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民国淮安印象记


民国淮安印象记

1935年第34期的《新人周刊》上刊登了署名“良辅”的一篇回忆性文章——《淮安一瞥:淮安印象记》。如今我们已难辨出作者的真实身份,但作者以在淮三年读书的感悟写下两千四百余字的短文,为我们勾勒出动人的民国淮安风情,辅之以其他素材,我们就可大体描绘出生动活泼的民国淮安印象记。
  文化·娱乐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当时淮安(今淮安市淮安区,下同),有两所中学,计有在校学生六百余人:一为民国元年(1912年)7月在淮安府中学堂基础上改建的淮安县立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淮安中学;一为1923年建立的淮安县立初级中学,1928年该校与县立甲级师范合并,定名为淮安县立中学,内设初中和师范两分部,师范部于1934年停招。淮安培养的大学生很多,以考取京、沪高校为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好的现象”。城内还设有小学若干,据1929年淮安小学教育视察报告统计,全县有完小16所(其中教会完小2所),初小87所,学生5187人。“良辅”文章介绍的淮安城内小学“约有十几所”,似乎为讹误。但在“良辅”看来,淮安的小学教育“办得令人满意的却寥寥无几”。这里,“良辅”还特别提到了位于河下古镇莲花街的新安小学。该校由陶行知先生创办于1929年,此后由“陶行知的高足”汪达之继任校长之职。在“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方针指导下,该校“采取半工半读制”,“倒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模范”。


关于新安小学,“良辅”还记载了1933年10月“新安儿童旅行团”七名学生由淮赴沪旅行的事情。“他们派了六七个小学生跑到上海来募捐,还报告了他们些苦干的情形,又在各处演讲;结果,募得多少银洋外,还博得了不少的好评。”
民国时期淮安城区内有县立民众教育馆一所(在老体育场西侧),内有“阅报室、象棋室(曾举行过比赛)”及从“地下所掘出之古代铜器如鼎、罐、香炉……供人们的参观和研究。”青年时代的顾家熙先生就曾和一批热血青年在民众教育馆办过“淮安群众看报室”,每天向读者展示《新华日报》、《群众》等报刊。提到报纸,“良辅”介绍淮安“有《明报》、《镜报》、《市报》……五六份,可是内容皆未能充实,错字极多;若要求一纯文艺的副刊,更不可得。”然而,“在书铺里,要想买一本社会科学的书籍,便很难得,倒是那些《九尾龟》、《荒江女侠》、《雪鸿泪史》……的一类书籍来得有生意。”
“良辅”还记述了淮安的娱乐。当时没有跳舞场和电影院(最早放电影的记载是1935年,新安旅行团出发前夕,在新安小学西操场放映了电影),但淮安人的娱乐方式还有其他,诸如说书、玩把戏、唱小曲和京剧等。因为政府机关职员不花钱瞧白戏的比较多,加之演员的不叫座,京剧在淮安的市场不是很大。此外,“还有一部分的文人雅士,他们是消遣在民众教育馆附设的象棋室内,或是西门外的几家茶馆里。”妇女们只要碰到一块儿,“那非要来几圈麻将不可;胜负是不在乎的”。

风景·风俗
在“良辅”看来,淮安“正是个‘宜人’的所在”。“城外的湖心寺那是再优雅没有的地方了;它沿着运河的边,寺的两旁,有着参天的古木,在本省里也算首屈一指的寺院。里面有不少的墨宝和书籍,如汉奸郑孝胥的对联便很多。每年春夏之交,远方慕名来游的也不少。现该寺已成为机关要人的宴客之所,大概是因为该寺的素食做得很有味口吧。”湖心寺始建于唐代末年,寺中曾藏有米芾、吴承恩、史可法等名人墨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寺院渐渐颓废。《江苏教育(苏州1932)》上记载了周佛海曾视察淮安教育时游湖心寺的感慨:“湖心寺在淮安城西五里,昔时寺在湖心,舳舻相接,最为繁盛,而今湖已淤塞,寺亦冷落矣。周厅长到此,不禁感慨系之。”
南门外的龙光阁也是淮安的名胜之一。“可惜离城市稍远,所以观光的人也就寥寥;然而在重阳节的时候,游的人却着实拥挤了。”
1933年4月,汪达之曾领着新安小学最小的一部分学生去龙光阁游玩。在“良辅”看来,“北门内的勺湖,要算该地最著名的风景区了。”“碧清的湖水,浮在上面的多半是渔船和那载客的游舫,来往逡巡着。湖中央还有一所大悲阁,面积甚小;里面除供着几尊佛像外,也没有什么。湖边有所勺湖书院,内供着两个木生,是该县的革命先烈。到夏天,满湖的荷花怒放着,蜻蜓似的小舫,在湖面穿来穿去,你若留心的话,从小舫上发出来的妓女清唱声或浪笑声会随时传入你耳鼓的可能。湖的两面,还矗立着一座文峰塔,凡七层,现已荒芜得不堪;塔的最下层已被流浪者——乞丐占住了。该县的寺院很多,可是,因为多年失修,而无人重建,于是倒塌的时有所闻。”

民国淮安,但人们很简朴,只要勤勤恳恳,“由农民而做起富翁”不是不可能的。在“良辅”看来,“(淮安)每个人的面上,皆有一种敦厚无邪的态度。”“长辈遇到小辈时,总是带着一副严肃的面孔。至于谈到男女社交,那更是凤毛麟角,不可多得。因为他们对于男女间的神秘,非常重视,甚至他们将自己的女儿,关在家里,请先生教她,不情愿叫她们到学校去露面。这,就可看出他们古老的态度。”
淮安“到重阳节的时候,一般红男绿女都集中在城北的北角楼,或南门外的龙光阁上;这,便算是登了高……端午节也很热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