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为何天才大多短命?

历史上有很多天才人物出现,让人可惜的是,这些天才虽然才气纵横,但大多短命,不禁不让人扼腕叹息。那么,为何天才大多短命?

天才都是有灵感的人,凭借灵感写出很多好东西,达到很多常人无法达到的境界。但有些天才,或者病夭,或者发疯,或者自杀,都没有一个好结果,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其原因了。

为何天才大多短命?

汉代的贾谊22岁的时候,写出了《过秦论》被汉文帝拜为博士,贾谊也确实表现出一个青年政论家应有的才干,在纠正商鞅、李斯“左倾”经济路线的同时,重新确立了管仲的“综合治理” 国家战略。他一年之内“连升三级,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很快,锋芒毕露的贾谊成了政敌们攻击的对象,汉文帝无奈将其贬逐出京师。贾谊在长沙四年,又写了《鵩鸟赋》,被汉文帝召回,任命为梁怀王刘楫的老师,刘楫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给摔死了,贾谊为这事放不下,33岁就死了。

为何天才大多短命?

17岁的霍去病随卫青在漠南大战匈奴,以少胜多,歼敌无数。19岁的时候,又出击匈奴,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后来,又几次带兵长击匈奴,打得匈奴远遁他乡,只是正值壮年的霍去病没有去掉疾病,却因病去世,年仅23岁。

为何天才大多短命?

三国时期,17岁的孙策依仗着从各方募集到的五六千兵马,势如破竹,横扫江东六郡八十州。就连军阀袁术也经常感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枭雄曹操也曾经说过“狮儿难与争锋”的丧胆之语。孙策建立江东基业,却被刺客暗算,死于非命。杜甫说诸葛亮的诗同样适合于孙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为何天才大多短命?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只是,这个天才因作《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他在外游历三年,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主要成就是骈文,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为何天才大多短命?

康熙的御前侍卫纳兰性德文武全才,被王国维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18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二甲第一名,随即被康熙钦点为御前侍卫。他的词在当时广为传唱,好友曹寅为了悼念他,写下了“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的诗句。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身患寒疾,七日不汗而死,年仅30岁。

为何天才大多短命?

写出诗句“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的英国天才诗人雪莱,一生穷困潦倒,受到诽谤和迫害,也只活了30岁。

为何天才大多短命?

倡导神性写作的海子,15岁就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用了不到7年的时间,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为何天才大多短命?

天才们大多早慧,脑子好使,甚至是超前的,他们不属于这个世界,属于未来的世界。他们只是在某一方面超出常人,但在别的方面却不行,甚至是低能。有时候想得太多,成为一种精神的负担,忧劳成疾,病死或者发疯。

为何天才大多短命?

有一句话叫做:“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凡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带有疯狂的特征。”也就是说,天才们大多为了做事而疯狂,带有明显的偏执性格特点。而有时候发狂的时候,正是他们灵感到来的时候。对于那些少年英雄们,他们做出的正确决定,投身的事业,成就的功名无不和疯狂做事有关,也和他们的精神特质有关。

为何天才大多短命?

天才们大多注重精神、灵性的强大,而不注重肉身的长久,很多天才的举动往往耗费精力,精神可以承受,肉身却承担不住,直到肉身垮了,才后悔不迭。

而更多的天才短命的原因,是政治失意,站错了队,或者干了什么违法的事,想不开,以至于年纪轻轻的就死掉了。很多天才不懂政治,被政治所左右,直到最后被玩死,确实让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