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北碚历史丨《从文昌宫到管理局》


北碚历史丨《从文昌宫到管理局》

谈到北碚的历史,自然忘不了一个人,他就是北碚的开拓者,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而卢先生开拓北碚是从何处开始的呢?这不得不提到北碚的一个古建筑——庙嘴文昌宫。

北碚历史丨《从文昌宫到管理局》

文昌宫在我国各地均建有类似庙宇,主要供奉是相传掌管人间禄籍文运的文昌帝君而建立的,一般内奉文昌帝君及化身魁皇。旧时北碚场有三宫八庙,据《北碚志》载:文昌宫在北碚庙咀,创建于明末清初,乾隆四年进行过修整,是目前北碚三宫八庙之仅存者。

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割据,嘉陵江三峡沿线土匪猖獗,严重影响了嘉陵江这根川东动脉的运行。各乡各镇虽有民团,但不能或不愿跨区划追击剿匪。据熊明甫先生说,北碚当年的团丁,基本因抢劫被抓获。于是,按华蓥山剿匪机构山防局的模式,组建了峡防机构,并逐步完善,跨越了行政区划,便于追击围剿。在1916年,川东道尹王陵基组建峡防营,黄葛镇团总王锡五任营长,营部设在了北碚乡,具体点就在北碚场庙嘴文昌宫。

1919年,改称峡防司令部,前后有吴象痴、卢尔勤、秦汉三任过司令。1923年受21军军部命令,改组为嘉陵江三峡地区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明确负责整个三峡航道,从合川南津街起,到巴县磁器口止,上下45公里,两侧30公里范围的剿匪事宜。简称峡防局,或峡局,局长胡南先,副局长熊明甫。

十年时光,虽北碚不再是土匪窝子,但周围的匪患并没能肃清。

北碚历史丨《从文昌宫到管理局》

1927年2月,经各方士绅推荐,在刘湘支持下,延请卢作孚就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局长。北碚才由此真正走向开拓发展的道路。

卢作孚先生把北碚当成了实践其乡村建设理想的试验基地,他带领一批志同道全的同志,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任职初始既着手于剿匪,着眼于建设,募集资金,延揽、培训人才,兴实业,修铁路,办学校,设科学院,整理市政,推行教育,终使北碚面貌一新,名声大噪。用短短的五年时间,使昔日盗匪横行,经济落后,官僚迂腐,民不聊生的北碚场,变成了生产,文化,旅游的区域,成为当时四川远近闻名的乡村建设的典范,并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关注。游客及慕名而的各界人士纷至踏来。

1935年,国民政府参谋团入川,四川开始结束军阀割据,卢作孚也谋求峡防局的行政化,终于在1936年,四川省政府批准,组建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其行政机构仍设于文昌宫内,含巴县的北碚乡、璧山县的澄江镇、江北县的黄葛镇、文星乡和二岩乡等五个乡镇。从此北碚的建设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市政、经济、文化、交通再上一新的台阶,为抗战时期成为国民政府重要的迁建区奠定了基础。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及大批机关学校内迁重庆,全国政经界、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3000多名流巨擘汇聚北碚,庙嘴文昌宫作为大后方的抗战司令部接待了大批政要及各界名流。

1942年,北碚乡村建设实验区正式升格管理局,与县一级行政区行划同级,北碚从峡防局到管理局,文昌宫一直为行政所在地,虽然行政地点未变,但北碚的建设又上升一个阶段,同时文昌宫一直成为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北碚的政治中心。

北碚历史丨《从文昌宫到管理局》

今天,为纪念卢作孚先生的在中国近代历史及北碚乡村建设的伟绩,传承他的精神和遗志,北碚区在文昌宫遗址上建立了卢作孚纪念馆,这既是保护历史文物,又是弘扬优秀历史精神文化遗产的最佳结合。


北碚历史丨《从文昌宫到管理局》

出 品 | 刘懿锋

排 版 | 狙击哥

策 划 | 高晨露

讲述人文故事 | 写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镌刻时代瞬间

新时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