再來。”焦急的陳輝急忙攔住卸貨工人:“師傅,幫幫忙!我可以自己卸,今天一定要把物資運回去,家裡等得急!”就這樣和卸貨工人一起將呼吸機設備裝進救護車後,陳輝立馬趕往下一個取貨點。當救護車被塞的滿滿當當後,他立即星夜返程。整個過程他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顧不上喝水、顧不上吃飯,就連便意都得強忍著。5日凌晨4點,滿載的醫療物資到達了醫院,一線的戰友們得到了暫時的物資補充,疲憊的陳輝在短暫的休息安頓後下午3點再次踏上征途。

    三峽大學附屬仁和醫院急救站的司機牟劍剛剛升級成二胎奶爸,因工作需要第二天就毅然回到崗位上。牟劍克服自身的恐懼,穿上不透氣的防護服和護目鏡,在一線奔波穿梭,接送院前急救病人,轉運發熱患者,長途運載醫療物資,在時間上與病情和疫情賽跑,偶爾靠著寶寶的照片和視頻給自己補充能量。
    隨著疫情形勢的嚴峻,除了擔負全市院前急救調度工作外更肩負著全市發熱病人接送轉運工作的120急救中心一時間陷入了可派救護車嚴重緊缺和等待救援人數急速上升的雙重困境。幸運的是社會各界紛紛向宜昌市捐贈救援物資,其中有18臺負責救護車要立即從武漢接回。但如何立即將這些救護車領取回來,又要不影響目前抗疫戰鬥中救護車接轉運發熱病人和院前急救工作是個大問題,接一臺車要去兩司機和一輛救護車。作為市急救中心辦公室的一員,李萬權同志主動請纓,到防疫控疫指揮部辦理車輛通行、並向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請求支持,每次帶4名司機去接車。他連續帶領司機們往返疫區中心武漢將救護車和醫療物資接回來,夙興夜寐戴月披星,不敢有絲毫耽誤。今年51歲的李萬權,每次遇到出車任務,或者要去搬運物資的時時候總是衝鋒在前。在談及武漢之行時,他總是笑著說,這防護服穿著真是累啊,那些一線的醫護人員是真不容易!能為他們幫上點忙也算是我為抗疫貢獻力量了。

    疫情期間的救護車司機們雖然不是醫護工作者,但他們也時刻備戰在一線,聽令而動,晝夜不分,三餐不定,四軸連轉。他們是一線轉運的掌舵者,也是救援物資的傳送帶,既為一線救治貢獻力量,也為後勤工作給予保障。
    疫情籠罩下的宜昌夜景,不復以往的喧囂,靜謐清幽,閃爍著警燈的救護車疾馳在空曠無人的街道上,沿途播撒著生命希望的藍光。政治家基辛格曾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謝謝你們,平凡的勇者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