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刻能救命的ECMO,为何全国只有400台且治疗费用这么高?

轉身呐喊妳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ECMO?

ECMO即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的简写,中文全称为体外膜肺氧合;又称为“叶克膜”、“人工肺”!这个仪器是体外循环的一种,所谓体外循环,顾名思义,就是把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输回体内,用于供氧,暂时替代心肺功能,其实它所依赖的这个体外循环技术已经存在了60多年。

ECMO实际上是体外循环技术的进一步扩展。早在1953年美国Gibbon医生利用体外循环技术发明了人工心肺机,也就是体外循环机,他因此被称为“体外循环之父”,Gibbon医生首次将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临床心脏手术,使外科医生打破了手术禁区-----心脏。

ECMO主要是临时替代心脏和/或肺的功能,因此分为静脉静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V-ECMO),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两种。

简单的说,前者主要是治疗肺部疾病造成的严重缺氧,后者是治疗因心脏和肺脏造成的缺氧。在传统呼吸机、体外主动脉反搏等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比如爆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心脏移植后的心肌顿抑等危重症疾病,ECMO往往可以起到力挽狂澜的效果,甚至给人以“起死回生”的感觉。

ECMO的应用有个原则:可预见性的心脏或肺脏功能一段时间内可恢复,如果从医学角度讲,上述脏器功能无法逆转,使用ECMO的作用就不大了,除非器官移植。另外,ECMO使用时机同样重要,过早浪费医疗资源,加重经济负担;过晚效果欠佳,并发症多!

ECMO虽然很好,但凡事皆有利弊,ECMO也存在发症:出血、血栓、感染、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损害等。使用越长,并发症的风险就越高!虽然理论上ECMO可以无限制地使用下去,但考虑到以上种种并发症的风险,它依然只能作为一种短期的抢救措施。

到现在是否拥有 ECMO 技术,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治疗危重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医院在第一次使用这个机器时,就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ECMO在国内的应用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还谈不上广泛。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第一,医疗技术门槛比较高:ECMO的实施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撑,包括护理团队,几个人单打独斗肯定不行。这涉及到外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和护理部等多个部门统一协调,团结合作。很多医院满足不了上述条件。

第二,费用昂贵:

其费用包括器材本身费用和后期ECMO的护理,ECMO目前全是进口,没有国产化,其中膜肺经过特殊材料制作,费用最高;为了避免血液凝固,同时减少抗凝药物肝素的使用,ECMO管路表面都包含经过特殊材料的涂层;而且ECMO的使用量相对于普通耗材,消耗量比较低,所以产量也低,成本固然就更高!一般来说6-8万左右。另外ECMO使用后,期间的护理费、化验费和药物费用都是不小的开支。如果出现ECMO的合并症,比如感染、血栓、出血等,费用会更高!一般来说是15万左右。

第三个原因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虽然治疗费用已经非常高了,但ECMO治疗过程中,与其相关的一些耗材、检验的很多费用都收不了,也就是说做一例ECMO,医院要自掏腰包补偿一例,有的医院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也不开展了!

目前认为ECMO最佳使用时间平均为7天,一般不超过14天;当然有些医院和病例报道超过1个月,甚至几个月的,那毕竟是少数,而且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安全顺利撤机的可能性就越小。


总之,ECMO对挽救危重患者功不可没,但它并非万能,并且也需要谨慎地评估和使用。


良医济世


我是医心雕龙,我来回答!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刻能救命的ECMO,为何全国只有400台且治疗费用这么高?这个很好理解,ECMO是目前重症医学的尖端技术,相关设备还不能国产,具体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之手,我国若想使用只能进口。

什么是ECMO

ECMO又称体外膜肺氧合,它最早起源于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主要作用是体外模拟心肺功能,满足身体脏器的氧合需要,使生病的心脏、肺脏得到休息,同时有效的排除二氧化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ECMO的基本结构包括:血管内插管、连接管、动力泵(类似于人工心脏)、氧合器(人工肺)、供氧管、监测系统等。,这些结构共同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模拟心肺的作用,支持人体的生命循环。

ECMO又称体外肺,是一种类似于人工肺的装置,顾名思义它可以治疗一些重症肺病,同时对于一些心源性问题它也有效。比如ECMO在治疗呼吸衰竭中,它可以直接替代患者已经衰竭的肺脏,进行体外氧合,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再比如,ECMO对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它可以提供短时期的心肺辅助,使心脏得到休息,保证其它脏器运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ECMO的局限在哪?

ECOM是重症领域的救命神器,很多病危患者依靠ECMO争取到了一线生机,比如此次武汉新冠疫情,之所以能成功救治这么多重症患者,其中ECMO居功至伟,一个医院一旦拥有了ECMO,就是他们救治水平强大的直接反应。

但ECMO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设备先进、技术尖端,这导致了ECMO价格昂贵且数量稀少,就拿我国而言,目前全国加起来也只有区区的400多台。

导致ECMO数量稀少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大量的优质医院分布在东部沿海,通常情况下这些医院配备了ECMO,但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却因为资源不均,很少配备ECMO,另一方面是ECMO价格昂贵,我们知道目前体外膜肺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若想使用只能进口,这导致了ECMO价格昂贵,且因ECMO属于尖端技术,产量低下,有时即便是有钱也不一定买到。

以上就是目前我国ECMO数量稀少的原因,希望以后随着国内医疗仪器技术的进步,最终能实现ECMO的国产化,到那时这款救命神器应该就可以普及到各大医院了。


医心雕龙


在这次疫情中有一个东西被频频提及,就是ECMO,其在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上大放异彩,可以说用了这个东西就暂时保住了一条命,身体中的疾病慢慢再来处理,显著提高了治愈的希望,那么这样的好东西为什么不普及呢?

什么是ECMO?

ECMO的中文名叫做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俗称

“叶克膜”、“人工肺”;它的主要原理,是把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变成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后输回体内,从而维持对身体各个部位组织的供氧,暂时代替心肺功能,和很多开胸心脏手术中用到的体外循环有些类似,但是又不全然相同,下图是ECMO运行的示意图

为什么ECMO数量少且费用高昂

简要说了以下ECMO是什么,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其数量稀少而且费用昂贵:

  1. 设备本身昂贵,目前我查到的信息是一套设备的价格基本在100万以上,而且全部是进口的,都是外国人造的,有的人可能觉得100万的设备对于大型三甲医院来说不算很贵,的确如此,那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PET-CT可比这贵多了,但是ECMO里是有很多一次性耗材的,比如图中那些管子,那可不是一般的管子,血液在体外是很容易凝固的,流躺在这些管子里也是一样,所以这些管子内部需要涂上特殊的涂层增加其生物相容性和抗凝性,让血液能通畅流通,这些东西也是外国人生产的而且价格昂贵,定期需要更换,这也是为什么网上传ECMO一天就得几万元,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ECMO的耗材一套在6万左右,可以用一周多,不过患者本身就在ICU里,总共算下来一天几万还是有的;下图像水桶一样的就是另一种耗材——膜肺了,血液就是在这里接受氧合变成含氧量高的血液;

  2. 疫情前使用的少导致引进少,如果不是这次疫情,实际上平常ECMO用的不多,因为贵嘛,平时医保是不报销的,大部分经济实力一般又有ECMO使用指征的患者要么就是放弃治疗,要么就是常规抢救努力一下,设备用的少了自然医院也不会积极引进,医院虽然不是营利性单位但是又不是国家全额拨款,还是要自负一部分盈亏,要考虑运转成本的,和十多年前《阿凡达》上映的时候有点类似,那时候全国只有11块I-MAX屏幕,导致想看I-MAX版的影迷一票难求,之前谁会想到《阿凡达》会这么火爆?
  3. 人员成本,ECMO可不是电影里,使用后医生就可以不管的神器,一套ECMO的正常运转需要整个医疗团队不间断的维护,这可不是几个人就可以搞定的CT检查,操作很复杂的,要注意的是想很多的,举个例子,前面说了血液在体外管子里流淌的时候容易凝固,尽管管子做了相应的处理,但是ECMO的运行不是像透析那样不到半天就完了,也不是心脏手术体外循环那样至多几十个小时,有的人要用十多天的,这时候凝血的现象还是会发生的,那么就要抗凝,加一些抗凝药物,这时候体外正常了不凝了但到了体内就变成难以凝固了,就会有体内出血的风险,内脏出血啊、脑出血啊,都会要人命,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
    重症医学医生时刻关注患者的凝血指标,可是中国哪来那么多经验丰富的重症医学专家?重症ICU、急诊、儿科这些科室本来就没什么医生愿意干,原因就不说了,这就导致了人员紧张,有机器没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也不行的;
  4. 为什么不紧急大量进口呢?前面说了,平时用的不多,市场自然也就只有那么大,厂家也不会大规模生产,否则造多了没人买放在仓库吃灰吗?就和口罩一样,只不过口罩生产工序简单能短时间大规模提升产能而已,这种高精尖的东西难以短时间提升大量产能,其实国家已经紧急进口了不少ECMO了,否则现在估计400套都没有。

骨科小硕


希望题主观注一线医生发的文章。

虽然我不太懂这种你说的救命器械到底对危重患者能有多大帮助,但我知道这种救命是建立在再试一次的基础上的终极选择。

应该说产生的后遗症等同于绝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