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厚黑学》是一本怎样的书?

都一样49


近几年这个书一下子火爆了起来,但是真正懂作者的意思的,我看确是寥寥无几。

以我之见,《厚黑学》是具有讽刺性的,他总结了古往今来的人性,全部逃不出“厚”和“黑”两个范畴。人们的成功或失败,往往是看这两点做的是否到位。作者所讲的“厚”和“黑”,现在来讲也就是“情商”。本来是讽刺和批判人性的,希望人们改变这种现状,但是很多人却把这本书奉为做人手册,挖空心思的让自己变得“厚”,变得“黑”。我举个例子,很多老实人,借给朋友钱以后,因为不好意思催着要,脸皮不够厚,所以很多事情都自己担着;而那些脸皮厚的人,利用了这一点,一拖再拖,无底线的让别人为他们买单,还美其名曰“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等等。如果李先生九泉之下看到这种情况,我估计棺材板子快按不住了,呵呵。

我不禁想到一本书,《罗织经》,唐朝酷吏来俊臣所著的一部专讲如何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正常人应该本着让世人认清奸人面目,识破恶人伎俩,存留历史真实,从反面认知人性的目的,更深入、更形象地了解和识别恶人的手段,吸取教训使读者可以从反面汲取有益的东西,在纷繁复杂的世象中,能防诬反骗,识破伎俩,勿受其害。但是有的人却逆行其道,把他作为了勾心斗角的经典。

看《厚黑学》,要看人性,但是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变了人的本质。


潜龙勿用9527


我们做人也好,读书也罢,都不要偏执,太相书中所说。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

这本书还是要看的,至于要不要做里面的人,那就是不由作者所能做的了,关键还是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有句话说得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就如金庸先生写《鹿鼎记》原出发的本意,是想让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可是事与愿违,好多人就只看到了韦小宝有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人人想做韦小宝,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做韦小宝。

我们只所以要了解,就是想要做到那句:害人之人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罢了。

李宗吾原名世全,入学后改名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尊奉孔夫子。二十五岁时,他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认为与其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故改名为宗吾。他早年加入同盟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中学校长、省议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及督学等职。他为人正直,聪颖机智,治学严谨,几十年间目睹人间冷暖,看透宦海浮沉,世态炎凉,愤而写出了《厚黑学》一书,并冠以独尊之笔名,旨在取“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意。从此便以“厚黑教主”自号,开创了“厚黑学派”的一家之言,李宗吾也因此被誉为“影响中国二十世纪的十大奇才怪杰”之一。

  自从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问世以来,其影响巨大,但绝大部分版本的《厚黑学》在内容上都是大同小异,以“厚黑经”为主,而对李宗吾先生是如何创立“厚黑学”,又如何运用这一原理去分析中国历史、哲学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都付诸阙如。而此次出版的缛黑学全本》一书是在《厚黑学》底稿的基础上进行整理而成的,并查阅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三四十年代的报刊,重新发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书中收录了李宗吾先生有关“厚黑学”的全部经典著述,正可以弥补之前各种版本所存在的不足,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厚黑学”的精髓,还可以看到李宗吾先生运用他所创立的学说对社会、政治问题所进行的鞭辟入里的论述,其生花妙笔,往往出人意料、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令人拍案叫绝。

一本书的好坏,在好人眼里,看到都是正能量,在不好的人眼里看到的都是阴谋,全在于人自我的取舍了。

  作者的基本思想线索是在研究人性中,提出了“厚颜黑心”之说,由此而生“心理变化,循力学公例丽变化”之说。作者认为后者,使“厚黑学就有哲理上之根据了”。其论人性、论经济、论政治、论国际关系、论学术,均循此线索。他自己认为世人多注意其“厚黑学”,而对其他作品“不甚注意”,其实,后者才是作者更为着重的作品。

书中认为当官的只有薄情寡义,才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快乐,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一再地出卖同志、出卖朋友;才能够无视那些失业的、遭灾的、病残的老百姓的困苦,肆无忌惮地侵吞救灾款,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同时,当官的也只有凭借着真金白银开路,才能够博得上司的欢心,获得提拔,当更大的官;才能够包二奶三奶四奶,享尽人间荒淫。经商的则只有薄情寡义,才敢生产吃死人的劣质奶粉等等假冒伪劣产品赚取那些毒死良心的肮脏钱;才敢于对任何人坑蒙拐骗而照样能够做到倒床就呼呼大睡,毫不心惊。同时,经商的也只有靠着各种来历不明的真金白银,才能够打通那层层关节,逍遥法外,赚取更多的真金白银;才能够千金买笑,夜夜春宵,横行霸道。

这些理论正是教人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这种情况如果在乱世或许有用。但是如果人人都那样做的话,那人于只会杀人的武器又有何分别。

如果在古代,这类书就绝不会在世上流传下来的,虽然有些事事实就是那样,但也是在一定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才能起作用的。
如今人有读过厚黑学的,没有读过厚黑学的,但多少都有点厚黑学的影子,人人追逐金钱,以金钱至上无目的,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人人向钱看,结婚礼钱越来重,夫妻之间也越来冷漠,这些也许都是导致现在离婚率攀高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原因。
也可以说,如果人人都信奉厚黑学里的东西,那么人生的意义也将变得越来越没意思。这也许就是厚黑学所带来不好的影响。
每每看到现代人由于金钱的原因,最后最好朋友成了敌人,本来恩爱的夫妻,最后行同陌路,真得为他们感到悲哀。
人生不只有金钱,不只只有得到,我们还有亲情,友情,亦或爱情,还有那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道义存在。
所以才会每每想到《三国演义》里桃园三结义时,才会那样令人感动,虽然没有能最后一统天下,但那份情义,却永远的留在人们的心中,代代相传的下来。

  厚黑学凭借的就是脸皮厚和心黑。可是,如今,懂厚黑的人越来越多,厚黑术也正可谓是“你有我有全都有”,不再稀罕,因此,光脸皮厚和心黑也未必就行,往往还要懂得薄情寡义、真金白银,这样才能够如虎添翼,助纣为虐。   可怕的是,倘若世人皆厚黑、皆薄白,则公道何存?人间之真、之善、之美,又将到何处容身?倘若人间丧尽真善美,则无异于禽兽世界、鬼魅地狱,人人自危,做人又有何意义和乐趣?

心若是善便是善,心若是恶便是恶。全在于你如何选择了。

以上就是个人关于对厚黑学的理解。

我是经典重温之似水流年。喜欢的加个关注。



经典重温之似水流年


历史有很多种读法,不同的人会读出不一样的“惊悚”。

梁启超读完了,搁下一句话:一部二十四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家谱。

鲁迅读完了,说每页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才发现字缝里都是“吃人”两个字。

李宗吾读完了,某天豁然开朗:一部二十四史,就是“厚黑”二字而已。

什么是“厚黑”?面厚心黑。脸皮厚,心肠黑。

李宗吾用三国英雄人物举例说明:

曹操的特长全在心肠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肠之黑,真是达于极点。

刘备的特长全在脸皮厚。他依曹操,又依吕布,依刘表、孙权、袁绍,东奔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脸皮之厚也算达于极点。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肠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奈何不了我,我奈何不了你,堪称并世双绝。难怪曹操对刘备直言,天下英雄,唯你和我了。

孙权也有厚黑的本领。他本和刘备同盟,忽然袭取荆州,此之谓黑;无奈,他黑不到底,随即向蜀请和。他本与曹操争相称雄,忽然在曹丕驾下称臣,谓之厚;无奈他厚不到底,随即与魏绝交。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具,也不能不算一个英雄。

李宗吾说,这三个人,各出所学,争为雄长,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天下于是乎三分。

用“厚黑”二字解读历史,畅通无滞。李宗吾由三国推至汉唐明清人物,又比照二十四史中人物,发现有多大的厚黑本事,便成多大的人物,无不吻合。

这就是李宗吾讲厚黑学的起点。

李宗吾(1879-1943)是四川自流井人,这个地方原来属于富顺县,现在是自贡市管辖。

自贡在互联网时代,出了不少“奇葩”。比如郭敬明、周带鱼,以及侮辱慰安妇的Ayawawa,都是自贡人,而且都以出格的言行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我不知道他们的成功,是否拜家乡先贤李宗吾的厚黑学所赐,但总觉得或多或少有些联系。

李宗吾的研究成果《厚黑学》,早在民国初年就公开发表在成都的报纸上。当时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叫“独尊”。

《厚黑学》发表后,读者哗然,影响很大。

大家习惯叫他“李厚黑”。李宗吾不反驳,反倒自称“厚黑教主”,怡然自得。

他一步步完善他的厚黑理论:

——厚黑三阶段论。既然厚黑是古今成功人士的不传之秘,那么厚黑的功夫分哪几步进行修炼呢?

李宗吾说,只需要三步,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具体而言,脸皮最初如白纸般厚薄,最初的心也是白色的,经过反复的厚黑练习,由分及寸,由尺而丈,心的颜色也由白而青,由青而黑,但这还只属初步功夫;到了第二步,能够到达炮轰不破的境界,但仍露于形迹;直至第三阶段达到无形无色的境界,至厚至黑则不以为厚,不以为黑。

——求官六字真言。分别为“空、贡、冲、捧、恐、送”。

在李宗吾所说的求官经中,“空”是指求官者要放下一切,专心求官;“贡”即钻营,有孔必钻,无孔不入;“冲”即牛气冲天,吹牛;“捧”就是捧场拍马;“恐”即恐吓手段;“送”即贿赂。

——做官六字真言。分别为“空、恭、绷、凶、聋、弄”。

做官经中的“空”即空洞,批空文,说空话,不着边际,不受挂碍;“恭”是对长官卑躬媚笑;“绷”是对下属绷着脸,作神圣不可侵犯状;“凶”即凶狠,为达个人目的,不管他人死活;“聋”就是装聋作哑,故作糊涂;“弄”是耍弄权术,以权谋利。

——办事二妙法。包括两个具体的方法论,锯箭法和补锅法。

“锯箭法”说的是,一个将军的手臂被箭刺到,去找大夫,大夫帮他把在露在外面的箭锯掉,刺入肉中的部分交给其他大夫处理。此法要点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不要感情用事。

“补锅法”是指补锅匠趁老板不注意,将锅进一步弄得更破,以便彰显自己补锅的价值。此法是先“放火”再“救火”,把他人利益放在明处,将自己的实惠落在暗处。

写着写着,李宗吾背的锅越来越大。很多人追着看,边看边骂,说世道变坏,是从李宗吾宣扬厚黑学开始的。

但是,“厚黑教主”李宗吾真的是教人厚黑吗?

按照厚黑学的成功标准,可以说,李宗吾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1900年,21岁的李宗吾以县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传统学问的根基,他打得很稳,这奠定了他一生的底色。有学者甚至称他是“中国最后一代士大夫”。

两年后,李宗吾考入四川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在这所新式学堂学了四年,得到数学、逻辑等西学训练。他一生不仅研究厚黑学,还怼达尔文,怼得有理有据,正是得益于这个时期的学习和积累。

李宗吾很早就加入同盟会,是老会员,但辛亥革命后,他却因为自己没有为革命出力而深感惭愧,黯然回乡。

后来,应昔日同窗邀请,他才出来做官。在四川审计院一类机构当过一个小科长,机构被裁撤后,又到官产清理处任职。到1913年冬,这个机构也被裁掉了,他只好再次打起背包走人。

这期间,他不仅没有践行厚黑理论,而且相当鄙薄名利,谦谦君子。

江湖上传说他主动要求减薪才肯去官产清理处任职的事迹。搞到后来丢了饭碗,他却连归家的路费都没有,只好找同乡借。

回乡后,他先是去一所中学当校长,后来做到省督学。

在做督学的时候,他憨劲十足,力主严格考试,让混日子的学生相当不爽。一次,几个胆大的学生趁着夜色将他拖到室外,用木棍狠狠打了他一顿,临走时还骂道:“你这狗东西,还主不主张严格考试?”

他大声说:“只要没打死,还要考!”

1938年,年近六旬的李宗吾在四川政文编审委员会任职。就是这样一个听起来就很冷衙门的机构,遇到省政府改组,又被裁撤掉了。他只好转移到新成立的编译室。

不久,编译室精简人员。不厚不黑的李宗吾,成为第一个出局的人。

1939年初,李宗吾带着家人彻底离开成都,一路辗转,回到故乡。

一个人得有多倒霉,才能像李宗吾一样,一生两次“混”官场,两次被裁撤。

但李宗仁看得开,不以为意。

他晚年极度嗜酒,到了杯不离手的地步,颇有魏晋风度。曾写过一篇文章叫《锸随漫话》。“锸随”二字, 是说酒仙刘伶常乘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荷锸随之,说“喝死便埋掉”。他写这文章,有追慕刘伶的意思。

抗战期间,南怀瑾曾到自流井拜会过李宗吾,走时跟他借10元路费。李宗吾给了他20元。南怀瑾说多了,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李宗吾说,先用了再说。

南怀瑾后来深有感慨地说:“从我借钱这件小事来看,厚黑教主的为人道德,一点儿也不厚黑,甚至是很诚恳、很厚道的。”

不是李宗吾教世人厚黑,是世人自取所需,只从他的理论中看到了“厚黑”二字,不明所以,拿来就用。

有人曾问他:李宗吾,你的厚黑学教人做事离不了面皮厚、心子黑,我照着这样去实行,为什么处处失败?

李宗吾回答:你的胆子真大,听见厚黑学三个字,就拿去实行,仅仅失败,尚能保性命而还,还是你的造化。

那么,李宗吾为什么写厚黑学?

据说抗战期间,蒋介石在重庆读到《厚黑学》,指出这是败坏人心、危害社会的坏书,下令禁止出版,并要通缉李宗吾。经过蒋的幕僚吴稚晖说项,此事才在无形中搁浅了。

实际上,蒋介石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当局不喜欢《厚黑学》,有其他原因,绝不是因为它败坏世道人心。

就跟梁启超、鲁迅,以及后来的柏杨等人揭露的国民劣根性一样,厚黑之术在李宗吾看来,是“国粹中的国粹,根本上的根本”,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循着厚黑学研究下去,就可以窥见人性的真相。

李宗吾说:“自古迄今,社会上有一种公共的黑幕,这种黑幕,只许彼此心相喻,不许揭穿了,揭穿了,就要受社会的制裁。”

李宗吾把社会上尤其是官场上的厚黑术,剖析得太深刻逼真了,许多当权者可能会从他这些揭黑的戏谑文字中,隐约发现自己的影子,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以致恼羞成怒。

这才是李宗吾被骂、被禁言的根本原因。他是那个讲真话的孩子,说出了皇帝没穿衣服的真相。

他洞穿了传统政治宣传下的仁义道德,不过是假仁义,假道德。在仁义道德的外衣包裹下,大家堪称默契地进行着良心泯灭(面厚)、手段狠辣(心黑)的行为。

他写《厚黑学》,是以一种批判、嘲讽甚至哀伤的语调,卸下了英雄、圣人的光环,撕开了历史的残酷真相。

就像鲁迅所说的,历史上人的言行,在明处和暗处“常常显得两样”,古来帝王们炫示德治的种种政治宣传,其实往往是“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

李宗吾的工作,是把金盖取下来,把雪花膏抹掉。所以得罪了人,得罪了社会。

有个朋友曾苦口婆心规劝李宗吾放弃宣传厚黑学。这个朋友对他说,厚黑是社会病状,你的各种作品是医病之药,这些我都懂,但社会人不懂。如今仅以“厚黑学”三字流传于世,你将得罪于社会。

李宗吾回信说:“劝我不谈厚黑,等于劝孔孟不谈仁义,劝韩非不谈法术,劝程朱不谈诚敬,劝王阳明不谈致良知,试问能乎不能?”

这位朋友后来形容李宗吾是叫声凄厉、形象可恶的益鸟猫头鹰。

李宗吾虽然没有放弃宣传厚黑学,但终究还是听从朋友的意见,对厚黑学做了更多的阐释。

早在1912年成都的报纸连载“厚黑学”的时候,社会上就发生了此说究竟是“导人为善”还是“导人为恶”的争论。

李宗吾的同学谢绶青站出来替他辩解道:“《厚黑学》无所谓善,无所谓恶。如利刃然,用以诛盗贼者则善,用以屠良民则恶。善与恶,何关乎刃?用《厚黑学》以为善则为善人,用《厚黑学》以为恶则为恶人。”

李宗吾自己也说过:

我发明厚黑学,等于瓦特发明蒸汽,无施不可。利用蒸汽,造成火车,驾驶得法,可以日行千里,驾驶不得法,就会跌下岩去。我提出“厚黑救国”的口号,就是希望司机驾驶火车,向列强冲去,不要向前朝岩下开,也不要在街上横冲直撞,碾死行人。

他还特别指出,他的厚黑学被人用反了。怎么用反法?

“对列强用厚字,摇尾乞怜,无所不用其极;对国人用黑字,排挤倾轧,无所不用其极,以致把中国闹得这样糟。”他接着说,“我主张翻过来用,对国人用厚字,事事让步,任何气都受,任何旧账都不算;对列强用黑字,凡可以破坏帝国主义者,无所不用其极,一点不让步,一点气都不受,一切旧账,非算清不可。”

这才是他讲厚黑学的初衷所在。

李宗吾经历过晚清列强割据中国,也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用强烈的爱国情怀,研究厚黑学,本质上是他以学术救国、救时、救世的手段。

而当时的社会,包括现在的社会,通通误会了他的本意,以为他讲的是一种个人的成功学。这真是莫名的悲哀。

他给自己的“厚黑学”制定了两条基本原则:

1、用厚黑以图谋一己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污;用厚黑以图谋众人之公利,越厚黑,人格越高尚。2、用厚黑以图谋一己私利,越厚黑,越失败;用厚黑以图谋众人之公利,越厚黑,越成功。

只是,这些掏心掏肺之言,从来就没几个人看到,或者看到了也假装看不到。

他们只需要为自己的丑陋表演和世俗成功,找个挡箭牌,一旦遇到指责,便搬出李宗吾:反正都是“厚黑教主”教我的,错也是他的错,我只是他的忠实粉丝。

问题是,李宗吾他压根没教过你们厚黑呀!

我不管,我看他的书长大的。

1943年,李宗吾病逝,享年64岁。他死后,有人写了一副挽联:

教主归冥府,继续阐扬厚黑,使一般孤魂野鬼,早得升官发财门径;先生辞凡尘,不再讽刺社会,让那些污吏劣绅,做出狼心狗肺事情。

呜呼!自李宗吾发明“厚黑学”迄今,100多年过去了,精通厚黑学的人越来越多,懂得李宗吾的人越来越少。

每次想到这里,就为李宗吾老先生心疼三秒钟。

参考文献:

李宗吾:《厚黑学》,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

陈远:《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新传》,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版

赵绍成、周立:《厚黑学解读——兼谈儒家思想之现代意义》,《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王子今:《“厚黑”的历史文化解说》,《博览群书》2006年第4期


最爱历史


前二三十年看过这本一书。这是李宗吾先生写的一本一书。他号称厚黑教主。书的内容阐述脸厚心黑的道理与方法,有有关孔子为何著春秋,锯箭法、补锅法,说得做不得,做得说不得等等内容。由于时间长久,能记得的也不多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人大多软弱无知,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只是选择畏缩与忍让。当时出现了很多文人,他们用笔杆子作武器,写出了很多文笔犀利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确实激发了国人的斗志,唤醒了当时还在朦胧沉睡的国人。还有哪些催人奋进的歌曲和文艺作品,更是令国人热血澎湃,斗志昂扬。当时李宗吾先生的本意也同这些文人一样,想用自已独特的方法来激发人们的斗志,只是招式奇怪,非能摆到桌面上。所以当时多被人们不认同或嗤之以鼻。但其实见怪不怪。在现实社会中,真正成大事的,其实大多都用是这些奇怪的招数,但只是不能明说而已。用李宗吾的话说是:说得做不得,做得的有时还真是说不得。区别只是心存何信念,及心的邪正而以。正人君子用之日韬略。卑劣小人用之曰诡计。至于对社会的起何作用也只是看何人用之了。

奇怪的是在八九十年代,这本书留行开来,在社会广为流传,甚至生发许多流派。有商界厚黑学,政界厚黑学。正可谓龙蛇混杂,鱼目混珠。孰是孰非自不敢妄自评断。……


闲散人居士


《厚黑学》为民国年间李宗吾先生所作,他在《厚黑学》一书中,阐述脸皮要厚而无形、心要黑而无色,这样才能成为“英雄豪杰”。他以刘邦、项羽、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等人物实例为主线,探讨论证厚薄与黑白如何影响成败得失。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言文,就是选自于史记的《鸿门宴》。在分析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性格差异时。我们可以窥见刘邦成功的一些要素。我们说刘邦懂得识人用人,知道笼络人心。而项羽则是直率,没有心机,直接告发出自己的间谍:曹无伤。


我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项羽为什么会轻易的把曹无伤的名字说出来呢?个人觉得项羽是不屑于曹无伤做的事情的。司马迁把项羽安排在了本纪里,体现了司马迁的个人喜好。项羽虽然有残暴,直率,固执,好大喜功的缺点,但是他的人格还是比刘邦高了一截,就在于他的光明磊落,贵族气质。而刘邦则是市井小民,有的手段登不上大雅之堂。

厚黑学告诉我们做人如何成功,有一段时间,也很盛行。但是我觉得要持批判接受的态度。有人说,中国的社会,是一个人事社会,先有人,再做事。这也是厚黑学存在的基础。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是法律和规则先行,凭关系托门路变得很困难的时候,我觉得厚黑学也应该到了被请进博物馆的时候了。

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外婆图书馆


《厚黑学》是民国年间李宗吾先生所作,他在书中阐述脸皮要厚而无形、心要黑而无色,这样才能成为“英雄豪杰”。并以刘邦、项羽、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等人物实例为主线,探讨论证厚薄与黑白如何影响成败得失,精炼而生动地展示了轻松处世、灵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是解放前讽刺官场弊病的轰动全国的一部力作。

李宗吾(1879.2.3-1943.9.28 ),四川富顺自流井(今四川自贡市自流井)人。清末与民国时期学者,1943年9月因中风不治去世。其早年加入同盟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系四川大学教授,历任中学校长、省议员、省长署教育厅副厅长及省督学等职。其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离任时清贫潦倒。几十年间,目睹人间冷暖,看透宦海浮沉,愤而写出《厚黑学》,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从此以“厚黑教主”自称,开创“厚黑学派”,被誉为“影响中国文化的20大奇才怪杰”之一。其作品主要以3个时期的人物为背景:

第一时期代表人物是尧舜,学说是孔孟之道。其特征是人民浑浑噩噩,无所谓厚无所谓黑,纯是天真浪漫,人人皆处童心状态。

第二时期代表人物是刘备、曹操,刘备是厚颜的代表,曹操是黑心的典型。其特征是人民知识渐增,机变百出,世故奸猾,阴险狡诈。

第三时期代表人物还未出现,代表学说是作者的《心理与力学》。其特征是以孔孟之心行曹刘之术。

二、各家评说

李宗吾评: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吾将苦研数十载英雄豪杰的成功秘诀发现出来,将此著与书――厚黑学,其书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其类共有九大类:1、人性弱点厚黑真言;2、进退有方厚黑怕经;3、做事为人厚心奇学;4、小人之智厚黑心术;5、立身行世面厚心黑;6、成败铁规厚黑秘诀;7、待人处世厚黑之道;8、求人办事厚黑妙法;9、能言善辩厚话黑说。 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何一不出于此。

林语堂评:世间学说,每每误人,惟有李宗吾铁论《厚黑学》不会误人。知己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知药方。西洋镜一经拆穿,则牛渚燃犀,百怪毕现。受厚黑之牺牲者必少,实行厚黑者无便宜可占。大诈大奸,亦无施其技矣。于是乎人与人之间只得赤诚相见,英雄豪杰,攘夺争霸,机诈巧骗,天下攘攘,亦可休矣。李先生之《厚黑学》有益于世道人心,岂浅鲜哉!读过中外古今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

柏杨评:李宗吾先生结论曰,他把这些人的故事,反复研究,才将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必须持此观点,才读得通,这种学问,原则上很简单,运用起来却很神秘,小用小效,大用大效,故他以“厚黑教主”自居,努力说法,普度众生。

李敖评:“我们李家的四大怪杰——李耳(老子)、李卓吾、李宗吾、李敖。”

林语堂评:世间学说,每每误人,唯有李宗吾铁论《厚黑学》不会误人。知己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知药方。

南怀瑾评:李宗吾的厚黑学,听说还很畅销,台湾、香港、大陆、很多人都喜欢看。但是,读者可能不大了解书的历史背景,了解李宗吾的人恐怕就更少了。李宗吾是四川人,自称厚黑教主。所谓厚黑,脸厚心黑也。我同李宗吾还有一段因缘,在我的印象里,李宗吾一点也不厚黑,可以说还很厚道。


雾都夜话吧


《厚黑学》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大部分读者都会认为是一种贬义,厚黑貌似不是正直的端方君子应该去读的书,好像读此书应该是小人所为,实则不然,对这本书我有不同的看法。

1.本书的作者经历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厚黑学》作者李宗吾,生于清朝末年,成长于民国,总共活了64岁,也是在乱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而他的死因竟然是死于贫困,我估计是赶上了抗战,抗战导致了贫困,但想想也奇怪,抗战时期那么多普通百姓都活过来了,反倒是他鼎鼎大名的人却饿死了,呜呼哀哉。

不要以为李宗吾只是写了一本书,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实则他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畅销书小说作者,他还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他的一生也不是事事顺遂,把自己经历及对官场的见闻写成了一部曾经畅销一时的书《厚黑学》。

2.本书的内容吸引读者要去阅读。《厚黑学》是解放前讽刺官场弊病的轰动全国的一部力作。李宗吾提出的“厚黑”二字当时不绝于耳、脍炙人口。本书被人们称为不可多得的奇书,八十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厚黑学其实是门深厚的学问,这本书实际上是对作者所有思想研究成果的概括,在信仰缺失的情况下,厚黑者需要跨越的是道德和法律的障碍,他实际上是待人处事的另一种方式。

3.本书对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人到中年如果再提待人处事感觉有点low,因为经历了多年实践,中年人已经形成了他特定的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但是青年人却不同,尤其是青少年,在青年时代,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人生观的形成无外乎几个途径家长的言传身教,同伴的影响以及书本及影视作品看到的。少年时假设太端方,处理问题直来直去,对他走上社会未必是好事。社会没有那么美好,不是人人都是好人,也没有那么可怕,社会的黑暗面孩子还是需要了解接触的。

在这种情形下,对于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厚黑学》无疑是一剂良药,阅读它对开阔孩子们的思维有利而无害。除去《厚黑学》,包括《圆与方》、《曾国藩全集》等书籍,对孩子们世界观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作用,家长可以适当给与引导。


茗禾君悦


厚黑学会是一本“术”书。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如果发现好朋友家里放一本厚黑学,对其要提防、提防。

厚黑学跟智慧没啥关系,从头到尾都是算计别人。算计社会、算计百姓、算计朋友。学厚黑学的人不合适做商业伙伴。

厚黑学会形成很坏的社会风气,人人自危。你骗我来,我骗你。人与人一点信任都没有了,一些人喜欢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它对社会文明发展的破坏力极大。社会发展终究需要共同进步,实事求是,诚信为本!

巜道理经》那真是一本智慧经,研究透彻了,可以看到万事万物现象的本质。


五道杠劳模


李宗吾在《厚黑学》一文中,历数古今名人成功之谜不外是“面厚心黑”而已,从此就诞生一个新词“厚黑学”。赵绍成和周立的《厚黑学解读》认为,李宗吾写作《厚黑学》的真实目的并非宣传厚黑术,相反他是用东方朔式的幽默,对社会中存在的厚黑术,特别是在“仁义”外衣下的厚黑术进行讥刺。

一、 《厚黑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经历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中国,对于西方近代学说涌入进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封建帝制的扫除并未从根本上将便随封建帝制的传统文化一并清除。老子的“道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中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思想背景,再加上西方近代科学的催动,形成李宗吾“厚黑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渊源。

二、《厚黑学》产生的个人因素

李宗吾是今四川自贡市自流井人,自幼天资聪颖、喜爱读书,受其父亲质疑精神的影响,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原本一直接受私塾教育的李宗吾,在县试中秀才之后,又考入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思潮影响下而成立的四川高等学堂,接受了维新思想和近代西方自然、人文科学思想的洗礼,对于其独特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后来,李宗吾亲历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并走上仕途,他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黑暗的现实和尔虞我诈的社会风气,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自身经历让他在思考人生、思考社会走向的自我体悟过程中,形成了“厚黑学” 思想这一独特的、充满争议的思想体系。



三《厚黑学》的积极影响

1、 “厚黑学”作为一个崭新的理论,对传统历史进行验证和定义,对具体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和解读,对于未来的制度和学术进行启蒙和规划。

2、李宗吾作为一个有民族自觉和爱国情感的中国人,在其作品中,体现了对国家统一、民族救亡的深重关切,也体现了对未来中国发展的信心和期许。“厚黑学”思想理论,既是李宗吾作为一个爱国的思想家进行的自觉性的文化和理论层面的尝试,也是在当时中国黑暗社会背景下让人振聋发聩的救世警言。

3、“面厚心黑”的厚黑学,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和丰富,早已不再是曹操、司马昭等人的争权夺利、杀伐分明的治世之手段,而是发展成为了一种偏向取向“中 庸”的折中、调和理论。



四、《厚黑学》的局限性

1、 “厚黑学”是一个纯思想家的理性思辨的结果,是未经实践考验和审定的臆说而已。厚黑学建立的前提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总结分析,证明采取的是演绎论证的方式,其正确性暂时无法得到科学有力的证明。

2、 “厚黑学”作者的理论深度还是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性,甚至于还受到了西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

3、“厚黑学”思想中的许多观点不尽准确,至少是有些偏颇的,比如说在《中国学术之分析》中,他评述印度之佛学和西方近代学说之时,说他们各走极端;而叙述传统文化之时,观点又太过主观和偏激了,有流于“国粹主义”的嫌疑。

4、“厚黑学”对于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诸多方面的复杂体系,李宗吾用力学手段加以定义的心理学方法就想将其涵盖起来,实在是有些缺乏理论的依据。

5、李宗吾创立“厚黑学”思想是为了警世救人,但因为其选择借古讽今、正话反说的方式,反而让某些鸡鸣狗盗之徒找到了理论的支撑点,认为“得之矣”,可以堂而皇之的施行“厚黑”了。这虽并非是李宗吾的本意,却也是其采取此种说理方式而必然带来之负面影响。

资料参考

1、 李宗吾:《厚黑学》

2、 李宗吾:《中国学术之趋势》

2、赵绍成、周立:《厚黑学解读》


煮酒辩春秋


现在浮躁的社会,金钱至上的社会,还有这么多人捧着本书,我家里放了很多书,唯独这本书我不想给别人看到,其它书我都是给我妹妹看的,这本书我偷偷藏起来了,当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厚黑之人能避就避,我只知道厚黑之人走不远,人这一辈子很短,活的有意义一点,奉劝大家一句“你是什么样的人,身边也会聚集什么样的人!”所以面厚心黑会让你活的很累!

我就不长编大论了,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不一定要上头条首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