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脾胃是免疫力的大本營,脾胃不好,肺也別想好到哪兒去

人體溼氣重,最直接的原因是什麼?


——脾胃出問題了。


為什麼講脾胃出現問題了,肺也別想好到哪兒去呢?


首先,我們得有一個概念,中醫認為,人體各器官和組織形成一個內部循環的整體。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當其中一個臟器(脾)出現問題,必然牽涉到另一個臟腑(肺)的功能。


脾胃是免疫力的大本營,脾胃不好,肺也別想好到哪兒去


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此次肺炎,患者都有溼氣重的問題,脾胃功能異常虛弱。


那為什麼脾胃虛弱會有溼氣重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脾胃的那點事。

脾的功能


脾在中醫裡,有很高的地位,中醫認為脾胃相當於人體的“根本”,有後天之本一說。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脾主運化。運化,運是運輸,化是消化吸收的意思。脾的運化功能主要運送兩種東西,一個是運化食物,一個是運化水液。


脾胃是免疫力的大本營,脾胃不好,肺也別想好到哪兒去


1、脾要負責運化食物


脾就像是身體的發動機,食物都需要通過脾胃的消化腐熟,才能轉發為能量,輸送到身體各處。我們稱脾胃為後天之本,就是這個意思,脾胃消化食物,為我們身體帶來營養、氣血。


所以有很多人說自己血虛、氣虛,要吃什麼藥,怎麼補?結果越吃越虛,不光沒補成,反倒上火了。因此我們想要氣血充足,先把脾胃調理好!


2、脾還負責運化水溼


接下來我們講講和新冠肺炎相關的水溼問題。


脾在身體裡消化食物,同時還吸收水分,傳送到肺,從而輸布全身。如果脾的功能差,水送不出去,水溼積在體內,就特別容易溼氣重。


溼氣重了,久而久之形成痰溼、或者溼熱,阻礙身體這個大循環,此時就很容易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中醫裡面就有個說法,痰溼生怪病,就是這個意思。


脾胃是免疫力的大本營,脾胃不好,肺也別想好到哪兒去


其次,還有脾主升清、脾主統血兩大功能。這裡因為篇幅問題,暫不做過多介紹,感興趣可以在下方留言。


傷脾行為排行榜


我們說脾是免疫力的大本營,除了上述說的脾為後天之本外,脾在情志、四肢肌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們通過一些大家日常會犯的毛病,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脾這麼重要?


1、過度思慮


脾在志為思,指的是思索,思考。


整天想事情,很容易引發脾虛。現在很多人工作壓力大,天天有做不完的PPT,寫不完的策劃案,搞不完的業績,那個愁啊!但是如此思慮過度,特別容易讓脾胃虛寒,從而引發內溼問題。我們有沒有試過,工作壓力特別大的時候,啥都不想吃,稍微吃點就拉肚子?這時候脾胃已經很虛弱了。


還有些小孩子學習壓力大,晚上睡不著,這時候也會因為思慮過度導致脾胃虛寒,又反過來影響睡眠,結果痰溼體質延綿不愈。


所以,現代人應該學會,工作學習和生活分開,該吃飯休息就好好休息,不要整天憂心忡忡,不然事情沒解決,反倒落下一身的病。

脾胃是免疫力的大本營,脾胃不好,肺也別想好到哪兒去

2、在體合肌肉,主四肢。


不愛運動,肯定是大多數現代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適當鍛鍊身體,多做有氧運動,在鍛鍊肌肉的時候,其實脾胃也會強壯起來。


有沒有發現,那些平時熱愛運動的人,吃啥啥香。反倒是那些整天葛優躺玩手機的人,吃一點東西就胃脹。平時大家可以在家做一些八段錦、太極,對身體健康也非常有意義。


3、暴飲暴食,偏愛甜膩


吃太多導致積食,對脾胃的損傷特別大。這個不用多說,平時過年過節,有的人吃多了就不消化,胃脹,到處找消食的藥。其實少吃一點,就可以完美解決問題了。


油炸、肥膩、甜食零食多吃也會導致脾胃出問題。


脾胃是免疫力的大本營,脾胃不好,肺也別想好到哪兒去


4、飲食偏好生冷。


胃的消化動力源於胃的陽氣,寒涼的食物進入胃裡直接傷胃陽氣,胃裡沒有陽氣了就沒有動力了。


脾胃好壞怎麼看?


脾虛有三個典型症狀:納少,腹脹,便溏。


納少就是沒胃口吃的東西少,就算勉強吃下去也不消化;容易腹脹;便溏就是大便稀溏不成形。如果符合裡面的一兩條,就基本上肯定是脾虛。


如何調理脾胃?


飲食傷脾、外感溼邪傷脾、情志不暢肝鬱等導致的脾虛,要兼顧氣滯、食滯、痰溼中阻等,多用健脾的方法,先清除痰、溼、食滯等障礙物後,再用補脾的方法。


勞倦、年老體衰等導致的脾虛多為單純的脾氣虛,可用補法

若是日久脾失運健,已經有了病理產物,就得先健脾。


但是結合實際生活,純虛的病人比較少,大多都是虛中有溼,所以對於脾虛,我們一般採取先健,後補脾的調理方法 。


1、健脾,清廢物


①祛痰溼:痰溼與脾虛之間會相互“促進”


方法:可以喝健脾益氣,利水祛溼的赤小豆茯苓茶。


材料:赤小豆、茯苓、芡實、薏苡仁。


脾胃是免疫力的大本營,脾胃不好,肺也別想好到哪兒去


②清食滯:


方法:暴飲暴食、多吃甜食最容易吃傷脾胃,若當即有腹脹不消化等情況,可用保和丸。


保和丸的配方:炒山楂、炒神曲、炒麥芽、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


③艾灸健脾


如果單純的藥物,可能不容易發揮作用,因為病症發生在脾胃。中醫裡就有一種說“藥之不到,針之不及,必須灸之。”可見艾灸對於調理脾胃是很好的選擇。


艾灸取穴:脾俞、胃俞、大腸腧、小腸俞、中脘、水分、天樞、足三里。(

成人懸灸15分鐘,艾灸儀艾灸40-50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