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十遍都不及老师引导一遍呢?

小月学堂


症结所在就是孩子比较听老师的话。

听老师的话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慢慢潜移默化的成为孩子需要遵守的规则。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都会选择听从老师的教诲。甚至在家庭成员也常常说“你要是再不听话,就告诉你老师。”

为什么老师一引导,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学习呢?我们这些家长们回忆一下曾经在校园的生活,你会发现很多方面是值得借鉴到家庭教育中的。

一:规矩 入校有规矩(向老师同学门卫问好,身穿校服校裤入校),课堂有规矩(不能随意走动、交谈,回答问题要举手),吃饭有规矩(饭前饭后洗手,不能浪费粮食)等。详细的规则让孩子习惯了听从老师的引导。

二:以身作则 老师要求认真听课,同时老师也会认真备课并热情的上课。而我们家长在生活中却很少以身作则,比如玩手机我们废寝忘食,却要求孩子不能看太久电视,甚至在孩子做功课时,在旁边玩手机。试问这样,孩子愿意听从家长的引导吗?

三:情绪 老师一般情绪都比较稳定,会耐心的去化解孩子的不满,同时也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放弃规则。但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就像暴风雪,爱的时候掏心掏肺,什么规则统统抛掉,生气的时候破口大骂,甚至揍孩子,这样频繁波动太大的情绪也让家长引导孩子变得无效。

四:征服 征服孩子是大部分老师的必备技能,老师会想尽办法变成新花样,新本领,让孩子长久的崇拜、仰慕。而家长是很少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也不在意学习新本领来征服孩子。

所以,一位合格的家庭老师,那家庭对孩子的引导就没有太大问题了。每一位家长都可以是合格的家庭老师,只要你愿意向校园老师那样有必须遵守的规则,有不能妥协的规则。

其实在教育阶段,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做人和做事。

在引导做人方面,父母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比如尊敬长辈、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等。父母还要教会孩子一些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去应对学校,工作单位,社会这些集体生活,引导孩子学习协调双方的需求,既不是放弃自己的需求迎合对,也不要求对方放弃需求迎合自己。

在引导做事方面:坚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包要自己背。如果实在背不动,可以请求帮助:“妈妈,我的包太重了,背不动,你能让它帮忙吗?”遇到困难请求帮助也是一种做事的能力。

家庭引导没有晚的时候,什么时候开始都来得及,只要家长愿意有坚守的规则。


琴子爱教育


首先读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教师是勤劳的园丁,是一份光荣且神圣不可侵犯的职业。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对老师充满了崇敬与敬畏,在每个孩子的童年里都成幻想有一天能够成为老师这样的人。所以对老师也是言听计从。

在一个就是老师本身教导学生就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与经验,所以老师教导的方法能够让孩子更容易懂更容易吸收。

而我们家长没教育这方便的教学经验,所用方法也许太过简单粗暴,让孩子很难理解我们所讲解的是什么。

老师讲一遍己经概括了整个理念和重点,我们也许十遍百遍还未能讲解到重点。所以这区别很大。



帝国之城791


生活中的确有这种现象。很多家长对老师说,老师你说话比我顶事。我说了孩子不听。那为什么会这样那?

首先,我认为家长是孩子熟悉的人,从小到大,对家长的脾气性格比较了解,认为可以讨价还价,不听家长的话也不会引起多大的麻烦。而老师代表的学校,有强制的味道,孩子心目中认为是不容侵犯的,所以老师讲的内容也会具有同样的威力。所以同样的事,老师说了,学生会引起注意。

其次,我认为还有沟通形式的问题。家长说话比较随意,不严肃,不讲究方法,所以说的内容也没效力,而老师一般说话都比较严肃,注意措辞和说话的技巧,所以孩子更容易接受。

再次,后果不同。同样的事,家长引导,孩子如果没有去做,通常不会有什么后果,大部分是得到家长的叨叨,也就不了了之。而老师布置的事,通常会检查,还会有评价,完不成,不仅要补,还会受到批评。

家长和老师的角色和做事方式,造成了孩子更愿意接受老师引导的现象。你们认为那?欢迎大家一起探究。




美生活达人


您好,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作为有着多从业幼教领域的博士生,我谈谈我的看法。

在学校让老师教,一方面教师有着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教学方针和系统的教学方式,毕竟教师资格证也没那么好拿。毫不客气的和您说,假如您清华北大博士毕业,一个普通的教师他论起知识面可能没您广,但他教学的方式,那种诱导孩子和讲台传授的技巧,却是一般没有训练过得人远远不及的。毕竟术业有专攻嘛。

对于您这个问题,我们早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了,我来告诉你那核心要点。就是“学习氛围”。即便您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但如果您只是在家里学,孩子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中,他会感到烦躁与烦闷,感官上的“时间流逝”是不一样的。您上学时肯定有这样的经验,在家不知道做了什么一天就过去了,感觉时间过得好快,而在学校又觉得度日如年,孩子的感觉也是如此。

再一个,重要的就是刚才说的“学习氛围”,孩子较小的时候,玩心大,没有强力的自我克制能力,很多时候你要“逼他学”,效果才会好,就像倔牛,你不抽它它就不跑。在家里,你不可能时时刻刻教导孩子,监督孩子。而在学校,那种教学制度下,孩子他不得不跟着学校的教学方针走,而且旁边的孩子都在学,老师在上边讲,就你一个人玩,孩子自己都觉得不合适,这也是“从众心理”的另一种解读吧





母婴新视界


唐代韩愈在《师说》里写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话,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老师是系统学过本专业的人,同时从事教育还要学教育学、心理学,再加上教学经验的积累,他们对本学科的重难点把握得更准确,引导起来肯定更加到位。

即便如此,家长也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学校和老师,尤其是习惯、品德方面的教育。试想一下,一个六岁的孩子,为了达到他的目的躺地上撒泼哭闹,一说识字算数像兔子一样开溜,玩具垃圾乱放乱扔,开口闭口胡言乱语,等等。这样一个孩子,你让小学老师可怎么教育管理呢?他们毕竟面对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孩子。

所以,明智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把功夫花在未上小学的那几年。好习惯养成了,老师的权威树立起来了,学知识的兴趣被激发了,那么水到渠成,一个优秀的幼儿诞生了!



教育是跳起来摘果子


因为孩子在家长身边太亲近了!孩子会撒娇卖萌,不听父母的话,然而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是孩子们既陌生又崇拜的人,老师的话就得乖乖的听咯!





尚阁娄花园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部分家长呢,确实是因为文化层次的原因,很多问题都是要现学现卖,但是这时候他们往往“卖”的是他的理解,很少会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接受能力,以及知识基础。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都上过学,学生们的很多课本知识,尤其是小学的知识家长们一看都会,感觉太容易了,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知识基础去讲授给孩子,比如一个问题用方程解决会非常简单,我们都学过,所以认为一看就会,但是你讲给一个还没有学习过方程的孩子来听,就算给他讲破天,他也不见得理解了多少。

学习的好坏是由多个方面来决定,不是我们想象的只需要告诉你“1+1=”几就可以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是盖楼,我们要从地基开始一层层的往上盖。学校老师会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根据教育的一般规律,根绝国家各个教育专家总结出来的经验, 什么年纪学什么知识。

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其实辅导学生的时候,往往进行的都是“超纲”教学,就是用超前的知识来讲他们现学的知识。这是出现家长怎么讲都不如老师讲一遍的主要原因。


桥上的小河


一句话“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来做”,师范类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多元化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以及各种教育案例,和见习、实习,都是培养合格的教师的必学之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Zoe桃李不言


个人觉得大致有两方面最主要的问题,第一,是老师和家长两个人的角色不同,学生对老师总是心生敬畏,言听计从,认真接收老师传达的知识内容,不敢马虎,而学生对着自己的家长总抱着一些自我放松的心理,相对来说说话的分量就不像老师这么重了。第二,方法的问题。老师教课教知识都有系统的教学方法,知道怎样去教可以让孩子们快速理解,而家长们即使知道知识如何解答题目怎么做,也没有办法把问题说清楚,无法让孩子理解透彻。


季老师美国小学英语


干了十几年班主任了,教师有教师的优势,重点还是在于他有很多家长没有的资源。希望我的建议能给您一点启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af0003a78f0c51a6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