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2020年在哪個城市買房好,剛需?

AA華駿展覽1


什麼是剛需?

剛性需求是指在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影響較小的需求。

什麼是住房剛需?

住房的剛性需求,其實就是大眾為了財產保值增值的一種投資手段。

對於購房者而言,"剛需”一般理解為自住,保值增值功能反而弱化

既是自住為首選,那麼選擇在哪個城市的問題似乎與房地產本身關係不大。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狀態確定就好。

如果為了保值增值更多的要看發展前景。但這往往又很矛盾,大家普遍看好的一二線城市房價已經漲得高到嚇人。漲不漲都要買的話我建議還是要對其保值功能側重考慮。


真樸軒主人


問:2020年,在合肥,武漢還去南京買房?

買房增值保值最主要靠的是區域+地段。合肥,南京,武漢這三個城市,我可以從下面幾點來分析。

1經濟總量,合肥的Gdp是最少的,南京其次,武漢最多。距離南京,武漢,全國第十左右的水平還很遠。

2.人口規模。合肥總人口規模已經和南京相當,但是市區人口跟南京該有較大差距,也只有武漢市區的一半。不過合肥目前還沒有撤縣設區,如果肥東肥西長豐撤縣設區合肥市區人口可能直接突破500萬成為特大城市跟南京差距進一步縮小。合肥每年人口流入比南京多,可以說人口追上南京的可能性較大。追上武漢還需要更多時間。武漢人口早就破1000萬了。

3交通便利。航空水運這輩子合肥也別想跟南京武漢比了,這輩子都追不上。唯一能追的就是鐵路高鐵。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合肥米字形高鐵線可以說已經比南京略勝一籌,但是動車高鐵停靠數量和客流量和南京還有較大差距。但是就從鐵路樞紐地位來看,合肥已經與南京相當甚至已經有趕超的勢頭。武漢在高鐵時代仍然風光無限,作為九省通衢的中部交通樞紐,能與之抗衡的城市很少很少。合肥壓根沒法比。

4.科研高教。南京武漢都是全國除了北京上海之外的數一數二的高教強市。南京11個雙一流武漢7個,合肥僅有3個。但是合肥高校數量其實不算少,但是質量偏低。雖然有外地985分校區加持,但是規模太小難以支撐合肥高教水平。未來如果進一步引進高校以及支持本地高校發展,也許會好一點。所以論高教合肥是難以企及南京武漢的。武漢擁有中國最多的大學,大學生的數量也是全國之最。這一點,合肥也比不上。

綜上所述,想超越南京武漢幾乎不可能,有些南京武漢的先天優勢歷史優勢確實很難撼動,別說合肥,全國沒幾個城市可以企及。合肥太慘了夾在這兩個城市中間。首選武漢,其次南京,最後合肥。


水瓶座你好


2020年疫情最為嚴重,所以選擇好的居住環境非常重要,健康是無價之寶,我覺得海南三亞是一個居住環境最好的地方,北緯十八度黃金緯度線,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合養老,度假,常住的好地方!









椰風三亞


武漢的房子還是非常值得推薦購買的,目前雖然收到疫情影響,整體房地產行業,特別是武漢比較不景氣,但是買房子主要看位置,地段,其次才是配套,學區,醫療,戶型小區規劃等等因素。

作為南方大動脈,放眼整個國內市場,除了一線城市,現在二線城市人才回暖及優惠政策更多,發展潛力更大,所以如果你目前資金充裕,建議疫情之後購房,不論時間節點選擇還是價格,絕對是最合適的良機。

並且經過此次疫情,相信武漢政府以及全國大點的城市會更加完善醫療等配套,國家也會對資源分配進行從新調整,而且武漢以後發展前景一定更好。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愛上貓的狐狸


2020年在哪個城市買房,我來告訴你,

這取決於您在哪個城市工作,

一般情況下,人在哪個城市工作,

他的生活習慣行為,

與其他方方面面都會去向這個城市妥協,

他得適應這個城市,否則將會被淘汰,

當然更重要的是人脈及事業決定了這座城市為定居的首選。

現在知道在哪個城市買房了嗎?


深圳發現V視界


你說選擇哪個城市,我分析如下幾點:

第一,不管你在幾線城市,接下來衡量樓市的重要指標,有且只有一個:流動性。

稍微清醒一點的人都看得出來,儘管困難重重,但上面一直在有意淡化、甚至去除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功能。

所以,如果你的房子欠缺流動性,那所謂的收益翻倍、增值百萬、資產千萬,都不過是自欺欺人的紙面富貴。

什麼是真正的資產?就是能為你帶來正現金流的東西。

從長遠來看,會有相當一部分房子喪失自己的資產屬性,而成為需要你一直花錢去供,產生不了任何回報然後還套現無望的純負債。

到最後,你會發現,壓死你的不僅是高額的房貸,還有日漸稀缺的流動性。

請記住:有足夠流動性的房子,才是你值得投入的“資產”,除此之外,都是吸人血的“負債”。

第二,一二線城市買地段,三四線城市買戶型。

菜導之前已經說了無數次,接下來建議別再老抱著投資的心態買房。

但如果你還是覺得買房是最靠譜的投資方式之一的話,那麼在牢記第一點建議的同時,也請把菜導給出的第二個建議默唸100遍。

既然是投資,就要考慮流動性,而從歷年的二手成交數據來看,一二線城市的小戶型更好賣,而三四城市的大戶型才有市場。

所以,如果還想投資房產,一線城市首選主城區45-65平的1-2房,至於遠郊的房子,再便宜也請謹慎。

如果你預算夠多,買買一線城市豪宅也行——當然能買得起豪宅的,多數也夠專業,不必靠菜導的分析來做決策咯。

二線城市首選85-120平的3房。二線的一個特點是會有各種新區,而且普遍較老區更有潛力,所以儘量買新不買舊,除非是為了學位。

三四線城市,菜導已經不建議抱著投資的心態買入,相反還建議你現在抓緊出掉手裡那些品質一般、戶型尷尬的房子。

非要繼續在三四線買的話,就挑當地最好的小區,140-160平左右的3-4房即可。

第三 ,二八分化大勢不可逆,但板塊輪動仍有動力。

雖然樓市二八分化的大勢已經板上釘釘了,但板塊輪動的效果還是會有的。

啥叫板塊輪動?其實就是熱錢+區域聯手炒作的結合。

比如16年前後這一波漲幅,先是對資金和政策最為敏感的深圳率先啟動,然後帶動一線城市領漲全國。

16年325政策發佈後,一線城市的漲勢得到了遏制,以廈門和合肥為代表的樓市四小龍接過了房價領漲的大旗,無錫、鄭州等城市也火速加入了陣營。

自此之後,武漢、長沙等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也開始進入快車道。這些城市的調控措施出臺之後,17-18年又開始變成三四五線城市表演的主場。

講白了,哪裡熱就炒哪裡,哪裡調控了就馬上轉戰下一個地方。

所以,接下來要判斷一個城市能不能買,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區域的龍頭到底有沒有起來。

比如最近粵港澳大灣區火熱城市中山惠州東莞珠海,你看看廣州和深圳的行情,自己心裡就有答案了。





大灣區珠海樓市晏梓


剛需肯定是在自己上班的城市,單位附近買:

1、剛需首套房,主要考慮生活成本,你只有買到自己上班的城市,並且單位附近才能解決居住問題,不用讓自己再租房子,搬家,租房子,這個不斷重複的過程,既浪費時間,又浪費財力。

2、在附近買,上一班方便,不用再擠公交,打車也是減少開支

3、你上班的城市,你最熟悉,房齡,小區,物業。位置,發展升值潛力,城市未來發展,最熟悉的,才能保證自己不多花錢,買的才更划算。無形中就省很多錢,也賺很多錢。

4,最關鍵的還有限購問題,目前好多城市都限購,只有戶口所在地或者你上班交社保或者納稅的地方才有購房貸款資格。


叮咚看房


國內海南,雲南,東南亞泰國,柬埔寨


茶痴40161761


不能單純的說某個城市,畢竟身處某個城市,有地域性限制,但是一線,二線城市肯定是首選,一線、二線城市集中的優質資源及生活便利性是考慮的首選,當然也可以選擇離一線城市近的三線城市,畢竟既可以享受到低房價,又可以享受部分一線城市的資源,如崑山的陸家,澱山湖等,醫療資源已經共享,醫保可以跨省,說的不多,但是綜合考慮房價及資源,結合自身的實力,這才是選擇房子買在哪的關鍵!


日常點點滴


房子最重要的是位置,其次是人口淨流入的城市。現在重點城市北上廣深房價泡沫很大,在新一線城市裡重慶,成都,昆明房價相對便宜,有一定的升職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