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天之驕子的“血液”進化史——鋰氧電池


鋰電家族的小兒子:鋰氧電池——從電解質溶劑的發展來認識這個天之驕子


背景介紹:
鋰電池家族,包括一次鋰電池,只放電不能充電,例如負極用金屬鋰,正極用二氧化錳;二次鋰電池,大家天天用的鋰離子電池,負極用石墨類碳材料;再就是一些新成員,鋰硫電池;最後就是今天的主角,鋰氧電池(Fig. 1),坊間也叫鋰空氣電池,理想的情況下是直接用空氣中的氧,這些新型概念電池的發展方向是朝著二次電池去的,做一次電池也能用。備註:專業人士,可以直接跳到主題的位置開始看,下面開始科普,講故事。

天之驕子的“血液”進化史——鋰氧電池

Fig.1鋰氧電池的模型及對應電極反應

天之驕子:字面意思就是生來血統高貴,家裡寶貝,總之就是極盡溢美之詞!最大的優點,也是唯一的優點就是理論能量密度最大,秒殺其它任何鋰電池。


負極用了最輕的金屬,正極用了氧氣,因為這兩個東西都重量很輕,所以單位重量對應的電容量就很大。人類要是用這個寶貝代替鋰離子電池,特斯拉航程保底翻上好幾翻,直接從四五百公里跳到千公里來計算,這個世界想想都很美好,還可以減少很多汙染。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天之驕子就是比較嬌氣,生來高貴,卻體弱多病,目前依舊面臨夭折的風險,科學家依舊在很努力的搶救他。因為問題真的很多,只是因為他很調皮,各種搞事情,放電過程中生成一種叫做超氧根的中間體,和不導電不溶解的放電產物過氧化鋰(Li2O2)

。 超氧根:就是女性同胞們經常對抗衰老的一個主要對手,一種氧自由基,很活潑,幾乎氧化你皮膚裡的任何東西。所以一個研究思路就出來了,把女性同胞們的化妝品裡抗衰老的玩意整出來裝到電池裡,是不是就能讓這個小傢伙老實一點。女性科學家在這一塊是不是應該有一些天然優勢啊!(ps:也不知有沒有女科學家讀到這裡,別換臺啊!)

但是,思路是思路,操作是操作,實際操作上是一個很有意思很值得討論的話題,我不細說,歡迎留言討論。 過氧化鋰(Li2O2):這玩意不導電,不溶解,電池電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要導電啊!你說氣人不氣人,要啥不來啥,專門搞事情嘛!這兩個屬性會導致電極電阻增加,充電電壓升高。這是電池最致命的傷! 所以,鋰氧電池的終極突破口在哪?不導電是天命,改不了。因此,製造一種能溶解過氧化鋰的電解質溶劑,這樣這個電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問題都解決了。這是一個很難很難很難的課題。


主題開始了,鋰氧電池發展過程中電解質溶劑的發展。

很多科學發現都誕生於意外,對,就像意外造小人一樣。科學家們在做著鋰電池,一不小心把空氣給漏進去了,意外發現電池容量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就是多到像遇見了外星人。科學實驗中經常出現意外,認真分析意外併發掘新大陸的人成了科學家,把意外當成一次普通失敗的人成了普通科研工作者。兩者都對科學進步有巨大貢獻,後者是量的積累,前者是完成質變的臨門一腳。我認為兩者的貢獻是等價的不能說那個更重要,畢竟愛因斯坦和牛頓都只有一個,他們的老師肯定屬於後者,所以平凡同樣偉大。畢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九層高臺始於壘土!這種傳統文化精華就不再講了! 鋰氧電池的誕生,學界普遍接受的觀點是1996年的那篇文章(Fig. 2),請參考這個綜述Chem. Rev. 2014, 114, 5611−5640,儘管在那之前已經有一些苗頭,但是1996徹底把這個天之驕子生出來了。有興趣的可以繼續往前追,1966年有個題目叫Lithium-Moist Air Battery,這個是最早的有點沾邊的文章。中間的三十年還有個四五篇文章。

天之驕子的“血液”進化史——鋰氧電池

Fig.2 那篇現在意義上的鋰氧電池的文章Abraham, K. M.; Jiang, Z. J. Electrochem. Soc. 1996, 143,1.


在這篇文章中用了碳酸乙烯酯(Ethylenecarbonate,EC)和碳酸丙二酯(propylene carbonate,PC)作為鋰氧電池的電解質溶劑,為啥呢?因為在那個年代,這個是給鋰離子電池用的,所以都覺得都是一家,應該能通用。 然後大家一頓研究,當然那個時候受到技術和認識的侷限,並沒有認識到問題所在,後來大家漸漸發現前面提到的那個超氧根太調皮了,瘋狂分解溶劑,不可逆地和溶劑反應。時間從1996到2011年,一篇文章把PC這個溶劑徹底蓋上棺材板(Fig.3),給出了清晰的分解路徑,然後PC就在這個研究領域徹底消失。放電分解一步,充電分解一步,最後直接變成水和二氧化碳。類似的文章還有很多,學界用了15年重新認識了這個電池,當然中間走了很多的冤枉路,然後快速開始了尋找新的溶劑。2011年之後,PC幾乎一夜間銷聲匿跡,新的備選溶劑慢慢一個個的出來,新一輪的篩選和淘汰開始了。

天之驕子的“血液”進化史——鋰氧電池

Fig. 3 PC 分解機制J. Am. Chem. Soc. 2011, 133, 8040–8047


PC失敗之後,DMF,DMA,乙腈,DMSO,DME,tetraglyme等很快就出來了(scheme 1)。其中,DMF(Fig.4),DMA,曇花一現之後快速消失,命運和PC是一樣的。


天之驕子的“血液”進化史——鋰氧電池

Fig. 4 曇花一現的DMF的分解路徑J. Am. Chem. Soc. 2012, 134, 7952−7957

天之驕子的“血液”進化史——鋰氧電池

Scheme 1 各種溶劑化學式


乙腈:揮發性很強,沸點很低,和金屬鋰副反應特別嚴重,鋰氧電池是個開放體系,需要從電池本體以外獲得氧,所以乙腈會很快揮發掉,電池就幹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至今仍然能看到少量一些文章有用這個溶劑,都是做很基礎的研究,把鋰對極換成別的,或者給鋰保護起來。謝幕是遲早的事,但是還是要讓大家掙扎一下,從文章的層面榨乾最後一滴油。搞不好哪天PC從棺材裡蹦出來,出一篇文章,也沒啥好意外的,大家呵呵就行了。

DME:這是一個短鏈醚類溶劑,缺點是易揮發,跟乙腈很像,實驗室手套箱過渡倉的門一開,那個味道經久不散,用一次DME,過了一星期你腦海裡還能餘音繞樑,回味無窮。這個也會落幕,但是離開之前他仍然貢獻了一些有意思的結果,DME摻水摻碘整出了四電子氧還原產物氫氧化鋰,請參閱Clare P. Grey的文章。

DMSO:這個溶劑和鋰反應屬於慢性病,短時間看不出來,時間一長就看出來了,再就是和過氧化鋰反應,也是慢性病,所以就是欺騙性高。但是實驗室小哥們不會那麼輕易上當了。DMSO分解成DMSO2(Fig.5),時間從2011年到2014年,不過三年時間就發現了問題。眼看又一個要落幕,但是靠著接連不斷的文章發出來,DMSO被強行續命,2020年依舊能看到他的身影,但是會越來越少。一些人不想讓他死。死了,文章就沒了,但是歷史的車輪終將往前碾壓,不會因為少數人的垂死掙扎而停下來。因為在這個方向引領潮流的弄潮兒課題組已經開著戰車往前了,剩下身後的追隨者,最多再玩兩年,也得轉向了,不然就落後越來越多了。裝睡的人和活在自己夢裡的人永遠叫不醒。Followers cannot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is research field.

天之驕子的“血液”進化史——鋰氧電池

Fig. 5 DMSO分解成DMSO2 J. Phys. Chem. Lett. 2014, 5, 2850−2856

接下來就是DME的弟弟們了,DME,簡稱G1。二弟,G2, diglyme。三弟,G3, triglyme。四弟,G4,tetraglyme。這幾個結構很相似,只是鏈越來越長。

天之驕子的“血液”進化史——鋰氧電池

Fig. 6 最早用G4做溶劑的文章了,如有更早,歡迎指正J. Electrochem. Soc., 2011,158(3),A302-A308.

天之驕子的“血液”進化史——鋰氧電池

Fig. 7 G4作為鋰氧電池溶劑的起點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8609 –8613


G4作為溶劑在Fig.6那篇文章開始用的時候,Fig.7的文章也發現有溶劑分解的問題,但是相對於之前的那些溶劑,顯然是狀況好了很多。時間還是2011年,當年把PC送進棺材,當年立刻又推出了新品。引領這個研究領域的人,又過去了十年還是那幾個人。所以,努力先成為在一個領域引領某一個研究話題的人,然後嘗試著成為這個領域有影響力的人,最後可以主導甚至規劃這個研究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現在雖然做不到主導一個研究領域,但是不影響你對這個領域未來的思考。

開發新的溶劑來解決鋰氧電池現有的問題是一個研究思路,但由於難度很大,敢於迎難而上的人並不多,接下來介紹兩位大佬,報道了兩種溶劑。請在你的心裡給這兩位點個贊,至於這兩個溶劑行不行,還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對溶劑開發這個方向有自己的思考。足矣!

天之驕子的“血液”進化史——鋰氧電池

Fig. 8 DMDMP的合成路線J. Am. Chem. Soc. 2017, 139, 11690−11693


第一篇文章的通訊是來自以色列的Doron Aurbach(多倫·奧巴赫),作者中還包括了一位韓國大佬Yang-Kook Sun (老孫)。這個溶劑小容量循環能轉四十來圈,實驗之後鋰變化肉眼可見,說明還是對鋰有影響。從後來看,這個溶劑並沒有被廣泛應用,應該是不行。但也算是一次勇敢的嘗試,所以發jacs也沒啥問題,還有業界扛把子坐鎮。

天之驕子的“血液”進化史——鋰氧電池

Fig. 9 另外一個溶劑,HMPA,六甲基磷酰胺Adv. Mater. 2017, 29, 1701568

第二個溶劑是六甲基磷酰胺,通訊作者長春應化所的彭老師,一作是周同學。這是一個很強的非質子極性溶劑,具體物性查百度。我在猜是不是作者沒事百度一下,非質子溶劑,然後找到了這個東東,然後完成了一篇AM。因為這是個很冷門的溶劑,我從大學起到現在都不知道有這麼個溶劑,直到這篇文章。或者,作者有很特殊的背景,剛好知道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具有一個前面講到過的性質,能夠溶解放電產物過氧化鋰,因此充電的電壓可以維持的很低。從文章題目上看,就這知道這個東西肯定和乙腈一樣和鋰反應很劇烈,所以採取了保護鋰的策略。也是一次勇敢的探索,這也算是中國之光了,畢竟有這意識就值得肯定。

總結

在尋找溶劑的路上,探索的人雖然不多,但還是有人在努力。雖然一個又一個溶劑被放棄,但是新的候選者會慢慢越來越多,大家對於溶劑適配性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刻。也許十年或者二十年後的某一天,一個新的溶劑被合成,能溶解過氧化鋰還對金屬鋰穩定,然後鋰氧電池代差式的飛躍就來了,那個想想就很美好的世界真的就來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