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周文王作八卦,周公為什麼要為《周易》寫爻辭?

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的後天八卦都沒有爻辭,原因在於八卦本身就像運算公式一樣,包羅萬象,無法用文字或語言直接而全面地描述。

但是,我們今天讀到的《周易》的每個爻都有對應的爻辭,而且我們也知道這些爻辭都是周公主導編寫的。那麼,他為什麼要寫爻辭呢?

顯然,周公姬旦為八卦384爻寫出的386個(乾、坤兩卦各有一用爻)爻辭並不是為了算卦。

因為算卦不需要爻辭,無論是伏羲的先天八卦,還是文王的後天八卦,如果用於占卜只需要八卦納甲再配上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和六神六親就可以了。先古的聖人不用爻辭占卜,歷史上很多名人占卜都不用爻辭,像漢朝的京房、宋代的邵康節以及明朝的劉伯溫等。包括今天很多易經高手在占卜時也用這種方法,而不是去看爻辭。


周文王作八卦,周公為什麼要為《周易》寫爻辭?

當年周文王脫離商紂囚禁,出獄時已經82歲了,10年後他在渭水河邊遇到了姜子牙,並拜他為軍師。周文王97歲去世,他的第二個兒子姬發(周武王)繼位。周武王用了整整12年的時間臥薪嚐膽,終於在牧野之戰擊敗商紂,佔領朝歌,商紂王在鹿臺自焚,大周王朝正式建立。

可惜的是周武王滅商僅僅一年就病故了,臨死前他堅持要把王位傳給四弟姬發(周公),並說這事不需要占卜,立刻就可以決定。周公聽後哭泣不止,悲痛欲絕並且堅辭不受。

這時候武王的太子姬誦(周成王)還小,武王去世後,周公扶持侄子姬誦繼位,史稱周成王。


周文王作八卦,周公為什麼要為《周易》寫爻辭?

周武王在滅掉商紂之後,把商朝原先的王畿之地分為三部分,分別分封給自已的三弟管叔、五弟蔡叔和七弟霍叔治理,這三個人被合稱為“三監”。

因為王畿之地住著的居民大都是對商朝忠誠的遺老遺少,所以“三監”的意思是監督殷商遺民,防止他們造反。當然三監的地位、權力和影響度也相當之大。

周公姬旦扶持年幼的周成王繼位,此時商朝剛滅,商朝後裔武庚仍然擁有實力,並時時準備反攻復國。而周朝初建,民心不穩,大局未定,既內憂外患,又百廢待興。如此局勢小小年紀的周成王無論如何是應付不了的,此時擔綱周朝江山中流砥柱的重擔責無旁貸地落在了周公姬旦的肩上。

周公攝政,以王者之名號令天下,結果引來了三監的不滿,他們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

周公率軍東征,誅殺武庚,處死管叔,流放蔡叔,把罪行較輕的霍叔貶為庶民。

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準備建立新都,於是他拿起龜殼占卜,卜得洛水和伊水之郊建大吉,這就是所謂的“周公卜洛”。周公攝政第五年開始建立新都城,不久東都洛邑就建成了。

周文王作八卦,周公為什麼要為《周易》寫爻辭?


周公在東都洛邑做了很多大事,其中包括:

一、建立在中國後來傳承了數千年的王權嫡長子繼承製度,開啟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等尊卑秩序;

二、冊封天下諸候,建立並公佈了後來被孔子用畢生精力頂禮膜拜的“周禮”制度;

三、創立了保證大周朝800年長治久安的政治基礎和文化倫理:“制禮作樂”。因“禮”能“有別”,“有別”而懂尊卑,尊卑而有秩序

而“樂”則“有和”,“有和”即能“親親”,和而有親,尊卑有序,從此大周江山君臣有禮、百姓親和,天下文明、和諧共處。

除此之外,對於本篇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周公為易經寫了爻辭,爻辭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政治環境下產生的。

當年周文王創立後天八卦時,寫出了64個卦的卦辭。所有的卦辭都是根據每一卦的卦象、天干、地支以及五行生剋等關係,高度概括每個卦的整體兇吉狀態,既是總結又是綱領。

而周公姬旦在文王卦辭的基礎上,為每一爻寫出的爻辭卻帶有明顯的政治功能和教科書式的傾向性。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周公寫爻辭的真正動機是要把周朝以前各朝興亡成敗的史實作為案例,告誡周朝後代子孫,只有順應規律,瞭解歷史,總結教訓,審時度勢才能安邦定國、長治久安。

因此,近代易學大師賀華章說,周公寫“爻辭本質上是傳授周初聖王治國平天下的成功經驗的政治教材,只是利用了占筮的框架作為設教的手段。”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賀先生的說法也算是一家之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