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关羽和颜良正常打谁更胜一筹?

鈺面小生


很多人不服关羽秒颜良,认为关羽是偷袭。这倒也不能怪他们,毕竟演义里颜良本想问问关羽是不是刘备的二弟,结果还没问出口就被骑着赤兔马的关羽斩了。这也导致演义的观众们一致认为关羽斩颜良靠的是偷袭。就演义来看,关羽的这一刀确实有偷袭之嫌。然而,把关云长万军之中取颜良首及这事放到三国志来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军事将领中的先锋将领事关重大,是先锋军的总指挥。总指挥不可能像演义那样站在大军前面跟敌将玩单挑的。要知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就算一个武将武力再高,也很难躲过弓箭暗算。先锋将是先锋军的核心,将军死,则先锋溃。作为先锋主帅,颜良怎么可能在阵前呆着?实际上,颜良的位置肯定是先锋军的中军位置,以便在安全区域内指挥部队。关羽在历史上斩的正是这个在万军中央的颜良。这种直冲万军的手段,怎么都不可能是偷袭能完成的吧?颜良军又不是扎营准备睡觉了,怎么都不可能因为袭击而产生混乱,只能是强攻突破。万人军阵,想要贯通,可不是立即能完成的事情,前军混乱,颜良不可能没准备。即使如此,结果还是被关羽刺死,并被割了首及。只能说是关羽实在是太强了。

有万军保护尚不能走一回合,颜良如果是跟关羽单挑,怎么可能有机会?


金晶林


正常交战的话应该不相上下!这两个人都使用大刀,历史上关羽的武器并不是82斤青龙刀,而是19斤长柄大刀,在这方面颜良的大刀也一样;战马等装备上也差不多,关羽赤兔马虽然有优势但是年纪偏大了些,颜良的战马虽然不如赤兔马有名,却也是西域大宛良马。颜良曾与吕布交过手,坐骑并没有吃亏太多。

实际上历史上曾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颜良曾领兵追杀过吕布,颜良不败!吕布逃走衮州以前曾是袁绍旧将,吕布曾带领袁绍的部队讨伐张燕并取胜,但是吕布却侍功骄纵,不服袁绍管束,还杀了袁绍多名手下,最终激怒袁绍下令颜良带领2000骑兵去追捕吕布,吕布害怕逃走,颜良则沿路追杀。

颜良曾与吕布交战3次,前两次都打了50多回合,颜良兵多吕布逃走,最后一次两人打了一百多回合,张邈派兵支援吕布,颜良撤军。虽然前两次仗着兵多取胜吕布,但是最后一仗硬挺一百多回合不败足以证明颜良并没有那么的弱,换成关羽来说他是打不过吕布的。

终上所述,颜良未必能战胜关羽,但是关羽应该也胜不了颜良,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像颜良战平吕布那样不分胜负。


优己


关羽胜过颜良这其实是毫无疑问的,然而现代有太多羽黑因为关羽没有像斩颜良洙文丑那样击败黄忠庞德等人,外加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的战绩看上去很豪华,所以根本不加分析,想当然地就抱着关羽偷袭才杀了颜良,实际上关羽不如颜良的观点!

颜良是在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关羽斩杀,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嘉靖版里有颜良的原文叹诗: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那么如果两人正常交锋,关羽能否击败颜良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需要得出关羽能否在二十合内击败徐晃就OK了!那么关羽能否二十合内击败徐晃呢?答案是能!

有人要说你又吹!关羽和徐晃打过,八十回合还疑似下风!怎么二十回合败徐晃?不就是右臂受了伤吗?问题就在这里!原文交代了关羽右臂少力!那么这个右臂少力到底影响了关羽多少实力呢?我们可以估算一下关羽刮骨疗毒到跟徐晃交战中间隔了多长时间,演义中关羽是在水淹七军之后去樊城劝降曹仁时中的毒箭,而紧接着徐晃援军就到达了,按照正史时间,关羽219年8月水淹七军,10月徐晃跟关羽交战!也就是说关羽从中毒箭到跟徐晃交战,时间不超过两个月,我们通常所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一般人受了伤及筋骨的伤时,一个月内是无法活动的,两个月能活动了但根本不敢发力,而关羽已经60(毛本演义里是58),他受伤的恢复速度要远慢于年轻人,演义中说关羽右臂少力,其实关羽当时的胳膊能抬起青龙偃月刀已经算不错了,还要轮着青龙刀跟徐晃这样的大将大战八十回合,我想除了天神,真的凡人难以做到!说白了,关羽当时的右臂实际上也只能起到一个支撑点的作用,想发力那是绝无可能的,说关羽让了徐晃一只右手根本毫不为过!如此情况下其能与徐晃交战八十回合还只是疑似下风,如若双手健全,我认为其在二十回合内击败徐晃并不难!

还有一点,关羽在跟徐晃交战前曾与关平说:我与徐晃有旧,深知其能,彼若不退,吾则斩之!关羽跟徐晃交情很好,其虽然自傲,但对跟他关系好的人他还是实事求是的,就好比当年他在张飞跟前评价张辽一样,也就是说,关羽并不存在故意贬低徐晃的可能,其言语间如此瞧不上徐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徐晃的武艺在关羽眼里真的跟渣渣一样!何况徐晃曾经多蒙关羽教诲,如今武艺比跟颜良交战时大有进步也是很可能的!

最后一点,关羽曾经一人在劣势兵力下击退了许褚加徐晃两个人,虽然也有点客观原因在其中,但是徐晃武艺跟关羽武艺的差距也可见一斑!

其实说到底,无非就是想告诉诸位,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的战绩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华丽,关羽要二十回合击败徐晃也并非难事!

哦对了,还要一提,关羽的实力是明显强过许褚的!原文赞诗也说得明白:平欺许褚胜张辽!而许褚跟马超大战二百多回合不分胜负,也就是说关羽的实力实际上也要强过马超!而马超二十回合败张颌(嘉靖版中是三合),这战绩恐怕不比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差,而关羽尚在马超之上,要胜过颜良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姚小贰


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是历史还是演义,历史来说关羽被陈寿称为万人敌,是三国超一流的猛将,极其骁勇,三国中有这般评价的只有张飞和关羽。而事实上白马之战,颜良也确实被关羽所杀,这是正史中为数不多的斩将记录,所以无论从声望、统帅还是武艺上关羽都完胜颜良一筹,但是换做演义呢?


演义中的关云长义薄云天,武艺高强,死后显圣。某些程度来讲已经被神化了,而个人战绩更是精彩: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是仔细分析却可以发展关羽的战绩水分很大,特别是对阵颜良一战,书中明确提到,关公侧坐赤兔马、倒提青龙刀。这样的架势并不像去打仗的,颜良刚要问,关公马快,已经马到刀到。等军士反应过来,关羽已经割了人头回去了。罗本三国中更是明确有刘备交代颜良要是遇见关羽要让他去找自己的情节。还有了一句‘‘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所以可以看出这一战并不是公平的对决。而颜良在之前二十回合完胜徐晃已经说明了自己的实力,要知道曹营第一战将许褚当初和徐晃打了五十余合不分胜负。这个战绩只有吕布独战关、张三十合不败可以媲美。而关羽一百五六十合平黄忠,上百回合平庞德已经是拿的出的最佳战绩。所以单论战绩无疑是颜良更胜一筹。我之前的排名回答中颜良的排位就在关羽之上。


不过如果真的给二人来一个单挑,我相信结果一定是不分胜负。因为同为一流上将在最佳状态的情况下很难分出上下,也许差距一千回合体现的出来,不过那也不可能发生,人受得了,马也受不了。

所以我最后的结论是两人正史中关羽压颜良一头。演义中,颜良略胜一线,实际结果不分胜负。


烛影斧声


颜良乃河北四庭柱之首,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虽然河北四庭柱名气不如五虎上将,但实力应该相差无几,何以颜良竟然一招未施,就被关羽一刀毙命了呢?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关羽轻松斩颜良,还得感谢刘备,没有刘备帮忙,哪会如此容易斩颜良。

刘备徐州惨败后,就成了光杆司令,独自一骑逃到了袁绍那;而关羽被曹操围困之后,约了三件事,就暂时投降了曹操,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时时刻刻想念着大哥刘备。



曹操一心想收买关羽,对他千般好万般好,送来了许多金钱美女绫罗绸缎,关羽一概不受,后来又送来了赤兔马,这次关羽要了,还说“赤兔马快,知道大哥去处后,可以快点找到大哥”,听到这话之后,曹操白脸都变绿脸了。关羽是个有恩必报的人,不想欠曹操人情,一直寻找机会报答曹操,苦无良机。

这边刘备派也人四处打听关羽去处,后来听人说关羽在曹操那。于是在颜良带兵攻打曹操之时,再三叮嘱颜良,我二弟关羽身在曹营,如果看到面若重枣,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的人,这人一定是二弟关羽无疑,如果他知道我刘玄德在袁绍这,定会来投降的。

后来两军阵前,颜良果然看见敌方阵前,有个面若重枣手持青龙偃月刀的人,容貌特征与刘备叙述完全一致,于是就让士兵让出一条通道来,他好当面询问一二。



这时关羽心中纳闷,搞什么鬼,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仗着马快刀快,瞬间来到颜良面前,不等他说出一个字,手起刀落,颜良人头落地!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可怜一代武将颜良,死的时候还一脸懵逼,“刘备这家伙,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

其实关羽和颜良单挑,如果都是正常发挥的话,三百个回合应该不在话下!


一半秋色


谁更胜一筹?先看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对关羽斩颜良的描述。

《三国志》: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三国演义》: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可见,正史《三国志》没有偷袭一说。关羽秒胜。

其实,关羽本来就是正史的第一高手,但是到了演义,关羽被罗贯中搞的灰头土脸的,非常窝囊,先是三兄弟群殴吕布,胜之不武,然后是偷袭颜良文丑,总之跟一流高手过招,除了平手,还是平手,连马超的“马仔”庞德也跟关羽打成平手…也不知罗老爷子写书的时候是不是酒喝多了。

但不管怎么说,就演义说演义吧!颜良也非关羽对手。马再快,快不过汽车吧?普通人面对一辆疾冲而来的汽车都会本能避一避吧?何况一个武艺高强的将军。再说偷袭,古城会张飞也偷袭过赤手空拳的关羽,关羽为什么能躲过?所以一句话,还是能力的问题……


HX海翔造型


这个问题,我从两个角度为大家说明。

1,从历史角度来看,《三国志》中只说关羽刺死了颜良,并没有二人打斗多少回合的记录,但两军对垒谁也没工夫开小差,成王败寇所以关羽胜于颜良这无悬念。

2,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在被孙权杀害后,由于怨气太深魂魄飘荡在人间久久不能安息,至玉泉山下时偶遇普净,普净见关羽,关平,周仓,赤兔马皆留恋人间,于是就以轮回之说开导关羽,这期间普净说了一句很直接的话:

向日白马隘口,颜良并不待与公相斗,忽然刺之,此人于九泉之下,安得而不恨呼?

也就是说,就连普净也知道,当年颜良之所以被秒杀完全是因为刘备曾嘱咐他说他二弟好像在曹操那里,你要是看见他赶快帮我报个平安,我们兄弟好相聚,所以当颜良看见关羽飞马赶来时,一眼就认出了他,还天真的以为他定是来投奔,所以压根就没准备迎战,等到刀架在脖子上才反应过来,但为时已晚。关羽杀颜良后瞬间封神,但颜良真的比关羽差很多吗,我想有点扯淡。从颜良之前的表现来看,颜良的实力定不在关羽之下,颜良曾二十余回合就迅速的杀退徐晃,徐晃可是能和许褚打平之人,许褚又和典韦旗鼓相当,所以在当时曹营中论单挑没有一个能打过颜良的。在曹操焦头烂额的时候程昱保举关羽,说只有关公能战颜良,程昱的话我想并不是代表关羽有着完爆颜良的实力,一方面指的是曹营中确实没有能和颜良掰手腕的人了,另一方面关羽有着秒杀华雄的表现,袁绍当时也感慨那是因为颜良文丑不在,不然不能让这个马弓手出风头,当然程昱也有让关羽送命的嫌疑在里面,毕竟当时曹操对关羽已经是痴迷的态度,关羽此战是生是死对曹操来说都不是坏事。后来关羽秒了颜良彻底触怒了袁绍,亏得刘备舌灿莲花为自己开脱才保住性命,小说中颜良死后罗贯中还颇为惋惜的写了这么一句诗:

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

所以颜良还是能和关羽打一打的。而与颜良其名的文丑是数战之后遇到以逸待劳的关羽心怯被杀的,关羽马快刀重的优势显露无疑。


逻辑文史游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在《三国演义》皆轻描淡写只说关羽马快突然袭击而斩杀二将。这是不可能的,您想,颜良,文丑是河北名将,张颌,高顺都不如他俩名声大,久经沙场,在战场上豈有不准备之理,关羽策马冲杀,到阵前就能一刀斩一上将?要知道古代布阵有攻守策略的,有防骑兵冲击的设施的,两边有强弓硬弩压阵脚的,主将身边有各将排列防护,不打开鹿茬,拒马桩,是不敢随意冲击的,再说再快的马,名将起一刀招架是来的及的。这就可知颜良打开阵门要攻击曹方的,不防关羽先冲来,关羽名声远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战绩,让颜良有怯意,先自弱了三分,自古有相克之说,各有各克星,已有预兆在前,关羽人高马大,(关羽身高九尺,合现在2米左右,威风凛凛,长髯飘飘,力大刀重,颜一见,又弱了两分,还有心问关羽什么呢,说明内怯。马战一个照面只要一分心,力用不对,刀劈下来必死。文丑与关羽交战知颜良被斩,也却阵,只战三合被关羽斩杀,取了首级,落同样下场。

如关羽颜良单挑,正式交锋还得输。先看颜良战力,当袁绍用计得了冀州,公孙瓒派弟弟去讨要分得地盘,袁绍不给,派兵伏击杀了公孙瓒弟弟,公孙瓒起兵攻袁绍,他大将严钢先行,被袁将麴义杀死,而麴义与赵云战不数合被赵云一枪挑于马下。而文丑被公孙瓒四大将围住,被文丑逐一挑于马下,而文丑只三合即六个照面被关羽斩杀,文丑与颜良齐名相当。当时三国战将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关四张五六马超"颜良,文丑在十名之后。而且赵云救公孙瓒与颜良文丑大战五十余回合,公孙瓒援兵到袁军退去。由此看关羽战力远超颜良,杀文丑用三合,那斩颜良费点劲,我看不过十个回合便斩颜良。

不知见解,答的如何,望指导!


多彩人生1250382763


关羽的形象因为《三国演义》得到了极大提升,从一个普通的勇猛将军到达了武圣的境界,成为人人膜拜的存在,其实看的出来,在整部演义里面,关羽不仅有武力值的提升,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提升。关羽在三国演义的描述里,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有一股凛然不可欺的气魄,寻常将领见他都要抖三抖。

在《三国演义》里如果说外在表现最吓人的非张飞莫属,大吼大叫之下就吓死了夏侯杰,然而这跟关羽关二爷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关羽那是不怒自威,不动声色就可以吓到一片人。诛杀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关羽可以说一半靠武力,一半靠他自带的威势。都说主角光环,关羽无疑就是拥有主角光环的人物,不能按照一般人物对待,所以说颜良跟他比始终就差了一筹。

先说说颜良这人,官渡之战之前,袁绍无疑是最大的一股势力,颜良又是袁绍手下最厉害的一个大将,表现得也十分惹眼,那是何等的声威。想想看颜良什么心态,他就算不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那也差不多了。就算是在别人眼里,最大的集团里面最厉害的一个人,还不都得纷纷仰望于他,可以说颜良是全天下将领敬畏的偶像级人物。

然而,颜良的厉害是真的,颜良生前的风光也是实实在在的,但他偏偏不是主角,缺乏了那股子震慑天下的气势。反观关羽,那时候关羽初露头角,声名不显,真正赏识他的除了两个兄弟就是曹操了,但关羽这人吧,天生主角光环浓厚,自信自负,天不怕地不怕,他才不管你是什么第一集团的第一将领也好,还是说你之前诛杀了多少英雄名将也罢。在关二爷眼里,颜良就是一个可以被击杀的对象罢了,管你之前秒天秒地,到我这打得过算你狠,打不过你之前所有的荣耀就烟消云散了。

关于关羽秒杀颜良这段,初看是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你罗贯中要给关羽造神,为何不把这斩杀第一集团第一将领的故事写的轰轰烈烈一些呢。两人对战,先是互相凝视,散发气场,再互相对骂,盖住对方气势,最后大战几十甚至几百回合,最后斩颜良于马下,关羽用实实在在的武力打败颜良,也省得后世读者猜疑他的实力。


这段是我臆想的,但是作者却采用了另外一种写法。也许是他写关羽的时候气血上涌,心潮澎湃,为了突出关羽的勇猛,直接把天下第一集团军的第一猛将来了一个大大的忽视,连三下五除二都不用,直接一刀咔嚓了。

这样的描述,我们后来人可以去考虑各种原因,比如说关羽是骑着赤兔宝马,拿着青龙偃月刀,重刀快马,而那颜良呢,没有丝毫准备还想着给关羽打个招呼呢,关羽完全是出其不意的突袭。可是这事一旦发生,当时的人们怎么看呢,颜良之前所有战绩全部被抹杀,管你二十合败徐晃还是袁绍第一猛将,大家都会忘记,大家记住的就是人家关羽一刀就把你咔嚓了。这就导致了后来与颜良齐名的文丑见了关羽都哆嗦,直接几下就被关羽干死了。至于后面关羽的武力值出现偏差,出现了一堆武力值比肩甚至超越关羽的武将,罗贯中那就无暇顾及了。

当然了,关羽杀颜良在《三国志》里也有描述,这个大的主线到没有变,《三国演义》只是把关羽的戏份大大增加了。


一览众河小


讨论三国,老规矩,得分正史和演义两块说。

正史

正史里面,三国志很少记载将领的个人武力。关于这二位的武力,我们只知道关羽有一项辉煌战绩,是“匹马在万众之中刺杀颜良”。

关羽再能打,也不能靠一个人对抗整支军队。所以合理的解释是,这是一次突袭战,关羽在乱军之中抓住了机会,干掉了颜良。

那么我们可以合理推测:

1.关羽善于抓住战机——但这和本问题没什么关系;

2.由于是突袭,无法证明关羽个人武力比颜良强;

3.但能做出冲阵斩将这种行为,关羽的武力水平一定很高。反过来颜良能不能打,倒没有记载。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应该还是关羽比颜良强。

演义

三国演义里头,武将的单挑是重头戏之一,讨论起来就方便多了。

先要说明,关羽斩颜良文丑确实靠了马快的帮助。但很多人就此以为两次战斗都是靠突袭,那就错了。

就事论事,来看看两次战斗的经过都是怎样的。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关羽杀颜良完全是靠突袭。但两军对阵,看见有来人不加防备,这可不是大将所为。而且所谓“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可见颜良当时不是在阵前,而是在军阵之中。这种情况下看见来人,还“方欲问”,这纯粹是颜良自己作死……

对文丑的战斗则是这样的。文丑当时正在追赶徐晃。

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

这里是实打实的正面交锋,三个回合之后,文丑就自认不敌了。虽然“不敌”跟“被杀”之间,还有一段差距,但关羽要杀文丑,恐怕也是十合之内的事情。

这里面没有“马快”什么事。赤兔马发挥作用,是在文丑逃走之后:

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总结: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完胜文丑,和颜良的武力无法对比。但颜良文丑齐名,假设二人武力相当是合理的。则关羽正常打要胜过颜良。

————题外话的分割线————

其一

关羽对颜良文丑的战斗,一向是三国演义论武中的“逻辑摧毁器”。因为颜良文丑高出曹军诸将一个档次,关羽又高出二人一个档次,那么关羽比曹军诸将至少高两个档次,关张同档,张飞也要高出众人至少两个档次。这和小说中其他情节就对不上了。

为了解释这点,网友们想出了一些理论,比较有名的是“偷袭说”(顾名思义)或“速胜说”(关羽的头几招比较威猛,一般人挡不住。但如果能挡住,就转变成较长时间的缠斗了)。

其实不用这么麻烦,重点是小说要突出主要人物,所以在某个人的“主场”时,就会刻意渲染他的本事,突出他的光辉形象,有时候为了对比,甚至会压低一下其他人来反衬。

原因是很简单的,这么写更有利于凸显人物形象,你看三国演义里关羽斩颜良这段写得很精彩,就知道这么做的好处了。只不过演义在武力逻辑上玩脱了……

拿金庸小说举个例子,神雕侠侣里第一反派金轮法王,在设定上是和五绝同一档次的存在,结果全书下来,就没干成多少坏事。打杨过打小龙女的时候,一点高手风范也没有。这都是为了衬托主角而已。

其二

网上有种说法,说是颜良之所以被杀,是因为刘备之前曾经托他打听二弟关羽的下落。他看到一个红脸长须大汉冲过来,心里嘀咕:“这家伙莫非就是关羽?”正要打个招呼,没想到关羽不按套路出牌,一刀把他砍了……

这说法也不能全说他不对。事实上,这是罗贯中说的。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原作者是罗贯中,然后到了清朝,毛宗岗父子对其进行了修改和批注。因为毛本比罗本更好,所以后面流传的都是毛宗岗批注本了。

在罗贯中原著里,颜良的死法就像上面说的一样,是没想到关羽会在他打招呼的时候动手。某种意义上而言,算是被刘备坑了。

然而毛宗岗对此很不忿,这不是有损关老爷的形象嘛。于是大笔一挥,把这段删掉,改成颜良是措手不及被杀。其实按他这么写,反而更符合历史上的真实。

不过他没删干净,留了一点痕迹……读者可能会觉得颜良这人很奇怪,有敌军将领冲过来,你不第一时间准备开打,还问话干啥?

其实是因为,罗贯中原本里就是这么写的。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