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IPV6環境下還需不需要NAT?

久而l久知


2019年11月26日,負責英國、歐洲、中東和部分中亞地區互聯網資源分配的歐洲網絡協調中心(RIPE NCC)正式宣佈:共計43億個IPV4地址已經全部分配完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兩個知識點:

1、NAT是什麼?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全稱網絡地址轉換,可以完成公共網絡和私有網絡的轉換。引入它的目的是通過公共網絡的一個私有 IP 地址管理多個客戶端請求。當然使用它會使得網絡通信效率更低。<strong>

如上圖所示,為了解決IP地址短缺,技術專家們發明了內網技術,而內網技術的理論支撐就是NAT技術。


那麼NAT有哪些缺點呢?

  1. 增加網絡複雜性

  2. 違背了網絡協議設計分層的原理

  3. 不能處理嵌入式IP地址或端口

2、為什麼會有IPV6?

目前普遍使用的32位的IPv4地址已經基本耗盡,因此推出了新一代的網絡協議——IPv6採用128位的地址長度,從而擁有更大的地址空間。


雖然IPV6可以很好的解決IP地址耗盡問題,並且可以解決NAT存在的某些問題。但是,在IPV6設備上網沒有很好方案來解決安全性等問題之前,NAT技術是不可完全被替代的!


一個程序員的奮鬥史


一般來說,IPv6是不需要NAT的,NAT在IPv4網絡中的出現主要有兩個應用場景:



第一個場景:由於IPv4公網地址不夠了,所以才需要對IPv4的私網地址做NAT,多個私網地址使用一個公網地址連接互聯網

第二個場景:規劃問題導致地址不夠,例如一個公司分部規劃了一個C的地址,可以支持254臺PC,結果這個分部一下接入了400臺PC,那麼就必須把一部分PC做NAT,以滿足總部254個地址的分配管理要求



我們現在的NAT,準確的說叫做NAT44,也就是IPv4地址向IPv4公網地址做NAT

到了IPv6時代,IPv6不存在缺乏公網地址的問題,128位的IPv6地址可以幾乎讓地球上每粒沙子都有一個IPv6地址,這些地址全部是公網地址,所以不存在公網和私網轉換的需求,所以NAT使用的第一個場景,沒有了



然後第二個場景,同樣由於IPv6地址太多了,只要規劃得當,地址的規模是遠大於主機數,因此不可能出現規劃原因做NAT的需求,因此第二NAT的場景也不是必要的

當然,IPv6的確有一類地址叫ULA地址,這類地址只能在局域網使用,不能在Internet使用,但是這類地址一般用於內部網絡,不用於訪問互聯網,因此也不存在做NAT的需求



那麼,難道IPv6就完全沒有NAT技術應用場景了嗎?也不是,IPv6在使用過程中有一類場景也會用NAT

這個場景就是IPv4和IPv6進行NAT轉換,簡稱NAT64。這種場景誕生的意義往往是由於網絡中既有IPv4用戶,又有IPv6用戶,此時有時需要讓IPv4和IPv6互通



舉個例子,當你有一個IPv4服務器想提供IPv6服務怎麼辦,當然是快速的NAT轉換一下(2018年國內很多機構提供IPv6網頁服務就是這麼快速處理的)。同樣如果你是一個純IPv6電腦想看IPv4網站怎麼辦?當然也得做一次NAT64的轉換

所以IPv6環境雖然不具備NAT44使用的條件,但是特殊情況下需要用NAT64來進行IPv4和IPv6間的NAT轉換


IT老菜鳥


IPv4的Nat由於其大大延緩了ipv4地址枯竭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到了ipv6,地址空間已經不是問題了,那還用不用得到NAT呢?答案是肯定的,技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具體的使用場景。

1,NAT64,NAT46,用在v4與v6網絡的邊界,實現v4v6互轉或v6v4互轉。解決v4v6互訪的問題。

2,NAT66,實現與IPv4NAT類似的效果v6地址轉成另一個v6地址。基於安全的考慮,通過NAT將內部的地址隱藏,使外界無法主動訪問到內部的地址。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內部網絡的地址規劃與外部線路的地址解藕(簡單理解,就是實現內部地址和外部地址使用不同網段或不需要外部網絡幫內部做路由),更換運營商線路的時候不至於重新再規劃一遍內部地址。

需要強調的是,NAT技術本身是一項網絡安全相關的技術,只不過在v4中更多的應用不是為了安全,造成一定的誤解。


路由沒環路


我們現在目前主要使用的還是IPV4版本,但是有部分互聯網公司已經升級到IPV6的版本,之所以升級,是因為IPV4由於設計當初並沒有考慮這麼龐大的應用前景,導致IPV4的公網地址在前幾年就已經分配完畢。



所以在IPV4時代,我沒有了子網劃分和NAT技術,來共同應對公網地址短缺的問題,子網劃分可以使IP地址被更合理的使用,NAT,技術可以保證多個用戶使用同一個公網IP地址進行互聯網應用。另外NAT還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對外隱藏了內網主機的IP地址,使處於內網的設備變得安全起來,至少不容易,從外部主動發起攻擊。


IPV6由於採用128比特的地址,可以說能為地球上每粒沙子都分配一個IP地址,當每一個設備都有一個IP地址,以後我們就會實現端到端的通訊,這可以使通信的速度加快,同時也把設備暴露使攻擊變得容易起來,所以在IPV6時代,出於安全的考慮,NAT技術還是會存在的。


風來了156


NAT絕不是為了解決地址數量而存在的它更多的是為了劃分、管理網域,靈活的運用網絡資源和設備而必須存在,落實到家庭場景中假如你有3個需要網絡的設備而沒有NAT那你就必須向運營商申請三條線路。。。。


不起名能行嗎


要,socat


往事如煙123803768


除非特意為了隱藏內部地址,不然無需nat


被噴髒了我的傘


nat還是會存在的,作為服務提供方,不可能所有idc服務器直接暴露給公網,更多是通過代理實現的。

還有中國大多數服務託管在二級運營商提供的靜態出口資源,如果直接配置公網ip,一是限制了出網線路,二是一旦某個運營商ip撤線或者變更,所有使用這部分ip的服務器都要跟著統一變更,工作量巨大,靈活性不足,不如nat方便集中控制和調度


173263439


應該不,但絕對有存在的必要吧!


知足的常樂樂


IPv6可以做到每一粒沙子都有一個唯一的IP,這樣當然可以去掉NAT,NAT這個東西有個好處就是隔離了內外網,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至少P2P人不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