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危中有機,屬於中國基建行業的大機會已顯現


危中有機,屬於中國基建行業的大機會已顯現

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建成之前,每日劇增的確診、疑似病患被收治,隨著確診數字與日俱增,武漢的醫院住院病房和床位告急。在中國基建狂魔晝夜奮戰了十天之後,隨著火神山醫院的建成投入使用,這一緊張局面才得以緩解。一場疫情讓人認識了新型冠狀病毒,也讓建設者們意識到醫療、公路、高鐵、無人化機器的設施的短板將成為疫情之後重點項目去完成。

醫療衛生

“這次疫情集中暴露出我國在民生領域,比如公共衛生方面的投入建設,與需求相比還存在巨大的缺口,下一步必須加大力度進行這方面的基建投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劉青談到。床位,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物資告急,醫護人員超負荷運轉。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湖北多地醫療系統醫療衛生資源嚴重不足的短板暴露充分。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助理吳明對記者表示,工作重心應該前移,要以防控為主。為了應對疫情暴發,可以對部分醫院進行改造。若是新建“小湯山”醫院是否存在浪費仍然需要討論,但本次疫情應為政府和社會帶來一個警示,那就是疾病防控工作中的人力、技術、設備、物資等一系列軟硬資源的基礎建設,必須要在平時做足儲備。

就像軍隊,常規狀態下用不上,但不能沒有。一旦出現傳染病暴發,養兵千日的一系列衛生資源就能配套啟用。針對本次疫情中醫療物資嚴重緊缺的問題,吳明建議,未來應考慮搭建醫用物資儲備體系。由應急部門統籌,在全國範圍建設一些基本醫用物資的儲備基地。就像糧食儲備一樣,必須平時備有存貨,並進行嚴格規範的管理。醫療衛生資源緊張,只是民生基建短板的一個縮影,除此以外,還有醫療養老設施的建設,交通建築等的改造都是民生領域亟待投入的方向。

交通建築

對於傳統交通基建和建築設施,本次疫情也給我們提了個醒:我們在過去的建設中,沒有考慮過這些設施如何起到防範傳染病的作用。比如地鐵等封閉交通工具如何加強通風。”張燕生說,“我們應該考慮,通過改造、增加一些設施設備,讓已有的公共交通和建築能夠符合更高的公共衛生標準。本次疫情,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追蹤人流方向、居家辦公、遠程會議、在線教育等一系列嘗試,啟動了一場新興產業的全民試驗。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所高技術室副主任張於喆認為,新興產業對應的是新型基建。過去或是停留在設計層面,或是應用於小眾人群的新興業態,在這次疫情倒逼之下,開始大規模應用於實踐之中,可能孕育出對新型基建的巨大需求,可謂危中有機。

1月初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這說明,新型基建本身就是2020年基建投資的重點,疫情起到的是推動作用,讓人們看到新型基建廣闊而真實的應用空間。”張於喆說。

2019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集中批覆了一批基建項目,涉及資金超2700億元,較多集中在軌道交通、高鐵、機場等領域,比如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新建江西瑞金民用機場,等等。“這些都是2020年的項目儲備,疫情之後都應充分用起來,加快推進前期籌備,讓這些項目實施起來。”張立群說。在本次疫情傳播中,武漢九省通衢這一特殊的交通樞紐地位,成為春運期間助推疫情蔓延的關鍵點。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的2020年重點工作中,川藏鐵路建設名列其中,這將成為疫情結束後提振投資的一大基建項目。2月5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召開會議,要求科學有序推進鐵路建設,加大川藏鐵路、成渝中線高鐵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推動重點工程項目逐步全面復工建設。還有瓊州海峽跨海通道,連接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都是我們的項目儲備。在此次疫情中,無人技術和5G基站是亮點,也是未來基建發展的方向。

無人技術5G基站

他表示,5G網絡、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應用、信息處理分析、冷鏈物流、無人機配套設施等一系列新型基建、數字型基建,以及傳統基建的智能化改造,都將成為下一步投資熱點。“比如最近很多地區物流不暢,一些地方是因為物流卡在了最後一公里,物流進不了小區,或者進不了村。為了物流暢通,也是為了避免人員直接接觸造成交叉感染,建設最後一公里倉儲設施+無人配送物流系統,就能夠在疫情防控中,起到很好的應急作用。”張於喆說。

另外,無人化防疫系統,也是本次疫情直接帶動起來的一大新型基建方向。張於喆表示,進入2月後,春運返程帶來人員流動,讓疫情防控難度進一步加大。這種情況下,無人化設備開始廣泛應用於廣播喊話、高空巡視、噴灑消毒等等用途。目前,有超過18個省和自治區的多個縣市嘗試了用無人化設備進行防疫宣傳廣播和巡視。“再比如對疫區進行物資投遞,利用無人機,將緊急物資投放到管控地區,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人員之間的接觸。這些都屬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我們亟需補短板和促進經濟轉型的方向。”張於喆說。(轉載請註明見道網 www.seetao.com )見道網工程欄目編輯/王志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