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當前,惶惶不可終日,我這是抑鬱了嗎?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社會各界紛紛投入到抗擊疫情的行動中。疫情的到來,打亂了人們平靜而安詳的生活,緊張、焦慮、恐慌等情緒反應影響到心理健康。

目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已進入總攻階段,為給普通民眾、居家隔離人員、精神障礙患者,新冠肺炎患者和一線醫務人員提供相應的心理調適,幫助大家理性、積極的面對疫情,迴歸正常生活秩序,寶雞人民廣播電臺音樂廣播與寶雞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推出專欄《抗擊疫情“心”知識》,助廣大群眾戰勝這場特殊的“情緒瘟疫”。

播出時間:自2月24日起上午11點至12點,下午16點至17點

《音樂旅途》節目,敬請關注

疫情當前,惶惶不可終日,我這是抑鬱了嗎?

抗擊疫情心知識來自廣播寶雞FM105300:0019:57

隨著疫情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化,越來越多的防疫細節呈現的大眾面前。撲面而來的疫情信息,會使原有心理障礙的患者會出現過度緊張擔心、害怕、焦慮、煩躁、心慌氣短、坐立不安、過度洗手、過度消毒、不與外界聯繫,過度關注疫情信息的問題。

這是患了抑鬱症了嗎?

疫情當前,惶惶不可終日,我這是抑鬱了嗎?

抑鬱障礙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抑鬱障礙主要以持久而顯著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患者可能出現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活動減少的表現,並且伴隨出現失眠、早醒、食慾減退、便秘、心慌等生理症狀。需要提醒廣大聽眾朋友的是這裡強調持久而顯著,抑鬱症狀持續的時間要達到2周以上,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及社會交往造成明顯影響。

抑鬱本來就是我們的正常情緒,當我們遇到挫折、失敗的時候,會感覺悲觀,產生自我懷疑,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廣大聽眾朋友完全沒有必要“談虎色變”,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某一負性生活事件比如:被領導批評、被老師批評、考試沒考好、工作遇到困難等,給我們帶來一些負性情緒,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或現實性問題的解決,負性情緒明顯緩解,持續時間很短暫,對我們的正常生活、學習、工作及人際交往不造成影響,大家完全可以不必在意。

疫情當前,惶惶不可終日,我這是抑鬱了嗎?

疫情過後

發現自己仍然恐慌焦慮怎麼辦?

個體在處於應激狀態時會出現警覺性增高,而警覺性增高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焦慮,易驚醒,做惡夢。首先我們要接納自己的情緒,認識到這個特殊時期有適當的應激反應很正常。認知治療技術告訴我們,認知是原發的,情緒是繼發的。如果我們出現一些負面情緒,我們就要注意到我們的想法是什麼,問自己幾個問題:“發生了什麼?”、“這個事情對我意味著什麼?”、“是什麼讓我如此害怕?”、“我的擔心和現實是否一致?”、“我該做些什麼才能讓我舒服一些”。


疫情當前,惶惶不可終日,我這是抑鬱了嗎?

發現自己

變得更容易憤怒、抱怨、指責

思考一下自己以前是否也是容易陷入憤怒的情緒之中,遇到事情總是首先想到不好的一面,總是覺得其他人的做法不對。此時就要問自己幾個問題,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自己能否做到預見未來、未卜先知?如果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能否做到自己期望他人達到的標準?自己那樣想有助於事情的解決嗎?提醒自己沿著理性的方向去思考、去行動,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而非被憤怒控制。

疫情當前,惶惶不可終日,我這是抑鬱了嗎?

如果懷疑自己或身邊人

患了抑鬱障礙,怎麼辦?

應該及時告訴我們的親人或值得信任的朋友,尋求他們的幫助。給自己放個假好好地休息一下或者做一些讓自己愉悅的事情來改善情緒。但自我調適不建議時間過長,同時儘量在家人或朋友陪伴下進行。輕度的抑鬱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或環境是可以自愈的。如果通過上述辦法仍然存在情緒低落等抑鬱症狀,建議尋求專業的醫務人員幫助。

為了方便廣大聽眾朋友就醫,我們向大家提供多種方便、快捷的就醫方式。聽眾朋友可以在微信公眾號裡搜素“寶雞市精神衛生中心”,關注後可以進行在線的心理測查和心理諮詢,同時可以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3554567、3203366進行就醫諮詢。

疫情當前,惶惶不可終日,我這是抑鬱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