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名字背后,浅谈“四大神医”:申不害、曹无伤、霍去病、辛弃疾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通读历史不难发现,古人也常有重名。比如,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叫张嫣,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也叫张嫣,同姓又同名。比如,光武帝刘秀的原配叫阴丽华,隋文帝杨坚的嫡长女叫杨丽华,同名不同姓。再比如,明朝万历年间的文坛领袖叫王世贞,清朝著名诗人叫王士祯,同音不同字。


历史上的重名,大多只是巧合,但也有例外。比如,蔺相如和司马相如,再比如,霍去病和辛弃疾,如果这也勉强算是重名的话。


如今,人们常用“犬子”一词谦称自己的儿子,其实,“犬子”最早是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乳名。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名字背后,浅谈“四大神医”:申不害、曹无伤、霍去病、辛弃疾

(司马相如剧照)


司马迁与司马相如是同时代的人,司马迁非常欣赏司马相如,对他的情况也非常了解。司马相如小时候身体不好,按照中国古代“贱名”好养活的传统,父母就随便给他取“犬子”二字为乳名。至于大名,原本也不叫司马相如,而叫司马长卿,只因自幼仰慕战国名相蔺相如,遂长大后改名为司马相如。


如果你觉得司马相如的故事还不够精彩,我们再来说说霍去病与辛弃疾的故事。一个“去病”,一个“弃疾”,有没有觉得冥冥之中有点什么联系?


有个段子说,中国古代四大神医,并非扁鹊、华佗、张仲景和李时珍,而是申不害、曹无伤、霍去病和辛弃疾。申不害是战国思想家,曹无伤是汉初将领,就是鸿门宴中被项羽随口“卖”给刘邦的告密者,后来被刘邦杀了。这两个人明显没有霍去病与辛弃疾的历史名声大。

名字背后,浅谈“四大神医”:申不害、曹无伤、霍去病、辛弃疾

(霍去病剧照)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少年年天才,常胜将军,18岁一战成名,封冠军侯,20岁任骠骑将军,收复河西,22岁封狼居胥,官封大司马,24岁英年早逝,巨星陨落。(注:本文涉及年龄,按照旧时习惯,均采用虚岁。霍去病生于公元前140年,卒于公元前117年,按照现在的算法是活了23岁。)


霍去病的一生,虽然如昙花一现,但确实开得灿烂,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尽在其中。他抗击匈奴,战功赫赫,是无数后世人心中的英雄和偶像。而辛弃疾便是霍去病的最忠实的粉丝 。

名字背后,浅谈“四大神医”:申不害、曹无伤、霍去病、辛弃疾

(辛弃疾画像)


我们熟悉辛弃疾,大抵是源于他的词人身份,无论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亦或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婉约,都是传颂千古的不朽名句。岂不知,辛弃疾不只是“词中之龙”,亦是一代名将。


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府,南宋时已经沦为金国领地,所以,辛弃疾自幼以收复故土为志,发誓雪耻报国,年少时便参加了抗金起义,还曾率50骑兵冲进金军5万人大营,视死如归,杀敌雪恨。


由于家在沦陷地,辛家世代都以抗金为己任,辛弃疾这个名字,是祖父特地仿霍去病名字给他选的,就是希望他像霍去病一样攘平外患,报效国家。

名字背后,浅谈“四大神医”:申不害、曹无伤、霍去病、辛弃疾

霍去病和辛弃疾都是令人敬佩的爱国志士,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他们一个英年早逝,一个壮志未酬,都未能完成驱除蛮夷的夙愿。霍去病死后,汉武帝被迫暂停了对匈作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用以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而辛弃疾至死没也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临终嘴中仍大呼:“杀贼!杀贼!”


除了蔺相如和司马相如,霍去病和辛弃疾,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历史人物名字的有趣故事?欢迎留言讨论。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