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里,盘古是女娲的晚辈吗?为何?

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


盘古即是九龙老三金龙,也是传说中的弥赛亚,佛家称的弥勒佛,道家说的紫薇圣人,所以龙为道、为神、为佛、为天,伏羲女娲是龙的退化,龙为道,伏羲女娲为可道,所以一半为人一半为蛇。伏羲女娲造人,造的是肉身躯壳,用泥土造的肉体,造好后是假的死的,后吹了一口气才为活人,这口气为先天之炁,即是灵魂。肉体为皮囊为房舍,是为了承载灵魂而造,伏羲女娲为阴阳为父母,父母造人,但是灵魂非父母所生,而是轮回而来,叫投胎。本心本性为佛,为神,为龙,是灵魂为龙,龙的传人指的是灵性,非是肉体,【礼记.礼运】中说的很清楚“夫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为宇宙之心。这个在圣经中也写的很清楚了,神创造了亚当夏娃。亚当夏娃即是中国的伏羲女娲。所以盘古生了伏羲女娲,盘古为道,伏羲女娲为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中医魂魄文化慧莹


盘古和女娲,应该难分先后。因为,这俩不属于同一神话系统。

从他俩干的事情来说,盘古在前,他先开天辟地;后来天漏了,女娲才能去补天。

可是从神话的形成来说,女娲又早于盘古。

一,先说盘古。

1,最早说到“盘古”这名字的,是三国吴人徐整在他的《三五历纪》书中。

此书已佚。宋代的《太平御览》,保存了其中一些段落。其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据说,更早的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唐代的《艺文类聚》亦有记述,皆佚失。

这就是载于史籍的盘古神话的大概了——

远古的天地,混沌如大鸡蛋,盘古生于在“鸡蛋”之中。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和地分开,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居于天地当中。他智慧超过天,能力超过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伸长一丈。 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极高了,地极厚了,盘古的个子也极长了。他临死时,呼出的气成了风和云;声音成了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五体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血发和髭须变成天上的星星;皮肤上的汗毛变成草和树木;牙齿和骨头变成金属的矿物和岩石;精液和骨髓变成珍珠和美玉;流出的汗,变成雨……。总之,盘古以自己的身体,化成了世界万物。

2,关于这个神话的来源,曾经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传自印度说。

最早这么说的,是明代马欢。他写了《瀛涯胜览》,里面的《锡兰国》讲到了“人祖阿聃”的故事,曰“即盘古之足迹也”。

上世纪初,曾任北平法政大学校长的宗教学学者屠孝实亦持此观点。

这个观点,大多数学者表示不赞成。

第二种,传自苗瑶说。

近代学者苏时学、夏曾佑持此观点。

刘锡蕃、杨宽观点与其相近又有区别。

他们考证,“盘古为一般瑶族所虔祀,称之为盘王,瑶人以为人之生死寿夭贫贱,皆盘王主之”。

他们还说,盘古,是盘瓠之音转。

盘瓠传说,最早见于《后汉书》、《魏略》、《晋纪》等书。

他们又说,《山海经》中之烛阴、烛龙,当为盘古原形。

《海外北经》说:“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大荒北经》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3,《山海经》,确实吸收了不少楚地也就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传说,包括伏羲和盘瓠。

据传说,盘瓠为帝高辛之犬,因为杀了戎将,口衔头颅而来,被帝高辛以女配之,盘瓠化为人形,与之结为夫妇,子孙繁殖,分布于西南各地。

流行于西南少数民族的傩戏中,有很古老的《盘古开山》。中国现代著名学者钟敬文,写过《盘瓠神话考察》。

关于盘古,宋代以后,又有一些神话演义。

二,再说女娲。

1,最早记录女娲的是《山海经》。

《大荒西经》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所谓“女娲之肠”,指蛇形;“横道而处”,亦指肠形。

总之,女娲就是与蛇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海内经》也说到“人首蛇身”的神——“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延维,亦称委蛇,是伏羲和女娲的别称。

而且,说明了女娲是苗民之神。

《海内经》还说:“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太昊也指伏羲,其他古籍里,他还叫庖牺、炮牺、伏希、宓牺。

2,巴国是中国西南的古代部落,与蜀族相邻,活动区域大概在川东和湖北、陕西汉中一代,为蛇图腾部族。后来进一步向西南发展,遍布于贵州、云南、广西、西康和西藏的一些地区。

关于巴国是伏羲的后裔,以及伏羲、女娲的创世神话,完整保留在苗族、瑶族、彝族、畲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神话里。 在这些神话里,伏羲和女娲是大洪水后仅存的一对兄妹,后来结成了夫妻,成为人类的始祖。

比如湘西苗族流传的圣史说,雷公为世间的凡人所捉拿,后施巧计脱身,于是降下天谴。伏羲和女娲躲进葫芦瓜里侥幸逃过劫难,然后不得已结为夫妻,繁衍了后代。

3,当然,蛇图腾崇拜,亦即龙图腾崇拜,这在周以前的陕西汉中地区已经存在。

在河南安阳殷墟侯家庄大墓中有两蛇相交的蛇形器——这是殷商时期;在山东嘉祥县的东汉武梁祠石室画像、新疆吐鲁番城附近出土的唐高昌国绢画里,都有龙形两交的图形;北周匹娄观石棺上线刻石画像有双龙不交尾的图形;甲骨卜辞中有“䖵(kūn)”字,亦是两条蛇的形象,是尞(liào)祭,就是祭天的崇拜之神。近代学者肯定地认为,凡是两蛇或两龙相交、相对的图形,都是伏羲、女娲二皇,他们是汉族器物上双龙(或蛇)相交形所象征的始祖,是古中国的图腾象征,也是苗彝瑶畲族的始祖。

所以,许慎《说文解字》说:“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创始女神。

记载女娲补天的,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组织人编写的《淮南子》。此书《览冥篇》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这是说,河北一代上面的天漏了,女娲炼石补天,冀州于是太平了。


《山海经》里,为何既收入了伏羲和女娲的传说,又存有盘古传说的原型呢?

此书的基础部分,应该是西周初年建立的王室地理档案;又吸收了不少诸侯国汇报上来的地理报告;经过战国时燕国邹衍及后学的整理而成书。

里面所包含的楚国及西南地区的内容,很可能是公元前500年前后,王子朝奔楚带走的周朝典籍中,裹挟有《山海经》的原本。当这个原本传到燕国邹衍那里时,已被添加了许多楚文化的素材。这些素材里,有来源于不同地域或部落的传说,于是出现了盘古和女娲两种系统的创世神话。


一老沈一


盘古不是女媧的晚辈,他是在女娲之前,女娲只是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女娲有一颗善良的心,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教会人类婚姻,为人类造了一种笙簧的乐器,最使人们感动的就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而盘古,传说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像一个大鸡蛋,黑暗混沌一团,盘古就孕育在这里面,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一觉醒来,觉得闷热,于是抓过一柄板斧,用力一挥,大鸡蛋就破裂而开,这就是天地开辟的过程。据说当时那些轻而清的东西,就上升成了天,而那些浊而重的东西,就下沉为地,天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和地就以每天一丈的速度不断增长,盘古也随他的变化每天长高一丈,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越来越高地也越来越厚,盘古也越长越高,据说长到了九万米高。

还有一种传说,盘古原是高辛氏养的一条美丽的狗,因他帮高辛氏除掉了他的对手房王立了功,高辛氏把公主嫁给了盘古,后来经过修炼,盘古变成了狗头人身的形状,盘古结婚后生下三男一女,这就是人类的来源,盘古也就成了,天地万物,之始。

总之,盘古和女娲都是神话中,人类和天地万物,之始!🙏🙏🐴🌺🌺


飞天ZY漫雪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按我国现在的神话体系里,盘古当然应该在女娲之前,因为他定位是开天辟地的大神,混沌就是盘古开辟的,之后才有伏羲、女娲。

但是如果论他们在我国文字记载的早晚,盘古最早记载是三国东吴徐整《三五历纪》中,而女娲形象目前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比盘古要早几百年,所以从这一点上说,女娲又早于盘古。

那么造成这种错乱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了“层累式古史说”,即年代越后,层累递增的神话人物就越多。

比如西周时所知最早的神是大禹,以后朝代层累地递增尧、舜、黄帝、神农、伏羲、天皇、地皇、泰皇于前,至三国而有盘古。

在下有一篇文章《盘古大神生于三国时代?奇幻的上古与平淡的现实——古史文化探微》,就是依照顾先生的理论对盘古做了点小考证,欢迎题主阅读批评。

我是【王牌杂烩饭】,欢迎大家关注。新鲜热辣,杂烩文化,定时出摊,欢迎踩踏。


王牌杂烩饭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据说,他曾经在昆仑山开天辟地。鉴于《三五历纪》、《述异记》等古文献,盘古事迹产生的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学者记录下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他诞生于混沌之中,混沌如鸡子(“宇宙蛋”),此时这个蛋里只是漆黑一片,没有任何的生命,也没有天地,没有日月星辰,更没有人类的存在,盘古在混沌中沉睡,但他有一天醒来,感觉身体被束缚,一脚踹开了这个蛋,于是混沌散漫开来,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为了不让天地合拢,盘古头顶天脚踏地,身体随着天地而增长,不知道这样支撑了多久,盘古变成了一个身高9万里高的巨人。当天地不再合拢之后,盘古也累了,最终倒了下来,身体化成了世间万物。

盘古消失了,而女娲娘娘出现了,她捏土造人让人祖出现,使得世间繁华起来……某一天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大战,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柱断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娘娘集炼五色石补天,但在有的神话传说当中,女娲娘娘身为盘古而来,盘古的双乳化成了女娲娘娘,伴随这个传说的由来,是因为女人要养孩子;盘古男人的象征化成了伏羲,所以这样说来,伏羲和女娲算是盘古的后代,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比较多比较杂的,比如有的传说中,元始天尊就是盘古,因而他是道教的至高神。曾经化身女娲炼石补天……其实有很多的传说当中女娲娘娘与盘古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既然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能捏土造人,炼石补天。根据这一系列人类残存记忆,可以推测: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女娲娘娘捏土造人、炼石补天完善世界、照看世界,能力越强责任就越大,盘古的能力最强,世界由他来创造,世界所有生灵都在他创造的世界中生活,而女娲娘娘分工负责完善世界的天职。从开创和完善世界的责任来看,盘古和女娲的关系就仿佛是一个公司里的创始人和现任管理者的关系


来取笑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的神话故事中,盘古和女娲娘娘都是上古大神,法力无边。最著名的故事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捏土造人;从这些故事中,给我的感觉是:盘古应该出现得比女娲娘娘更早,毕竟先有天,况且天都用破了,才会有女娲来补天嘛。



安然一笑224836240


盘古并不是人,也不是人名。盘就是罗盘。古就是古人伏羲。伏羲氏发现了北极圈儿。以北极星和北斗星作为定位。我看到了每天晚上北斗星出现的位置,都不是一样的,都在变换是绕着北极星在变换。他想到了这不是北斗星在变换位置,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在变换位置所产生的。发表了他的发现,又画出一张图作为讲解。这张图就是太极八卦图。轩辕皇帝又造出了两部罗盘。用罗盘来正实伏羲的理论。才有了盘古开天地的一说。意思是说罗盘证实了古人的发现。这就是盘古开天地。


程林4721


盘古不是有血有肉生命物,它是先于地球生命出现的“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期中”说的月球。“是故易有太极”太阳发生之前,它有着盘古、涅磐、太乙的叫法。太阳发光以后,它就又有了夜光、太阴与月亮的叫法了。人首蛇身的女娲,是蛋生人类的扒辈祖宗,自然在盘古之后。总之,“夜光何德,死而复生”,来开天辟地的盘古没有死,它至今还在地球上空周而复始,“月如无恨月长圆”的明镜高悬者。这就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哲理?


盖天宣夜说


我认为:盘古女娲无关系。原因有二:

一是女娲和盘古神话的起源地不同。

女娲神话是源自我国北方的女娲补天、搏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是源自我国南方的盘古开天地、化生万物和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的伟大神话。

二是女娲和盘古时代不同。

盘古开天地在前,所以才有女娲补天的后续。且流传的是盘古开天地就化生万物了,所以和女娲就没有关系了。再则关于女娲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女娲是神人,即以上《山海经》的记载;二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上古母系社会时期聚落首领或是部族。华夏族始母,古神女而帝者。相传就有女娲氏,又称女希氏,在北方中原地区繁衍生息。这两种起源都和盘古没有联系。


蒋经韬


盘古生成了宇宙,有了天地后,女娲下凡造人,用泥土塑成自已样,用意念一想全活了,神力无边一一一人是最为低级智能生命,全靠劳作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